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迎九
[課例]
《認識自我》課堂實錄
尤迎九
認識自我;心理健康教育;課堂實錄
對自我的認識是一個永恒的話題。絕大多數(shù)人成長過程中都有個共性問題:缺乏對自我的認識,不了解自己的興趣所在,不清楚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不知道自己擅長做什么事情,沒有意識到自我認識的盲區(qū),很少去思考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問題 “我是誰”。而如果對自我沒有一定的了解,接納自我、完善自我以及超越自我就無從談起。
對于初一的學生而言,剛剛到了新的環(huán)境,接觸到新的學校、新的教師、新的同學,還有新的“我”,這往往是最不容易找到自我而產(chǎn)生迷茫感的時候,所以在開學后的第二節(jié)課,我們設計了《認識自我》,試圖讓學生在初步適應新環(huán)境的基礎上,對剛剛從小學生轉變?yōu)槌踔猩倪@個“自我”有一個基本的認識,以便對于后面的學習和生活起到正向的推動作用。本節(jié)課通過猜謎語、觀看視頻和鼓掌等活動,引發(fā)學生對認識自我的興趣,感受到認識自我的必要性。通過寫“我是……”活動以及關于“自我”三個層面的知識講解,讓學生初步了解“自我”的內涵。通過“喬哈里窗”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自我,并學會從多個維度認識自我,增強其對自我的信心。
一、為什么要認識自我
引入:同學們,我們來猜個謎語。請看PPT,大家知道謎底是什么嗎?
PPT展示謎語:什么東西早上4條腿走路,中午2條腿走路,晚上3條腿走路?
學生:人!
過渡:是的,這個謎語大家很輕易地猜出來了。但是,這個問題在古希臘曾經(jīng)難倒了很多人呢。相傳在古希臘,有個獅身人面獸叫斯芬克斯,他把人攔在路中間,然后就問剛才我們猜的謎語,如果猜不出來就把人吃掉,結果很多人被吃掉了,直到有個叫俄狄甫斯的小伙子猜出了答案,這個怪獸才羞愧得跳崖而死。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啊,要學會認識自己,要知道“我是誰”。
過渡:有同學說,“我是誰”還不簡單。真的很簡單嗎?我們先來看一段視頻。
看視頻:《武林外傳》中呂秀才智斗姬無命片段。
提問:看了這個視頻,你有什么感想?
學生:看到這個殺手把自己給殺死了。
追問:他為什么把自己給殺死了?
學生:因為他被問題給繞暈了!
再追問:被什么問題繞暈了?
學生:“我是誰”的問題。
過渡:在剛才的視頻中,姬無命因為不知道自己是誰,最后把自己給殺了。那我們呢?我們了解自己嗎?接下來我們做個小游戲,看同學們是否了解自己。
講解:這個游戲叫“掌聲響起來”,要求大家想象一下,如果以最快的速度雙手鼓掌一分鐘,最多能鼓多少次。不要進行太多思考,把大腦里想到的一個數(shù)字寫下來。好,那么真實的情況是如何的呢?我們來實驗一下。我說“開始”的時候,大家開始鼓掌,邊鼓掌邊在心里默數(shù)鼓掌的次數(shù),我說“停”的時候,大家馬上停,然后看看自己到底鼓了多少次。
學生活動:鼓掌20秒。
過渡:剛才我們的時間是20秒,大家看看自己鼓了多少次,然后乘以3就可以獲知1分鐘鼓了多少次。這跟大家剛才寫的數(shù)據(jù)差異大嗎?
學生:分享自己的預估與實際鼓掌次數(shù)。大多數(shù)學生鼓掌的數(shù)目超出自己估計的兩倍以上,一個女生預計60多,實際300多,問她的感受,她說:“挺吃驚的,看來我還真的不太了解自己呢!”
二、“自我”的內涵是什么
過渡:通過上面的環(huán)節(jié),我們知道了認識自我的重要性,也發(fā)現(xiàn)我們對自己還真是不太了解,所以有必要來認真地認識一下自我。下面我們就來嘗試著了解一下自己。希望大家用心投入,投入得越多,對自己的了解就會越多,收獲也就越多。
講解:請在紙上寫關于“我是誰”的句子,只要主語是我就行,謂語和賓語大家根據(jù)自己的情況來寫。時間3分鐘,寫得越多越好。
學生:寫“我是誰”的句子并進行分享。
過渡:通過老師剛才的觀察以及同學們的分享,我發(fā)現(xiàn)有的同學寫了很多條,有的同學只寫了幾條,可能不知道從哪寫起,對嗎?沒關系,下面我們就先來鏈接一下相關知識,看看自我到底涵蓋哪些內容。
知識鏈接:自我包括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會自我。生理自我是對自己身體和生理的認知和評價,如身高、體重、年齡、性別……;心理自我是對自己心理和行為特征的認知和評價,例如性格、智力、興趣愛好、意志力、價值觀等等;社會自我是對自己在社會關系中身份、地位、角色等的認知和評價,例如我是我兒子的媽媽,我是學生的老師……
過渡:現(xiàn)在,我們對自我有了更多的了解,請大家做兩件事,第一是對剛才寫的“我是誰”的句子進行分析,看看寫的是哪個層面的自我,然后在剛才的基礎上補充,看看現(xiàn)在我們又能寫出多少條了。
學生:繼續(xù)補充并分享。
課堂觀察:發(fā)現(xiàn)學生普遍能寫更多。很多學生寫了十幾條,甚至二十多條、三十多條,對自我的認識比之前多了不少。學生寫的內容涉及出生年月、身高、體重、血型、頭發(fā)長短、眼皮單雙、喜歡的學科、偶像、影視文學作品、職業(yè)、顏色、著裝風格、自己的人際關系等等。通過這樣的過程,有學生感慨:以前真的沒有認真研究過自己。這個過程讓學生更了解自己,也讓教師更了解學生,是一個很好的向內和向外的互動過程。
三、如何認識自我
過渡:通過剛才的過程,我們對“自我”這個名詞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對“認識”這個動詞大家是怎么看的呢?大家覺得可以通過哪些途徑來認識自我?
