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秋春
[摘 要]應用文寫作課程的開設對于提高學生就業(yè)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綜合職業(yè)能力具有很強的重要性。然而,目前高職院校在應用文教學方面卻差強人意,嚴重制約了“實用型”技能人才的培養(yǎng)效果。筆者從課程設置、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師資建設、課程考核等方面進行闡述,提出在應用文教學中應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自覺性和主動性,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實用性;教學方法;課程改革
一、關鍵在于教育思想的轉變,更新教學觀念,重新定位課程,加強師資建設
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關鍵在于教育思想的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應徹底清除,應實現(xiàn)“講”變“導”,學、導交融的教育理念,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主動追求自我發(fā)展。
1.重新定位課程,提高認識。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對于應用文寫作課程定位在公共課或選修課,其課時也遠遠低于其他基礎課程,大部分設置為30學時,而在這樣短短的時間內,教師既要講述理論知識,使學生對應用文的基本內容有所了解掌握,又要增加實踐寫作訓練,使學生在練習中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較少的課時安排,勢必出現(xiàn)教師講得多學生練的少,增加寫作練習必然要縮減基本理論的授課時間。兩難的教學,必會影響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果。
2.樹立大語文的寫作觀的理念。應用寫作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它不僅僅是一個文體格式的問題,還涉及到語法基礎知識、寫作思維、寫作策略等深層次問題。因此,在教學計劃和教學理念上,應用文寫作教學必須同基礎寫作相結合,樹立一種大語文的寫作觀,扎實學生的學習基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在此值得注意的是,這里提出的“大語文寫作觀”,并不是說把應用寫作課設計成語文課,二者在教學目標上有著區(qū)別,語文課教學更多的是注重聽說讀寫方面的訓練,其“寫”強調的是“有感而發(fā)”;而應用文寫作教學則注重的是學生對各類應用文體的目的、程式、寫作方法的訓練,強調的是“因事而寫、因用而寫”,突出的是“應用”。從這個意義上說,語文是應用寫作的基礎,應用寫作是語文教學的延伸性技能學科。因此,在應用文寫作教學中,對于高職院校學生寫作基礎薄弱等問題,可通過培養(yǎng)學生廣泛獲得閱讀、寫作、鑒賞的能力,以彌補基礎寫作知識的不足。
3.提高語文教師的自身業(yè)務能力,加強專業(yè)師資建設。目前,各高職院校從事應用文寫作課程教學的教師往往都是中文學科背景,而自身并未接受過專門的應用文寫作教育,更缺乏應有的應用文寫作實踐經驗,使得教師在講課過程中大多根據(jù)書面的材料進行宣講,講講寫作格式和注意事項,給學生歸納幾個條條框框,然后提供幾篇范文,讓學生生搬硬套,缺少鮮活的貼近實際的教學素材,這樣不但扼殺了高職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積極性,也忽視了他們的主體地位和能力培養(yǎng),導致了寫作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學校與社會脫節(jié)、教師與學生脫節(jié)。對此,教師應進行自身業(yè)務能力的提高,積極創(chuàng)作實踐條件,不斷在實踐中豐富自我,提高教學的實踐性效果。
二、改革語文課堂教學,積極運用課堂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1.引入現(xiàn)代多媒體手段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一本書、一支筆”為代表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其效果枯燥無味、單一,往往老師一堂課下來口干舌燥、學生哈氣連天,所獲得的也僅是一些理論知識。在電腦技術飛速發(fā)展、現(xiàn)代教育技術越來越普及的今天,傳統(tǒng)教學手段已無法適應新形式下應用寫作教學的需要。因此要求教師不僅要把多媒體教學手段引入教學之中,而且還要加大力度開發(fā)科學實用、高水平的應用寫作教學課件,開發(fā)更多優(yōu)質的無紙化教材。只有這樣,才會為應用寫作教學不斷注入新的活力,應用寫作教學質量才會不斷提高。同時,利用多媒體能夠快速展示形象教材的多種信息傳播手段,豐富學生感性認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講授演講詞時,我們可以在理論知識的講解過程中,選取一些國內外著名演講者精彩的演講片段,并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通過討論來鑒賞該演講詞寫作上的技巧和方法,讓他們感受演講詞的無窮魅力。
