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在健康領域的“動作發(fā)展”方面,對大班幼兒提出的明確目標是“能夠連續(xù)跳繩”。幼兒由于個體發(fā)展的不同,在學習跳繩中會存在各種問題。如何幫助協(xié)調性差的孩子掌握跳繩技術,本文就針對大大班中協(xié)調性極差的六歲女孩子—婷婷展開跟蹤研究,找出其學跳繩困難的原因,并針對情況,采取相應的教育措施,幫助她克服心理障礙,掌握跳繩的基本動作。
【關鍵詞】跳繩 問題 策略
跳繩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南宋以來,每逢佳節(jié)都跳繩,稱為“跳白索”,原屬于庭院游戲類,后發(fā)展成民間競技運動。跳繩是一種在環(huán)擺的繩索中做各種跳躍動作的體育游戲,它是一項集游戲,鍛煉于一體的全身性、綜合性運動項目,是一項比較劇烈的全身性活動。跳繩時“搖繩”能鍛煉臂力、“跳繩”能鍛煉腿勁、“快搖”能發(fā)展速度、而“多跳”能提高耐力。經常跳繩,對發(fā)展幼兒彈跳力和提高靈敏、協(xié)調、速度、耐力等身體素質具有顯著的效果,它既能促進幼兒大腦、腦干、小腦的發(fā)育,又能增強幼兒體質。在跳繩運動中,有時是單人跳,有時是雙人跳或是多人跳,有時還會簡繁結合跳出許多新花樣,奇趣無比,這有利于培養(yǎng)兒童準確地形成時間、數概念及方位知覺,有利建立良好的同伴交往關系,培養(yǎng)他們密切合作的精神。2012年,教育部出臺《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在健康領域的“動作發(fā)展”方面,對大班幼兒提出的明確目標是“能夠連續(xù)跳繩”。我幼兒園大大班開展跳繩這項體育運動以來,深受大大班幼兒喜愛。由于幼兒個體發(fā)展的不同,在學習跳繩中會存在各種問題。如何幫助協(xié)調性差的孩子掌握跳繩技術,本文就針對大大班中協(xié)調性極差的女孩子—婷婷,展開了學習跳繩的跟蹤研究。
一、婷婷的基本情況
婷婷,女,2009年2月出生,現(xiàn)年6歲,身體狀況良好,偶爾有感冒咳嗽。據2015年6月體檢可知身高121cm,體重23kg,均屬正常發(fā)展,中班時插入我班,父母是外地來本地做的生意人,有一個兩歲多弟弟。父母忙于照顧生意,忙于照顧弟弟,極少參與對她的教育,從小由奶奶照顧她起居。
二、婷婷日?;顒颖憩F(xiàn):大動作發(fā)展緩慢、協(xié)調性差
中班插班,自理服務能力差。剛插班時,午睡起床穿衣,老師幫穿好一只袖子,她仍然很長一度時間都不能獨自穿好另一只袖子;走路、跑、跳等大動作笨拙,有些外八字;升入大大班第二學期上下樓梯雙腳還不能靈活交替,下樓時還像1-2歲那樣只能慢慢踱步行走;不敢奔跑跨欄,奔跑速度慢;雙腳跳躍時膝蓋僵直,跳不高;不愛運動,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都不強。
三、以跳繩活動訓練協(xié)調能力的具體操作方法
(一)第一學習階段:揮繩訓練
出現(xiàn)的問題:揮繩(從后面甩到前面),所有的孩子都不是問題的問題,可在婷婷身上卻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只要一甩繩,害婷婷怕得直閉眼,表情扭曲。嘗試多次繩始終纏在身上不能過去。
