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蓮
[摘 要] 朗讀是每個學生必須要具備的技能,它可以提升學生對情感的感知能力、對自身情感的表達能力以及對語言的運用能力等,所以教師必須要做好對學生的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工作。小學階段是學生能力形成的基礎階段,教師必須做好這個階段的教學工作才能夠為學生的發(fā)展打下基礎。而當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是存在問題的,部分教師對一些具體朗讀內容的教學也不到位,這使得朗讀教學的效果并不理想。做好小學語文朗讀的教學工作,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是進行素質教育必須要實現(xiàn)的,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做好相關工作。
[關鍵詞] 實現(xiàn);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有效性建議
實現(xiàn)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有效性必須要有科學的計劃,教師在實際實施的過程中要不斷地進行調整,找到最適合本班級學生的教學方式,這樣才能夠保證朗讀教學的有效性。要真正做好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教師首先應該了解當前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然后結合學生情況制定解決對策。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教學風格,而不同的學生對教師也有著不同的要求。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學生和教師以及教學內容三者相互適應和協(xié)調的過程,教師要處理好這些環(huán)節(jié)。
一、小學語文課堂中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朗讀教學雖然為教學常見內容,但教師將其作為教學活動的過渡,并未對朗讀開展有效性教學,這樣不僅降低了課堂教學質量,還不利于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入的理解。在上課的時候,教師可能會有意識地讓學生進行朗讀,如讓學生單獨朗讀某些內容,但是教師對這些內容與對學生朗讀的引導和點評工作都只是蜻蜓點水,沒有深入地分析學生在朗讀中存在的問題,也沒有教給學生科學的朗讀技巧,學生最終沒有通過朗讀了解到文章的深層次的內涵。該環(huán)節(jié)中,朗讀教學的積極作用未充分發(fā)揮,且缺乏有效指導和評價。
二、實現(xiàn)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有效性的幾點建議
1.借助多媒體來進行朗讀教學
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來進行朗讀教學,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主動地投入到相關內容的學習中去。學生在學習的時候面臨的一個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對學習不感興趣,稍微一點風吹草動就將注意力從課堂上轉移出去,所以解決好學生注意力的問題就能夠提升朗讀教學的質量。例如,在教學風景類型的文章時,教師應該借助多媒體播放美景圖片吸引學生的目光,然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嘗試描述這些景色,學生嘗試描述以后再讓學生去朗讀課文,這時學生對課文便會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2.鼓勵學生帶著問題反復朗讀來進行朗讀教學
在朗讀教學中,教師有必要引導學生對文章有初步的整體感知。在朗讀前要為學生糾正錯音,幫助學生理清文章脈絡和寫作思路,最后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朗讀,這樣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朗讀過程中,教師要加以巡視,及時給予學生指導。例如在《賣火柴的小女孩》中,筆者會在朗讀開始前問學生:“你認為文章中最感人的情節(jié)是什么?”接著,學生帶著教師的問題進行朗讀。這時,學生可能產生諸多自己的問題,但教師不可立即對問題加以解答,而是鼓勵學生帶著問題繼續(xù)朗讀,積極尋找問題答案。這樣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利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對充分發(fā)揮朗讀教學有效性起到積極的作用。學生在不斷反復朗讀中,對文章有著更深入的認識,既啟發(fā)學生思維,又促進學生自主尋找問題答案,還能夠增強小學生朗讀學習的自信心。
3.運用小組合作法進行朗讀教學
朗讀教學可以運用小組合作法進行教學。一篇課文的長度是不固定的,篇幅長的課文如果完全讓一個學生朗讀的話,會讓學生感到無聊和枯燥。這時教師可以利用小組合作法進行朗讀教學。運用小組合作法主要是在教學篇幅較長的課文,教師按照課文需要將學生進行分組。例如,在教學童話故事時,教師可以按照課文中的不同角色將學生進行分組,分組完成以后教師可以讓小組先行商量角色的分配問題,然后每個學生熟悉自己的角色并在小組內進行模擬。最后教師可以隨機讓某個學生嘗試朗讀,這樣教學效果往往會更加有效。此外,在運用這一教學方法時,教師也可以給學生提出一些具體的要求,小組之間的成員先進行組內朗讀,然后抽選一組或幾組進行比拼,教師認真地傾聽每一組的朗讀,在進行指導的同時給予鼓勵,這樣可以提升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產生繼續(xù)學習的內在動力。
三、朗讀教學的有效性在不同體裁文章中的運用
1.在詩歌文章中的運用
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詩歌類型的文章較多,具有朗朗上口的特點,對激發(fā)小學生語文興趣和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不同年齡的學生對詩歌的理解能力有著很大的差距,如果忽視這些差距進行無差別的教學會讓教學產生很大的問題,所以在進行詩歌教學時,教師必須要注意朗讀教學的針對性。對低年級學生,準確朗讀和培養(yǎng)語感是教學重點內容,教師應給予學生以激勵,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對高年級學生,教師應給予學生以足夠的理解和想象空間,充分提高朗讀效果。
2.在敘事文章中的運用
敘事類型文章篇幅較長,內容具有深度,教師要采取積極策略充分發(fā)揮朗讀教學的有效性。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敘事類型文章教學,其內容深度層次要有差異。舉個例子來講,對于低年級學生,教師盡可能選擇篇幅較短、難度較低的文本進行朗讀教學,使朗讀教學能夠被小學生所接受。對高年級的學生來說,這類文本的難度可能難度太小,甚至有的學生會覺得這樣的文章比較幼稚,所以對這類學生的培養(yǎng)要從情感能力出發(fā)。最后針對高年級學生,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深層次情感,實現(xiàn)文章精講,引導學生融入朗讀教學活動中,以充分發(fā)揮朗讀教學的有效性。
3.在說明文文章中的運用
說明文的邏輯性較強,教師在此類文章教學中,應注重以下幾方面:首先,根據(jù)小學生心理特征而合理選擇說明文,使朗讀教學內容能夠被學生所接受。其次,盡可能選擇內容生動形象的文章進行朗讀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最后,在教學中,注重理順說明文的層次,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文章內容,充分提升朗讀教學的有效性。
做好朗讀教學對學生的發(fā)展至關重要。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應受到教師和學校領導的重視,進而真正地發(fā)揮自身的價值,為實現(xiàn)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有效性提供積極的幫助。
參考文獻
[1]劉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之我見[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3,(10):169-171.
[2]楊入言.關于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學周刊,2011,(8):45.
責任編輯 敖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