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反思,也可以從同學、老師、朋友那里來了解。
過渡:剛才有同學提到,可以自己反思,也可以通過別人指出,非常好。大家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嗎?下面我們再次來進行知識鏈接。
知識鏈接:喬哈里窗
講解: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不外乎來自兩個方面:自己和他人。如果自己和他人都知道,我們稱為已知區(qū),比如這位同學今天穿了一件條紋衫,他知道,我們也知道,這就是已知區(qū)。如果自己知道,別人不知道,叫作隱私區(qū)。比如這位同學此刻盯著我看,他正在想什么呢?他知道,但是他不想告訴我,所以我不知道,這就是隱私區(qū)。如果自己不知道,他人知道,叫作盲區(qū)。比如,這位同學臉上有一道圓珠筆的痕跡(舉例的,并不是真的),你看不見,而我可以看見,這就是你的盲區(qū)。如果你也不知道,我也不知道就叫潛能區(qū)。比如我們課剛開始的鼓掌,在還沒開始鼓掌的時候,你不知道自己1分鐘能夠鼓多少下,我也不知道,結果出來大大超出自己的估計,這就是潛能區(qū)。
提問:這四個區(qū)中,大家覺得哪些區(qū)對幫助自己成長最有價值?
學生:思考、討論并分享。很多學生提到了盲區(qū),也有不少學生提到了潛能區(qū),并陳述自己的理由。
歸納整合:是的。剛才大家都講得很好。因為已知區(qū)和隱私區(qū)是我們自己知道的,而盲區(qū)和潛能區(qū)是我們自己不知道的,我們只有去突破未知的區(qū)域,才有可能讓自己更加優(yōu)秀。好比我們臉上的圓珠筆痕跡,我們自己看不見,但別人看見了并指出來,我們才能擦掉這條劃痕,從而保持我們臉部的干凈。遷移到生活中,一些不良的習慣,我們自己沒有意識到,而別人意識到了,幫我們指出來了,我們改正了,就會讓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更進一步。而對于潛能區(qū),從鼓掌這件小事上可以看出,其實每個人都有著潛在的發(fā)展空間,所以在今后的生活上和學習中,我們盡可能少給自己下結論“我不行”,多說說“我來試試”,說不定一不小心就把潛能給挖掘出來了呢!
總結:在這節(jié)課的學習中我們談到了三個問題: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我們了解“自我”的三個層面,知道“認識”自我的兩個角度四個區(qū),知道怎么突破盲區(qū),也相信每一個人都有無限潛能。希望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能更了解自己,從而幫助自己更好地成長。最后送一首和今天的話題相關的歌曲給大家。
音樂欣賞:歌曲《我是誰,我是誰,我是誰》
教學反思:
從思路上看,這節(jié)課是簡潔和清晰的,圍繞“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展開,所以上起來比較流暢。
從活動形式來看,也是豐富的,有謎語、有活動、視頻觀看、獨立書寫、集體分享,最后還有歌曲欣賞,所以整節(jié)課的基調是輕松活潑的。同時也有自己的思考,可謂動靜結合,有激情也有理性。還有第一次的書寫,以及第二次在知識鏈接之后的再次書寫,對學生認識自我也起到了很好的深化作用。
從課堂生成來看,在書寫和分享環(huán)節(jié),學生的個體差異比較大,如何兼顧個體與群體進行很好的回應,對教師的要求比較高。同時,初一學生的價值觀尚未完全形成,有時會出現(xiàn)一些偏低俗但是能博得其他人眼球的內容或者消極的內容,比如“我是豬”“我顏值極高”“我是宇宙第一帥”“我喜歡自黑,也喜歡黑別人”“我喜歡殺人游戲”“我討厭**女生”“我覺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這個時候我們要進行及時恰當?shù)幕貞鸵龑?,為學生樹立積極正向的價值觀。這非??简灲處煹墓αΓ彩且院笮枰M一步提升的地方。
G441
B
1005-6009(2016)59-0025-03
尤迎九,江蘇省無錫市羊尖中學(江蘇無錫,214107)教科室主任,高級教師,無錫市心理學科帶頭人,主要研究方向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