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華
(北京體育大學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北京 100084)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及時代價值*
李慧華
(北京體育大學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北京100084)
[摘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進程中體現出來的基本價值訴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可或缺的重要戰(zhàn)略舉措。它從理論的深層回答了要建設什么樣的國家、建設什么樣的社會、培育什么樣公民的重大問題。準確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深刻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代價值,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前提,也是當前構建和諧社會、共筑中國夢的當務之急。
[關鍵詞]核心價值觀;科學內涵;時代價值;精神實質
[DOI] 10.16396/j.cnki.sxgxskxb.2016.05.004
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三個倡導”,即“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以“三個倡導”為基本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們黨凝聚全黨全社會價值共識而做出的重要論斷[2],體現了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的基本價值訴求。準確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深刻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代價值,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前提,也是當前構建和諧社會、共筑中國夢的當務之急。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內涵
價值觀是指人們基于生存和發(fā)展的需要,在社會生活實踐中形成對周圍客觀事物的評價標準、評價原則和評價方法的觀點體系,是人們價值信念、信仰、理想、標準和具體價值取向的總認識,對人的行為起著規(guī)范和導向作用。核心價值觀指的是在社會各種價值觀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導作用的價值觀,具有穩(wěn)定性、主導性的特點,體現了廣大民眾的價值取向和評價標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社會人們價值觀念的本質和精髓,是社會成員用來評價自身及他人行為,區(qū)別善惡美丑并據以規(guī)范自身思想行為的基本準則?!叭齻€倡導”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與現代國家建構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建設一個什么樣國家的價值目標。這一目標的形成,是我們黨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的認識不斷深化的結果[3],體現了社會主義現代國家的基本特征,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居最高層次,對其他層次價值理念具有統(tǒng)領作用。
富強在筆者看來,有兩層含義。一是國強與民富,即國家強大,人民富裕。這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的應然狀態(tài)。二是國富則民強,民強則國富。國家富庶了人民才能強大,而人民真正強大起來了,也會反哺國家,使其國家昌盛。富強是建構現代國家的首要問題,是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質基礎,也是中華民族夢寐以求的美好夙愿。
民主就是政治現代化,是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所要達到的目標。民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沒有民主就沒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的現代化。中國民主政治的發(fā)展,符合世界政治現代化的潮流,也為政治現代化理論提供了新的養(yǎng)料和經驗。
文明既指文化傳承,也指一種秩序,一般包括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它是一定社會發(fā)展水平的重要標志,集中反映了當代中國文化發(fā)展的客觀現實,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支撐。
和諧指的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的協調發(fā)展,是不同事物,乃至對立事物之間在一定條件下,動態(tài)、辯證的統(tǒng)一。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極為提倡和諧,它既是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也是當前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社會治理領域的價值訴求。和諧這一理念的提出,反映了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社會整合的迫切性。
(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與現代社會構建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凸顯了構建社會主義現代社會的基本價值屬性,體現了我國現階段要“建設什么樣的社會”的價值要求。
自由是人之為人的基本權利和屬性,也是人之為人的本質。一般包括人的意志自由,但根本上是指人的存在和發(fā)展的自由,即在不侵犯他人合法權利的范圍內,主體的存在與發(fā)展不受任何外部非法力量的侵犯、傷害。自由是人類生命尊嚴、創(chuàng)造幸福的基礎和源泉,也是人全面發(fā)展的前提。社會主義自由觀以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為核心內容和根本價值理想。
平等是個歷史范疇,不同的歷史時期,平等的內涵不盡相同。它尊重和保障人權,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參與、平等發(fā)展的權利,進而不斷實現實質平等、機會平等。人們自古以來就有追求平等的觀念,這是人類共同的價值觀。在改革開放深入發(fā)展的新時期,追求機會平等,平等享有改革開放成果的權利,也就成為了追求平等的時代要求。
公正即公平和正義,是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價值取向,是國家穩(wěn)定的重要前提,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消除資本主義其他剝削制度所必然產生的種種貪婪、腐敗和不公正現象?!盵4]在20世紀著名的政治哲學家羅爾斯看來,公正是國家、社會應然的根本價值理念。羅爾斯在《正義論》中開宗明義:“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首要價值,……某些法律和制度,不管它們如何有效率、有條理,只要它們不正義,就必須改造廢除?!盵5]
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實現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有力保障。它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要素加以確立,是中國重塑法理型社會生活秩序的必然要求??梢哉f,法治既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素,又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現載體。
