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不學禮,無以立”。為了提高本校師生的文明禮儀素養(yǎng),把我校建設成為一個文明、和諧的校園,我校根據少年兒童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于2015年4月開始,把學生文明禮儀教育作為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開展了一系列培養(yǎng)學生文明習慣的活動,下面談談我校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方面的做法與成效。
【關鍵詞】小學生;文明禮儀;實施情況;教育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抓課題研究
2015年4月,我校申報了“增城市中小學德育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研究》,該課題從申報到立項,得到了我校領導的高度重視,邀請了增城市德育理事會副會長李翠瓊副校長、理事吳錦煥主任、劉伯娣老師到校進行指導工作。在專家的指導下,課題研究工作在順利開展。
(二)加強督促與引導
1.在學生中加強引導。利用廣播、宣傳欄、墻報、印發(fā)資料等多種形式在校園內進行廣泛的宣傳活動,讓“講文明禮儀”這一思想深入到每個學生心中。我校編印了《文明禮儀手冊》包括形像禮儀、課室禮儀、活動禮儀、集合禮儀、尊師禮儀、同學禮儀、行走禮儀、升旗禮儀等……讓每個學生能按照文明禮儀標準來約束、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
2.學校圍繞文明禮儀教育主題,創(chuàng)設整潔、優(yōu)美、文明的校園氛圍。為了給學生一種濃郁的文明禮儀熏陶,我校在校園內醒目的地方貼上了很多文明禮儀的提示語和宣傳牌,如在花壇中樹“請使用禮貌用語”,在走廊上張貼“上下樓梯,多禮讓”;在教室張貼“輕拿輕放,認真聽課”“和諧共處,關心你我”等。這樣,不但美化了校園環(huán)境,還能使學生時時刻刻受到提醒,逐步凈化學生的心靈,讓講文明禮儀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一種習慣。
3.為了規(guī)范學生日常行為,加強班級管理,我校在每班設立“文明監(jiān)督員”,制定了文明監(jiān)督員職責,使班上的同學自我完善;每級設立“文明督察隊”,加強檢查指導;學校每天進行“文明禮儀量化評分”,每月考核,優(yōu)秀的班級被評選為“文明班”,獲“文明流動紅旗”……通過層層教育,把講文明禮儀推向更深層次,使全校上下形成班班爭先,比學趕超的良好的風氣。
(三)學科融洽,滲透教育
課堂教學貫徹文明禮儀教育不僅是課堂教學改革的需要,也是現代教育觀念更新的需要。在開學初,校領導對教師每門課程怎樣滲透禮儀教學提出了具體要求,使教師們明確各學科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滲透文明禮儀教育。如:上體育課,讓學生自覺排隊,主動收拾體育用品;語文課上,讓學生回答問題聲音要響亮,要學會傾聽,不要打斷別人的回答;品德課上,根據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孝順父母、尊老愛幼的教育;班會課上,定期開展文明禮儀的主題班會,有目的、有計劃地讓學生學習禮儀常規(guī)和待人接物的禮節(jié)……與此同時,教師們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在平常的教學工作中,老師要樹立良好的榜樣。如:見到地面上有垃圾,老師要主動撿起;做錯了事要敢于向學生說“對不起”;見到學生,要主動打招呼問好……實踐證明,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文明禮儀教育,不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讓學生在充滿激情的課堂上養(yǎng)成了良好的禮儀規(guī)范。
(四)以活動為載體,寓教育于活動中
為了推進學校小學生文明禮儀養(yǎng)成的教育工作,全面提升師生素質,學校大隊部在全校各中隊開展“尋找身邊最不文明行為”調查活動。通過調查活動,了解隊員對身邊不文明行為的不滿意程度和最迫切希望整改的不文明行為,找到問題的癥結并迅速加以整改,從而形成舉止文明、行為規(guī)范的良好氛圍,營造一個文明、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
(五)家校互動,構建文明禮儀紐帶
家庭教育是教育系統(tǒng)工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更是孩子的終身老師,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發(fā)展有著重要作用。故此,在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教育的過程中,家庭與學校應攜手合作,共同參與到孩子的文明禮儀教育中來?,F今的小孩大部分是獨生子女,他們嬌生慣養(yǎng),萬千寵愛集一身;他們事事以己為先,不懂謙讓,不懂合作,更不懂去關心別人,體諒別人。為此,我校成立了“家長委員會”,定期召開座談會,請有關專家給家長輔導禮儀知識,提高家長教育孩子的水平;印發(fā)教育倡議書,派發(fā)到家長手中,讓家長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對子女的影響;建立“家校文明禮儀聯系卡”,讓家長每周如實填寫學生在家庭中的文明禮貌表現,反過來也讓學生每周向老師反饋家長們的文明禮貌、習慣養(yǎng)成等表現,從而達到互相監(jiān)督、互相促進、共同進步的三贏局面;評選“文明家庭”。每學期我校評選十個“文明家庭”,讓文明家庭的家長在家長會向其他家長介紹文明禮儀習慣養(yǎng)成的經驗,使家校合作成為一條艷麗的紐帶。
二、主要成效
經過一年多的實施,現在的中心小學已煥然一新。每天早上,一進校園“老師您早!”、“××同學好!”的問好聲不絕于耳;以往學生亂扔垃圾,亂涂亂畫的壞習慣已完全改變,取而代之的是整潔,優(yōu)雅,書聲朗朗,賞心悅目的校園。我校的放學歸程隊秩序井然,深受周邊群眾的贊賞;同學間屢屢展示了一人有困難,你我共同幫的喜人局面。四(4)班的彭潔同學不小心扭傷了腳,下樓梯上廁所很不方便,見此情景,班上的幾個男同學自發(fā)地每天輪流背彭潔上廁所,堅持了半個多月。這一舉動,讓彭潔的家長大為感動,連連稱贊學校的思德教育讓學生們變得更團結、更樂于助人了?,F在中心小學的學生都變成了“小紳士”、“小淑女”,個個彬彬有禮,懂得謙讓,懂得友好互助。
通過家校合作,讓人最可喜的是以往上學、放學大塞車的校門前一條街已沒有堵塞現像,家長們都自覺把車停放在50米外的大路兩旁;赤著胳膊到學校接孩子的家長沒有了;家長們見到老師都能親切地打招呼了……而孩子們呢,通過“家校文明禮儀聯系卡”可以看到:孩子們在家里能尊重長輩了,不再與父母頂嘴;與別人交往都用上了“請”、“謝謝”等禮貌用語;懂得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學會了關心父母、問候長輩……在我們的校門口,每天的進校禮儀和離校禮儀都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我們的學生在每一次進校之前都會向送自己上學的家長真誠道謝,再向家長道別;放學見到來接的家長,也會向家長表示感謝之情,并主動與同學的家長打招呼道別。孩子們一點一滴的改變,使家長們喜上眉梢,可見家校合作,使學生們的文明禮儀得到很大的改善,從而獲得了家長們的高度認同。
我校學生外出參加活動,例如元旦長跑、掃墓、秋游等都能遵守公共秩序,整齊的隊伍,整潔的著裝,文明的言行受到了群眾們的一致好評,為我校塑造了良好的社會形象,得到了社會的贊譽。
三、反思
文明禮儀教育是一種養(yǎng)成教育,通過教育,使學生逐漸形成文明識禮的好習慣。但小學生年齡較小,容易受到外界條件的影響,行為有時會出現反復的現象,故此,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教育應持之以恒,堅持強化各項管理,鼓勵學生克服各種缺點,提醒學生防御各種不良現象的干擾,讓他們充滿自信,在自信中逐步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