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都可以學到物理知識,用到物理知識。這就要求同學們懂得開動腦筋,注意觀察,勤于思考。這種觀察能力,不僅對于初中生很重要,對學好高中物理更是至關重要。
有些同學認為自己只是個學生,學習生活很緊張,周圍的東西都很熟悉,很平常,沒有什么可研究探討的。其實,每天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五彩繽紛、奧秘無窮的世界。舉個例子來說,煮餃子,誰都見過,不少同學還幫媽媽煮過餃子。生餃子一下鍋,全都沉到鍋底,過一會,餃子又一個個浮上來。一沉一浮,什么道理?有的同學說:“熟餃子就浮在上面”。那么,等熟餃子冷了以后,你再看看,餃子還浮在水面上嗎?生活中諸如此類的物理現(xiàn)象到處都是,只要你掌握了科學的觀察方法,勤于觀察,善于動腦,你就會有所發(fā)現(xiàn)。怎樣才算掌握了科學的觀察方法呢?根據(jù)我多年學習物理的體會,有幾點很重要。
一是觀察時要目的明確。有人把“看”和觀察畫等號,其實,“看”并不就是觀察。有意識、有目的地“看”才是觀察。為什么有的同學隨時隨地都能發(fā)現(xiàn)一些令人深思的東西,有的同學卻漫不經(jīng)心、視而不見呢?原因就在于對周圍的事物,前者是在觀察,后者是看看而已。只有有目的地觀察,才能抓住主要的東西,才能觀察得十分細致。有一位同學說他坐汽車,不僅能看到路旁的樹木、房屋、電桿向后退去,還能看到遠處的山巒、村莊慢慢向前“走”,整個大地好象繞著某一個點在轉動。還有一位同學聽老師講過鐵路的構造:路基上面鋪著石子,石子上面橫著枕木,枕木上面架著鐵軌。但他沒見過鐵路,始終想像不出在鐵路和公路交叉的地方,汽車是怎樣越過高出地面的鐵軌的。他不惜步行幾十里,去看那鐵路和公路的交匯口。又有一位同學學過運動學知識后,在坐火車時,就有意識地從火車地板跳起,看最后是否還能落到原來的位置。有一些同學沒機會去坐火車,就在操場的直跑道上把自行車騎得穩(wěn)穩(wěn)的,讓坐在后座上的同學把一塊小石頭豎起向上拋起,看它是否還能落到同學手中。你看,他們的觀察是多么有心,又是多么細致,這豈止是觀察,他們分明是在做自己精心設計的實驗。這樣的同學,怎么會學不好物理呢?
二是觀察時要講究方法。無論是觀看物理實驗,還是對生活中各種物理現(xiàn)象的觀察,都得講究觀察的方法,也就是要解決如何看的問題。從我的學習實踐來看,觀察事物首先要有一定的層次和順序。一般說來,觀察靜態(tài)物體要按照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前到后、從外到里的順序進行;觀察運動物體要先觀察它的外形,再按照開始、經(jīng)過、結束的順序觀察它的動作。我認為,還有一點同學們一定要注意,在觀察時要善于聯(lián)想和想象。面對浩翰的星空,請展開你聯(lián)想的翅膀:宇宙到底有多大?人類將來能走到離我們的地球多遠的地方?別的星球上有人嗎?他們會是什么樣子?怎樣生活……這樣,我們才能將所看到的現(xiàn)象,看到的實驗,與所學的各方面的物理知識整體聯(lián)系起來。還要提醒大家的是,對你觀察到的現(xiàn)象和想到的問題要及時記錄,不斷總結。這樣你觀察到的東西就會越來越多,積累的知識也會越來越豐富。在學習過程中,若能注意這些,我們的物理學習也會變得越來越有趣。
三是觀察時要學會質疑。人們常說:“觀察是發(fā)現(xiàn)之母”,然而,不是所有的觀察都會有所發(fā)現(xiàn)。明朝陳獻章說:“疑者,覺悟之機也。大疑則大悟,小疑則小悟,不疑則不悟?!睈垡蛩固拐f:“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要想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更多的東西,還得善于質疑。比如,有的同學看到路邊電線桿上的電線,就能提出許多問題:為什么有三根的,有四根的,還有兩根的?為什么有的電線有包皮,有的沒包皮,沒包皮的電線會不會“跑電”?小鳥站在沒包皮的電線上為什么不會被“電死”等等。又如,有位同學偶然發(fā)現(xiàn)月亮跟著自己“走”便迷惑不解,它總是跟我走嗎?它為什么跟著我走?于是,這位同學前走走,后退退;快走幾步,慢走幾步;快跑幾步再突然停止。你看,這位同學不僅能質疑,還能“探索”呢!對于初學物理的同學來說,面對這些簡單的物理知識要懂得質疑;對于高中學生而言,尤其是對于即將步入高考的同窗來說,對于生活中較為復雜的物理現(xiàn)象與問題,更需要這種質疑精神。如此來學習與思考,我們的物理學習才會事半功倍。
所謂“事事洞明皆學問”,學物理只局限于課本是不夠的,我們要養(yǎng)成在日常生活中自學觀察的習慣,做到眼到,心到;要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多設疑問,追根求源,分析現(xiàn)象,總結規(guī)律,我想信,掌握了這些方法,必將讓大家在物理學習方面有較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