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民辦高校已成為教育領域中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軍,對民辦高校的辦學效益進行評價,不僅可以使廣大考生了解學校的辦學實力,而且可以加強對學校的監(jiān)管。本文介紹了DEA評價指標體系建立的原則,并對民辦高校的投入與產出進行了全面分析,在此基礎上構建了民辦高校辦學效益的DEA評價指標體系。
關鍵詞:民辦高校;辦學效益;DEA
隨著知識的飛速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國民眾的受教育需求也越來越大。雖然我國實行擴招以后,高等院校的入學率大幅度提高,但是仍然有大比例的學生會選擇高職教育和民辦高職教育。而民辦高校由于經費來源、師資隊伍、科研成果等方面與公辦院校存在差異,因此如何評價民辦高校的辦學效益,促進民辦高校的自我整改,是當前民辦高校的重要課題。
1.DEA評價方法與其他綜合評價方法比較
數據包絡分析方法(DEA)是由A.Charnes、W.W.Cooper和Rhodes在1978年創(chuàng)立的,該方法主要是針對多投入、多產出的決策單元(DMU)來進行相對有效性評價的一種方法。民辦高校是一個多投入多產出的系統(tǒng),選用DEA方法進行辦學效益的評價,一方面可以避免主觀因素、減少誤差,另一方面可以不用考慮量綱,從而使用起來更加方便。與其他綜合評價方法相比,DEA評價方法的優(yōu)勢主要體現在下表中:
2.評價指標體系設計的原則
2.1 科學性原則
科學性原則是指在建立評價指標體系時所選取的指標科學有效,具有一定的層次性,能反映民辦高校辦學效益的實際情況,與評價的總體目標相一致。
2.2 可比性原則
可比性原則主要是指所選取的評價指標具有一定的通用性,這樣不僅可以使高校在不同時期通過測算做到橫向可比,而且可以使不同高校之間縱向可比。但是由于所評價的對象不同,特點不同,因此在選擇評價指標時,盡量選擇共有的或者存在共性的指標。
2.3 可操作性原則
可操作性原則是指評價指標切實可行,去繁就簡,設計體系簡明扼要,盡量多采用定量指標,不用或少用定性指標和經驗指標。
2.4 針對性原則
民辦高校與公辦高校在經費安排、教學管理、師資力量等存在差別,這就要求在設計相關指標時應從實際出發(fā),選取一部分能夠體現民辦高校特色的評價指標體系,從而為民辦高校辦學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3.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3.1 評價指標體系的初步選擇
根據民辦高校投入產出的特點及建立評價指標體系的原則,初步形成民辦高校辦學效益的評價指標體系如圖1所示:
其中專職教師素質主要指教師的學歷層次、職稱結構、年齡結構和師生比;固定資產主要是指土地、房屋和建筑物以及儀器設備和圖書資料等;材料和易耗品主要指低值設備、家具及實驗消耗的材料等;在校生規(guī)模包括在校??粕鷶盗俊⑴月犐鷶盗?、專接本學生數量;學生培養(yǎng)質量主要用畢業(yè)生一次就業(yè)率、優(yōu)秀畢業(yè)生數量、學生參賽獲獎數量及英語、計算機和各類技能證書的通過率來衡量;科研成果主要指教師發(fā)表學術論文數、出版專著數、發(fā)明專利數及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科研成果獎的數量;科研經費主要指來自于省部級的科研經費數額;校企合作主要指與各類教育機構合作項目數以及校企合作企業(yè)數;社會服務收入指向社會提供游泳池、圖書館、體育場等場所所取得的收入以及向企業(yè)或者政府部門提供咨詢取得的收入。
3.2 評價指標體系的確定
圖1中所列示的相關指標,結合民辦院校自身的特點,對相似或者相關的指標進行合并,對辦學效益影響較弱的指標予以刪除,從而使評價指標體系更合理、更簡化。在投入指標體系方面,保留教職工數、經費支出總額以及固定資產存量;在產出指標體系方面保留在校生人數當量、科研經費和論文數這幾個指標,具體如圖2所示:
其中,在校生人數當量是指:Q=∑KiXi,式中:Ki為i類學生數當量系數,Ki=K1,K2.K3.,按照教育部規(guī)定分別取1,1,0.1;Xi表示i類學生的在校人數,X1表示??粕?,X2表示專接本學生,X3表示旁聽生。
需要說明的是,民辦高校辦學效益的DEA評價指標體系并不是唯一的,不同的研究者在確定投入與產出指標時可能存在不同。本文所討論的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只是從一般意義上進行了研究,具體評價指標的選擇還取決于被評價高校的特點、數據取得的難易程度以及評價的側重點等方面。
總之,評價我國民辦高校的辦學效益,評價指標的建立是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本文所建立的評價指標體系對于推進民辦高校辦學效益的評價工作,進而推動民辦高校的良性發(fā)展,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白海泉,陳艷秋,劉旭東.高等教育成本與規(guī)模效益探討[J].財會通訊,2006(10)
[2]林建全.高校二級學院辦學效益評價的超效率DEA模型——以泉州師范學院為例[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