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玲
(河南工程學院人文社會科學系,河南鄭州451191)
?
社會工作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對接
李建玲
(河南工程學院人文社會科學系,河南鄭州451191)
[摘要]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現(xiàn)狀和革新需要新元素的注入。社會工作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相同之處,社會工作不僅可以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注入新的理念,還可以創(chuàng)新其工作方法。充分發(fā)揮社會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需提高高校相關人員對社會工作的認識,加強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社工理念、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制。
[關鍵詞]社會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接路徑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較差
高校思想政治課是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的主要途徑。從多數(shù)高校的實際教學情況來看,其狀況不太令人滿意。高校思政課教育沒有發(fā)揮其應有的功能有多方面原因:比如社會急劇變遷、社會分化嚴重、價值觀異化等現(xiàn)象使得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的學習產生了厭煩心理;承擔思政課的老師大多采用簡單說教的授課方式,學生興趣不高;學生認為思政課的內容設置脫離實際,沒有現(xiàn)實意義;高校思政課的教學大多采用合班授課,人數(shù)眾多,效果較差。
大學生價值觀的狀況是檢驗高校思政教育成敗的依據(jù)。目前,大學生的功利主義、實用主義傾向突出,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考試作弊現(xiàn)象屢禁不止;心理適應方面,“玻璃心”的學生較多,有的學生稍有挫折,就做出傷害別人、虐待自己的行為;道德自律方面,大學生破壞公共財物、同居等事件時有發(fā)生??梢?,當前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并未達到應有的效果。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隊伍建設嚴重滯后
我國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依托黨團系統(tǒng)和輔導員制度來加以實施的。長期以來,在大學生的思想進步和人格發(fā)展方面,輔導員的作用功不可沒。但是,隨著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在校大學生的情況也變得日益復雜,現(xiàn)有的輔導員隊伍已遠不能滿足大學生多樣化的需求及高等教育發(fā)展的需要。首先,表現(xiàn)為輔導員的數(shù)量與學校的學生規(guī)模不成比例。《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第三章第六條明確指出“高等學??傮w上要按師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設置本、??粕痪€專職輔導員崗位”[1]。但近年來的有關統(tǒng)計結果顯示,高校專職輔導員數(shù)量與學生的比例大多都處于1:400[2],這與教育部的規(guī)定有很大的差距。再加上與學生直接接觸的輔導員和團支部書記行政任務繁重,其多數(shù)時間用來處理上級交辦的行政任務,使得實際從事學生思政教育的專職教師就顯得更為不足。其次,從事學生思政教育工作人員特別是輔導員的待遇相對較低,職業(yè)成長空間有限,使得他們在從事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時,還努力進行著他們本專業(yè)知識的學習,以便能抓住機會遠離具體的學生事務,由此造成的隊伍不穩(wěn)定問題相對突出。此外,目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學術背景多元化,既有思政、馬列等專業(yè)背景的工作者,又有計算機、物理等理工科專業(yè)背景的工作者。不少思政工作者缺乏心理學、教育學等相關的知識,專業(yè)素養(yǎng)有待提高。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革新的需要
目前,我國高校思政教育仍存在著理念滯后、職能部分缺失和方法欠缺等問題。例如,不少思政教育者忽視大學生的自我潛能,對他們的人格獨立和個性需求沒能足夠重視,習慣于控制約束式的工作理念,時常采用簡單的強制性措施達到對學生行為規(guī)范的目的,以維護學校的日常教學秩序;有的思政教育工作者把工作政績放在首要位置,而不是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把學生當作廉價的勞動力,把屬于自己工作職責范圍之內、應由自己親自操辦的事情交于學生處理,甚至有的教師將自己的私事也由學生代勞。還有,我國高校中有關學生問題的事務繁多,大多需要通過輔導員或班主任去落實。這種“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的工作格局,使得這些直接面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常常繁雜事務纏身,因此在從事學生工作過程中往往習慣于直接通過行政指令傳達落實上一級的精神、意圖和指示,在具體的工作過程中往往“以事務為中心”,疲于應付上級交辦的任務,而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卻無暇顧及或顧此失彼。相當多的思政教育者在實際的施教過程中習慣于采用召開學生代表座談會、班委會等形式,運用單向說教、訓導或指令等灌輸式教育方法來進行,較少使用個別化的互動方式,不關心學生到底有沒有真正理解、認真領會,反正只要學生聽話、認真模仿就行。這些做法與社會和國家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期待不一致。
(一)社會工作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共同點