(三)“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與現代公民養(yǎng)成
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反映了我國當前“培育什么樣的公民”的價值要求。它既是社會主義社會公民的基本道德規(guī)范,也是評價公民道德行為選擇的基本價值標準,涵蓋了社會主義公民道德行為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愛國即熱愛自己的國家,包含著對祖國的認同感、敬畏感、自豪感和歸屬感等,并為國家奮斗、奉獻的一種精神。它是公民對于國家的一種特殊感情,是對公民最基本的價值要求。任何一個國家,都把愛國作為一種首要的價值觀來倡導。
敬業(yè)是公民職業(yè)道德的靈魂,是評價公民職業(yè)行為的準則。它要求公民熱愛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做到忠于職守,克己奉公,服務社會,服務人民。敬業(yè)是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內在要求。
誠信是公民道德的基石,是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線,也是公民必須遵守的基本價值準則和交往準則。子曰:“人無信不立”,“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边@就是說,在人與人的交往中,要講究誠信,如果不講究誠信,個人就難以在社會上立足。而對于一個社會或國家來說,也是一樣。誠信可以說,既是個人安身立命的基石,也是社會安定、國家治理的基石。
友善即是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平等待人、和睦友好。它強調公民之間應包容差異、良好溝通、有序交往以至和而不同的道德境界。友善是人的本質要求,是和諧社會的潤滑劑。
通過以上三個層次理念的相互聯系、相互貫通,分層有序展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了政治理想、社會導向、行為準則的統(tǒng)一,兼顧了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次的價值愿望和價值追求。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實質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聚國家、社會和民族的靈魂,其精神實質主要體現為精髓性、主導性、穩(wěn)定性、共識性和開放性等五個方面。
(一)精髓性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髓性是指它既繼承、弘揚了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也借鑒、吸收了西方價值觀的積極因素,同時又創(chuàng)造性地體現了時代精神。從縱向上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基因,它把民族文化中最具影響力、滲透力和作用力的部分,加以繼承和反映。比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傳統(tǒng)倫理觀“仁、義、禮、智、信”的批判繼承,對儒家“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涉及個人、社會、國家不同層面的價值要求進行弘揚、發(fā)展,最終形成三個不同層面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內在地體現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特色。從橫向上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放性地吸收了一切外來文化的優(yōu)秀成果。比如吸納了西方文化倡導的“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思想精華,反映了時代價值,體現了時代精神。正是因為核心價值觀具有精髓性,它才能凝聚社會力量,形成社會共識,引領價值導向,擔負起主導、統(tǒng)領、整合作用[6]3。
(二)主導性
現實社會中,價值主體是多元的,不同的社會主體反映不同的價值觀念和價值存在,因而也就有不同的價值觀。但多元不能歸結為一元,同時也不能否定一元,社會要想和諧健康地發(fā)展,必須在多元價值觀中有一種起著主導作用的核心價值觀。由于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價值體系中最具影響力、起決定作用的民族精神價值,相對于其他價值觀而言,它不僅具有核心性的特點,而且具有主導性特征,是多元價值層面的主導,是多元價值判斷中的主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成熟和定型,必將主導著人們在現實活動中的價值取向和行為選擇,同時作為一種價值傳統(tǒng)和文化精神穩(wěn)定下來,長期發(fā)揮著它的價值效用。
(三)穩(wěn)定性
核心價值觀是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及公民個人價值追求中最核心、最根本、最為恒定的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反映的是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的共同特點,觸及的是民族主體的內心深處,同時又極具鮮明的時代特點,體現了民族共同的向往和追求,是社會文明發(fā)展的價值導向穩(wěn)定器。當一個核心價值觀作為一種價值體系確立下來,又反映民眾主體的共同意愿和心聲,成為人們共同遵循和維護的行為準則時,它的影響力和穩(wěn)定性必然持續(xù)、長久而深遠,它的大眾化社會化趨勢必然會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深遠地發(fā)展。
(四)共識性
現代社會是一個價值多元、文化多元的社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多元文化中從國家、社會和公民三個層面凝聚了社會共識,反映了我國當下人們的共同價值理想和價值追求,體現了當前社會普遍認同的價值信念,并內化為人們普遍的價值取向、價值追求、價值尺度和價值原則[6]6。任何一個國家都具有多元的社會思潮和文化,但也毫無例外地都具有得到人們普遍認同,并進入人們思想和意識深處的、處于主導地位的核心價值觀,我國亦是如此。正是有了全體社會成員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的有力導引,人們才能朝著同一方向,向著同一價值目標邁進。
(五)開放性
開放性指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與時俱進的,具有發(fā)展性和自我糾偏性。社會是不斷向前發(fā)展的,人們的價值理想和價值追求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應不斷充實完善其應包涵的時代價值。以海納百川、兼容并包的開放心態(tài),站在世界的高度,對待世界范圍內的優(yōu)秀文化資源,吸收和借鑒世界優(yōu)秀文化成果,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能全面地反映真理,體現價值規(guī)律要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有具有了開放性,人們才能在價值追求和價值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地糾正價值偏差和行為失范,與時俱進地發(fā)展和完善自己,一直走在時代前列,體現時代精華。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代價值
