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08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10-000-01
摘 要 體育訓練中如何開發(fā)運動員運動潛能是教練員訓練首要解決的問題,也是提高運動競技水平的關鍵。本文從運動潛能的構成、影響因素以及怎樣激發(fā)運動潛能等方面來闡述運動潛能。
關鍵詞 體育訓練 運動潛能
潛能是儲備在每一個人身上而未被釋放出來的各種能量或潛在能力。這種潛在能力具有多元性和層級性。多元性是指個體潛能在構成類型上的多元化,如心理潛能、運動潛能、空間潛能、感知認識潛能等等。層級性是指某一方面的潛能存在程度上的差異,如感知認識潛能,隨著運動鍛煉的不斷持續(xù),同一個體在空間意識表現(xiàn)上就會出現(xiàn)量的差異。
(一)個人潛能:如果能夠做到讓自己的內心處于平和狀態(tài),那么他就可以比較充分地發(fā)揮個人的運動潛能。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人,才能充分發(fā)揮個人的運動潛能。經常檢查自己什么是好的事情,什么是不好的事情。對自己進行有效而客觀的評價,目的是對自己生活中積極和消極的事情有個更加清楚的認識。
(二)社會潛能:社會潛能與個人潛能相反,可以是組織能力,也可以是調動別人的積極性的能力,所以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就是一種奇跡。在劇院,舞臺就是建立社會關系的練習場地。在與人交談中要學會多聽別人的意見。
(三)空間潛能:空間才能就是識別地圖、組合各種有效的形式以及使自己的身體正確通過空間的能力。例如:舒麥加就是一位空間天才,在賽車道上,他能以時速三百公里的法拉利賽車靈活地在其他F-1賽車之間穿行。所以社會活動有助于一個人的空間潛能的發(fā)揮。
(一)運動智力。運動智力是運動潛能中的核心要素,大腦是其物質基礎。運動智力是指個體在從事某種運動活動中,所具有的對動作的學習、領悟、靈敏反應、技巧控制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動。
(二)運動能力。也稱體能素質,是指個體在速度、力量、耐力和靈敏反應等方面的體現(xiàn)。速度、力量、耐力是體能的三要素。
(三)生理潛能。也稱機體的潛在力量,是指個體從事某種運動活動時,機體生理活動中必須滿足該項運動所具有的最大生理適應能力。如心肺功能儲備能力。
(四)心理潛能。心理潛能是運動潛能中的重要要素。運動心理活動當中所體現(xiàn)的與心理要素(如注意、記憶、思維、想象等)有關的潛力。如運動過程中注意程度、動作順序流程記憶的精準度等。
(一)營養(yǎng)對運動潛能的影響,研究者認為機體組織當缺乏某種營養(yǎng)元素時,就會導致運動能力的下降,從而也影響到運動潛能的發(fā)揮。因此,及時的營養(yǎng)補給就成為運動能力提高的重要方法。國內外學者在這方面的研究是很普遍。大運動量訓練后口服維生素E可以抑制機體氧自由基的生成,提高機體抗氧化能力。表明維生素E對大運動量訓練后對大鼠的內皮細胞具有保護作用,可提高機體運動能力。于是該學者就認為“維生素E能提升你的運動潛能”。
(二)遺傳特性對運動潛能的影響,研究體育方面遺傳情況,也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關注。在我國由于基因技術水平仍處于經驗和理論的初級階段,所以運用到競技體育方面比較少,但是在歐美發(fā)達國家,目前已采用基因科技。在體育方面,也大多采用基因檢測手段,對兒童肌肉、耐力、速度等進行測試,從而挑選出較好的體育苗子。在運動員的篩選上已經得以應用。
(三)體育器材的研發(fā)對運動潛能的影響,世界各國經濟和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在競技體育上的投入不斷加大,所以如今的奧運會不僅比的是運動員的競技水平,更是比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科學技術水平。競技體育比賽場上高科技的出現(xiàn),主要集中表現(xiàn)在體育器材的科技含量上,如“噴氣概念”泳衣、高科技輕質跑鞋、納米技術等。
(四)疲勞恢復能力對運動潛能的影響,任何個體在從事各項活動時,都會不同程度的出現(xiàn)神經和機體的疲勞。疲勞后,神經系統(tǒng)的特質就會減弱;而機體疲勞后,運動能力下降,然而,疲勞恢復能力就是指個體在疲勞后,經過身心調節(jié),能夠在較短時間內恢復活動狀態(tài)的能力。疲勞對運動潛能的發(fā)揮具有很強的抑制作用,所以恢復能力直接關系到運動潛能能否正常發(fā)揮。
(五)對手的影響。比賽對手對運動員是把雙刃劍,面對對手,關鍵要看運動員的認知心態(tài)。要樹立自信力,弱化對手但不能輕視對手,把對手作為比賽的激勵朋友。
(一)個性的特征如何發(fā)展學生的運動潛能,合理安排并建立一個良好的體育運動環(huán)境。針對學生生理、心理以及不同特點,在制定相應的體育訓練計劃,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運用適合于其生理、心理特點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引導學生在體育訓練中磨練自己性格,培養(yǎng)意志品質,進而張揚自己的個性。在訓練中,不僅要求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注重意志品質、頑強拼搏精神的培養(yǎng),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在張揚個性的同時注意團結協(xié)作作風。
(二)科學引導,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學校學生大多數(shù)是人生系統(tǒng)學習知識的最后階段,在體育訓練中應科學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自我意識,激發(fā)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內驅力。在訓練過程中,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采取多種形式激發(fā)其自我活動的能動性,提供更多的自由空間,讓學生主動來參加體育活動訓練。
(三)心理干預的日?;?。心理干預活動的日常化是當前競技體育的一大亮點,也使運動心理學受到廣泛關注。在中國教練員專業(yè)期刊《中國體育教練員》中專版“張博士心理咨詢室”中闡述心理干預活動的焦點在賽前運動員的心理調整、心理技戰(zhàn)術的制定、運動員心理訓練方法的制定和運動員日常心理問題的咨詢等方面。
參考文獻:
[1] 劉志剛.新時期空軍飛行學員體育健身策略[J].吉林體育學院.2011.
[2] 許豪文.運動后營養(yǎng)對恢復的作用[J].安徽體育科技.1992.
[3] 甄宜峰.對運動營養(yǎng)在運動訓練恢復中作用的幾點理解[J].田徑.2008.
[4] 馮紅靜.對美國學校體育教學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2.05: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