學校社會工作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共通性。首先,表現(xiàn)為二者的工作對象是相同的。學校社會工作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工作對象都是在校的大學生[3],都是為了大學生能夠較好地處理在校園生活中的種種問題提供支持和幫助,實現(xiàn)學生的健康成長。其次,表現(xiàn)為工作目的的一致性。二者都關注大學生素質的提高和能力提升。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了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務是:“以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為目標,深入進行素質教育。加強民主法制教育,增強遵紀守法觀念。加強人文素質和科學精神教育,加強集體主義和團結合作精神教育,促進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協(xié)調法制,引導大學生勤于學習、善于創(chuàng)造、甘于奉獻,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4]”。學校社會工作也旨在運用社會工作的理論、方法與技巧,以大學生的能力建設為主要目標,協(xié)助他們發(fā)揮其最大的潛能,使得他們有能力解決自己所面臨的問題,以實現(xiàn)他們社會適應性能力的提升和社會功能的增強。
(二)社會工作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價值
1、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注入新的理念
社會工作的基本價值觀是“平等、尊重、助人自助、服務”,這些價值理念對實現(xiàn)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革新尤為關鍵,也能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的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持。社會工作“平等、尊重”的價值理念將學校社會工作服務的大學生視為具有平等話語權的對象,能夠從他們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通過學生自身的參考框架來認識他們的心理和外顯行為,承認他們的價值存在,平等地對待他們,接納他們的能力差異和情感表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納社工的“平等、尊重”理念,可改變現(xiàn)有的管理理念,將大學生視為獨立自主的個體,有效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社會工作“助人自助”的價值理念相信服務對象是有能力的,堅信服務對象在社工的陪伴同行下可以發(fā)展出應對自身問題的能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可秉持社工的“助人自助”理念,在實際的施教過程中不要簡單、片面地強制推行某種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而是要讓學生通過自身的社會生活實踐,學會自我決策,養(yǎng)成善于思考、勤于學習的習慣,達到促進學生自我成長的目的。社會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助人或者使得社會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它強調對服務對象的服務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入社會工作的服務理念,可以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服務意識,改變現(xiàn)存的“管控”為主的偏差觀念,從而真正地、切實地去摸清學生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和最為關心的事情。只有這樣,才能不僅為多數(shù)的大學生服務好,也可照顧到不同學生的差異性需求,通過給大學生提供恰如適切的服務,達到大學生價值觀念的改變和能力建設的目的。
2.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社會工作在專業(yè)的助人實踐中,逐漸總結和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善的專業(yè)化的工作方法,包括強調個別化的個案工作法、重視成員互動的小組工作法、以社區(qū)為對象的社區(qū)工作法等。專業(yè)社工就是運用這些獨特方法幫助服務對象正確地認識自我,激發(fā)其改變的動機,并通過有效的資源鏈接實現(xiàn)其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這些社會工作的獨特方法都很值得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借鑒和嘗試。如,可運用個案工作方法,遵循個別化的原則,及時對困難學生、問題學生給予特別的關注,通過直接的、面對面的溝通方式給予受助對象以支持。運用心理社會治療、認知行為治療、家庭療法等個案工作的主要模式,對學生的自身系統(tǒng)、社會系統(tǒng)等方面進行全面考察,通過資源鏈接和資源整合、學生潛能的挖掘和能力建設等方法和途徑,以學生自身的能力建設為目標,在根本上幫助學生解決所遭遇到的問題、擺脫其面臨的困境。又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小組工作方法,組建形式多樣、功能各異的各類學生小組,并通過認真規(guī)劃小組活動、加強對學生小組的引導、促進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動、充分利用團體影響力等手段來幫助學生建立自信、緩解壓力,從而實現(xiàn)學生能力的成長和素質的提升。再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可運用社區(qū)工作方法,通過全方位優(yōu)化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社區(qū)環(huán)境,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社區(qū)活動,增進學生與他們身處的社會環(huán)境各外部系統(tǒng)的溝通與交流,在互動中得到社區(qū)社會系統(tǒng)的支持和幫助,在互動和社會生活實踐中促進學生的成長和思想政治認識的提升。
