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藤野先生》是九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一課,課文的篇幅比較長。學生通過快速閱讀去理解全文的大致內容,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在課堂中需要注重教導學生的是如何去抓住人物特征來表現品質,學生要學習如何通過一些事例來表現人物的形象,同時在課文中還滲透著濃濃的愛國精神。本文就筆者施教過程中的創(chuàng)意設計及反思略作闡述。
【關鍵詞】藤野先生;設計;反思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一、設計思路
首先了解一下作者魯迅,普及一下魯迅的資料,然后通過魯迅來導出新課。讓學生去理解這篇文章的主題,采用快速閱讀的方式先掌握文章大致結構。接著再跟著老師的步伐去深度的挖掘課文內容,學習藤野先生的品質。在設計方面重心主要放在人物品格的教學,幫助學生從全方面去了解藤野先生的品質。小組之間可以開展討論學習,換位思考,哪些品質是自己現在還沒有具備的。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學生了解文章的內容后,學習作者的人物描寫細節(jié),明白如何通過人物特征描寫去凸顯品質。
2.過程與方法:體會文章的主題,細讀描述性語言以及事例,抓住文章的敘事線索。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學生從文章中感受作者對于老師的尊敬崇拜之情,體會正確的愛國主義。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探索文章的線索分析主題,解析藤野先生的形象。
2.教學難點:感受魯迅對于藤野先生的情感,以及心中的愛國主義。
四、教學過程
(一)知人論世,導入新課
1.回顧有關魯迅的文章。
師:魯迅是我們熟悉的一個偉大作家,作品很多你們了解多少呢?你們眼中的魯迅是什么樣的呢?
2.資料助讀。
①代表作。
學生介紹魯迅的為人以及有名的代表作。
②簡單的介紹作者為什么要留學。
魯迅在1902年3月到日本留學,因為魯迅希望去找到救國之方。一開始魯迅準備通過學醫(yī)來救治國人,于是在1904年前往仙臺學習醫(yī)術。可是現實的教育讓魯迅意識到改變人們的精神才可以真正的治療國人,因此開始了棄醫(yī)從文之路,在仙臺學習期間遇到了藤野先生。
(二)推進新課,整體感知
同學們首先快速的閱讀課文1到22節(jié),閱讀后思考以下的問題
1.魯迅對于藤野先生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2.哪些事讓魯迅對于藤野先生刮目相看,嘗試著自己去總結一下。
學法指導:①學生需要快速閱讀,嘗試在10分鐘內閱讀這些段落。②在閱讀中進行適當的記錄。
1.中規(guī)中矩、不拘小節(jié)、其貌不揚。
2.四件:為“我”添改講義、為“我”糾正解剖圖、關心“我”的解剖實習、向“我”了解有關中國女人裹腳的事。
(三)交流互動
(1)細讀11—22節(jié)將課文中對于藤野先生描寫的語句畫出來,并且分析從這些語句中可以看出藤野先生有哪些品質。
學法指導:從任務的主要描寫手法出發(fā),先列出基本的描寫手法再通過分析,找出文章中運用了哪些描寫手法,學生可以通過分析這些語句來總結出藤野先生的品質性格。
明確:工作熱情誠懇,對待學生盡到老師的職責嚴格要求,民族沒有偏見,對待中國友人尊重友好。
(2)魯迅遇到了這樣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沒有種族偏見的藤野先生,為什么魯迅要離開這里呢?請同學們在課文的23到31節(jié)中尋找答案。
明確:因為一件匿名信的事件還有一件看電影的事情。
追問:那么魯迅如何向老師告別的呢?
明確:善意的謊言、贈送照片
(四)自主探究
思考
1.為什么藤野先生對于魯迅開始關注?
2.作者為什么對于藤野先生幾十年了還是非常懷念?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作者對于先生的感情?
(1)從作者的表現角度出發(fā),并且從魯迅擁有的愛國主義角度出發(fā)。
結論:出于對魯迅的發(fā)憤努力和愛國熱情的尊重與同情。
(2)教師給出一些材料:
魯迅到日本的時候是中國國力非常衰敗的時期,但是日本的國力在那時候非常強盛,因此在日本許多人看不起中國人,但是許多中國人卻沒有民族自尊心,對于日本人的瞧不起不敢反駁。魯迅有著非常強烈的愛國主義,也遭遇了這樣的事件非常憤怒。
五、課堂小結
課文的主線是藤野先生,但是魯迅的思想變化是非常重要的暗線,將文中的各個材料都可以有機地結合起來。本節(jié)課主要學習的就是藤野先生的品質以及魯迅先生的愛國情懷,以及通過分析語句并且學習作者的表達特色與寫作手法。
六、布置作業(yè)
思考:課文1—5節(jié)寫了什么?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七、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中設計內容比較清晰,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還需要再提升層次,學生賞析文章的節(jié)奏需要提升。學生跟著老師的步伐,學習如何去分析人物表達語句去感受人物的品質。教學重點是學生去感受作者的愛國主義,學習藤野先生的優(yōu)秀品質。教學過程中的步驟把握較好,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容易。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