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陳鶴琴先生說:“小孩生來是好動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對孩子來說,游戲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戲。”但很多老師把傳授知識放在了首位,一味地講解,顯得枯燥無味,甚至有一部分孩子失去了學習的動力。本文主要通過介紹自己教學過程中游戲案例,介紹自己的三段式游戲教學法。
【關(guān)鍵詞】三段式游戲;低年級;語文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們總是為孩子著急。為什么教育的效果那么短暫;為什么教過的知識一直記不住;為什么上課注意力總不能集中……兒童天性好玩,他們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做游戲。游戲是他們學著了解同伴,學習社會規(guī)則的自然方式。經(jīng)過多年的低年段教學積累,我總結(jié)出“三段式游戲”的低年級教學方法,通過課堂穿插的游戲,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注意力,鞏固學習內(nèi)容。
一、趣味段:字謎兒歌助識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低年級學生頑皮、好動,將興趣段游戲引入課堂,引導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學習,可以培養(yǎng)他們學習興趣。
案例一:猜字謎,趣識字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兒童識字往往是依賴于簡單的直接聯(lián)想和具有智慧性的間接聯(lián)想。針對這一特點,我把字謎游戲引入識字教學。在學習“幽”這個字時,我利用漢字的字形,幫“幽”字編了個謎語:兩個幼童爬大山,沒有力氣爬到頂。回家又怕被人笑,躲在山中到天暗。學生積極性很高,很容易就猜出了這個字。但僅僅猜出字還不夠。我繼續(xù)追問:你們能有什么好方法記住這個字嗎?由于謎面的提示,學生經(jīng)過熱烈討論,想出了很多好辦法。他們利用“兩個幼童爬大山”這一句話,借助“幼”字的幺字旁和山字記住了“幽”的字形,掌握了“幽”的間架結(jié)構(gòu)。字形掌握還是不夠,我進一步引導,讓學生想象,天暗了之后,山中有是一番怎樣的情境?學生終于知道了“幽”字有昏暗、寂靜的意思。
一個小小的字謎,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完全激發(fā)出來,不但幫助他們記住了字形,掌握了書寫方法,還巧妙地理解了字的意思。這樣的游戲,學生學得興趣盎然,也學得印象深刻。老師除了自己編字謎之外,還可以多引導學生一起編字謎,充分調(diào)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案例二:編兒歌,練書法
寫字教學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對于一些筆畫的寫法,學生掌握起來比較難。于是我們就設(shè)計了一些兒歌,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比如教三點水寫法時,為了讓學生掌握書寫方法,我們編了這樣的兒歌:“三點水,呈弧線,一點進,二點出,三提上?!边@些兒歌讀起來朗朗上口,學生也容易記住,提高了學習興趣,也突破了枯燥知識難以學習的難點。
二、注意段:全神貫注提效率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低年段兒童的有意注意時間短,無意注意占優(yōu)勢。根據(jù)這一特征,要想使孩子將學習興趣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保持下去,就必須加入一些注意力的游戲,不斷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案例一:“點讀機”類游戲,提高兒童聽課注意力
顧名思義,“點讀機”類游戲就是那些像點讀機一樣,一出示,學生就讀的游戲。低年段識字字詞認讀幾乎是每一課的必修課。在認讀字詞時,利用“點讀機”游戲法,點到哪個字,會讀的學生就站起來讀。這種游戲考驗學生知識的同時,也考驗學生的注意力和反應速度。學生讀的時候,眼睛都緊盯著字,注意力特別集中。有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的上課習慣的養(yǎng)成。
案例二:開火車式游戲,鍛煉大腦思維力
開火車式游戲就是由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說答案。要求,所說的內(nèi)容不重復。比如,檢測學生動詞積累時,可以作個小游戲,比比賽。讓學生說說表示“說”的詞語?!氨娬f紛紜、異口同聲、答、吼……”學生的答案很多,可是要不和前面重復,就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耳朵要隨時聽準前面的答案,腦子要快速思考自己的答案。這就無形中鍛煉了學生的大腦思維能力,提高了他們的課堂效率。
三、鞏固段:趣味游戲記知識
語文課堂上,有很多需要反復鞏固的知識。老師在設(shè)計游戲時,必須把學生學習的內(nèi)容蘊含到游戲中去,這樣才能玩得更有意義,更有效果。
案例一:拍手小游戲
漢字里面有很多形聲字,學生很容易混淆。在學習蘇教版二年級上冊《識字8》一課時,為了讓學生鞏固所學過的形聲字,讓孩子區(qū)別字形,并掌握讀音,我們可以教同桌合作玩這樣的游戲:
同桌A:我是(艸)。同桌B:我是(包)。合:合在一起就是(苞)。學生通過游戲,掌握了字形、字音和結(jié)構(gòu)。樂在其中,又能鞏固知識。那么如何讓學生進一步運用所學生字,給生字組組詞呢?我繼續(xù)設(shè)計了這樣的小游戲:同桌A:我是(火)。同桌B:我是(包)。合:合在一起(開火炮)。學生奇思妙想,說出了“開火炮”“吹水跑”“吃得飽”“開花苞”等等精彩的答案,不僅掌握了生字組詞,還學會了運用。
案例二:填空小游戲
知識的鞏固需要學生鋪設(shè)臺階。填空就是一個很好的降低難度,讓孩子跳一跳,夠得著的好方法。還是《識字8》這一課,為了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生字,我和學生一起玩選字填兒歌游戲:小螃蟹,吹(泡)(泡),(跑)來(跑)去,真好笑。小青蛙,吃得(飽),(趴)在荷葉里睡大覺。小蜜蜂,穿黃襖,(抱)著花(苞)嗡嗡叫。
案例三:體驗游戲,寫作文
課堂與生活在不少同學印象中似乎一直存在隔膜。尤其是寫作時,很多學生覺得作文寫不出,生活與寫作在他們的思想中從來就是井水與河水的關(guān)系。其實,我們作文抒寫重在體驗,如果在教學寫作前,先把要寫的內(nèi)容和孩子一起體驗一下,一起玩一玩,生活的活水就會源源不斷注入作文之中,游戲體驗正是最好的渠道。比如,教學生寫帶有“說”的意思的詞語。老師就先和學生一起表演一段“撕名牌”游戲,讓學生看,表演者的表情,聽表演者說的話。這樣,學生的對話描寫自然而然就水到渠成了。
陶行知先生說過:教育者要把自己擺在“兒童隊伍里,成為孩子當中的一員”,這樣我們會更真切地知道孩子們想要什么,喜歡什么。課堂上,老師找準游戲與教學內(nèi)容的結(jié)合點來開展游戲,可以使孩子真正動起來,學生的學習會變得更加生動有趣,真正幫助學生回歸本性,獲得成長的快樂。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深入,游戲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必將以其神奇的魅力,為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提高他們的生活質(zhì)量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