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小千
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的中學現(xiàn)代文閱讀
□鄒小千
面對中學現(xiàn)代文閱讀的弊端,教師應該在核心素養(yǎng)理論的指導之下,采取“多而快”、“巧且會”、“用以美”、“興與習”的閱讀策略,使莘莘學子較快地適應飛速發(fā)展的新時代的學習、生活和工作需要,更快地“具備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現(xiàn)代文閱讀;策略研究
中學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的聲名不佳,有人戲稱之:“面目可憎”。那么,是什么原因讓現(xiàn)代文閱讀變得如此使人厭惡?原因不外乎肢解的講析窒息了文本的生氣,刻板的模式禁錮了課堂的靈性,紛繁的技術擾亂了思維的火花。而學生現(xiàn)代文的閱讀現(xiàn)狀也不容樂觀。經過了高中三年的語文學習,部分高三學生的現(xiàn)代文閱讀能力依然不高:他們進入考前第一輪復習,閱讀課外現(xiàn)代文時,仍然不能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規(guī)范性地答題,在解答沒有明顯語言標志的文學作品內容的概括題時,不知從何下手。
面對這樣的現(xiàn)實,如何克服中學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的種種弊端,讓“面目可憎”的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得以改觀,變得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如何落實核心素養(yǎng),使學生應該具備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筆者結合教學實際,歸納方法如下。
“多”,有三層含義,一是大量地讀,二是反復地讀,三是高效地讀。大量地讀,指泛讀,包括速度、瀏覽、海量的搜讀,這有利于搜集信息,積累語料。反復地讀,指精讀,包括誦讀、美讀、深耕地研讀,尤其對于“新課標”推薦的閱讀篇目,要細嚼慢咽,仔細體會,甚至還要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對所讀之書做筆記、摘要和卡片,將它們化為精神食糧。學習語言,無論是‘習得’還是‘學得’,都必須經過大量與反復的‘學’和‘習’才能有所‘得’,這個‘得’,就是體驗、收獲、體會、心得?!敝哉f閱讀教學的出路在于“海量的閱讀刺激”,是因為閱讀教學時課內的刺激太少,課內教師的喋喋不休不能替代學生的閱讀。語文作為一種非知識性學科,其學習方式主要不應是外顯型學習,而應是內隱型學習。內隱型學習不是靠講解一些方法就能解決問題的,靠的是大量和反復地刺激,在反復實踐中學習領悟。而高效地讀,指的是閱讀效率要高,不可拖沓,需集中精力專心閱讀。這有利于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深入理解所讀文本。
“快”,指快速閱讀。它是一種迅速有效、善于捕捉信息的掃描式的快讀。快速閱讀的能力不是一個孤立的能力,是理解、記憶、速度三個方面構成的閱讀能力的整體。要獲得這種能力,就必須要訓練學生的篩選概括能力并授以適當?shù)姆椒记桑ㄈ缱ブ行木浜臀恼轮斜砀星?、態(tài)度的句子等)。訓練步驟如下:第一,審明題干的限制因素,包括范圍、方向、句式、句數(shù)和情境;第二,篩選相關的信息和材料,并按要求辨別;第三,找準兩三個關鍵點;第四,把關鍵點換成自己的話;第五,把關鍵點按要求的句式、方式、字數(shù)和情境用自己的話組織起來,并加以調整貫通。
“巧”,指的是廢棄愚笨的辦法,選擇一種能事半功倍地教會學生的教學方法。最好的教學法,就是那種能夠幫助最普通的教師教好最普通的學生的方法。要掌握這種教學法,策略有三:第一,從“無疑點”(指的是那些看似無疑,實則深藏著豐富內涵,一旦疏忽,就會從眼皮底下溜走的部分)切入;第二,從“隨意點”(是指文中那些看似漫不經心,隨意為之,但仔細品來,卻韻味無窮的部分)切入;第三,從“空白點”(是指文本中作者有意沒有明說而意味無窮的部分)切入。
“會”,指閱讀的熟練,形成一定的技能,掌握事物的內在規(guī)律。教材中的一篇篇課文是提供給學生學習的例文,教師教這些例文,旨在通過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來培養(yǎng)學生能力。為此,教師就要講規(guī)律,教方法,傳習慣。比如:吉林大學魯弘女士認為,“抓住‘關鍵詞’是答好語文題(指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題)的關鍵”。她以現(xiàn)代文為例加以闡釋。對文學類閱讀來說,“關鍵詞”是那些原文中能夠揭示小說主題或散文主旨的關鍵句。要盡量利用這些關鍵詞串聯(lián)成句,形成答案。對于實用類文本閱讀來說,“關鍵詞”是那些原文中出現(xiàn)的能夠表明作者觀點或情感態(tài)度的相關語句,學生要善于抓住這些點進行分析概括、總結歸納,進而得出答案。如此這般地訓練,假以時日,學生閱讀現(xiàn)代文時就會得心應手。