從歷史方位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國改革開放30年來意識形態(tài)的概括表述,是特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反映了時代特色,具有深深的時代精神烙印。雖然自然條件和發(fā)展歷程不同,但是,任何民族、任何國家的核心價值觀都要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需要解決的時代問題相適應,要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正在進行的奮斗相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理論深層反映了“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繼承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體現了時代精神”[7]。具體說來,其時代價值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凝聚作用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代價值具有凝聚、約束和調節(jié)人們思想和行為的功能作用。該作用主要是通過尋求社會思想共識來凝聚社會發(fā)展的合力,使人們在共同目標、共同利益、共同價值的基礎上,產生對社會主義社會的“認同感”“歸屬感”“自豪感”“責任感”和“使命感”,進而形成一種向心力和凝聚力,把人們的現實積極性凝聚起來,潛在積極性發(fā)掘出來,進一步明確自身的責任和義務,自覺與他人建立起團結協作的友好社會關系,從而促進良序社會的形成。正如習近平指出的那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共同的核心價值觀,就會魂無定所、行無依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價值導引,也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钡摹爸袊鴫簟蹦墼丛床粩嗟恼芰?。
(二)引導作用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是人們思想和行為的向導,對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建設民族精神家園,具有基礎性、決定性作用。當下中國,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變革,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人們的生活方式、思想意識和價值取向也日益呈現出多元化、多樣化的趨勢。與此同時,人們對主流價值和共同信念的歸屬感也越來越強烈。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作用,可以引領多樣化的社會思潮,控制和約束各種不良社會行為,最大限度地激發(fā)社會活力。相反,如果沒有核心價值觀的引導,一個國家便失去了強國安邦的主心骨,一個社會便失去了向心力,人們失去了共有的精神家園,個人也就缺少了共同遵守的價值準則。有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有利于進一步鞏固全社會、各民族的精神紐帶,鑄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國精神,從而更好地把握中國發(fā)展的航向。
(三)規(guī)范作用
習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就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7]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一種德,經過一定時期的培育和踐行,能逐漸在社會成員中形成各種約定俗成的非強制性行為規(guī)范,進而有形或無形地規(guī)范、約束人們的思想、行為。這種非強制性的規(guī)范作用借助于社會優(yōu)良氛圍的熏陶、集體精神的感染和社會輿論的監(jiān)督,去暗示和啟迪人們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使人們的行為有章可循,最大限度地減少不良行為的發(fā)生。
國家發(fā)展需要有價值導航,社會進步需要有共識引領,人生幸福需要有信仰驅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個層面的價值目標,正對應著這三個層面的價值需要,高度概括并集中反映了時代精神的精華,顯現了時代要求,既立足于現實又超越現實,對于凝聚價值共識,主導時代風尚,維系社會和諧,促進社會前進,具有極為重要而又深遠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參考文獻]
[1] 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J].黨建研究,2012(12):17.
[2] 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3-12-24(1).
[3] 黃士安,戴木才.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現實目標的形成歷程[J].科學社會主義,2010(2):32-36.
[4]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3.
[5] 約翰·羅爾期.正義論[M].何懷宏,何包鋼,廖申白,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3.
[6] 戴木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核心價值體系的辯證關系[J].南昌航空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
[7] 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5-05(2).
Scientific Connotation,Spiritual Essence and Times Valu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LI Huihua
(Department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BeijingSportsUniversity,Beijing100084,China)
[Abstract]Cultivating and practising socialist core value is the basic value pursuit reflected in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mportant and essential strategic measures for Chinese nation to realize great rejuvenation. It answers the major problems from in-deep theory concerning what kind of country we want to build, what kind of society we are to construct and what kind of citizens we are to cultivate. To accurately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spiritual essence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times valu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s the basic premise to cultivate and practis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s well as the current priority to construct a harmonious society and build China Dream.
[Key words]core values;scientific connotation;value of the times;spiritual essence
[收稿日期]2016-03-13
[作者簡介]李慧華(1981-),女,河南商丘人,北京體育大學教師,哲學博士。
[中圖分類號]D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285(2016)05-0017-04
*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課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體育核心價值觀的構建研究”(2015QN011);北京體育大學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課題“體育院校思政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研究”之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