“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理想的新課導入,能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和興趣,讓他們產(chǎn)生強烈的參與欲,從而使課堂教學順利地進入最佳狀態(tài)。
一、析題式
一個好的文章標題,本身就是導入新課可利用的一個窗口,透過這個窗口,往往可以窺知全課的真諦。析題式導入法,就是幫助學生通過分析標題,從總體上抓住文章的中心,再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課文,進而全面地理解文章內(nèi)容。
例如,在教學《將相和》一文時,我是這樣導入的:我邊板書邊解釋:“將”“相”分別指的是誰?“和”是和好的意思。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將”“相”失和,又是什么原因使他們言歸于好呢?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這個故事。
這樣導入,既了解了題目中的主要字詞,又點明了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讓學生在析題中初步了解文章所寫的主要事情,并通過提問激發(fā)學生進一步學習文章的積極性。同時,還讓學生掌握了文章標題與內(nèi)容緊密相聯(lián)的知識,為以后讀文章,寫文章奠定基礎(chǔ)。
二、渲染式
渲染式導語要求教師要運用充滿感情的語言創(chuàng)設某種感人的情境,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引起他們或高興激動,或悲傷難過等情緒。這種導語的特點就在于渲染?;蛞郧閯尤?,或以景動人,激發(fā)起學習者的心理共鳴。這種導語不僅僅是教學相關(guān)課文或知的需要,也是對學生進行道德觀,審美觀的培養(yǎng)的需要,如教《祖父的園子》一課時,可作好導入法:
童年是一幅畫,絢麗多彩;童年是一首詩,耐人尋味。作者寫自己的童年,重點描寫了家鄉(xiāng)的園子,她稱它為祖父的園子,自己的后花園。為什么她對園子如此念念不忘呢?這個園子給童年的蕭紅留下了什么呢?讓我們隨著作者美好的回憶,走進她魂縈夢繞的祖父的園子。
這段導語,把整個課堂氣氛渲染得無比歡樂,學生會從課文的字里行間,去深切感受童年的純真和美好。
三、情境式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葉對陶語),兒童認識世界,主要是通過形象去進行。教師在新課導入時要善于把學生帶入課文描繪的情境,讓學生深切地體會教材的情與理。這樣,教材的語言對學生來說,便是其聲可聞,其形可見。如教《頤和園》一文時,可這樣導入:“你們聽說過北京的頤和園嗎?你們中有人去過嗎?頤和園中的萬壽山、昆明湖景色宜人,你們想去游覽一番嗎?那么現(xiàn)在就讓我們作一次假想旅行。我們坐上飛機,很快就到了頤和園,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山光水色,就像一幅美麗的圖畫?,F(xiàn)在老師給你們作導游,我們一起去游覽北京頤和園?!?/p>
這樣導入,通過假想旅行帶學生入境,有效地激發(fā)了兒童求知的興趣,調(diào)動了他們學習新課的積極性。
四、圖示式
以板書圖示形成信息,并憑借信息這一媒體進行導向,這樣可以粘住學生的注意力。如上《晏子使楚》一文,可以先板書:
晏子使楚
↗ 侮辱
楚王
然后問:“楚王幾次要侮辱晏子?而晏子又是怎樣反駁的?從楚王對待晏子態(tài)度的變化中,你能說說晏子是一個怎樣的人嗎?”
這樣開頭,簡潔有力,信息量大,抓住了課文的精髓,使學生產(chǎn)生一種期待而渴求的心態(tài)。
五、激趣導入式:
心理學家皮亞杰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迸d趣是每個人成長的起點,是每一個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探索事物底蘊的內(nèi)在動力。每個語文教師都應該非常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注意在每堂課的開課之時,就激發(fā)起學生的探求欲。一旦學生對所學的內(nèi)容或有課文產(chǎn)生興趣,就能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學習活動之中,并取得理想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彩色的翅膀》一課時,設計了這樣導語:
每一次仰望飄揚的五星紅旗,每一次唱起莊嚴的國歌,愛國之情便在我們的胸懷激蕩,每個中華兒女都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愛國情懷,駐扎在海島上的邊防戰(zhàn)士,他們用什么方式表達著對祖國海島的愛,戰(zhàn)士小高為什么要把昆蟲帶往寶石島?這些昆蟲在寶石島中發(fā)揮了什么作用?讓我們一起閱讀《彩色的翅膀》一課,答案就在課文里面。
這樣激趣導入,它的好處在于一開始就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誘使學生迅速進入“樂學”境界。激趣式導語采用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可以直接利用課文中富有趣味的內(nèi)容導入,也可以選擇那些與課文相關(guān)的趣味性材料導入。富有趣味性的材料可以是故事,可以是諺語,也可以是生活新聞等。這種方式,最適合運用在那些內(nèi)容比較枯燥或比較抽象的課文的教學之中。
六、媒介式
以跟課文密切相關(guān)的彩圖,實物,故事等媒介,來引導學生用眼睛去凝望,用耳朵去傾聽,用心靈去體驗,促其形成一種努力求索的心理。
如《手指》一文,為了培養(yǎng)學生觀察事物,發(fā)現(xiàn)事物特點的興趣,出示彩圖并啟發(fā)談話:“手指長在每個人的手上,時時看到,常常用到,不過也許很少有人去仔細想它們吧。本文的作者卻寫出了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長的文章。認真讀一讀課文,想想作者寫出了五個手指的什么特點?這平平常常的手指帶給我們什么啟示?”
這樣導入新課,不僅培養(yǎng)了兒童的觀察能力,還進行了思維訓練。
導入新課的方式多種多樣,教師宜因文、因人、因地,因時而異,不拘一格地選用合理的模式,使每節(jié)課都有一個好的開端,給每堂課帶來成功的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