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玉琦
(河南大學 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0)
透過馬克思主義平等觀看當今男女平等存在的問題
蔡玉琦
(河南大學 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0)
馬克思主義平等觀認為,平等就是確保社會每個人平等地享有作為人基本權利的價值實現(xiàn)。而男女平等在不同的社會歷史背景下卻有著不同的解讀。男女平等應當體現(xiàn)在社會權利與義務的方方面面,但是現(xiàn)實社會卻沒有真正地做到男女平等。所以,研究馬克思主義平等觀,對當今社會的男女平等問題有新的思考及啟示。
馬克思主義平等觀;男女平等;自由
馬克思主義平等觀站在無產(chǎn)階級的立場,是以解放全人類、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為目標的平等觀,馬克思主義平等觀具有科學性、具體性和相互性。而男女平等問題是整個社會文明解放的問題,婦女的解放程度反映了這個國家的解放和文明程度。尊重女性是當代社會發(fā)展的基本前提,也是檢驗社會全面進步的重要尺度。
平等,是現(xiàn)代社會的一個重要哲學范疇和價值觀,一直是人們追求的理想狀態(tài)。很多學者都對其進行過闡述,甚至通過革命消除不平等,創(chuàng)造一個新社會。但什么是平等,古往今來的理解并不相同。亞里士多德這樣認為,平等是一切德行的標準,是個人道德和社會道德實現(xiàn)的基礎;文藝復興后出現(xiàn)的思想是,在日常生活里人人遵守自然法則就能獲得平等;19世紀中期,資產(chǎn)階級思想家、空想社會主義者等,也都曾高舉平等的旗幟作為吸引追隨者和顛覆舊秩序的有力武器。
而馬克思主義第一次從階級的角度科學地研究平等觀念,從社會生產(chǎn)物質(zhì)條件上論證了爭取無產(chǎn)階級平等權的基本條件和根本途徑。私有制的出現(xiàn)導致人類社會不平等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導致出現(xiàn)貧富分化,等級制度逐漸形成,平等的狀態(tài)被打破。因此,“無產(chǎn)階級平等要求的實質(zhì)內(nèi)容都是消滅階級的要求。任何超出這個范圍的平等要求,都必然要流于荒謬”[1]110。按照馬克思主義理論,人類真正平等,包括男女平等的實現(xiàn),只能在消滅私有制的共產(chǎn)主義社會中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的階級觀點,為男女不平等的起源和尋求兩性平等的途徑提供了新的答案。男女之間的對立本質(zhì)是階級對立,因此,女性解放的前提在于和男性工人一起進行階級革命。馬克思主義的平等觀在對舊的平等觀進行了合理批判的基礎上,以歷史唯物主義的視角對舊的平等觀進行了科學的改造,形成了馬克思主義平等觀。
平等具有階級性。馬克思主義的平等觀是廣大無產(chǎn)者的平等觀,“在過去的各個歷史時代,我們幾乎到處都可以看到社會完全劃分為各個不同的等級,看到社會地位分成多種多樣的層次:在古羅馬,有貴族、騎士、平民、奴隸;在中世紀,有封建主、臣仆、行會師傅、幫工、農(nóng)奴,而且?guī)缀踉诿恳粋€階級內(nèi)部又有一些特殊階層。從封建社會的滅亡中產(chǎn)生出來的現(xiàn)代資產(chǎn)階級社會并沒有消滅階級對立。它只是用新的階級、新的壓迫條件、新的斗爭形式代替了舊的”[2]46。平等觀還具有一定的相互性。“資產(chǎn)者把自己的妻子看作單純的生產(chǎn)工具,他們聽說生產(chǎn)工具將要公共使用,自然就不能不想到婦女也會遭到同樣的命運。他們想也沒有想到,問題正在于使婦女不再處于單純生產(chǎn)工具的地位”[2]46。
女性現(xiàn)今取得的教育、工作、選舉等權利及其范圍內(nèi)一定程度的平等,無論中西都是近一兩百年的事情。在漫長的人類文明史中,女性都是被壓抑、訓導和奴役的那一方,性別歧視在人類由母系氏族全面進入父系氏族開始拉開序幕,并成為長久的潛體制,在人們的心頭揮之不去。古羅馬的法典說,女人由于心性輕浮,即使長大成人也要有人監(jiān)護;柏拉圖說,一個男人可能會因為膽怯或不正經(jīng),下輩子被罰做女人;就連寫下《論人類不平等起源》的盧梭,他攻擊世間種種不公,卻還是認為女人要取悅男人,要貢獻給男人……并要使男人的生活甜蜜且愉悅。這就是男權制思想下的大師們理所應當?shù)卦谛麚P女性不如男性,判定女性的二等公民地位。
