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10-000-01
摘 要 現(xiàn)階段,我國高職體育教學水平還需要進一步提高。為了改善高職體育教學現(xiàn)狀,采用一種PBL教學模式。PBL是一種基于問題而展開教學的模式,它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與自主學習能力。本文以羽毛球選修教學為例,探討PBL在高職羽毛球教學課程中的優(yōu)勢,以及提出在PBL教學模式基礎上,進一步提高羽毛球教學水平的策略。
關(guān)鍵詞 PBL 羽毛球 自主學習 積極性
PBL(Problem—Based—Learning),即問題—基礎—學習英文縮寫,也就是在問題的基礎上展開的一種教學模式[1]。它是在教學的過程中,以問題為中心,讓學生不斷的提出問題,不斷的解決問題,最終,通過自主探討以及發(fā)散思維的方式,提高學生的素質(zhì)和能力?,F(xiàn)階段,國內(nèi)高職體育選修課中采用PBL教學模式,將其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結(jié)合,并逐漸成為提升高職體育教學水平的新趨勢。PBL教學模式有許多優(yōu)勢,能夠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放在體育選修課教學中能夠有效的改善高職體育教學質(zhì)量。目前,我國高職體育選修教學中,采用PBL模式具有以下幾點因素。
PBL中的問題必須以圍繞學生為中心,在這個過程中,羽毛球選修課授課的內(nèi)容就必須以學生為主體。傳統(tǒng)的羽毛球?qū)W修課堂以老師講解羽毛球知識為主,學生被迫的接受羽毛球知識。課堂上的羽毛球訓練也是被動的,完全是老師要求那樣去做。而PBL模式就能夠?qū)崿F(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的在課堂上發(fā)現(xiàn)問題,主動的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積極的參加羽毛球技術(shù)訓練,主動的提出技術(shù)問題、尋找答案。當然,學生可以通過上網(wǎng)觀看視頻、查閱教材等方式,找到羽毛球教學中所提到的問題。超過95%以上的學生認為采用PBL模式,可以提高自己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增強對羽毛球的學習興趣[2]。
PBL教學模式還能夠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羽毛球選修課雖然是體育課程的一部分,但羽毛球運動還是以實戰(zhàn)為主。羽毛球運動中需要人類進行思考,羽毛球比賽勝利的關(guān)鍵除了和運動員本身的身體素質(zhì)、技術(shù)能力相關(guān),更是和選手的思考能力息息相關(guān)。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PBL教學模式明顯提高了他們的查找問題、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羽毛球正手擊高遠球的教學課程中,學生可以提前搜集好資料,查閱相關(guān)教學視頻。再結(jié)合老師的技術(shù)講解,及時找到自身的不足和問題。通過不斷的練習,糾正自身的錯誤,在查找、分析、思考中提升自己的實戰(zhàn)經(jīng)驗。
PBL教學模式是以小組為學習單位,每個學生不再是個體,而是與小組中的其他成員相互合作,從而學習相關(guān)知識。學生在分組學習中,每個人都要發(fā)揮出自己的能力,查找資料的能力、統(tǒng)計分析的能力、溝通能力等,通過相互學習、相互配合,最終提高自身的體育素質(zhì)。羽毛球教學課程中,采用PBL分組的模式,將全部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個小組根據(jù)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和點評。例如羽毛球雙打、單打練習中,一小組的其他隊員在旁觀看,記錄隊友失誤和不足的地方,實時統(tǒng)計并及時就正[3]。
羽毛球教學課程時間要合理,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學水平。羽毛球課程中采用PBL教學模式,需要考慮到時間的問題,保障學生擁有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去分析。從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出發(fā),按照人本教育的理念,在傳統(tǒng)教學的基礎上實現(xiàn)創(chuàng)新。一般情況下,課余時間經(jīng)常被其他教學活動所擠占,學生正常的娛樂活動也受到影響。為了盡快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而采取敷衍的態(tài)度。在PBL教學模式上,表現(xiàn)為搜集資料不積極、自主學習不主動等敷衍態(tài)度。所以,PBL教學一定要把握好課堂時間,盡量不擠占課余時間。
羽毛球選修課教學中采用PBL教學模式,一定要注意提高學生的學習技巧。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模式注重老師的理論灌輸,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技巧。學生在解決羽毛球技術(shù)問題時,可以網(wǎng)上查找相關(guān)視頻,抓住技術(shù)中的重點和難點。以羽毛球技術(shù)為核心,進行自我分析和總結(jié)。同時,可以通過小組監(jiān)督的方式,完成老師布置的課外練習。老師不斷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分析學生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使學生通過課外練習等多樣學習方式,提高自身的羽毛球技術(shù)水平。鼓勵學生參與各種比賽和活動,提高自主學習和鍛煉的技巧[4]。
高職體育選修課教學過程中,采用PBL模式,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體育素質(zhì)。PBL教學模式中所謂的問題,包括三個條件:一是以學生為中心。主要圍繞著學生相關(guān)的問題而展開,通常是生活上各種小細節(jié)。這些問題具有真實性和針對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問題中來。二是具有一定的可擴展性。所提的問題必須具備一定的可擴展性,即問題要有一定的深度。問題具備探討性,讓學生能夠突破思維的障礙,不斷的分析、思考、提升自我。三是圍繞教學目標。所提的問題必須反映教學中的理論知識,讓問題與理論知識相聯(lián)系,在探討問題中實現(xiàn)教學目標。總之,利用PBL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 賈龍等.PBL教學模式在野外生存生活訓練理論教學中的應用[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8(1):87-88.
[2] 楊建華.基于問題的學習(PBL)教學模式在開放教育中的應用[J].遠程教育雜志.2005(5):48-51.
[3] 王超杰等.PBL教學模式的構(gòu)成要素分析[J].電化教育研究.2007(1):54-58.
[4] 王燕珍.高校體育教學模式運用中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0(3):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