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跨學科主題教學的概念及緣由講起,將學科教學和跨學科主題教學進行比較,接著講述了跨學科主題教學的實施設想、設計思路、實施流程和實施困惑四方面的問題。
【關鍵詞】跨學科;主題教學;實踐研究
一、概念及緣由
“跨學科主題教學”這一概念產生于西方的課程整合運動。它是指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學科整合,所有學科圍繞同一主題組織教學,各個學科相互配合,最終達到或超越原課程設置目標的課程實踐活動。它克服了分科教學帶來的學生學習的片面性,加強了學生知識的統(tǒng)合和對事物整體化的認識。因此,跨學科主題教學是課程整合及學生整體化學習的需要,是全面深化課程改革的需要。
二、學科教學與跨學科主題教學的不同
學科教學以教材為中心,以講授為主,側重知識和技能,教師是課程的執(zhí)行者,知識的傳授者,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評價以終結性評價為主;而跨學科主題教學以主題為中心,充分挖掘相關圖書、網絡、家庭、社區(qū)等可用資源,強調學生親身經歷,以觀察、實驗、調查、訪問等方式進行探究學習,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更側重對方法的掌握和態(tài)度的生成。教師是課程的開發(fā)與研究者,跨學科合作教學的互助者,主題學習的引導者,學生是學習的主要參與者,課程資源的使用者和創(chuàng)造者,評價是過程性與終結性相結合。
三、跨學科主題教學的實施設想
預期解決的問題:
1.將主題式學習作為實現(xiàn)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有效載體。跨學科主題教學以主題的形式呈現(xiàn)學科知識,以主題作為聯(lián)系學科的紐帶,其設計思想是學生通過對主題的探討,獲得與主題相關各學科的知識與技能,同時,通過主題讓學生對事物獲得整體的認知,并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模式親身實踐,在過程中認識事物,在過程中體驗及反思,從而形成良好的意識、情感和價值觀。
2.解決教師專業(yè)化成長的途徑。在傳統(tǒng)教學中,受課程和評價的限制,教師在課程中的主體地位不能得到很好的體現(xiàn)。跨學科主題教學因為沒有現(xiàn)成的教材,所有的學習內容都需要教師跨越學科界限自主研發(fā)。教師針對學生和學校實際,來開發(fā)具體的活動內容,針對具體內容來預設具體的活動目標、方式方法的采用、基本活動流程、實施針對性評價等,教師通力合作,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教育實踐,合作完成整體的教學目標。
3. 通過跨學科主題教學開發(fā)為新課程的實施提供了新的研究視角。從目前國內的研究現(xiàn)狀來看,盡管國內有著跨學科主題探究及課程整合的相關研究,但視角仍聚焦在兩個相關學科之間的整合,或是學科和生活及實踐活動的整合,整合的課程較零散,沒有形成相應的課程體系。
四、跨學科主題教學設計思路
1.跨學科主題教學實驗研究以三至六年級課程作為研究對象,依照國家課程標準重新梳理、整合小學階段課程,通過刪減、融合、增補、重組,形成以自主性、體驗性、生成性為主要特征“主題模塊”實施教學。側重整合美術、音樂、科學、信息技術、綜合實踐等學科,擬定多個跨學科教學主題,設置跨學科主題教學目標,設計跨學科主題教學方案,打造跨學科主題教學的模式。
2.我們組采取項目負責人總負責下的學科組長負責制。
每個學科組承擔相應的跨學科教學設計和實施的責任,由學科組長負責協(xié)調相關跨學科主題的確立、教學內容的選擇以及教學計劃的制定、實施與總結。同時,為了協(xié)助學科組長更規(guī)范的做好相關流程,科任教導主任和科任組大組長承擔協(xié)調員,對實踐與主題設計之間進行調整、組織和協(xié)調。通過組織機構上的重心下移,學科組長承擔的角色和責任就相對更加的重要,同時,對于協(xié)調員如何把握實踐研究的方向以及提供必要的支持也提出了具體的挑戰(zhàn)。
3.在跨學科整體思路的基礎上,從簡單的著手,從教師熟悉的著手。每學期確定一個主題實施。多學科課程模式首先尊重各學科本身的知識和學習目標的達成,因此,它并沒有將分科教學對立開來,而是以分科教學為基礎,降低教師教學設計的難度。其次,通過主題的聯(lián)結,突出教師對跨學科知識之間的關系的把握和協(xié)調,通過統(tǒng)整多學科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促進學生從多維度發(fā)展對主題的理解和學習。
五、跨學科主題教學實施流程
跨學科教學力求避免單純分科知識瑣碎的組合,而強調從學生學習過程來思考和設計,因此,我們規(guī)范了跨學科教學的基本流程:
(一)活動準備階段
這是跨學科主題教學的啟動階段。這一階段的任務是選擇主題、確定目標、組建活動小組、擬定活動方案。
(二)活動實施階段
跨學科主題活動特別重視活動過程,重視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實踐、體驗和感悟。因此,這一階段是關鍵性的階段,要指導學生按照計劃扎實開展活動。督促學生去實驗、考察、調研、查閱文獻資料等。在活動過程中,還要對學生進行監(jiān)控,不是監(jiān)視,進行有效管理。
(三)成果總結階段
這是勞動耕耘后的收獲階段。指導學生搜集和整理資料,撰寫活動總結或調查報告等,讓學生體驗成功,培養(yǎng)自信心和成就感。
(四)成果展示交流階段
這是展示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階段。學生的總結能力、語音的表達能力、表演能力、協(xié)作能力、應變能力、思辨能力以及膽識和自信心等,均在交流中得到很好的鍛煉。
六、跨學科主題教學的困惑
第一,對于跨學科教學是否能夠提高學生分科學習內容的績效,我們還缺乏證據。
第二,跨學科教學缺少必要的指導性范本和教學手冊可以參考。對于如何確定主題,如何開展跨學科教學缺乏必要的有助于綜合學習的材料。
第三,受現(xiàn)有教材內容的束縛,跨學科教學在話題和主題選擇上存在較多的局限性。
【參考文獻】
[1](美)PatriciaL.Roberts等.《跨學科主題單元教學指南》[M].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5年3月第一版
[2]李子建.《香港學校課程統(tǒng)整的理念與實施:檢討與展望》[C].課程統(tǒng)整研討會(2001年12月8~9日,臺北)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