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而教師為本中之中。這說明教師在國計民生中的重要性。開展教學活動,最主要的處理好師生關系,作為教師,正確認識師生關系是很有必要的。
一、師生關系及作用
師生關系是學校環(huán)境中最普通的、最基本的人際關系。教學過程是師生兩方面在理性和情緒上的人際關系過程。師生建立的關系,決定學生的學校經(jīng)驗是否是有助于他的全面發(fā)展,或者會增加他的困難與挫折的關鍵??梢哉f,一切有效的學習活動的進行,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師生關系之中。
師生關系的相互作用表現(xiàn)在:
第一、好的師生關系具有調(diào)節(jié)教師自身行為的功能。任何人都會受到自己所熱愛對象的影響。對學生的愛可以激發(fā)教師對教育工作的熱情,對學生的愛更會使教師樂于接受學生,親近學生,縮短與學生的心理距離。同時,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教師隨時了解學生的需要并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以協(xié)助學生獲得知識與人格的健全發(fā)展。當然,他們也反對相互討好,互相欺瞞的類似良好的師生關系。
第二、良好的人際關系更具有調(diào)節(jié)學生行為的作用。心理學研究證明,凡是喜歡與教師接近的學生,其學習態(tài)度和成績一般較好。同時由于學生尊重教師而樂于接近教師,在他們學習或生活上遇到問題時,就容易向教師請教,使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進步很大。學生還往往透過師生關系這面窗戶,透視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一切關系。從教師那里獲得熾熱情感的學生,可以在他們身上萌發(fā)熱愛人,熱愛人生的積極態(tài)度,打下與人相處的良好行為基礎。
二、師生關系的特點
1、對象的限定性。作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師和學生不論是否互相喜歡,都必須接受對方。如果師生關系融洽,會使雙方心理產(chǎn)生滿足感,否則會給雙方帶來不愉快,因此影響教學效果。
2、關系的規(guī)范性。師生關系主要包括工作關系、道德關系和個人關系。師生關系的規(guī)范性主要是通過工作關系體現(xiàn)的,又集中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中。課堂中如果師生沒有良好的工作關系,課堂教學活動難以協(xié)調(diào)進行,教學任務難以完成。因此,教師應該按照學校有關規(guī)章制度及課堂紀律等要求,建立起協(xié)調(diào)的工作關系和個人關系。同時,教師還要重視道德關系和個人關系。防止出現(xiàn)冷漠、公式化、表面的關系。
3、教師的主導性。師生關系的發(fā)展主要靠教師來導向,二者的矛盾主要靠教師來協(xié)調(diào)。師生關系的好壞,責任主要在教師。當師生關系緊張時,教師首先要反省自己,為緩和關系做必要的努力。(不以權威面貌出現(xiàn),尤其在糾錯方面作表率)
4、學生的能動性。在師生關系中,學生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主動的參與者和建設者。良好師生關系應重視學生的能動性。
教師心目中的好老師,首要的品質(zhì)是教學能力,教育態(tài)度,專業(yè)知識。其次是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方面的品質(zhì);學生心目中的好教師,首要的是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其次才是教學能力,態(tài)度和專業(yè)知識。說明教師和學生在評定好教師上存在著差異。而這種差異不存在正誤的問題,它的意義在于指出了對于教師這一角色,教師與學生認識角色和需求的不同。在教師看來,教師應當是教書育人,傳授知識的工作者,教師角色的自我認定必然產(chǎn)生對事業(yè)心、責任心、教學能力和專業(yè)知識的追求;在學生看來,教師應當是朋友,知已和指導者,師生之間應當有一種相互理解、尊重的平等關系。從現(xiàn)實的需要看,當前教師隊伍不穩(wěn),于是事業(yè)心就成了和責任性就成了學校和多數(shù)教師的迫切需求;也成了重要的教師評價標準;而學生最需要的是教師的尊重理解和信任。
三、師生沖突
學生對民主、平等、尊重有強烈的呼喚,學生的呼喚,實際上反映了師生關系存在尖銳的矛盾沖突。學生呼喚的東西,正是他們?nèi)鄙俚?,學生基本需要的缺乏,必然會導致師生關系發(fā)展的失衡,關系不協(xié)調(diào),就一定要引起沖突。師生沖突直接破壞課堂教學,甚至使課堂教學中斷,必定影響教學效果。有的學生在沖突后直接接受教師施加的壓力,遭受懲罰,嚴重影響學生的自尊心;有的學生在沖突后,對老師懷有戒心,情緒對立,使學生長期處于消極狀態(tài),直接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其次,師生沖突對教師本人也有極為不利的影響。沖突會使教師感到失敗、痛苦、沮喪,使教師喪失教學工作的熱情。沒有成就感,甚至對教師職業(yè)感到倦怠。此外,由于教學本身使教師處于緊張的狀態(tài),再加上師生關系緊張,很容易形成不良的應激狀態(tài),加劇教師身心反應,從而影響身心健康。
通過分析,可歸納出造成師生沖突的以下原因:(1)大學教育或師范教育與實際工作有較大差距?,F(xiàn)實的無情是年輕教師如夢初醒,因而情緒開始波動,狀態(tài)動搖,為以后出現(xiàn)師生沖突創(chuàng)造了思想條件。(2)與期望不一致,也會引起師生沖突。由于教師對學生不合乎期望的行為而導致的不滿意,就會對學生進行批評指責,從而引起學生的壓抑、不滿或怨恨的情緒。可能有意無意制造沖突,表示發(fā)泄不滿情緒。(3)教師的“強權”意識,即所謂的“師道尊嚴”,在師生交往時,就容易造成沖突。(4)師生的“代溝”問題。師生年齡存在差距,這是客觀的事實。由于時代不同,人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及行為方式存在著明顯的差距,因而沖突就在所難免了。
面對師生關系中的這些問題,教師所做的就是轉(zhuǎn)變觀念,樹立正確的學生觀,確立民主、平等意識,尊重學生,提高自身修養(yǎng),人道地處理好師生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