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鳳
做教育麥田的“心理守望者”
曹玉鳳
社會現(xiàn)實問題讓整個教育環(huán)境緊張而尖銳,這對學生、家長和教師的心理健康產(chǎn)生了嚴峻的考驗。作為教師,要學會運用心理科學知識來對學生、家長和自我進行有效的心理引導和干預。守望學生,助孩子健康成長;守望家長,促家校和諧共進;守望自我,護教師身心健康。
守望學生;守望家長;守望自我
如今,學業(yè)負擔的加重讓學生倍感壓力,過高期望和子女現(xiàn)狀間的矛盾讓家長茫然焦慮,社會對教育要求的日益提高讓教師心力交瘁……這些問題使整個教育環(huán)境變得緊張而尖銳,對學生、家長和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產(chǎn)生了嚴峻的考驗。面對這些問題,作為教師,比傳授知識更重要、更急迫的是做一名教育麥田的“心理守望者”,了解把握學生、家長以及自己的真實心理狀態(tài),及時進行科學有效的引導和干預,保證心理的健康發(fā)展。只有這樣,才能營造積極健康的教育環(huán)境,培育身心健康的祖國未來。
學生承載著接受教育的責任和義務。面對家長和社會的要求,他們的心理壓力是客觀存在的。作為與學生朝夕相處的教師,要敏銳觀察,仔細傾聽,了解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謹慎地選擇相應的方法,進行必要的心理引導和干預。
1.尋找語言“關鍵點”,聽懂孩子的弦外之音。
作為一名教師,你能聽懂學生的話嗎?兒童的語言表達有著很大的模糊性和掩飾性,如果聽不懂他們的弦外之音,可能會忽略甚至誤解他們的真實想法,錯過走進學生內心的時機,甚至讓師生關系變得緊張。尋找語言“關鍵點”是一種了解學生內心真實想法的心理小技巧。
小磊和同學打架,問其原因,他憤怒地說:“我就是打他們,誰叫他們都不肯和我一組踢球。”作為教師,你可能會批評小磊的野蠻和以自我為中心。其實,認真傾聽會發(fā)現(xiàn)他的語言關鍵點是 “他們都不肯”。這是一個多么孤獨的孩子,對于一個最需要友誼和肯定的十三歲少年,他被同伴排除在圈子之外。“沒人愿意和他踢球”是憤怒的誘因,真正的原因是他不被同伴承認和接納。比批評更重要的是讓他的憤怒平息下來,待他平靜下來,我與他細細分析他的優(yōu)勢和不足之處,一起尋找獲得友誼的方法。這樣,小磊獲得的不僅是友誼,還有性格的完善和心理的健全。
班干部落選了,有同學說:“我才不在乎呢!”語言關鍵點是“不在乎”,這是愛面子的他在掩飾自己的失意;去給數(shù)學老師代課,學生們高興地說:“噢,不上數(shù)學課?!眲e沾沾自喜,以為他們是在歡迎你,語言關鍵點是“不上”,他們只是在慶祝今天少了“數(shù)學”這座“大山”……
聽懂學生的話語,了解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是教師幫助學生健康成長的必要前提。
2.陽性強化法,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
兒童期是個體身體和心理發(fā)育的重要階段,這時期的敏感而脆弱。環(huán)境的改變、周圍人的評價、學業(yè)負擔的增加都有可能對他們的心理產(chǎn)生強烈的沖擊,讓他們感到焦慮和緊張,滋生出種種 “心理細菌”。很多的不良習慣,是這些心理問題的外在表現(xiàn)。
一年級新生鵬鵬有個壞習慣,經(jīng)常課上要去小便,有時一節(jié)課去兩三次,去醫(yī)院檢查身體沒有發(fā)現(xiàn)問題。
身體沒有問題,導致“課堂尿頻”是心理原因?我悄悄展開了調查,終于摸清原因:生理上,鵬鵬是班內小齡兒童,自理能力不強;心理上,鵬鵬對小學的新環(huán)境不太適應,一直處于一種緊張不安之中。有個同學上課時將小便尿在身上被他人嘲笑,這讓鵬鵬更加緊張害怕。兒童的初級排尿中樞的抑制功能較弱,當受到驚嚇或精神緊張時,容易誘發(fā)尿頻現(xiàn)象,屬于功能性遺尿。了解原因后,我決定重點采用“陽性強化法”幫助鵬鵬養(yǎng)成良好的排尿習慣。陽性強化法就是及時獎勵目標行為,忽視或淡化異常行為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它重在對良性行為的正面強化,對矯正功能性遺尿有較好的療效。