在階級社會中,法律上的平等只能是一種形式上的平等,這種形式掩蓋了實際的不平等。馬克思主義平等觀認為社會主義公有制是實現(xiàn)男女平等的第一步,女性積極參加生產(chǎn)勞動,最終達到在社會層面上根除男尊女卑的傳統(tǒng)觀念,真正實現(xiàn)男女平等。馬克思主義平等觀主張權利與義務的統(tǒng)一。長期以來,人們在談到男女平等時往往只強調(diào)了兩性權利的平等,而忽略了義務的平等。由于男女不同的生理性,許多企業(yè)在保護婦女的名義下,使得她們被排除在某些行業(yè)之外,這其實也意味著婦女在獲得了同男性平等的公民權利的同時,卻不必承擔與男性同等的公民義務。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提高,男女差距縮小,女性不僅應享有與男性同等的權利,也有條件有能力與男性承擔同等的義務,這是男女平等觀念的時代進步。
平等自由是人類社會有史以來最重要的社會理想,是推動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最重要的價值理念,但在人類發(fā)展的進程中,平等與自由往往是相互背離的。男女平等要促使社會做到無差別對待,只有真正實現(xiàn)主體平等,才能使男女真正平等。
《憲法》第48條第1款就這一問題明確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在政治的、經(jīng)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對女性而言,男女平等是一種現(xiàn)實權利,而不是爭取權力,直接指向社會的公正。當前女性地位和作用日益彰顯,但仍存在著地位不平等、發(fā)展不均衡、權利機會被剝奪等不平等現(xiàn)象。
(一)教育問題
男女所受教育應相同還是相異,就算在思想進步的現(xiàn)今,“女孩子學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觀念仍盛行不衰,從思想上就歧視也否定了女性的能力。以女博士為例,這類女生多被標記為男女之外的第三性別,這些其實是社會輿論對她們的些許調(diào)侃和嘲諷,相反大家都認為男博士很正常。很多人雖然嘴上不說,但還會強調(diào)男人應該比女人強,中國缺少尊重女性的歷史與理論,所以在今天的教育體制下仍然受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男性還常從歷史中找例子來駁回要求平等的女性。就連女生都會調(diào)侃自己要不要裝無知,男性希望女性最好老實結婚做個順從的媳婦,而中國的女人在歷史的長河里一直遵循三綱五常,甚至在這種無知中成為男人的同謀和幫兇。
(二)就業(yè)問題
男女平等就業(yè)是國家施行的一個重要價值理念。人們也許會覺得對女性并沒有太大歧視,這其實是典型的集體無意識。很多女性都會在求職過程中遭遇到歧視,懷孕生產(chǎn)成了工作求職升職絆腳石,女性大多工作在輕體力職業(yè)和級別較低的崗位等,她們卻并沒察覺甚至認為是自然而然的。
而社會在處理這些事上也是不公平的,幾千年的文化積淀造成人們相信這種境地是由于歷史和社會因素造成的。在更多時候還在誘導女人要服從這種狀況,也因為女性對歧視中的消極隱忍,使得歧視行為長久存在,且影響了針對男女歧視研究的思考。當社會對所謂的平等就業(yè)權理論與實踐均未達成共識的時候,制定平等權也就失去了基礎。
(三)家庭暴力問題
家庭暴力,一般指丈夫?qū)ζ拮訜o理由地進行肉體上的摧殘、虐待、毒打。轟動社會的家暴董珊珊案,該女子遭丈夫每天毒打及精神羞辱,不堪忍受逃到外面租房躲避,被丈夫找到后威脅其娘家人不準報警并繼續(xù)毆打致死。其間女子曾8次報警但無果,警察給出的理由是家務事沒法管,在種種暴行下女子就這么被殘忍地打死了,男的卻僅僅被判了7年,這就是法院為家庭暴力核算的代價。
家暴很多時候都是無理由的毆打,而且男性試圖讓人認為他們身上有一種與生俱來的野性,男性出軌幾乎都會勸女方這就是男人,一旦女性出軌卻遭鄙視,社會的集體偏向讓女性看到連對待婚姻的忠誠也是要分男女的。家暴在中國的犯罪成本極低,只要不嚴重危害社會安定,司法機關就都當作家務事處理。社會組織幫助弱勢婦女的力度也不夠,再加上社會的語言攻擊“誰讓你眼瞎命不好自己找的”等,這都讓女性陷入了自我否定的現(xiàn)象。我們?nèi)绻ケ┐蛞粋€路人,必定會面臨法律的制裁,但暴打家人為何卻一再被全社會忽視?社會對男女的不公平對待所造成的悲劇,令人心痛的不是施暴者的兇殘,而是整個社會的怠慢和姑息。
