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貞
(安徽工業(yè)大學 外國語學院,安徽 馬鞍山 243002)
詞塊運用能力與聽力理解水平的相關(guān)性研究
方 貞
(安徽工業(yè)大學 外國語學院,安徽 馬鞍山 243002)
根據(jù)運用語言學理論,對英語學習者詞塊能力與聽力能力的相關(guān)性進行實驗研究。實驗結(jié)果顯示:詞塊運用能力對提高學習者聽力水平有一定幫助。當受試者對聽入的詞塊理解能力提高之后,聽力理解水平也顯著提高。培養(yǎng)學生詞塊運用能力是提高學生聽力理解水平的有效方法。
英語;詞塊運用;聽力理解;相關(guān)性
在語言交際過程中,對規(guī)定時間內(nèi)所獲取信息的正確理解為聽力理解。一定時間內(nèi)獲取并理解的信息量越大,聽力能力越好。詞塊理論學家Becker 研究證實:語言的記憶、存儲、輸入和使用不是以單個詞為單位,而是以那些事先預制好的固定或半固定模式化的板塊結(jié)構(gòu)“詞塊”為最小交際單位。[1]詞塊的“整體存儲,直接提取”特點使其在日常生活語言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隨著語料庫研究的不斷發(fā)展,語言學家們更加關(guān)注于詞塊在語言習得與語言運用中的地位和作用。大量研究成果充分證明詞塊運用能力有助于二語的習得。“詞塊知識在英語知識結(jié)構(gòu)中占有重要地位,與語法知識相比,詞塊知識對英語口語、寫作成績具有更強的預測力?!盵2]那么,就聽入的信息而言,詞塊是否也便于“整體存儲,直接提取”呢?詞塊運用與聽力水平之間存在怎樣的相關(guān)性?基于這樣的疑問,本研究擬從實證視角,調(diào)查分析非英語專業(yè)大學本科生的英語詞塊能力與英語聽力成績的相關(guān)性。
(一) 詞塊的定義與分類
依據(jù)Simpson-V lach & Ellis構(gòu)式語言理論, 構(gòu)式包含“形式與意義”或“形式與功能”的結(jié)合。[3]詞塊是語言運用的一種形式,詞塊定義理應從形式、意義和功能三個方面界定。馬廣惠在《詞塊界定、分類與識別》中給出定義:“由多詞組成, 可以獨立用于構(gòu)成句子或者話語, 實現(xiàn)一定語法、語篇或語用功能的最小的形式和意義的結(jié)合體?!盵4]依照這個定義, 凡是大于詞、小于句子的語言單位,可被獨立運用的、連續(xù)的、具有完整的意義或明確功能的,都可被視為詞塊。本實驗遵照這個詞塊定義。
Nattinger和DeCarrico按照結(jié)構(gòu)將詞塊歸納成:多元詞詞塊(Poly-words);習俗語詞塊(Institutionalized expressions);短語架構(gòu)詞塊(Phrasal constraints);句子構(gòu)建詞塊(Sentence builders)。[5]本實驗遵循該詞塊的分類標準,教學中以詞塊的形式和功能進行劃分與歸納。形式上分為并列詞塊、主謂詞塊、動賓詞塊、補語詞塊等。功能上分為:名詞性詞塊、形容詞性詞塊、動詞性詞塊、介詞性詞塊、連詞性詞塊、副詞性詞塊、語篇和語用功能性詞塊等。詞塊分類舉例如下:
1.并列詞塊:peace and war,free and easy,down and out;
2.主謂詞塊:a friend in need;
3.動賓詞塊:pay a visit,make a little difference;
4.補語詞塊:put the clock back,keep one’s eyes skinned;
5.名詞性詞塊:wealth and health,responsibility for,complaint about;
6.動詞性詞塊:break into,set aside;
7.形容詞性詞塊:small and bright,aware of,dependent on;
8.副詞詞塊:all of a sudden,by no means,from now on;
9.介詞詞塊:on the contrary to,out of sight;
10.連詞詞塊:as a result,in case;
11.語篇和語用功能詞塊:take …for example,last but not least,on the other hand.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樣本選自筆者所在學校2013級非英語專業(yè)兩個班。按照入校后的分級考試和入學英語成績,兩個班級都屬于英語教學普通班。其中一個班為實驗班(35人),另一個班為對照班(35人)。實驗班的受試數(shù)量超過30人,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對數(shù)大于30(N>30),符合積差相關(guān)系數(shù)的一般使用條件。本研究沒有考慮受試者的年齡、性別、專業(yè)等因素。
為了更有效地進行實驗結(jié)果對比,實驗前對兩班級學生聽力成績進行了獨立樣本T檢驗,測試內(nèi)容為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全真試卷聽力部分(1996年1月),20題,每題1分,共計20分。檢驗結(jié)果顯示兩組學生聽力水平?jīng)]有顯著性差異。
(三) 研究材料
為了保證本研究實驗用卷的信度,研究所采用的測試卷都選自于2004年以前全國大學英語真題試卷,試卷中的詞匯結(jié)構(gòu)部分(vocabulary and structure)用于實驗中的詞匯能力的水平檢測。經(jīng)調(diào)查,99%學生首次使用2005年以前全國大學英語四級真卷。授課過程中的隨堂詞匯練習和小測驗,均由授課教師根據(jù)講授內(nèi)容自編,因隨堂測試題量小,沒有經(jīng)過信度和效度檢,故本研究數(shù)據(jù)分析沒有采用這部分成績數(shù)據(jù)。
(四)詞塊教學的操作定義