我和鵬鵬商定,如果課后按時小便,課堂上完整聽完一節(jié)課,他將獲得老師一個大大的擁抱,這對鵬鵬是很大的誘惑。同時我告訴其他老師,如果鵬鵬課上要去小便,要想辦法轉移其注意力,如果還是不行,就讓他去,不阻攔,不訓斥。最后,我提醒家長,不要頻繁地詢問鵬鵬:今天課堂上去小便了嗎?這是一種消極的暗示,會讓他更加緊張和焦慮。
經(jīng)過幾個星期的密切關注和行為矯正,鵬鵬的校內作息時間開始正?;?。良好習慣養(yǎng)成的背后,反映出兒童焦慮心理的消除和對新環(huán)境的適應。
3.積極關注,安全度過心理危機。
兒童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比成人,敏感而脆弱。在面對生活變故,比如父母離異、親人去世等情況的時候,他們的正常生活被打亂,心理失去平衡,感到痛苦和不安。在這些非常時刻,教師更應該積極關注,進行心理引導和干預,幫助他們安全渡過心理危機的“暗流”。
愛心呵護,尊重隱私。心靈的傷害要用愛來撫平,面對發(fā)生家庭變故的學生,教師要能設身處地地去感受他們的心理。班上一個女孩子是如如的鄰居,她告訴我,如如的爸爸媽媽離婚了。父母的離異對孩子的傷害很大,我立刻提醒這個女生,不可以在班級里傳播消息,因為這屬于如如的隱私。同時,我盡可能地找機會與如如交流,不好奇,不打聽,只是和她聊聊最近的學習和生活,肯定她最近的進步,推薦她參加校合唱團的訓練,讓她在忙碌中體驗到生活的充實。
積極鼓勵,接納現(xiàn)實。小偉的父親不幸車禍身亡,一周后小偉回到學校,我明顯感覺到這個平時開朗樂觀的男孩變得沉默寡言、孤僻冷漠。當重大災難發(fā)生時,人的心理都會有從“拒絕相信”到“消極接受”的過程,不能讓小偉在“消極接受”中沉淪,得想辦法讓他積極起來。于是,我在班級中舉辦“向前走,我能行!”主題中隊活動,提議小偉做主持人,帶領大家學習“生活強者”的故事,感受他們勇敢頑強、堅韌不拔的意志。接下來的日子,小偉臉上的笑容漸漸多了。后來,小偉媽媽告訴我,孩子還經(jīng)常鼓勵她要努力生活。
肯定進步,增強自信。遭受家庭變故的孩子大多都會產(chǎn)生自卑的心理,可能會有“沒人喜歡我”“我真沒用”等想法。此時,同情和憐憫都是蒼白的,教師應該積極關注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及時進行肯定,并以手機短信、表揚信等方式告知家人,促進孩子自信心的增長,讓他們以昂揚的姿態(tài)勇敢地走過危機。
學生教育的成功,是家長和教師合力的結果。不同的家長有不同的價值觀、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心理狀態(tài)。作為一名教師,在和他們接觸時,要盡量感知、接納他們,利用自己學到的心理學知識,走進家長內心,共同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
1.傾聽,走進家長內心。
傾聽,是我與家長交流時運用最多的一項交流技巧,這對于走進家長內心起決定性的作用,它要求教師要真正接納家長,認真、主動地去聽。
“留守兒童”小杰經(jīng)常不做家庭作業(yè),家訪時,我剛說明來意,小杰爺爺就開始大聲地抱怨起來。我感受到老人的強烈情緒,此時,傾聽是和他交流最好的方法。于是,我認真地傾聽他的抱怨,盡量不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以點頭或微笑讓他感受到我在認真聽。只有當話題離孩子遠了時,我才用一兩個問題讓抱怨繼續(xù)回到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來,因為這樣,傾聽才會更有意義。
在傾聽的同時,積極關注也是非常重要的。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威廉·詹姆斯提醒我們:“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狈e極關注對方話語中值得肯定、積極向上的地方,既可以讓對方感受到你對他的肯定,又間接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比如,當小杰爺爺說到盡自己努力照顧好小杰的生活時,我及時肯定:“有你這樣的好爺爺,小杰真是幸福!”當他說到小杰在家能主動做家務時,我及時夸贊:“小杰真懂事!”漸漸地,小杰爺爺?shù)那榫w平靜下來,從抱怨慢慢地轉為反省,自責忽略了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而這不正是我來家訪的目的嗎?