2.運用情景教學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情境教學是教師在教學時運用語言描述或者其他的一些形象化手段,把某種情形、某種狀況、某種景象表現(xiàn)出來,使學生身臨其境,從而提高學習興趣。由于應用文寫作課程更多地是從宏觀上闡述文體的寫法,注重格式的應用,對于如何寫作,內容上的把握涉及較少,這一定程度上讓學生覺得條理化、理論化,也就失去了興趣。教學中,采用情景教學法,可以一方面避免長篇的、枯燥的說教,另一方面能最大程度地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寫作練習中去。
3.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加強實踐訓練。應用文寫作強調其實踐性,如缺少實踐環(huán)節(jié),只能是“紙上談兵”、閉門造車。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理論與實踐的互動必不可少。學生即使系統(tǒng)的學習了應用文寫作知識,并不一定能寫好應用文,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對社會現(xiàn)象深層次的了解,缺乏必要的知識儲備,學生寫出的東西常常是只擺表面現(xiàn)象,缺乏對事物的深刻分析;或者是有所分析,但又不能綜合概括事物的本質;或者對事物的本質規(guī)律有所認識,卻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措施和方法。
針對這種情況,改變授課方式,讓學生走出課堂,在社會實踐中進行實際的寫作訓練,這是學生學以致用最好的方式。如在講授調查報告時,以“項目教學”為引導,理論先行的原則,在校內講授調查報告的基本格式以及調查問卷的設計,分小組進行,選定項目開展實踐寫作。以某產品調研為例,引導學生組成調查小組,群策群力設計問卷,深入到超市、商場發(fā)放問卷等流程,掌握調查報告的基本文種材料,最后根據(jù)統(tǒng)計和分析結果寫出調查報告,這樣學生的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從實踐中獲得寫作的能力。這種實踐中的寫作嘗試真正將寫作與應用結合起來,可以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應用文在工作中的活力與魅力,使學生獲得更深刻的寫作動力與寫作能力。
4.多種形式的綜合考核,綜合考評學生的成績。提到大學生的考試,更多的人想到的是一張考卷定成績。考試內容主要以考核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程度為主,過于重視知識的機械記憶和理解,忽視了知識的運用,存在著明顯的重結果、輕過程,重知識、輕能力的傾向。學生為了應付考試不得不死記硬背一些書本知識及范文格式,難于將所學知識真正理解,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
應用文寫作課程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較強的課程,應注重考查學生的綜合寫作能力而不是記憶力。因此,在考試改革中,除考核學生掌握基本理論和方法的同時,應重點考核學生的寫作能力??刹扇¢_卷與閉卷相結合、試題問答與例文分析、課堂作業(yè)與階段性考試相結合、引入過程性考核等方式綜合考評學生的成績。其具體分配將學生考核總成績進行比重劃分,平時成績占30%、期末考試占70%.平時成績以作業(yè)實踐為主,如案例分析、計劃制定、調查討論、求職實訓等等,主要目的為了鞏固文種的基礎寫作。期末考試分為理論知識和綜合寫作。理論知識采用閉卷形式,主要考查學生是否全面、系統(tǒng)的掌握了各文種的基本知識;綜合寫作能力測試以開卷形式,教師選定文種,學生自定內容,通過搜集資料、文字撰寫考查學生的應用能力。變終結性考核為多種形式的綜合考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最終學好應用文這一實用性的文體,為學生學習、生活、就業(yè)乃至以后的工作鋪下一塊重要的基石。
參考文獻:
[1]吳群力.高職課程設置的綜合化、模塊化與多樣化[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2,(28).
[2]辛宏悅.應用文教學要以“應需”為首務[J].遼寧教育學院學報,2013,(5).
[3]姜大源.職業(yè)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
[4]蕭紫嫣.情景法在高職應用文教學中的具體實踐[J].出國與就業(yè),201l,(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