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建勇
(福州民族中學,福建羅源350600)
高中議論文寫作“少教多學”實踐探索
卓建勇
(福州民族中學,福建羅源350600)
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多教少學”現(xiàn)象較為普遍,很大程度上制約著學生作文能力的提升。“少教多學”簡約化的教學理念,不但能夠滿足當前高中學生作文學習的需求,也符合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筆者嘗試探究少教多學在高中語文議論文寫作教學中的運用策略,以便為議論文寫作指導提供教學參考。
議論文;少教多學;寫作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作文教學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筆者長期觀察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在寫議論文過程中出現(xiàn)無從下筆、唉聲嘆氣、主動性較差現(xiàn)象,從而影響著作文教學效果的提升。因此,探究出一套高效的作文教學方法,摒棄之前僵化的教學模式,充分調(diào)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深入挖掘出學生的獨創(chuàng)性,這便成為了當前每一位高中語文教師的首要教學目標[1]。本文基于“少教多學”教學理念,探究提升高中語文議論文寫作教學效果的實施策略。
在高中語文議論文寫作教學過程中運用“少教多學”策略,首先便需要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改變以前“寫前指導——學生寫作——教師評改”的固定教學模式,只有這樣才符合“新課標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就是一切為了學生”的要求。因此,以生本理念為指導,充分調(diào)動起學生的主動求知欲望,讓學生更加積極地自主地參與到議論文的學習中去,應該成為高中議論文的教學過程中的主旋律。先學后教,將議論文的結構學習、議論文的層次學習著重于學生的自學上。只要是學生通過自學能夠理解的,便放手讓學生自己進行動手;只要是學生能夠動手的,就讓學生自己動手;只要學生們自己能夠討論出結果的,就讓學生們努力去探究、去討論。千萬不要越殂代皰,讓學生失去了主動性。
為了更好的讓“少教多學”教學理念激發(fā)學生學習議論文的興趣,提高議論文寫作水平,一個重要策略就是需要教師合理實施“少教多學”教學方法。
1.準確定位“少教”起點,讓“少教”為“多學”讓路
要想更好地完成高中議論文教學目標,首先要讓教學的起點明確化、合理化。其中,學生需要學習什么,教師應該心如明鏡;學生能夠學到什么,教師應該在內(nèi)心有個預估和評判。這樣,再確定自身教學過程中的教學內(nèi)容,準確定位教學方向,最大限度提高議論文的課堂教學效率。其次,要完成以上目標,便需要教師緊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全面了解學生從課本知識中汲取了哪些營養(yǎng),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拓展思維,梳理知識結構,進行未知的探索,從而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未知領域。當學生真正理解了課本中關于議論文的知識點,才能夠更好的用于寫作,有效提升自己的議論文寫作水平。通過采取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節(jié)約教師的教學時間,真正讓“少教”為“多學”讓路[2]。
例如《拿來主義》這篇文章深入淺出,大膽設喻,彰顯觀點,針砭時弊,批判的鋒芒直指當時狂妄自大的“閉關主義”。在議論文的寫作教學過程中,便可以將此作為教學起點,讓學生以這篇文章為根本進行討論,找出這篇文章所涉及到的論據(jù),如:閉關主義有什么具體表現(xiàn)?有什么危害?其次,讓學生通過本篇文章,再閱讀相關的議論文,不斷積累,養(yǎng)成在相關議論文中找案例的習慣。通過采取這樣的教學方式,便能夠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添加一些經(jīng)典論據(jù),有效提升議論文的寫作水平。當然,“少教”并不是“不教”,而是教師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學生的疑問為教學導向,讓整個課堂變得張弛有度,這樣則能夠最大限度的節(jié)省教學時間,有效實現(xiàn)學生的“多學”的目標。
2.理清思路,探究文本特點,把握議論文的寫作規(guī)律
議論文的寫作主要目的就是毫不含糊地傳達自己對某一現(xiàn)象或某一事件的見解,通過擺事實、講道理,旨在說服讀者,從而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和有價值的。在寫作的過程中,不管是對某一種社會現(xiàn)象進行論述,還是對某個觀點進行反駁,都需要寫作者努力遵循這個原則,以更好地完成寫作目標。正是如此,議論文都具有非常清晰的思路,文字充滿邏輯性和辯證性。因此,在議論文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教材文本為例,帶領學生梳理文本脈絡,準確把握議論文特點,以便自己在今后的寫作過程中能夠有一個清晰的寫作思路[3]。
例如:以《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這篇文章為引導進行議論文寫作教學。為了能夠讓學生深入了解并準確把握帕斯卡爾的哲學智慧,筆者首先讓學生采用自主閱讀的方式,理清思路,探究文本特點,準確把握文章的論點——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接著再引導學生建立在文本基礎上深入思考這個論點:人為什么是一根葦草?人為什么是一根有思想的葦草?最后,再引導學生思考這個觀點給你帶來怎樣的思考和啟迪。這樣的教學過程有利于學生循序漸進探究,逐漸理解文本的脈絡,深入理解哲學家對“人”這個哲學命題的思考路徑。通過采取這樣的教學方法,對文本思路的梳理,學生的不斷探究,引導其將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哲學思考緊密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感受富有哲理性的議論文特點,開展模仿寫作訓練。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拓展文本,為“少教多學”創(chuàng)造最大的可能
和其他體裁相比,議論文寫作最突出的一個關鍵點就在于對現(xiàn)實的充分關注和理性干預。在寫作的過程中,不管是采用并列式說理,還是用層進式說理,或者用總分式說理……整篇文章都不是簡單的堆砌生硬的文字,而是向讀者呈現(xiàn)出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的對現(xiàn)實生活的體悟、解讀和反思。當然,這種文本形式“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在一定程度上凌駕于現(xiàn)實生活,但是,反過來又對現(xiàn)實生活具有實際的指導和思考意義。因此,在議論文的寫作教學過程中,每一位教師應該責無旁貸的引領學生“貼近地面”,深入實際生活,相互探究,以此拓展文本,為少教多學創(chuàng)造最好的條件。
總之,高中學生能夠通過寫作議論文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思想,同時通過寫作議論文也能夠讓高中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嚴謹、更有條理性,語言表達更加清晰明確。在當前高中語文議論文的寫作教學過程中采取“少教多學”教學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它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寫作議論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獨創(chuàng)性,有效開拓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們的寫作能力,具有較高的教學價值。
[1]王永忠.淺談高中作文教學中的“少教多學”策略[J].赤峰學院學報,2014(5).
[2]孟慶煥.作文教學應少教多寫[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5(1).
[3]李耀平.反思、追問、爭鳴——高中議論文教學中學生探究能力培養(yǎng)的嘗試[J].中學語文,2013(9).
G420
A
1673-9884(2016)06-0029-02
2016-05-23
卓建勇(1969-),男,福建羅源人,福州民族中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