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久辛
掩卷思之,好友胡松濤寫就此書,即《毛澤東影響中國的88個關(guān)鍵詞》——說心里話,這實在是他勉己之難的明知其難而又迎難而上的成果。用那個時代的話說,就是: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chuàng)造條件也要上。上,是必須的,所以他要先上去,然后再說。而我現(xiàn)在的“說”,恐怕也是力有不逮之說。
此書雖然不到30萬字,但是比起一般的書來,他的工程量與所需要耗費的精力,似乎要比一般的著作大的多。如果你對那段歷史有所了解,就一定會被書中內(nèi)容之深厚豐富而牽絆、駐足、感動。既然歷史在這里沉思,我怎能不沉思這段歷史——大詩人公劉先生的詩句,仍然嶄新如初,只是語境的背景與時代不同啦……因為這本書差不多是一本收集了披閱了相關(guān)歷史的萬卷書之后才寫作出來的書,胡松濤的“沉思”與詩人公劉先生的沉思完全不同。他是去了“火”的沉思,是三十多年的痛定思痛,而不是當下之痛,更不是憑空想象的書,當然更不是憑學理推導演繹寫就的書。它是一本既專又精,既見人又見理,既說史又見情,既說政治又說文藝,既說百姓又說萬物;既是他一個人的心靈秘史一部分的渲泄,又是一個民族成長的艱難歷程,既是昨天的依稀記憶,又是對當今社會現(xiàn)實的某種暗示、啟迪與反駁,既有古今中外的縱橫比較,又有探頤索隱的精微表達,既有過來人的感同身受,又有后來人的設(shè)身處地……88個關(guān)鍵詞,每一個詞的詞源出處均有所依憑與根據(jù),沒有空泛的抒情議論,卻有擺事實講道理的認真分析。隨筆的性質(zhì),散文的風格,論文的品質(zhì)。如果說《毛澤東影響中國的88個關(guān)鍵詞》一書,是對20世紀中國革命思想史的一次精神游歷的概括稍嫌寬泛,那么稱其為是對毛澤東心靈的一次有深度的探頤索隱,那似乎又顯得小器多了。該怎么來概括呢?
思想的誕生,源于情感的撞擊與精神的砥礪,因為陳詞濫調(diào)承載不了嶄新而又磅礴的思想,而偉大的思想,則一定要依仗鮮活的、錚亮的、有質(zhì)量、有內(nèi)涵,同時又能夠“從群眾中來”再到“群眾中去”,并引起廣泛、深入、持久共鳴的、閃閃發(fā)光甚至萬丈光芒的詞。誠如此書所凡舉的“為人民服務(wù)”“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和尚打傘,無法無天”等等毛澤東風格與色彩的關(guān)鍵詞。然而,若是用毛澤東的語言來設(shè)問:這些詞兒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顯然不是,而是毛澤東吸納天地萬物、百科經(jīng)典之精華,又經(jīng)過了革命實踐的情感撞擊與精神砥礪之后,才在不斷的實踐中誕生,并裹挾著嶄新的思考噴薄而出。說到這里,我們就不能不說一說思想,再限制一下,說一說毛澤東思想。是的,久違了!盡管時間如潮水,浸過了三十多年。然而毛澤東思想,卻一直在我們的靈魂深處,如一星弱火、一盞油燈,始終在我們的靈魂深處亮晶晶地閃耀著思想的光芒……從1976年毛澤東逝世,倒不是他走了有多遠,而是在過去的時間里,我們雖然走過了極左的瘋狂,卻又自覺與不自覺地陷入了另一種瘋狂的極端;我們嘗夠了極端的苦頭,卻又用極端的方式培育新的黃蓮;我們指責別人失去理智打砸搶,自己卻用另一種野蠻與專橫來反攻……一種革命結(jié)束了,另一種革命又上場了,方向不同,方式一樣,不是你滅了我,就是我滅了你,都口口聲聲地呼喚科學與理性,卻都在極端的思維定勢中泥足深陷……我之所以在文章的開頭說胡松濤其實是在明知不可為而非要為之,他的勉為己難的迎難而上,是一種強行者有志的、扎實而又充滿著對歷史對現(xiàn)實對未來極端負責的精神。事實上,寫一本書并不難,每年的出版物堆積如山,難的是面對龐大復雜而又頭緒麻纏的歷史與歷史人物及相關(guān)的萬端世象,能夠準確地找到表達歷史事實與真相的頭緒,并且條理清晰地表達出來。正是從這一點上來說,我以為胡松濤的確抓住了進入毛澤東思想的一個路徑:他通過毛澤東影響中國的88個關(guān)鍵詞,由表及里,由淺至深,像伸出的88張思想的大手,深入地進入了毛澤東的靈魂——我以為,他摸到了那顆仍然怦怦跳動的心臟與活著的靈魂,并以自己的方式,從浩瀚的大海中,打撈出了思想的珠璣——他真的了不起。
