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今,為了順應時代的發(fā)展,廣大中小學教師越來越多的倡導素質教學,強調“以生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眾所周知,中小學生是一個特殊受教育的群體,中小學教育改革規(guī)模與質量均持續(xù)增大,因此,對中小學生的引導與管理有著越來越多的需求,需要在中小學中進行更有針對性的管理模式。同時,由于中西方文化的相互滲透,學生不同的個性化與自尊自信的情感交織,需要中小學生教師適當把握學生的學習生活的整體性。所以,“以生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是非常值得推廣的。本文將分析在“以生為本”理念下中小學生教育管理存在的意義,并研究了“以生為本”理念下中小學生教育管理對策。
【關鍵詞】以生為本;中小學生;管理;對策
引言
傳統(tǒng)中小學生的教育管理的特點是,過分強調教師為中心,要求所有學生均要順從教師的安排,作為教師留給學生的印象莫過于高高在上。傳統(tǒng)的中小學生教育的理念總是忽略了教育的本質,教育是為了服務人、培養(yǎng)人,努力讓學生的身心在校園學習的過程中得到陶冶。隨著教育理念的進步,我們逐漸意識到“以生為本”的重要性,時刻要求以學生為主,有效地服務學生,關心學生的生活與學習情況。在對中小學生的教育管理過程中要積極主動地聽取學生和家長的意見,及時的改正不足,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改善教學的成效。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與進步,中小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受西方文化的滲透的程度是非常大的。教育管理過程中,“以生為本”的教育觀念是讓每一個教育管理的工作者在實際的工作中,首先要了解與掌握獨立的學生個體,要明確學生的思維模式與認知模式、個性發(fā)展之間的差異性,并根據(jù)個體差異,采取相應的管理模式,進一步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強化。
1.“以生為本”理念下中小學生教育管理的意義
1.1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管理模式
如今,傳統(tǒng)的教育管理因素依然體現(xiàn)在文明的教育管理的方法和制度上,部分的教育管理工作者仍然延續(xù)傳統(tǒng)的教育手段,比如體罰、打罵、當眾批評等,即時在國家的教育條例中明確規(guī)定了有些方式是禁止的,但是這些現(xiàn)象依舊屢教不改。很多地方尤其是偏遠的山區(qū),教育管理理念落后,教育管理工作者不懂得教育的實質,只知用粗暴的行為去教育學生,造成了很多制約教育管理發(fā)展的悲劇出現(xiàn)。在這種傳統(tǒng)的教育管理模式下,學生沒有機會去全面發(fā)展,缺乏應該具備的綜合能力。由于學生的年齡還處于比較低的階段,主要的行為很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出現(xiàn)厭學的行為。
1.2充分了解學生特性,積極的融入學生
從當前的教育制度來分析,中小學生是一個特殊受教育的群體,在中小學生受教育期間,學生的個性、行為習慣、思維模式等各種方面都在逐漸的成熟,如果中小學生的教育管理者不能徹底深入的掌握學生的實際學習生活情況,就剩下只能使用千篇一律的管理手段。一般情況下,老師一直都是學生的引導者,對中小學生不能像對待高年級的學生那樣的嚴厲,老師需要摒棄長輩高高在上、嚴肅的形象,需要老師像朋友一樣對學生的學習生活進行循循善誘。一改以往老師死板嚴厲的形象,與學生融洽的打成一片,借此機會,教師也可以了解不同學生的不同性格差異,以便在以后的教學管理中更加有效的進行教學改進。因此可以看出,融入于學生群體中對學生與學校的發(fā)展是有極大的推動作用的。
1.3推動建立平等的交流平臺
在日常是教育管理工作中,一般老師與學生的關系是非常微妙的,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老師細心教導與培養(yǎng)。在現(xiàn)實的教育管理過程中,很大部分老師會按照學生的學習成績來對學生進行劃分,甚至把成績的優(yōu)劣當作更換學生座位的一大依據(jù)標準。這種優(yōu)待成績好的學生,冷漠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的現(xiàn)象,非常不利于班集體的團結,對成績不優(yōu)異的學生的心理造成傷害,容易使學生自信心與自尊心受挫。“以生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讓老師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不一味強調學習的課本成績,增加對學生其他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把學習的自信心提高起來,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舉行班級踏青、冬游、春游、等各類活動,可以適當?shù)奶找睂W生的情操與身心,讓老師和學生樹立起人人平等的觀念,打造一個可以平等融洽交流的平臺。
2.“以生為本”理念下中小學生教育管理的對策
2.1營造以生為本的校園環(huán)境
一個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是進行“以生為本”教育管理的基礎,對學生的教育工作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作為一名中小學生教育管理的工作者,要把構建一個良好人際關系的校園作為自己的責任與義務,對校園的管理工作秉承科學化、人性化的原則。對于學校來說,最大的工作莫過于教育工作,教育不是老師單方面的工作,也還與全體學生息息相關,老師的教學工作的好壞直接學生的接受程度的快慢。對于心智與思想都不是很健全的中小學生來說,對老師的恐懼心態(tài)是對教育管理工作是不利的。營造“以生為本”的校園環(huán)境,讓學生有歸屬感,才能真正從心里接受老師的教導,才能使教育管理工作達到滿意的效果。
