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不僅是一門科學,而且是一種藝術。成功的教學是一種藝術的創(chuàng)造。如果掌握了這種藝術,就可以使物理課堂滿堂生輝,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從而激起他們高漲的熱情。特別是在課堂教學中精心創(chuàng)設情景,可以更好地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啟迪。這不僅有利于直接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且更有利于鍛練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能動性。下面就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增強學生的思維主動性,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挖掘興趣因素,創(chuàng)設趣境
1、巧創(chuàng)奇境,以奇制勝
實踐證明:采用新穎、奇特、生動、驚險的實驗,有利于激勵學生的好奇心,產生旺盛的求知欲,有著明顯的激發(fā)興趣的功能。如:在講“簡單的磁現象”引入新課時。教師可以先演示一個實驗:先用一條形磁鐵將一大鐵釘吸住,然后用另一相同的條形磁鐵的異明磁極逐漸靠近,讓學生猜想結果并觀察實驗現象。這一過程對學生有著強烈的視覺效果,能激發(fā)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愿望。
2、發(fā)散應用,誘導思維
“發(fā)散式”情境即以某一知識點為中心,教師從不同方向、不同途徑、不同角度設置一些多向問題情境來激起疑問,引導學生在短時間內發(fā)現、尋找與中心有密切聯系的知識深化對知識的理解,激起學生思維的心理潛能。
如在學習了“托里折利實驗”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提出發(fā)散問題:管子為什么要灌滿水銀?(排出空氣以形成真空);你認為托里折利實驗的巧妙之處在哪里?(借助了液體壓強測出了大氣壓強);當管子傾斜時、換用粗或細或彎曲的管子時做該實驗會怎樣?(不變,不影響實驗結論);如在管的頂端開一個小孔會怎樣?(下落);換用水來做實驗會怎樣?(需要十幾米長的管子,不便操作)。通過這一系列的就近發(fā)散,不僅使知識上下貫通對托里折利實驗理解更透徹,而且增強了學生思維的主動性。
3、自主學習,以人為本
教學活動應從學生的學習需要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意識。從這點出發(fā),教師必須精心創(chuàng)設自主活動的情境使學生在活動中動手實踐,大膽嘗試,學會學習,享受成功的樂趣,總結失敗的原因。如在講液體壓強時,可以改變過去直接進行演示實驗的教法,而是在課前發(fā)動學生因地制宜選備器材,課上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怎樣證明液體有壓強和液體壓強有什么特點?分組制訂方案,實驗探索,最后全班交流,教師總結。這樣一來,學生自主性強,課上積極主動,思維活躍,興趣濃,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二、制造認知沖突,創(chuàng)設疑境
認知沖突是一個人的已有知識、經驗與面臨的情境之間的沖突或矛盾,這種沖突會引起人們的新奇,注意和驚愕,從而產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索的行為。
1、設置懸念,引發(fā)沖突
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異義地是問號,學貴有疑,疑問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因此在教學中通過新穎的方式、生動的語言巧設疑問,引起學生心理上的“懸念”,從而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
如在學習“大氣壓強”一節(jié)內容時,可創(chuàng)設這樣的問題情境:把一個大試管中裝上水,將另一只口徑較小的試管壓入大試管中,問學生:“把它們倒過來小試管會怎樣?”學生說:“會掉下來”。但實驗結果卻正好相反:小試管居然向上運動。這一“懸念”情境使學生的大腦馬上產生了興奮劑,思維被迅速激活起來都希望揭開其中的奧秘。
2、巧設陷阱,引發(fā)沖突
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一個重要職能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注意力,不能滿足于表面的浮躁的熱烈氣氛。適當地構思,設計一些易使學生上當受騙的陷阱,常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力,產生渴望解決問題但又感到已有知識無法解決的心理矛盾,從而有效地掀起思維沖突的狂讕
如在杠桿一節(jié)中,老師有意設置“拔釘子”的實驗。先讓一個力氣大的男生,用手使勁拔,卻怎么也拔不出來;接著請了一位女生用羊角錘輕易就解決了問題。這樣設計,教師創(chuàng)設了一種解決實際問題的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和參與。并不停留在一種熱烈的氣氛中,而且巧妙地設置陷井,形成鮮明對比,讓學生產生了激烈的思維沖突,有效地激發(fā)起學習動機,促進思維的主動性。
三、師生共鳴,創(chuàng)設佳境
在課堂教學中,當教師的策動頻率與學生的固有頻率相藕合,相協調,就能引起師生共振,產生共鳴,這時師生融為一體,彼此協調和諧信任尊重。
1、課堂教學應與學生認知規(guī)律一致
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一般要經歷感知——理解——應用這一過程。在材料感知,信息接受階段,教師應根據學生已有的心理知識情況提供相應的學習材料,以喚醒學生的個體經驗,使之與學生的原有知識有機地聯系;進入理解階段,教學節(jié)奏要及時,避免定義結論得出“過早”或“過遲”;應用時重視審題,通過聯想引導學生提取知識結構中原有的適當知識,并培養(yǎng)學生將當前的問題納入同類事物的系統(tǒng)中,進行問題歸類,解決問題,形成新的知識結構。
2、課堂教學應與學生思維活動規(guī)律和諧共振
在新課引入時,應根據初中生好奇、好問的特點,做到新穎,創(chuàng)設扣人心的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引學生上路。當學生思維進入興奮階段時,注意力集中,思維敏捷,處于最活躍狀況,教師應抓住“高強度”特點,將重點內容的教學以高旋律的節(jié)奏,與之相匹配,師生共建課堂活動的“諧振”,產生放大效應。在課堂的最后階段,學生思維產生疲勞階段,興奮正在消退,老師應根據學生好動的特點,圍繞課堂組織一些活動,進行必要的練習,降慢節(jié)奏。
總之,思維主動性是學生一種可貴的思維品質,在課堂教學中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情境,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做一個有心人??偪梢栽谠S多地方找到切入口,創(chuàng)設出更多的增強學生思維主動性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