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詩歌是一種情感的宣泄,這種情感還帶有鮮明的主觀傾向和強烈的個性化色彩。在《冰心詩四首》之二——《紙船》一詩里,詩人選擇“紙船”這一簡單意象傳達著豐富的情感。初中學生的情感體驗較為簡單,但是我們能引領學生在揣摩具體細節(jié)的基礎上重點去體驗優(yōu)美詩詞所蘊含的鮮活意境,領悟詩人的深刻情懷,體現(xiàn)出對學生人文的豐富、哲理的啟迪和潛能的誘發(fā)。
【關鍵詞】紙船;拋;意境;情感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陸機《文賦》說:“詩緣情而綺靡”。詩歌是一種情感的宣泄,而這種情感還帶有鮮明的主觀傾向和強烈的個性化色彩。在《冰心詩四首》之二——《紙船》一詩里,詩人獨特的觀照方式賦予了她詩歌單純外觀下蘊含著的豐富的情感層次。冰心非常善于在溫婉清麗的傾訴和獨白中傳達憂傷而美麗的詩情,選擇“紙船”這一簡單意象,借助一些假設、讓步式的語序來構(gòu)筑多元立體情緒結(jié)構(gòu)。如何解讀這首小詩,體驗詩的深邃意境,如何讓十一二歲的學生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呢?
這首詩歌是按照“疊紙船——拋紙船——夢紙船”的線索展開的,其中“疊”“拋”相對于“夢”來說,是較為具體的動詞,比較容易去體驗。課堂上我重點選擇“拋紙船”這一細節(jié)讓學生加以聯(lián)想,生動詮釋詩歌的意境。下面是課堂的片段實錄。
師:你覺得冰心當時在船上是如何“拋”紙船的?
師:說說你們的想法。
生:(做出一只手使勁扔的動作)遠遠地扔,使勁地扔,這樣扔得會比較遠。
師:有沒有其他的想法?
生:那是扔,不是拋。他這樣會把紙船弄翻了。
師:那你覺得這個動作應該是怎樣呢?
生:(自信地用右手在胸前一揮)應該像這樣拋,因為冰心之前寫道“疊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兒”,說明紙船很多很多。
生:不對,那是撒!太隨意了。
生:我覺得應該是輕輕地將紙船放入海里,這樣表現(xiàn)出詩人鄭重、虔誠的心態(tài)。
師:大家覺得這個想法怎么樣?
(大部分學生點頭表示同意,但有的孩子緊鎖眉頭表示疑慮,有的則輕輕搖了搖頭)
我心里十分驚詫,還有什么答案呢?
生:我覺得應該是這樣—
(他將兩只手作捧狀,輕輕地向前一送,眼神專注而輕柔,其他同學看了紛紛表示贊同。)
這節(jié)課上,學生的想象力和思辨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小小的“拋”字如一枚小小的石子擲入平靜湖水,激起陣陣漣漪。同學們展開想象,同時滲入自己的生命體驗,得到的屬于學生自己的獨特人生感悟,這樣的語文課堂充滿了 “語文味”,洋溢著“溫度”。由此可見,只要做好重要的二步,便可以生動地讓學生入境。
一、以“境”為本,拓展詩歌的廣袤空間
詩歌,是詩人用心描繪的畫卷。鋪展畫卷,有的清晰可辨;有的則不是生活中的景物,而是神奇迷離的傳說和光怪陸離的景象;有的本就是存在于詩人想象中的不可知。因此,我們需要借助已有的生活體會和審美經(jīng)驗,通過揣摩詩歌字里行間的細節(jié),進入情境,拓展詩歌的廣袤空間。
在《紙船》之“疊紙船”部分,“從不肯妄棄”“總是”體現(xiàn)了“我”對于紙的特殊情感。從不妄棄一張紙,只為了留著折紙船,所以折的不只是一兩只紙船。為什么要疊那么多的紙船呢?同學們展開想象,有的同學認為紙船的多體現(xiàn)了對母親的思戀之濃,正如李清照的“載不動許多愁”,也有同學覺得海上風大浪急,可能會把紙船掀翻吞沒,只有多疊紙船才能保證能有一只紙船來到母親身邊,“有的被天風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疊著,總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我”會怎么疊紙船呢?這里也是一個充滿想象的空間。學生其實也折過紙船,但從未像作者那樣小心翼翼地十分珍重地留著紙,看似簡單平凡且充滿童心的舉動卻蘊含著不一般的深意。這些紙船的命運又是如何呢?“有的被天風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濕,粘在船頭”,這種種去向并不符合詩人的期許。而現(xiàn)實的殘忍并沒有熄滅“我”心中的小小的執(zhí)著?!叭浴薄安换倚摹薄翱傁M笨坍嫵龊⒆拥膱?zhí)著、堅持。通過細細品味、揣摩這些細節(jié),我們似乎可以觸摸到一個孩子最純凈、溫暖的心靈。
二、以“情”為核,體味詩人的深刻情懷
對具體細節(jié)的把握最終是為了體悟作者此情此景下的情感。但我們知道情感是復雜的,很多時候,情感并不是單一的,也不是情緒的簡單疊加,而是相互滲透、彼此融合。對《紙船》的情感解讀,學生往往流于“思念、依戀”之表面,未能夠深入思考,揣摩作者復雜的內(nèi)心世界。當作者拋下第一只紙船時,她是滿懷期待的。但當看見那些滿載著愛和悲哀的紙船被天風和海浪無情地摧毀時,作者的內(nèi)心活動是什么呢;隨著時間的流逝,可疊紙船的紙越來越少時,作者的內(nèi)心又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呢?憂傷、焦急、期盼、幻想、祈求……這復雜的情思匯聚一起,凝結(jié)在 “拋”字上。從簡單的“扔”到“撒”再到輕輕地“拋”,學生一步一步挖掘文本,在此基礎上展開合理想象,從而有依據(jù)的體悟詩人復雜、深刻的情懷。
在這個充滿語文味的教學活動里,教學主體的生命體驗恰當?shù)臐B入到教學過程中,使之成為語文教學的生動資源,學生在這過程中不僅能感受到語文的“情味”,更能夠使之生發(fā)思想之快樂和精神之解放,感受到令人陶醉的詩意美感與自由境界。
就美學而言,深藏于詩中的內(nèi)涵實在是太豐富了,如果我們能在揣摩具體細節(jié)的基礎上重點去體驗優(yōu)美詩詞所蘊含的鮮活意境,領悟詩人的深刻情懷,教學中我們也就能更多地體現(xiàn)出對學生人文的豐富、哲理的啟迪和潛能的誘發(fā)。多給學生思辨的時間和空間,多問問學生的感受,讓他們多談談自己的聯(lián)想和想象,學生便能有自己的所思所悟所得。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