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圍繞新高考課程的基本理念闡述了高中物理概念教學中概念引入環(huán)節(jié)的相關一些策略,通過親身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形成清晰而準確的高中物理概念,從而達到發(fā)展學生的認識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觀察事物與分析問題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新高考課程理念 高中物理 概念教學 概念方法引入
新高考背景下的物理教學就是要廣大物理教師著力于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主動創(chuàng)造自己的世界,讓學生對學習有自己真實感受和體驗,朝著充分發(fā)揮獨立性,自主性,個性化的方向發(fā)展。在課程與教學目標上,實現(xiàn)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與能力,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中學物理教學中,概念教學的地位十分突出,因為物理概念不僅是物理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構成物理規(guī)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論的基礎和前提。物理概念的教學,一般要經(jīng)過以下四個環(huán)節(jié):引入物理概念、建立物理概念、討論物理概念和運用物理概念。在新高考理念教學中概念引入方法是否恰當,不僅會影響學生對高中物理概念本身的理解和掌握,而且還會影響到能否激發(fā)學生對學習高中物理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并積極參與物理教學活動。愛因斯坦說:“只有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币胛锢砀拍畹倪^程,必須通過學生自己思維活動,實現(xiàn)認識上的飛躍。如果學生對新的概念不感興趣,不愿意動腦筋,教師是無法替代學生思考的。新高考的理念更應強調(diào)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去理解去體驗,物理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基本理念。要求物理課堂教學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加強課程與學生生活和現(xiàn)實社會的聯(lián)系,就意味著物理教學要直接面向社會,與生活融為一體,激發(fā)并保持學生的學習物理興趣,并將物理知識應用于生產(chǎn)生活實際。因此,物理概念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求高中物理教師努力創(chuàng)設生動的物理情景,以生動形象來直觀感知,推動學生對物理求知的內(nèi)在力量。在物理教學中,應努力創(chuàng)造一種能使學生帶有情緒體驗的物理教學,根據(jù)相關物理內(nèi)容設置合理的教學課堂環(huán)境氛圍,并根據(jù)相關物理內(nèi)容設置更為生動的教學物理情景,使學生產(chǎn)生對物理新知識的向往、探索、求知的欲望,使教學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潛能。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新高考背景下引入物理概念教學的幾種方法以供參考。
一、從我們生活實際引入
在物理學中,有許多的物理概念是通過剖析實際生產(chǎn)與生活中常見的事例、分析現(xiàn)象、抓住物理本質而歸納得出的,因此,在對這類物理概念引入課堂教學時,我們不妨也模仿這物理概念的建立過程對物理概念進行\(zhòng)"重復式\"的講解,再結合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幫助學生形成、理解并掌握該物理概念的內(nèi)涵。在講述力的概念時,首先舉一些學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實例。如:①手提水桶;②馬拉車;③腳踢足球;④磁鐵吸引鐵塊等。然后對這些例子進行分析、比較、概括和總結,得出力的定義為:“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使學生明確:力是兩個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如手和水桶;馬和車;腳和足球;磁鐵和鐵塊。更應清楚兩個孤立的物體之間并非一定有力存在,有力作用時必定存在兩個物體。又如,在進行機械振動概念的引入教學時,從日常生活實例出發(fā)選取彈簧振子、單擺、水中的浮沉子,不倒翁等為振動物體,啟發(fā)學生抓住這些物體的振動的共同特點,建立振動的概念,不但能使學生把握住振動這種運動形式的特點為引入產(chǎn)生機械振動的兩個條件奠定了基礎,而且還可培養(yǎng)學生自主科學探究的能力、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從實驗現(xiàn)象引入
多數(shù)物理概念的教學方法是通過實驗演示,讓學生透過現(xiàn)象,剖析揭示物理本質而引入新概念的,學生更易于進入物理教學情境,形成比較鮮明的印象,從而強化了學生對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記憶。例如,在引入彈力的概念時,先演示小車受彈簧拉伸或壓縮彈簧的作用而運動,說明彈簧在恢復形變時要對使之形變的物體產(chǎn)生力的作用;再演示彎曲的彈性鋼片能將粉筆頭推出去,總結得出物體恢復形變時要對使之形變的物體產(chǎn)生力的作用,進而得出彈力概念。再比如,在講述超重與失重時,讓學生在彈簧秤下掛上鉤碼,靜止時在指針下卡一塊小紙片并記下示數(shù),當提著彈簧秤加速上升時指針會把小紙片推到下方,此時發(fā)現(xiàn)彈簧秤示數(shù)增大了,從而給出超重的概念;同樣,在觀察彈簧秤加速下降時其讀數(shù)減小的現(xiàn)象后,建立失重概念。通過實驗演示的直觀教學,有助于學生在頭腦中形成物理新概念的情境,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用類比的方法引入
