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很多時候在課堂上總是會免不了滔滔不絕,免不了不吐不快,免不了擔心講得太少學生不明白。今天通過網(wǎng)絡視頻聽專家講課,使我找到了自己課堂上的許多不足之處。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的教學一切都應當圍繞學生,為了學生。學生需要的是哪一部分知識,學生究竟想要老師解決哪些疑難?這些不是教師能夠決定的,學生的需要才是教師講課的方向。學生的想法、學生的思考方式,這些教師都了解嗎?如果不了解,教師怎么能想當然的認為自己講的就是學生需要的呢?
只有先學后教、以學定教,才能把“教師帶著書本走向?qū)W生”變?yōu)椤敖處煄е鴮W生走向書本”。
先學后教,充分尊重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充分相信學生的自學能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就拿歷史學科來說,通過學生的自學,他們可以很快從課本上找到歷史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在這個基礎上又可以進一步分析這個歷史事件發(fā)生的原因、經(jīng)過、結果。原來老師滔滔不絕的講解,現(xiàn)在學生通過自己看書就可以找到基本的歷史現(xiàn)象,而且比之過去更能節(jié)省時間,效果比老師講得更好。
以學定教,教師有選擇的去講:課堂上要遵循“三講三不講”原則如何有的放矢。講易錯、易混、易漏點;講學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講學生解決不了的?!叭恢v”:學生已會的不講;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講;教師講了學生也不會的不講。要做好以學定教必須要充分了解學情,了解學生哪些地方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了解學生在哪些知識點上易錯易混易漏。例如,在學習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時,學生對閉關鎖國的概念是否能準確理解?學生在分析閉關鎖國的原因時,哪一個原因是學生能夠自己總結,哪一條是學生還不能理解的?自給自足的封建經(jīng)濟是什么意思,學生真正理解了嗎?在了解了這些學情的基礎上,老師再去講解必然做到了有的放矢,針對學生的不足之處來講解,學生能不認真聽嗎?教學效率自然就比滿堂灌要高得多。
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從此學會做一個“懶老師”,能不講的絕對不講,能少講的絕不多講。講也是為了學生,不講也是為了學生,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課堂教學的一切都要圍繞學生,都是為了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