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動學生稚嫩而又單純的心靈,語文教學如能以美感人,以情動人,用情感來打開學生心靈的門扉,必然能使課堂活躍,和諧,收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效果。
首先,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閱讀文章,有些文學作品是作者真摯情感的外化,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動學生稚嫩而又單純的心靈。比如,我在教《散步》這篇課文時,很多學生說,平時很少去留心這些細節(jié)中所傳達的親情。于是,我就出示四幅圖畫并用語言描述,為爺爺擦去汗水,是一種親情;幾代人歡聚一堂,是一種親情;一家三口的一次春日遠足,是一種親情;為父親洗腳,是一種親情。一切偉大的愛都默默穿行于平淡的歲月。通過我的情景設置與恰當引導,學生的思維十分活躍,閃爍十分動人的光彩。
其次,教師自身應是一個富有情感的人。教師應先“情動于已”,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調,和作者同喜、同悲、同褒、同貶,釋放自己的情感。我在教艾青的《我愛這土地》這首詩時,我先指導學生反復朗讀,在感情逐漸產生的情況下,我用飽含感情色彩的語言、抑揚相間的語調范讀詩歌,讀時語氣低回掩抑,使愛國的情緒深沉、緩慢展現(xiàn),從而引起了學生共鳴。當然,除了朗讀之外,教學情感還體現(xiàn)在許多方面,如一舉手一投足,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個簡單的示意,只要是包含著教師感情的,都會對學生產生或大或小的影響。
再次,以境入情,贊科夫說過:“智力活動是在情感高漲的氣氛中進行的,情感具有情境性,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情感氣氛中學習,有利于激發(fā)學習興趣。”因此在每一節(jié)課上,我會調整好自己的心緒,以飽滿的熱情、良好的情緒和真誠的微笑面對每一個學生,讓學生感到老師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從而樂于和老師交往,主動地參與學習。
另外,借助音樂、圖片等情感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音樂是一特殊的語言,通過學習音樂創(chuàng)造場景和氛圍能使學生感受到美的形象,理解體會到美的意境。如講《沁園春.雪》一課時,我以《沁園春.雪》這一首歌為背景音樂,播放北國雪景風光圖片,把學生的情緒調動起來,然后播放配樂朗讀,更有效地把學生引入到作品的藝術境界中,最后讓學生伴隨著婉轉激越的音樂,深情朗讀并品味作者傾注在作品中的感情。
總之,情感教學應貫穿于我們語文教學的始終。它以教師的情感為中心,調動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才能使學生學得輕松,學得快樂,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而達到“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