類比是從事科學研究最普遍的方法之一,對科學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抽象物理概念一般多采用與所學知識類比的方法,只有這樣,可以使學生借類比事物為\"橋\",從形象思維順利過渡到抽象思維,從而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新概念。例如,講電勢能、電勢概念時,可先引導學生回憶重力做功與路徑無關、重力勢能等知識,通過類比,建立新概念;與電場強度概念的建立方法類比,建立磁感應強度的概念;將電流類比于水流,建立電流概念;將電壓類比于水壓,建立電壓概念。采用這種引入新課的方法,能克服學生感性知識不足的缺點,找到這些抽象知識的聯(lián)系,讓新知識有一個較為穩(wěn)固的生長點,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在教學實踐中表明效果較好。
四、設置疑問法引入
設疑如同懸念能引起學生積極的思維活動,經(jīng)過學生積極思維之后得到的概念能經(jīng)久不忘,在概念教學中設置疑難能更好地為概念引入創(chuàng)設思維情境,這是引入物理概念的一種好方法。例如,引入全反射概念時,將一束光線從光密媒質(水或玻璃)中斜射到光疏媒質(空氣),然后慢慢地增大入射角,當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時,為什么折射光線不存在了呢?反射光的強度為什么加強了呢?學生都希望自己能找到一句準確的語言來表達這一現(xiàn)象。在學生分析疑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本質給出全反射的定義,能使學生牢固地掌握了全反射的概念。
五、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引入
物理概念大多數(shù)是在已有認知結構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而新概念的建立主要依賴于認知結構中原有的相關概念。通過新舊概念之間的關系發(fā)生聯(lián)系,有意義的研究才能實現(xiàn)。因此,在進行概念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已有舊知識的作用而引人新概念,這是物理教學中通常采用的方法。例如,在引入能量的概念時,先沿用初中時所學過的一些粗淺定義:一個物體能夠對外界做功,我們就說這個物體具有了能量。在此基礎上,討論怎樣定量確定能量的變化問題,從而得出用做功的多少來確定能量變化的多少這樣的一個基本認識,再通過列舉事例分析而引入能量的概念。
又如,在引入電勢的概念之前,先復習場強的引入過程,說明在電場中某點隨著檢驗電荷電量的增大,所受電場力成正比地增大但電場力與電量的比值是確定的,這就是該點的場強。抓住這樣新舊知識間的本質聯(lián)系,自然而然地導入電勢概念,有助于學生接受新概念的內(nèi)涵。
六、激趣法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其研究對象是豐富多彩的自然界中物體運動與變化現(xiàn)象。因此,在物理教學中引人概念時應注意結合有趣的物理現(xiàn)象進行講述去吸引學生,有助于學生對概念的了解,并激發(fā)出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是值得注意采納的方法。例如,在引入光的干涉概念時,首先介紹托馬斯〃揚在歷史上第一次解決相干光源的問題,成功地做出光的干涉實驗的史料,它能激發(fā)學生對新概念學習而產(chǎn)生濃厚的求知興趣。
又如,在引入電磁感應概念教學時,簡要介紹法拉第其人及其在物理學上的杰出貢獻等事跡,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該概念的興趣。除了利用物理史料激趣外,在概念引入前,如設計一些趣味實驗,提出一些相關的奇妙的自然現(xiàn)象等,也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新概念的引人,有利于學生接受并掌握概念。
七、直接引入法
在物理教學中,有些物理概念是直接引入被采用的,如:重力、機械運動、平拋運動、動能和勢能、溫度、熱量、磁通量、電磁振蕩的周期和頻率等等,都是直接引人的概念。為此,對于這類概念的教學,我們不必做太多的分析與講解而直接引人,其教學效果才是立竿見影的??傊谝敫拍顣r,無論采取什么方法都要注意:①選擇的感性材料要典型、全面,要突出與概念有關的本質特征和屬性,盡量減少非本質特征的干擾。②選擇的舊知識一定要與新知識有實質性聯(lián)系。否則,容易形成模糊的或錯誤的概念,或在認知結構中形成不正確的聯(lián)系。
新高考背景下的中學物理概念教學,應以新的物理教學理念為指導,改變以往的傳統(tǒng)概念教學方式,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與條件,激發(fā)興趣,喚起好奇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在建構物理概念的同時,應著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的意識與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與人文素養(yǎng)。
在教學中,要善于指導學生運用物理實驗,物理推理,物理演繹,綜合歸納等方法對物理概念進行理解,讓學生親自動手動腦,特別是學生要經(jīng)過由具體到抽象,再由抽象詮釋到具體的反復過程,才能讓我們的學生更能形成清晰而準確的物理概念。不能只單一的記住概念的文字表述和數(shù)學描述,而要弄清其來龍去脈:為什么要引入它?物理意義是什么?引入這概念的重要應用是什么?怎樣進行描述?通過什么樣的探究得到結論?只有這樣,物理概念才能深深扎根于學生大腦中,才會讓眾多的物理概念在學生腦海中綻放!
參考文獻
[1]許國梁中學物理教學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2]高中物理教師教學用書(必修2)(魯教版)。2004.7
[3]中國物理學會編.中學物理教學,19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