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xiàn)如今的中學語文閱讀課堂中,教師往往重工具性而輕人文性,閱讀應當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對于語文學科在學生的思想情感、價值觀方面的教育是不容忽視的,因此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注重文本中的文化因子與人文關懷是十分必要的。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人文教育;個性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在《語文課程標準》中對語文學科的性質做了明確的界定,即: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旨在通過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進學生和諧發(fā)展,使他們提高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由此,語文教師要重視教學過程,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引導學生充分挖掘文本中的文化因子和內(nèi)涵是真正實施人文教育的關鍵,也是促使學生走入文本、吸取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必經(jīng)之路?!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睂τ陂喿x教學,教師應當處于引導者的位置,決不能用固定的模式束縛住學生的思維。
在現(xiàn)實的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過于注重知識的積累而忽略人文教育的實施。我國當下的應試教育也促使了這樣的格局的形成。在語文課堂上,常見“背景介紹——作者簡介——結構分 析——概括主旨——相關練習”這樣的僵化的閱讀教學模式,使得原本應當蘊含著豐富人文關懷的語文課堂就變得枯燥無味,久而久之,學生也漸漸失去了語文學習興趣,更談不上情感體驗了。以《鴻門宴》這一篇課文為例,由于篇幅較長又是文言文,學生讀起來就會有些吃力,大部分的教師的教學方式是:首先用“填鴨式”的方式向學生灌輸故事發(fā)生的背景以及關于《史記》的文學常識,之后便帶領學生梳理文章脈絡,強調(diào)重點字詞。整堂課無法激起學生對這段故事的學習欲望,我們平日倡導的“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變成了空話。對于《鴻門宴》這個文本,教師在詳細講述文章內(nèi)容的時候可以選取一個切入點,將學生帶入情境中,如文中人物赴宴時的座次文化,項羽、劉邦等人座位的混亂預示著楚漢之爭的最終結局,劉邦反客為主,項羽的猶豫不決導致了其最終的失敗。再如劉邦最后逃走,張良向項王獻禮,白璧一雙獻與大王,玉斗一雙奉與大將軍。這看似簡單的禮物若從我國的玉文化出發(fā)便可以品出深層的意味。“白璧”多呈環(huán)形,多有祥和之意,而劉邦贈予項王此物,意在表達自己要護君王周全的意思,項王是君自己是臣。而贈予大將軍的玉斗也暗含著說法,“器”音同“氣”,意在諷刺對方小氣,而此時張良送將軍玉斗,則在諷刺他氣量小,嘲笑他精心安排的局最終失敗。倘若教師可以從這樣的角度切入展開閱讀教學,定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對于《史記》的好奇心,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品讀史記,加深學生對于我國經(jīng)典著作的了解,拓寬其文學視野,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這才是成功的閱讀教學,也正是人文教育的體現(xiàn)。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人文教育被忽視的現(xiàn)狀是不可否認的,我們必須加以改進。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式使人文方面的教學效果弱化,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注意的方面有:首先,我們不能剝奪學生的主體地位,分析文本時,在尊重文本和作品作者的基礎上,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讀后感受是不同的,思考的角度也是存在差異的,而此時語文教師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引導學生從不同的切入點對文章進行分析。其次,語文教師不應再僅僅滿足于教材的文本研究上,而是應當在教材的基礎上拓寬閱讀面,對于與文本有關的書籍資料要進行研究和學習,在課堂上適當為學生進行擴充。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內(nèi)涵,培養(yǎng)其閱讀興趣。此外,在學習方式上,教師還可以提倡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文本研究,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激活自己的思維,開闊眼界,在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之下,學生不但會收獲集體合作的樂趣還能十分高效地進行語文學習。最后,教師應當活躍學生的思維,呈現(xiàn)教學形式的多元化,針對教材中文本的特點設計不同種類的實踐活動。例如,針對故事性強的文本,如《石壕吏》《雷雨》等文章,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課本劇表演,學生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真正走進文本,深切體會文中的情感內(nèi)涵。對于教材中設計的名篇名作,教師還可以呼吁學生開展閱讀分享會,學生在活動中交流彼此的看法,開拓自己的思維,在充滿人文氛圍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走進作品,同時也增強了語文閱讀學習的重要性。在課余時間,教師還可以組織文學競賽,以比賽的方式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增加閱讀量,扎實自身的文學功底。學校方面還可以組織成立文學社,鼓勵學生加入其中,定期舉行特色的閱讀活動,優(yōu)秀教師還可以開展文學講座,指導學生進行閱讀。
人文教育是當今時代教育的一個熱點話題,語文名師于漪老師也曾在自己的文章中強調(diào)語文學科除了具備自然代碼的性質還應當有文化代碼的性質。其中的文化代碼性質即與人文性是一致的。我國的文化博大精深,語文學科無疑承擔了傳播優(yōu)秀文化的重任,因此,語文教師不能讓自己的教學單一化、模式化。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為學生打開更加寬廣多彩的文學世界,讓學生體會其中的人文情懷,逐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人文教育需要我們予以足夠的重視。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