無需回避,今天關(guān)于毛澤東的評論,的確可以看到譽滿天下與謗滿天下的現(xiàn)實。而循著毛澤東所喜好的歷史人物,比如秦始皇在今天的遭遇,我們就不難理解對毛澤東的評價所呈現(xiàn)出來的完全不同的極端現(xiàn)實。再用毛澤東的話來說,就是:“中國歷來分兩派,一派講秦始皇好,一派講秦始皇壞。”毛澤東甚至直截了當?shù)匦Q說:“我贊成秦始皇,不贊成孔夫子?!彼J為孔子的學說虛空高蹈,盡是道德說教,沒有為社會的改造提供實實在在的指導;而秦始皇及秦始皇之后的歷代法家,在毛澤東的思想里邊,都實實在在、的的確確做了一些有益于社會進步的事情。所以,毛澤東早在1936年就寫下了《沁園春·雪》一詞,其列頌的歷代帝王中的第一位,便是秦始皇。胡松濤在《毛澤東影響中國的88個關(guān)鍵詞》里,當然繞不開秦始皇這個偉大的歷史人物,專門收錄并闡釋了毛澤東要把“馬克思與秦始皇結(jié)合起來”的真實背景以及當時講話的第一手材料。在“秦始皇加馬克思”的條目中,作者胡松濤強調(diào)說:“我們首先要弄清楚毛澤東話語中的‘秦始皇的內(nèi)涵?!庇谑牵F盡毛著將毛澤東1958年8月19日、1959年3月底4月初、1964年6月24日、1965年6月23日、1973年9月23日、1975年5月的六次有關(guān)“秦始皇加馬克思”的談話原文引出,讓讀者從毛澤東對之評價的原話原文中,來理解毛澤東的原意與對秦始皇認識所應持有的基本態(tài)度。如胡松濤引毛澤東原話:“秦始皇作為一個歷史人物來評論,要一分為二。他在歷史的發(fā)展過程中起了進步作用,要肯定,但他在統(tǒng)一六國后,喪失進取的方面,志得意滿,耽于佚樂,求神仙,修宮室,殘酷地壓迫人民,到處游走。消磨歲月,無聊得很?!币簿褪钦f,胡松濤看到的,并不是一味稱頌秦始皇的毛澤東,而是一個既看到了秦始皇“是第一個統(tǒng)一中國的、統(tǒng)一文字,修筑寬廣的道路,不搞國中有國而用集權(quán)制,由中央政府派人去每個地方,幾年一換,不用世襲制度”等等歷史功績的秦始皇;同時,毛澤東又看到了秦始皇“無聊得很”的一面。胡松濤寫道:“可見,毛澤東要的是革命的‘秦始皇、做實事的‘秦始皇、為人民造福的‘秦始皇、走群眾路線的‘秦始皇?!蓖ㄟ^一個小小的詞目,胡松濤一手深入兩千年前的歷史和歷史人物,一手深入毛澤東這位偉人的心靈,既講清了歷史人物的功過,又講明白了毛澤東的真正的歷史態(tài)度與歷史史觀。事實上,胡松濤客觀理性地為中國當下思想文化領(lǐng)域現(xiàn)實的尖銳對立,提供了反駁與立證的第一手的歷史資料與依據(jù),為廓清紛亂的思想,提供了辯證唯物主義歷史觀導引下的思考、分析與辯證批判的方法,這也是尤其值得稱道的。
其實,在我看來,當下中國思想文化領(lǐng)域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并不是一個簡單的、表面的、是非對錯的問題,而是迫切需要一個客觀的、理性與科學的、大歷史觀的問題。尋根追源,不能不說這個問題的解決,僅憑個人的經(jīng)歷與閱歷、憑純理論推演到現(xiàn)實去找例子,那都很難避免夾私帶憤,很難脫離書生意氣,很難應對紛至沓來的海量的信息,尤其無法應對不同世界觀推導出的思想分歧與理論思潮,特別是很難應對在東西方不同價值觀的撞擊中所產(chǎn)生的尖銳沖突,等等。事實上,這所有問題的繽紛呈現(xiàn),都是大的歷史觀的缺失所導致。也正是從這一突出的嚴峻的問題出發(fā),我才深切地認識到胡松濤這本新著的重要價值。盡管他只寫了88個關(guān)鍵詞,但我欣賞的卻是他對每個詞所持有的尋根意識與查證精神,尤其是觀點依史而論,扎實、有力、不空泛,言之有物,絕不虛無,論點均有依仗,論據(jù)敘事生動。盡管表面看到的是一條一條的小詞條,但卻寫出的是一篇一篇的大文章。組合起來通讀,便讓人猶如摘下了歷史天空中的一顆一顆星星,在人們的眼前亮晶晶地閃耀,著實令人欣喜。
如果說這本書有什么不足之處,我覺得個別條目還可以更深入地挖掘,使每一條目相關(guān)聯(lián)的人物與事物更深入豐滿,那樣這本書或許就更雄渾厚重了。當然,作者胡松濤畢竟不是純粹的歷史書寫,那樣要求也許刻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