2.2強調教育管理理念的差異性
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在當今這個不同文化傳播速度很快的世界里,中小學生是最容易受到波及的群體之一,學生容易受到多元的文化的影響。所以面對具體問題必須要切實分析,如果教育管理工作者不能很深入的融入學生這個龐大的群體中,就無法真正的與學生做好交流,難以掌握學生基本情況,致使在教育管理方面采取千篇一律的方法。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讓我們的教育管理者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一對一的對話談心,科學有效的使用不同的方法,給予解決不同學生的問題。在針對不同學習情況的學生來說,利用小組交流的教學方式,老師有意識的把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布置不同的任務,與此同時,定期地調整分組情況,防止學生之間產(chǎn)生隔閡。
2.3革新的教育管理手段與制度
“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的道理每個人都懂,教育應該是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僅僅依靠傳統(tǒng)的教育管理措施是不能夠把學生培養(yǎng)成一位德才兼?zhèn)涞娜瞬诺?。在對中小學如今的教育管理手段與制度來分析,學校和老師都要求學生優(yōu)先學習課本知識,把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這份工作給忽略了。即使學生可以充分的學習課本知識,但是走出校園之后,依然很難在短時間內(nèi)適應社會的需要。在中小學的教育管理中,新時期的教育管理者應該具備什么樣的管理理念,采取什么樣的管理手段,遵循什么樣的管理制度,才能適應這個時代發(fā)展的需要,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教育管理工作者及時有效的解決這些問題。在演變情況下,很多家長在低年級的時候就已經(jīng)讓孩子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班、補習班等等,一張這些都會在很大程度上讓學生產(chǎn)生逃避學習的心理,達不到教育學生的效果。以生為本的教育手段就是要嚴格要求在教育管理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以和諧友好的態(tài)度迎接每一個學生,真正地提高教育管理的質量與水平,增強教育管理制度的公信力與公平。
2.4充分了解學生的特性
眾所周知,現(xiàn)在的中小學生,大部分都受到多元文化的影響,在行為習慣、興趣愛好等較之以前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如今的大部分中小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具有比較標新立異的性格和行為習慣。身為教育管理者主動走入學生的內(nèi)心,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待問題,知道學生所想,提高管理的效率,管理起來才能游刃有余。隨著新課改的工作的持續(xù)開展,作為一名中小學生的教育工作者來說,要善于懂得利用有效的資源來調動和激發(fā)中小學生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是教育管理工作的對象也是主體,教育管理者要善于利用身邊有限的資源,如學生身邊成功的案例或者一些他們能夠理解的名言警句,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積極引導學生知道如何正確地學習。與此同時,中小學生老師要把學生在學習的進程與他們的生活相聯(lián)系,促進他們制定屬于自己的學習目標,目標的形成也是對中小學生催其奮進的一種科學方式之一。
3.結語
綜上所述,中小學生教育管理作為一門系統(tǒng)的科學,我們簡析了“以生為本”理念下高校中小學生教育管理的意義與相關對策,管理與建設的目的是為了更好更高效滿足中小學教育的管理力度與質量。隨著“以生為本”教育管理理念的不斷深入,中小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也要不斷創(chuàng)新和改進,才能適應時代的發(fā)展變化,并為了更好的教學質量而服務。
【參考文獻】
[1]閆文興.“以生為本”理念下的中小學教育管理[J].吉林教育,2015(36):13-13
[2]吉哲.淺析“以人為本”理念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應用——以民辦高校90后新生為例[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9):208-208
[3]趙媛媛,孫明娟.“以生為本”理念下中小學教育管理的探索與思考[J].管理學家:學術版,2014(1)
[4]楊會.以人為本理念下中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 亞太教育,2015(26):289-289
[5]田歡.以生為本的理念在小學生教育管理中的應用[J].新校園旬刊,2013(5):226-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