反思及策略:婷婷除對運動有恐懼外,關鍵問題在于不知道手怎么協(xié)調用力。
針對婷婷的這一情況,我們做了調整,得先教她怎么甩繩。我們把一根繩子對折,剪斷,腳不動,原地開始練習甩繩子。這樣婷婷既不用擔心繩會打到自己,又可持續(xù)練習甩繩。在甩繩子的時候要注意幾點:
1.繩子稍微長一點,每次甩繩子要能打到地上,而且兩手要同時發(fā)力。
2.向中間方向甩繩子,可以在前面畫一個點,每次最好能甩到點。
3.要求大臂夾緊,主要是手腕用力。
4.拿一根完整的繩子練習,兩手握繩兩頭,用力從身后甩到身前。
(二)第二學習階段:跳躍節(jié)奏訓練
出現(xiàn)的問題:繩還沒到腳邊婷婷就起跳。婷婷不僅膝蓋僵直,跳不起來,也不能跟老師數數的節(jié)奏跳。
反思及策略:婷婷運動節(jié)奏感極差,腿腳關節(jié)不靈活。針對婷婷的這一情況,我們采取了相應措施:
1.請婷婷看別人跳,必須是雙腳著地的跳,速度均衡,給她一種節(jié)奏感。
2.兩腳并攏跳越低矮的障礙物,解決膝蓋僵直,跳不起來的問題。
3.徒手聽節(jié)奏腳尖著地跳,一邊拍手一邊跳,拍一下跳一下,從慢到快,并配合數數。動作可先由老師輔助完成,再由婷婷獨立完成。
4.按照老師的節(jié)奏,不用拿繩,婷婷進行空甩、空跳。
(三)第三學習階段:感覺體驗訓練
出現(xiàn)的問題:同班的一起學跳繩的孩子已能花樣跳,婷婷經過兩個階段的學習,但還不能跳繩。對跳繩慢慢失去興趣,有了抗拒練習跳繩的情緒。
反思及策略:同伴的突飛猛進讓原地踏步的婷婷有了很強的挫敗感。為幫她解決這一情況,重新提起她對跳繩的興趣,我們采用了兩種辦法。一是“袋鼠跳”,孩子站在老師身前,老師搖繩,一邊念叨著“一二三跳”,一邊帶著婷婷像袋鼠一樣雙人跳。讓婷婷體會雙腳離地、體驗繩子從腳下滑過的感覺。二是跳大繩,兩位老師拿一根繩,婷婷在中間跳,老師輔助數節(jié)奏,讓婷婷體驗繩子從腳下滑過的感覺。
這兩種方法的好處在于可以讓婷婷只需顧腳,不用顧手,提前體驗到了跳繩的感覺,克服了跳繩恐懼心理,增強她跳繩的興趣和信心。
(四)第四學習階段:手腳協(xié)調訓練
出現(xiàn)的問題:婷婷經過三個階段的學習,但還是不能自甩自跳。顧了手,就顧不了腳,不是繩沒甩過來,就是跳起時不是時候。
反思及策略:婷婷的手腳協(xié)調性極差,運動的感覺不強。我們采取的辦法是:
1.拿一根當中剪斷兩節(jié)的繩子按老師數的節(jié)奏跳,這樣婷婷怎么跳都是不會被絆到。
2.婷婷拿一根完整繩子嘗試跳,兩手握繩柄,繩垂在身后,由后向前搖繩,教師提醒婷婷聽繩打地聲再起跳,反復練習,直至協(xié)調。
四、學習效果及討論
幾個階段相互獨立又相互結合,經過一個學期時段的訓練,臨近畢業(yè)婷婷能連續(xù)跳繩2-3個了,有一個質的飛躍。
可以肯定這樣訓練是積極有效,它切實可以幫助動作協(xié)調性極差,運動感覺不強的孩子學會跳繩。對于這類的孩子,每一點進步都需加倍肯定。不責備、不放棄、多鼓勵、多幫助,讓她獲得跳繩以外的更多更多的東西,這樣既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又能克服孩子運動心里障礙。只可惜的是,雖幾經家園交流,婷婷跳繩仍未能得到其家長的重視,婷婷在家練習幾乎為零。如若能加強家園配合,在園在家,每天都能堅持有效訓練,相信婷婷應能更快地學會跳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