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踏上工作崗位時就當了班主任,當時是滿腔熱情投入工作之中。為了能管理好班級我是做了各種準備,但低年級的孩子實在是讓我束手無策,所以也用老教師的那招——敲小棍。小棍在低年級好用,但現(xiàn)在對于中高年級的孩子已經“失效”了。小棍經常敲,他們表面上很安靜,但他們都是搞“地下活動”的。趁你不注意竊竊私語、玩小玩具、東張西望……我很無語,很惱火。我班的學生必須要聽我的,我還管不了你們了!但看這形勢,我要從長計議,改變策略。我絞盡腦汁終于想出了上上策:讓“子彈”飛——仍粉筆頭。既省我口舌,又恢復我體力。哼哼,小子們你們就“受禽”吧!
棍光榮“下崗”了,同學們很詫異,肯定在尋思老師為什么不帶自己的“武器”?課堂進行之中,同學們老師一切正常,終于有個別同學忍不住“犯案”。一剎那,我迅速撿起“子彈”逐個向三個同學發(fā)射。曹宇飛正在玩小飛機模型,一下子愣了;滿中濤看外面的幾只小麻雀正入神,一下子呆了;孫續(xù)博剛把薯片塞進嘴里,一下子慌了。我呢,不急于出言訓斥,嘴角微微向上翹,得意的一笑。頓時大家目瞪口呆:原來是老師改了策略,還是“火眼金睛”呀!我在黑板上寫到“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如有再犯,必將繩之以法。”就這樣班級再次“太平”了。心中暗喜:“多虧這件‘法寶’了!”并一直享受著“子彈”給我?guī)淼某删透?。直到春?jié)前我才改變了想法,徹底的醒悟了。那也是我“發(fā)射”的最后一枚“子彈”了。那節(jié)課是“口語交際”,讓大家想想自己的愿望是什么,想好了再交流。留五分鐘想想整理,但大家不要發(fā)出聲音以免影響別人。就在不到三分鐘的時候李亞海就閉著眼睛念念有詞了。他本了就有這個習慣,無論讓默讀還是思考甚至是考試都習慣發(fā)出聲來。我“嗯”了一聲,但他依然照樣,我心想:“警告不聽是吧,那我‘出招’了。”于是乎,“子彈”準確的“發(fā)射”在他的臉上。我用我的“法寶”顯示了我的“法力”。就在我得意之時,他猛睜雙眼,漲紅了臉,熱淚盈眶地說:“我的愿望是--是--別讓‘子彈’飛!”說完他的淚珠涌了出來。話音剛落,我的心里一陣涼意:孩子的愿望竟是:別讓“子彈”飛?這是愿望?愿望!一瞬間,我覺得我徹底的醒悟了。是的,我很自私,為我管理好所謂“我的班”,我便千方百計的制服他們。同時我更自責,他們還是孩子,犯點小迷糊和小錯誤是避免不了的,而我卻費盡周折“對付”他們。對于我的“獲勝”我還常洋洋得意,認為我“斗”過了他們。天哪,我怎么能把他們當作我的敵人并且和他們作斗爭呢?那節(jié)課怎樣上的記不清了,但“不讓‘子彈’飛”卻一直浮現(xiàn)在我的腦海里。
課下我作了深刻的反思:以前我的“子彈”法顯然是治標不治本,起不到根本的作用,甚至會加強孩子們的逆反心理,那將是我教學的失敗。我要改正教學方法,用愛心.耐心讓孩子“心服口服”。從此,“子彈”再也沒有飛了,粉筆只是傳遞孩子知識的工具。對于李亞海我慢慢的進行了引導,告訴他學習方法很多,但只有在不影響別人學習的基礎上才是最好的學習方法。不久他果然克服了這個困難,他的笑容比以前更燦爛了。
至今,我們班比以前更活潑進步了。不讓“子彈”飛,孩子們很開心,我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