受試班的英語詞匯教學以《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0頒布)中詞匯要求安排詞匯教學計劃。首先,增強學生對詞塊學習的意識和敏感度,要求他們能對教材中遇到的詞塊進行歸類,并盡可能地多積累詞塊。其次,詞塊教學上,除了要求受試者對詞塊意義理解和記憶,還通過專門的詞匯練習提高他們對詞塊的讀、寫、譯等能力。詞塊聽力理解專項訓練著重加強學生聽辨詞塊的能力,以聽入的信息排除近音干擾,判斷詞塊意義。
(五)實驗步驟
本研究主旨是考查詞塊學習與聽力能力相關(guān)性。在16周的教學過程中,重點培養(yǎng)受試者對詞塊的識別能力和詞塊運用能力,尤其是提高他們聽辨詞塊能力。實驗班主要教學內(nèi)容包括:(1)詞匯知識學習和詞匯運用能力訓練;(2)詞匯聽力水平測試(見表1)。所記錄的測試成績作為詞塊掌握情況的描述性統(tǒng)計量。對照班則不增加額外詞塊學習任務。學期結(jié)束時再次對兩個班級進行詞塊水平和聽力水平兩項測試,隨后采用SPSS17.0軟件對其獨立樣本的所有相關(guān)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求出積差相關(guān)系數(shù),以求證詞塊能力與聽力水平的相關(guān)度,并討論詞塊能力對聽力水平的影響程度。
研究實驗階段,加強了對實驗班學生的詞塊知識教學和詞塊運用能力培養(yǎng),通過對單句、短對話、短文等形式的聽力測試,檢測受試者對聽力材料中的詞塊意義的理解情況。4次測試成績(見表2)顯示:受試者對詞塊意義聽辨能力有明顯提高。
表1 實驗步驟、目的和時間
表2 實驗班詞塊學習成績記錄(n=35)
兩個班級詞塊綜合測試成績獨立樣本T檢驗,結(jié)果(表3)顯示,實驗班學生詞塊綜合運用能力方面與對照班相比有顯著差異(t=6.875, df=68,p<0.05)。實驗班學生在增加了詞塊積累和提高了詞塊運用能力后,其詞塊綜合測試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班學生(MD=17.057)。
表3 詞塊知識綜合測試成績差異
*P< 0.05
兩個班級實驗后的聽力水平測試成績獨立樣本T檢驗結(jié)果表明(表4):實驗班在提高詞塊運用能力后,聽力水平測試成績與對照班有顯著差異(t=7.313, df=68,p<0.05)。通過詞塊能力訓練,實驗班聽力水平測試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班級學生(MD=19.657)。
表4 實驗后聽力成績差異
*P< 0.05
受試者實驗前后兩次的聽力水平測試成績配對樣本T檢驗結(jié)果顯示(表5),受試者在實驗前后的兩次聽力水平測試成績有顯著差異((t=-4.924,df=34,p<0.05):受試者在實驗前聽力水平測試成績顯著低于實驗后的成績(MD=-9.914)。
表5 受試者實驗前后聽力水平測試成績差異(n=35)
*P< 0.05
首先,實驗數(shù)據(jù)顯示受試者在提高詞塊運用能力后,聽力水平測試成績有明顯提高,且實驗后的聽力水平測試成績與對照班相比有顯著差異。這充分證明了詞塊運用能力與學習者聽力理解能力之間存在正相關(guān)。這種正相關(guān)反應出詞塊運用能力提高了聽者音義辨認的準確性。實驗結(jié)果說明,以“預制好的固定或半固定模式化的板塊結(jié)構(gòu)”出現(xiàn)在語言交流信息中,整體地聽入語言交流中的短語、詞組、句型可有效提高音義辨認速度。實驗過程中,統(tǒng)計了1997年1月~2004年6月全真大學英語四級真題中短對話部分中的近音判斷題得分情況,數(shù)據(jù)分析結(jié)果顯示:實驗班辨音能力與對照班相比有明顯差異(表6)。
近音詞辨析測試成績獨立樣本t 檢驗結(jié)果顯示,實驗班學生與對照班學生的近音辨析成績有顯著差異(t=4.476, df=68,p<0.05):實驗班學生在提高詞匯運用能力后,對近音詞在聽力理解測試中的判斷理解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班學生(MD=11.371)。
表6 近音辨析成績差異
*P< 0.05
這說明在有限時間內(nèi),如果選擇以詞塊為單位接收與理解信息,會增強對整句意思理解的連貫性,排除同音異義的干擾。從詞塊學角度分析,固定或半固定短語、句子或話語模式都屬于語言半成品,它們各表達其特定的意義。采用詞塊為單位聽入的方法可加速將聽到內(nèi)容與其對應意義相關(guān)聯(lián)。
其次,詞塊能力與聽力水平正相關(guān)的實驗結(jié)果進一步證明,提高聽力理解效率依賴于聽者的詞塊運用能力。聽力理解是將聽入的語音信息轉(zhuǎn)換成其音所代表的義,轉(zhuǎn)換得越迅速,越準確,聽力理解能力就越好。然而,多數(shù)英語學習者進行聽力理解訓練時,總是習慣性地先完成“音”與“形”的對應,然后再確定 “音”與“義”的關(guān)聯(lián)。聽者一旦不能順利完成“音-形-義”轉(zhuǎn)換,就必然導致理解的失敗。實驗中,統(tǒng)計了1997年1月~2004年6月全國大學英語四級真題中短對話部分中的交際語用功能的短語得分情況,實驗班的學生對“音”與“義”的關(guān)聯(lián)正確性要高于對照班。這是因為詞塊能力強的學生利用了詞塊整體信息直接建立了“音-義”對應關(guān)系?!耙襞c義”對應獨立樣本t 檢驗結(jié)果顯示(表7):實驗班與對照班在聽力測試中對“音與義”的反應有明顯差異(MD=4)。
表7 “音與義”對應聽力測試成績差異
*P< 0.05
數(shù)據(jù)分析結(jié)果說明,實驗班的學生預先將一些半成品的“預制語塊”存儲在記憶中,一旦獲悉到的語音信息激活了儲備的詞塊,他們便自覺地把聽到內(nèi)容與原有知識對應起來,縮短了音義理解的時間,從效率上提高聽力理解準確性。