(四)社會輿論與認知的問題
由于社會的飛速發(fā)展,觀念也在大跨步前進,原本最保守的身體也已成為資本直接作用的對象。整個社會乃至世界出現(xiàn)了一種普遍美學,大眾文化中關于女性的形象由大眾傳播形成一個虛擬的想象,現(xiàn)實中的女性反而要參照幻想中的女性。
這種認知資本讓美容美發(fā)、化妝品、醫(yī)學機構的投資有利可圖,而不服從這種認知的女性就會被邊緣化。它成功地宣告當代女性都是有缺點的,當臉部不再緊致、皮膚不再光滑亮澤,大眾媒體通過鋪天蓋地的廣告宣揚各種化妝品、美容廣告,這都無時不刻地告訴女人只有擁有美麗的容顏才能獲得男人的青睞。女性如同中了魔咒一樣相信各種美容廣告,目的是為了使自己不被邊緣化,同時也使得資本得到最大的利潤。
在這種一般認知下,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演變成了身體拜物教。身體本身就成了一種資本符號,想象一下那些富翁身邊的漂亮美女,她們并不是以主體的身份出場,而是以襯托式的有形資本符號出場,這就是一種悲哀。
男女平等不是走極端,是否平等要在雙方各種因素大致相同的前提下才有意義。現(xiàn)今許多工作都是非體力化的,也很難找出非男性不可的理由,男女平等應體現(xiàn)在能力與工作的適合度,而不是以性別取勝,整個社會也需理性面對男女平等。
受傳統(tǒng)文化的深刻影響,男性在幾千年前就擁有出生權、受教育權、選舉權和工作權,女性近現(xiàn)代才有。歷史文化營造女性較弱的觀點,覺得女性多用直覺缺少理性,而這種思想在人與自我、人與社會的交流話語中被不斷地強化和鞏固,甚至被高度地內(nèi)化和合理化,從而難以甄別。男權制包含的這種制度和行為,構成了性別差別的概念框架,為的是將男性特權合理化維護。
中國所謂的男女平等僅僅是法律意義上的抽象平等,沒有感受到立法者對女性人格的尊重,法律條文就像在苦口婆心地勸告人們要愛護動物。女人在這樣的男權制社會意識下,更應該認清社會,活出自我,展現(xiàn)女人的姿態(tài)。在2014年9月20日聯(lián)合國舉辦的“He For She”活動中告訴世界,男女平等不僅僅是女權主義者的事情,男性也是參與人。男女平等已經(jīng)講了很多年,女性爭取權益不等于憎恨男人,男女平等不是不分男女,男女要先認識到彼此差異性,否則就會造成內(nèi)外不一,尊重彼此的基本差異是平等的基礎,因為受到長久的束縛,在某些方面女性要落后于男性,男女平等也不是無原則退步,女性不需要男性的恩賜,不需要對男性有所依賴,不需要承受男性的暴力和虐待。言聽計從不是平等,虐待更不是平等,強調(diào)男女平等,更不是爭取女性權利排斥弱化男性權利,其實當今社會上一味對男性成功的扭曲理解也會使得許多男性感到脆弱和不安,性別不平等對男性也沒有好處。男女平等其實是保證男女雙方都享有公平的權利和義務,擁有平等的選擇與被選擇權,不是潛意識的互相競爭的關系。
“平等的觀念本身是一種歷史的產(chǎn)物”[1]360,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能說他們實現(xiàn)了男女平等,“最初的階級壓迫是同男性對女性的壓迫同時發(fā)生的”[3]78。一個國家對女性的尊重反映出這個國家實質(zhì)的文明。早期男女平等口號的提出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女性受男權壓迫的局面,但隨著社會轉型等因素的變化,口號的號召力逐漸下降,女性又再次受到了男權的壓制,歷史沉淀下來的傳統(tǒng)觀念并未完全從人們心中去掉,性別關系走向勢必要經(jīng)歷一個漫長的革命過程。隨著性別意識不斷被強化,這種話語轉向還會發(fā)生。
[1] 恩格斯.反杜林論[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 馬克思, 恩格斯.共產(chǎn)黨宣言[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 郜春霞]
2016-06-07
蔡玉琦 (1985- ),女,河南洛陽人,河南大學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研究。
D442
A
1671-8127(2016)06-0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