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職數學是中等職業(yè)學校重要的文化基礎科目之一,但中職學生基礎差,對數學的學習感到厭煩和恐懼。從教師教學、學生學習、教材選用三個方面分析了當前中職學校數學的現狀,并針對當前現狀提出建議和策略。
[關 鍵 詞] 中職數學;教學;現狀;策略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6)02-0122-02
近年來,隨著我國升學政策的調整以及中等職業(yè)教育招生規(guī)模和專業(yè)類別的不斷擴大,與以往相比,職業(yè)院校的招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家長鼓勵孩子就讀職業(yè)學校,爭取一個分配工作的指標,但隨著我國招生就業(yè)制度的改革,使得今天的職業(yè)學校招收的都是普高的“淘汰者”,招生“來者不拒”,導致生源質量不斷下降,學生的厭學情緒偏重,文化基礎薄弱,尤其是數學基礎較差,學生普遍對這一門課的學習缺乏興趣,感到厭煩和恐懼,導致中職學校的數學教學困難重重。
中職數學是中等職業(yè)學校重要的文化基礎科目之一,被浙江省列入高職考的考試科目。就數學學科本身的特點而言,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容易給學生造成枯燥、乏味的感覺,所以如何改善數學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變得至關重要。
一、中職學校數學教學現狀
(一)教師教學現狀
作為一名在中職學校任教的數學教師,我常常會有些茫然和困惑。在我想象中數學課的狀態(tài)應該是教師“激情四射”地講課,學生“聚精會神、目不斜視”地聽講,但是現實和想象存在很大的差距。在中職的數學課堂中,任憑教師在課堂上如何滿懷激情的講解,學生多數是“任爾東南西北風”的態(tài)度,真正在聽課的學生寥寥無幾,從而導致教師毫無成就感,更多的是失落感。更有甚者,對學生采取放任的態(tài)度,不管課堂紀律如何,都以不變應萬變,只求將本節(jié)課的內容講完,完成教學任務。
(二)學生學習現狀
首先,中職學生的數學基礎差,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中職學校學生的主要構成成分是學困生,由于中考成績不理想迫于無奈才選擇職業(yè)學校,在他們看來只要學好專業(yè)課,掌握一門技能就夠了,學習數學在生活中毫無用處。很多的學生一上課就無精打采,甚至出現玩手機、聊天、睡覺等情況。其次,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多數的學生對數學具有抵觸心理,“枯燥”“復雜”“難以理解”成為數學的代名詞,在實際的數學學習中幾乎沒有人做到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對于課后作業(yè),50%的學生是通過抄襲來完成,小部分學生甚至會出現不交作業(yè)的情況。
(三)教材選用現狀
以我校為例,選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教材,分基礎模塊和拓展模塊,其中基礎模塊分為上下兩冊,包括集合、不等式、函數、數列、三角函數等十章內容,這些內容都要在高一完成。由此可見,中職數學的學習內容與普通高中基本相同,難度有所降低,但由于中職學生數學基礎薄弱,只能對內容進行取舍,一再的降低考試難度。中職學校的學生重點在于專業(yè)的學習,文化課的作用是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專業(yè)技能,但所有的專業(yè)都采用同一本教材,從而導致教材的內容與學生的專業(yè)、社會實踐沒有緊密的聯系。
二、中職數學教學的策略及建議
(一)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順利進行數學課堂教學的第一步,中職學校的學生特別“重感情”,會因為喜歡一個教師從而喜歡一門課程的學習。首先,教師需要尊重理解學生。中職學生基本上在初中時學習就處于中下層,長期受到教師的忽視,使他們對學習數學缺乏信心,甚至會在情緒上對數學老師產生敵對心理。我們需要做的是用“生命去影響生命”,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擺正自己的教學思想,不再去一味抱怨學生數學難教,而是不斷地鼓勵他們,尊重他們的想法、意見和行為,始終堅信沒有哪個學生愿意做學困生,努力發(fā)現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多點耐心,多點信心,把轉變這些學生作為教師的職責和任務。其次,教師應不斷地學習,將數學知識用自己獨特的風格呈現給學生。作為一名有學識的數學教師,不僅要精通教學大綱所規(guī)定的教學內容,明白各個內容之間的聯系,還要熟悉數學的發(fā)展史、數學學科在各行各業(yè)的應用、數學教學理論以及應用于數學教學的軟件等與數學相關的方面,從而才能讓課堂變得生動,讓學生對數學多一份更深的了解,樂意去學習發(fā)現數學的美。
(二)教材優(yōu)化
由于中職教育的特殊性,中職的數學教材更應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數學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但是由于中職專業(yè)類型多,不同的專業(yè)對數學的要求差別大,例如,財會專業(yè)對指數函數、等差數列、等比數列、概率、統計等知識應用較多,化工專業(yè)對對數、函數、統計等知識應用較多,而電子專業(yè)對簡易邏輯、排列、組合、概率等知識應用較多,所以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對教材的內容進行取舍、修整,提高職高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和服務性。
(三)教學改革
中職數學教學采用最多的就是“講授法”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得辛苦,而學生聽不懂,甚至出現學生不學的局面。要改變舊的教學模式,可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多媒體技術具有強大的交互式特點,能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具體、生動,例如,在講解函數的性質時,利用幾何畫板將函數轉變成圖像,學生通過觀察圖像的特點得到函數所具有的性質,這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能加深印象,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利用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
在教學過程中,良好的情境創(chuàng)設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計數原理”這一內容時,我利用春運回家買票的問題,讓學生幫農民工確定回家路線,并計算共有多少種回家方法?又如,在“指數函數”的教學中,我利用情景劇的模式,找學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并提出問題,讓學生利用數學知識來進行解答。這樣就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并將學習興趣完全調動起來,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3.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對中職學生來說,學習數學一個最大的疑惑就是“數學在我們的生活中到底有什么用?”只有解決了學生這一疑惑,才能讓學生愛上數學,并將數學作為工具使用。例如,在教學“數列的應用舉例”時,對財會專業(yè)的學生提出銀行貸款的問題,計算一次性還款和等額本息還款,并比較哪種方式更好;在教學“概率”時,對電子專業(yè)的學生運用電路圖,計算每種情況下燈泡亮的概率。通過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專業(yè)緊密聯系,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實際生活中、在專業(y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四)評價多元
傳統的中職數學教學評價還是以期末考試的分數為主要手段,主要考查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缺乏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tài)度和學習能力進行評價。就目前中職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而言,個體間的差異很大,所以用“一刀切”的標準進行評價是不合適的。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分層評價,學生期末的總評成績應該包括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總評出來的成績,按A、B、C、D四個等級進行評定。數學采用這種評價方式讓學生不再只關注自己的期末考試成績,而是同時關注平時課堂聽課、提問、課后作業(yè)等環(huán)節(jié),學生更加關注學習過程。
課堂中的學生不是靜態(tài)的,是不可控制也不能控制的,因此教師應該想方設法地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主性、積極性,讓中職數學課堂充滿活力,從而達到中職數學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唐麗.中職數學教學的現狀及對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
[2]沈琦慧.中職數學課堂滲透生命化教學理念策略研究[J].魅力中國,2011(14):223-224.
[3]王玉珠.淺談中職數學教學的現狀及策略[J].新課程研究,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