最后,受試者實驗前后兩次的聽力水平測試成績檢驗結(jié)果顯示,受試者在實驗前后的兩次聽力水平測試成績有顯著差異。前后兩次聽力水平的測試包括了對話和短文。受試者詞塊的積累和運用能力的提升提高了他們英語聽力水平。兩者間的正相關(guān)性讓學習者清楚地認識到積累“語篇和語用功能詞塊”能有效地提升對篇章聽力理解水平。語篇的框架結(jié)構(gòu)通常是借助“話題標志”、“話題展開”、“話題總結(jié)”等詞塊顯現(xiàn)出來。如:“cause-effect”語篇結(jié)構(gòu)會有“the result of … ,sums up as following…,One comes from…, the other is due to …”等詞塊。存儲語篇框架詞塊就好比把文章的整體框架存儲在大腦記憶中。一旦激活了存儲中的語篇框架詞塊,就可迅速辨清語篇的邏輯關(guān)系,領(lǐng)會文章的意義。
本實驗結(jié)果證實了學生運用英語詞塊能力與英語聽力成績之間具有顯著的相關(guān)性。詞塊運用能力強的學生聽力水平高于詞塊運用能力弱的學生。掌握詞塊知識和具備運用詞塊能力對提高英語聽力水平起到關(guān)鍵性的作用。大學英語教學應該對詞塊教學予以足夠的重視。首先,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詞塊學習的意識,系統(tǒng)地講解詞塊定義、詞塊語法結(jié)構(gòu)和詞塊功能,讓學生對詞匯知識有比較完整的了解。其次,詞匯教學上,教師應把單詞釋義的講解擴展為詞塊分析:詞語搭配、詞句結(jié)構(gòu)或句型模式。詞塊教學還應該重視聽入詞塊能力訓練。聽力能力不僅需要讀入的詞匯量,更需要聽入的詞匯量。只要全面地具備了詞塊的認讀與聽入能力,提高聽力理解力也就順理成章了。
[1]Becker.J.The Phrasal Lexicon[C]//TheoreticalIssuesinNaturalLanguageProcessing.Cambridge,Mass:Bolt,Beranek,and Newman,1975:60-63.
[2]丁言仁,戚焱.詞塊運用與英語的口語和寫作水平相關(guān)性研究[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3):49-53.
[3]Sinpson-V lach R.& N.C.Ellis.New method in phraseology research[J].AppliedLinguistics,2010(31):487-512.
[4]馬廣惠.詞塊的界定、分類與識別[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1(1):1-4.
[5]Nattinger & DeCarrico.LexicalPhrasesandLanguage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45.
[6]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
[7]許宏晨.第二語言研究中的統(tǒng)計案例分析[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2013.
[8]鄭樹棠.大學英語新要求——詞匯手冊[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責任編輯 文雙全)
A Study on the Relativity Between Lexical Chunks Ability and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Level
FANG Zhe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anshan 243002, Anhui, China)
According to the applied linguistics theories, it is a study of the relativity between lexical and listening abilities of English learner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bility of lexical chunks is certainly helpful to improve listening skills of the learners. The ability of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is also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hen the subjects’ ability to understand lexical chunks is increased. 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of lexical chunks to improve their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English;lexical chunk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relativity
2016-01-06
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SK2013A039)
方 貞(1960-),女,安徽蕪湖人,安徽工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
H319.3
A
1671-9247(2016)03-003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