(一)提高高校相關人員對社會工作的認識
社會工作在我國的發(fā)展才剛剛起步,社會工作是什么、能做什么,其作用和功能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與其它的專業(yè)相比具有哪些優(yōu)勢,與其它職業(yè)相比具有哪些獨特性等這些相關信息,仍未被國內大多數(shù)人所了解。受我國國情和思維慣性的影響,當前高校對社會工作的認知度還比較低。因此,切實提高相關人員特別是高校主要領導者對社會工作的認識,是實現(xiàn)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和社會工作對接的關鍵。提高和轉變相關人員特別是高校主要領導者對社會工作的認識,應發(fā)揮多元主體力量。例如,政府應發(fā)揮其主導作用加快社會工作介入高等院校的制度建構,社會工作機構應積極宣傳,大眾傳媒應主動傳播,社會工作者應積極倡導等,多渠道、多形式地將社會工作相關知識和實踐成效傳遞出去,使高校領導者和相關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認識和了解社會工作,進而重視社會工作對于高等教育和學生健康成長的意義和作用。
(二)加強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進行社會工作理念、知識和技能的培訓
實現(xiàn)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社會工作的對接,必須使社會工作的理念進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頭腦,使他們能夠掌握社會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并能夠嫻熟或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到具體的教育工作實踐中。加強對高等院校思政工作者的社會工作理念、知識和技能的培訓有以下幾種途徑:其一,鼓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積極參加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xié)會和各省市社會工作者協(xié)會舉辦的不同形式的培訓、會議,增強高校思政工作者對社會工作的認識;其二,鼓勵高校思政教育相關工作人員參加社會工作職業(yè)技能的學習和培訓,并鼓勵他們參加全國的社會工作者職業(yè)技能考試,取得社會工作者執(zhí)業(yè)資格證書,使其掌握系統(tǒng)的社會工作知識;其三,鼓勵從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關教師通過參觀交流、掛職鍛煉等方式,深入到社會工作者服務的社區(qū)、部門、機構等領域,實地參觀學習并實踐操作,以此來強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平等、尊重、服務、助人自助”的社會工作服務理念,并自覺融入到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中,掌握社會工作特有的工作方法和技巧,增強資源鏈接和服務的能力和本領。
(三)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制
按照現(xiàn)有的高校思政教育管理體制,社會工作介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空間極其有限。要想使專業(yè)性的學校社會工作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發(fā)揮特有的優(yōu)勢,就需要改革現(xiàn)有的思政教育工作體制,為專業(yè)性的學校社會工作介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其基本的“讓渡性空間”。具體而言,一方面,在現(xiàn)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中嘗試建立高校社會工作服務站或服務中心,人員的聘用應具有相應的社會工作專業(yè)或工作背景,讓專業(yè)社工和高校思政教育者共同從事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希望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門能夠積極支持社會工作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體制內進行深度嵌入,嘗試開發(fā)或設置社工崗位,并明確社工崗位的工作職責、工作原則和工作目標。此外,政府每年可拿出一定的財政資金用于購買學校社會工作服務,將其服務機構的專業(yè)社工派駐到高校從事高校學生工作。通過這些方式和途徑,使得社工服務能夠在學校的積極支持下順利開展,并在政府購買社工服務的規(guī)范要求和制約下,實現(xiàn)政府和利益相關部門對學校社會工作服務的管理和質量監(jiān)控,這樣就可以使學校社會工作的理念、知識、方法和技巧得到較為充分的展現(xiàn)和傳播,其服務成效能夠很好的表現(xiàn)出來,從而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的革新和工作方法的改進。
參考文獻:
[1]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EB/OL].http: //www.china.com.cn/policy/txt/2006-08/11/content_ 7069653.htm,2006-08-11.
[2]張浩.高校輔導員職業(yè)化研究[D].湖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3]趙偉.《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學校社會工作介入的研究[D].安徽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4]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EB/OL].http://xsc.hhu.edu.cn/s/47/t/73/bc/45/info48197.htm,2013-09-09.
(責任編輯:曹木易)
作者簡介:李建玲(1976-),女,河南淅川人,社會學碩士,河南工程學院人文社會科學系講師。
收稿日期:2015-12-30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7416(2016)02—005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