傾聽能促進家校交流,幫助教師了解家長的心理,感知對方的心理需求,共同解決孩子教育中出現(xiàn)的問題。
2.辯論,建立合理信念。
有些家長的認知觀念不合理,如“絕對化”要求孩子:小孩子就必須聽大人的話;以偏概全評價孩子:學習不好的孩子長大了沒出息等等。作為教師,應該適時地去引領、啟發(fā)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不合理的觀點,觸動他們反思。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的“產(chǎn)婆術”就是一種直接而有效的方法:從不合理的信念進行推論,發(fā)現(xiàn)自我觀點中的謬誤之處,然后進行反復的修通,直至形成合理的信念。
小恩的媽媽是個較為強勢的母親,經(jīng)常因為孩子不聽話而情緒煩躁,導致母女關系非常緊張。有次她來和我傾訴自己的煩惱,說到激動處泣不成聲。我耐心傾聽著,沒有作過多評價。待她平靜下來后,我先是用共情的方法,表達自己作為一位母親對她的理解,而后微笑著和她展開了辯論:“按你說,小孩子就必須聽大人的話?”“所有有成就的人小時候肯定都是聽大人的話?”這樣幾番迂回下來,小恩媽媽終于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矛盾之處:既要求孩子事事聽從自己的意見,又希望她長大后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覺得自己不應該以自我意愿為中心,過分絕對化地要求孩子。不過,使用這種辯論方法時,教師要特別注意把握好情境的適時和語氣的適度,否則會讓家長覺得受到了心理侵犯,產(chǎn)生對立情緒。
教師承擔著“傳道、授業(yè)、解惑”的重任,但是,如果連自身的心理健康都無法保障,又怎么用“燦爛的陽光”去點亮學生的心靈。一個教師,沒有健康的心理,就沒有健康的生活;沒有健康的心理,更不可能有健康的教學。守望自我的心理健康,是對教師最首要和最基本的要求。
首先,提倡認真學習。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好的教師,是一個懂得教育學和心理學的人?!庇兄R的澆灌,你的“心理的花園”肯定充滿活力,生機盎然。
其次,推薦幾種小方法,讓你給“心理花園”拔拔草、剪剪枝:
1.學會放松,保持良好心境。
生活在現(xiàn)代社會,壓力像呼吸一樣不可避免。課間休息疲憊不堪時、情緒激動焦躁不安時、職業(yè)倦怠心情低落時,不妨做做放松訓練。
肌肉放松法。將手表、衣領等讓你覺得不舒服的東西松開,找個舒服的姿勢靠在椅背上,四肢盡可能放松,當然,如果有條件能躺下來更好。然后,閉起眼睛,放慢呼吸,從面部開始放松,直到肩膀、腰、四肢。什么都不要想,體會這種完全放松的感覺。全身肌肉的放松,會帶來心理的放松。
想像放松法。深呼吸,閉起眼睛,回憶一個自己經(jīng)歷過的或者有過美好感覺的場景,風平浪靜的海邊或是春天一望無際的麥田,然后放松心情,利用多個感官通道來回憶體會,全身心地沉浸于那種情境。
放松訓練能有效地舒緩情緒,讓心境變得平和。經(jīng)常練習,能增加自己的情緒控制能力,更好地進行教育教學工作。
2.合理自我分析。
現(xiàn)實生活中,真正影響我們情緒的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事情的認知。當情緒糟糕時,不妨試試“合理自我分析”的方法,重新審視剖析自我。這是一種認知性的自我分析法,具體步驟如表1:
表1 自我合理分析步驟表
這樣的自我分析是一種與自我的辯論,它能讓人更客觀清醒地認識自我、指導自我、接受自我,增強心理免疫力,保持心理的健康。
G446
A
1005-6009(2016)59-0047-03
曹玉鳳,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qū)郭村鎮(zhèn)塘頭小學(江蘇揚州,225238)教師,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