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吉林省教育學院李元昌教授發(fā)次的主題教研活動一經引入我縣,迅即在我縣基礎教育領域掀起了一股“主題教研熱”。在活動中,我確立的教研主題是“數學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chuàng)設與利用的研究”。之所以選擇這個主題,是因為多年的教學實踐讓我清楚地認識到,喚起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是使學生積極學習,進行有效教學的關鍵因素。然而如何更好地讓學生對數學學習充滿濃厚的興趣,讓他們熱情的、全身心的參與教師的課堂教學中,是我們數學教師一直在苦苦探求的,現在很多學生都不是主動去學,而是在老師們的反復組織教學和情感調動下被老師牽著、趕著去學,甚至有學生是在老師的禮物、獎品等物質誘惑下,在個別老師的教鞭威脅下,被動的去學,試問,這樣的課堂教學是新時期教育背景下有效、高效的課堂么?
那么,怎樣才能改變現狀呢?我認為,只有創(chuàng)設極富有童趣,貼近小學生心理需求和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興趣和好奇心的驅使下,隨著老師的教學情境,不知不覺的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積累數學經驗和思想。這就需要我們數學教師要教學有方、寓教于樂、開竅有術,多方法、多途徑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不斷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逐步構建數學高效課堂。
今天,我以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材第四單元中“小數的產生和意義”一課為切入點,具體詮釋我在教學設計中是如何落實教研主題的。
這節(jié)課是在三年級“分數的初步認識”和“小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教學的,這一內容既是前面知識的延伸,也是系統(tǒng)學習小數的開始。通過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為以后學習小數四則運算打好基礎。
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和低年級學生相比具有比較強的自行探究的能力,學生在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方面都有了較好的提高,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與動手操作的能力。他們喜歡在自己的探索中獲取知識,喜歡在玩中學,喜歡在用中學。對周邊的事物產生著濃厚的興趣,有著強烈的學習愿望,遵循以上教學理念,因此我在制定本課時教學目標時注意聯(lián)系生活,盡量聯(lián)系學生身邊的事物,充分利用有效資源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探究與發(fā)現的過程,使他們在動手、動腦、動口中理解知識、掌握方法,學會思考、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促進自身全面和諧發(fā)展,因此制定以下目標:
1.通過教具演示和聯(lián)系實際使學生在初步認識小數的基礎上知道小數的產生,理解小數的意義。
2.使學生知道小數是在實際生活中產生的,并有著廣泛的應用,認識小數與分數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小數的計數單位,從而對小數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認識。
3.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懂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了解數學的價值,增強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
為了創(chuàng)設有效甚至高效的學習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查閱了很多資料,其中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話讓我感觸很深,他說:“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苯虒W中,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更要教學生會學,因此,為了實現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我和以往的教學相比,做了一些改進,我嘗試著把導學案運用到教學中,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先學后教,能學會的不教……讓學生通過觀察、交流、討論匯報等幾個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習慣。具體環(huán)節(jié)設計如下: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結合我的研究主題,我創(chuàng)設了一個學生感興趣的情境,即“我是估測小能手”,我通過讓學生先估測再測量電腦桌的高度和黑板的寬度,通過估一估、量一量的游戲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當我讓學生用米作單位說出它們的長度時,學生明白了因為有些測量結果不夠1米,無法得到整數的結果。這時教師引出不夠1米的部分如果用米作單位,需要用其它數來表示,由此引出“小數”。學生通過測量親自體驗了小數產生的必要性,從而喜歡上小數,對什么是小數產生了神秘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的欲望。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探究小數的意義。
小數的意義是個十分抽象的概念,小學生理解起來比較難。新課程理念下的概念教學應改變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方式,防止重結論,輕過程的做法,積極組織有效的數學活動,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與研究實現師生互動、共同研究探討的方法,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去體驗、去思考,構建數學概念。因此,在教學中我力求引導學生在測量、觀察等操作的基礎上,從直觀的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讓學生用米為單位分別用整數、分數、小數來表示,從而過渡到一位小數、兩位小數、三位小數的意義的形成。學生始終參與到概念的探究過程中,通過比較、歸納、分析和綜合最后抽象出小數的意義。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鞏固練習、拓展提升。
當學生成功解決一個問題后趁熱打鐵,老師沒有直接告訴學生小數的計數單位是什么;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10,而是通過闖智慧關的游戲方式讓學生從解決問題中發(fā)現、歸納出來。我認為這樣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散了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是師生進行全課小結。
教師問:“這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是什么?你有什么收獲?快點和大家分享一下吧”來對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加以梳理總結,最后教師出示大發(fā)明家愛迪生的一句格言:天才=1/100的靈感+99/100的勤奮,讓學生用小數把等式中的分數表示出來,達到鞏固新知的目的。也讓學生明白了天才出于勤奮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