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圖形排序游戲中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對幼兒的要求是能發(fā)現(xiàn)和體會到按一定規(guī)律排列的物體比較整齊、美觀。所以引導幼兒進行了設置情景教學。小花貓要修一條石路,它搬來了許多的彩色方磚:有的方磚是三角形的,有的是長方形的,有的是正方形。小花貓想把這條小石路修得有特點,小朋友們誰能幫幫小花貓呀。幼兒的天性是愿意幫助他人的。所以游戲的展開幼兒們立刻活躍起來,紛紛獻計獻策,經過激烈地討論之后,他們決定用ABC—ABC的形式來鋪這條小石子路。說干就干,幼兒們立刻開始鋪起來,有幼兒拿起三角形后,馬上有幼兒鋪上了正方形,又有幼兒鋪上了長方形。第一個ABC的小石路鋪好了。這時,彎彎拿來了正方形剛要放上去,張安盛馬上說:“不對,不對,應該放三角形!”其他幼兒也贊成。在幼兒們的努力下,一條有規(guī)律排序的圖形小石路就鋪好了,并且進行了有趣的游戲活動。幼兒們不但獲得了知識層次上的東西,而且培養(yǎng)了相互之間協(xié)商、溝通、探討的好習慣。
二、在圖形分類游戲中鞏固幼兒的圖形知識
給幼兒們提供了很多的材料有多種包含的圖形實物、玩具,有錄音機、披薩盒、餅干盒、月餅盒、三角鈴等顏色各異、能讓幼兒感知操作圖形的物品,這些材料一下子就激發(fā)了幼兒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于是我讓幼兒親自擺一擺、看一看、說一說、比一比。幼兒們討論得可來勁了,有的說他知道了錄音機是長方形的,有的說披薩盒是三角形的,有的說月餅盒是長方形的,還有的說小月餅盒是正方形的。幼兒們興奮地交流著,并很快將這些物品按類分好。正是似曾見過又經常接觸的小物品把幼兒迷惑住了,幼兒們通過圖形分類,進一步掌握了圖形的特點。
三、在圖形拼擺游戲中促進幼兒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展
“引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和材料開展活動,發(fā)現(xiàn)物品和材料的多種特性和功能”。興趣是幼兒們最好的老師,幼兒們通過運用這些操作材料進行探究、發(fā)現(xiàn)來滿足好奇心和體驗成功的感覺,是符合幼兒年齡和心理特點的。提供多變的操作材料,促使幼兒在數(shù)學操作中進行多變的探索。在區(qū)域活動時,為幼兒們提供了各種顏色鮮艷、大小不一的各種圖形的不織布,供幼兒們進行創(chuàng)意拼擺。拼擺各種不同形狀的動物、植物等。操作材料的豐富和色澤艷麗,深深吸引著幼兒們。特別是林偉博很喜歡圖形拼擺,他將圓形放在正中間,圓形的四周拼擺了一個個三角形作為太陽的光環(huán),成功之后自己很滿意,和好朋友互相交流著。接著,又將三角形的光環(huán)改為黃色半圓形的,并得意地同身邊的小朋友說:“太陽公公的光環(huán)變成了半圓形的?!比缓?,又將光環(huán)改為紫色—黃色、紫色—黃色……就這樣,他不停地變換著玩法。每一次不同的玩法,都會給他帶來探索的興趣和成功的喜悅。幼兒通過拼擺游戲,激發(fā)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善于思考的能力,使他的成就感獲得了滿足。
四、在戶外游戲中豐富幼兒的圖形知識
19世紀學前教育之父福祿貝爾提出對幼兒進行游戲教育的主張。他指出:幼兒期蘊藏著豐富的發(fā)展?jié)摿Γ@些潛力可在游戲中挖掘。為了豐富幼兒的游戲內容,擴大游戲規(guī)模,使幼兒真正在游戲中豐富知識,掌握知識,我們將圖形的玩法拓展到室外。在戶外幼兒玩得更開心啦。如在培養(yǎng)幼兒雙腿跳的技能游戲中,將正方形、長方形和三角形平鋪在操場上。幼兒分成三組,一組正方形,一組長方形,一組三角形,幼兒們分別站在這三種圖形的后面,老師發(fā)出口令:“請到三角形方陣中!”“請到正方形方陣中!”“請到長方形方陣中!”幼兒們聽到口令后紛紛站到這三個圖形的后面,在練習跳的過程中,幼兒們邊跳邊加深了對圖形的認識。我們還可以玩單雙腿交替跳的游戲:我們將這三種圖形可以進行AB—AB排列,要求幼兒遇到A單腿跳,遇到B雙腿跳。幼兒通過這樣的游戲方式加深了對圖形的認識和了解,邊玩邊學,將數(shù)學知識的抽象、枯燥性轉化為游戲的趣味性,達到了在學中玩的教育。
游戲是幼兒們最喜愛的活動,在游戲中他們處于積極主動的狀態(tài),此時的幼兒思維是最敏捷的,反應是靈敏的,將數(shù)學圖形學習融入游戲中去,使幼兒的學習主導作用發(fā)揮到最大能動性,激發(fā)幼兒的學習潛質和欲望,使知識結構自然而然的深入到幼兒的思維中去,從而開發(fā)幼兒的智力,達到全身心健康和諧的發(fā)展,為幼兒的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