“用”,指那些符合語文學習規(guī)律的,對聽、說、讀、寫、思有幫助的知識、技巧和規(guī)律性的東西。章熊先生認為,現(xiàn)代文閱讀能力應該包括:第一,認識和篩選能力,包括理性篩選和檢索性篩選;第二,闡釋能力,對具體材料加以抽象、概括或使抽象、概括的語句具體化,正確地把握文句的隱含信息;第三,組合和調整能力,把閱讀所獲取的信息納入自己的原有的知識系統(tǒng);第四,擴展能力,對作品的是非得失優(yōu)劣加以評判。如果學生全部掌握了上述能力,就可以說他們初步適應了現(xiàn)代信息社會生活和發(fā)展的需要,初步具備了一個現(xiàn)代社會的公民應有的基本素養(yǎng),憑借此能力和素養(yǎng),出校門前,他們可以輕松完成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取得高分;出校門后,他們更易養(yǎng)成社會發(fā)展所需要的必備品格。
“美”,就是讓學生通過學習現(xiàn)代文文本的內容,體會語文獨特的語言美、內涵美,思想上得到美的熏陶。如學習《荷塘月色》,可以欣賞其文字的典雅,通感和比喻的妙用,感情的真摯表達,理解其淡淡的喜悅和淡淡的憂愁,還可以透過這些美的表面,了解到朱自清幻想走“第三條道路”的心路歷程。而這恰好與他后來的“拍案而起、不食嗟來之食”的骨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共同反映了一個正直的、愛國的知識分子,在思想境界上“鳳凰涅槃”般的華麗轉身,更加清晰地展現(xiàn)了那個時代的追求進步的知識分子是如何一步一步地朝著光明走來的。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不僅體會到了朱自清散文的語言美、內涵美,也對朱自清有了新的認識,思想上得到了提高。
通過閱讀,(學生會)發(fā)現(xiàn)漢語之美、文章之美、人性之美、大自然之美。因為在語文的天地里,有對秦磚漢瓦的向往,有對唐詩宋詞的熱愛,有對《紅樓夢》的癡情,有對《西游記》的迷戀,有大江東去的氣勢,有怒發(fā)沖冠的豪情,有大漠孤煙直的雄渾,有小橋流水的清醇。學生如果能夠通過現(xiàn)代文的閱讀,體會到這些,那么,我們可以說,那種美的熏陶已經潛移默化地影響到了他們,使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達到了較高的水平。
“興”,指的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現(xiàn)代文的興趣。梁漱溟先生說過:“興趣就是生命,剝奪一個人的興趣等于剝奪他的生命,鼓舞一個人的興趣便是增強他的生命。一個人要認清自己的興趣,確定自己興趣”。“非到引起興趣和注意,我不去讀它。我之好學是到了‘真’好才去‘學’的”。培育語文核心素養(yǎng),還應該注意培養(yǎng)學生對漢語言文字的熱愛,培養(yǎng)閱讀興趣和發(fā)展的眼光。
“習”,指的是培養(yǎng)學生現(xiàn)代文的閱讀習慣。我們知道,習慣是長期養(yǎng)成而且不易改變的行為,要使學生愛上現(xiàn)代文閱讀并樂此不疲,教師還有許多事情要做。培養(yǎng)學生現(xiàn)代文閱讀的好習慣,需要克服“由不習慣”到“很習慣”過程中的困難。而要達此目的,就得開始選些淺易的有趣味的文章讓學生閱讀,以此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增強他們的閱讀成就感,然后閱讀難度漸次加深,再輔之以精妙的介紹語文尤其是現(xiàn)代文內容的美文,讓學生從心底里喜歡語文尤其是現(xiàn)代文閱讀。最后,還要讓學生適當保留一點自由閱讀的空間,讓自己的愛好與潛力在相對寬松的個性化閱讀中發(fā)展,學生學習現(xiàn)代文的積極性自然就高了。
現(xiàn)代社會“互聯(lián)網+”、“云計算”等橫空出世后,各種信息較之過去是以幾何級數(shù)增加,在信息如野馬如塵埃般滾滾涌來之時,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的“少、慢、差、費”已遠遠落后于時代,對現(xiàn)代文閱讀“多而快”、“巧且會”、“用以美”、“興與習”的教學方法期盼就呼之欲出了?!岸喽臁蔽招畔?,適應社會之需要;“巧且會”形成能力;“用以美”從形而下上升到形而上,提高人的品位;“興與習”鞏固上述其他素養(yǎng)并成為能力形成的前提條件。以上所有因素就構成了高中階段以“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為內容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如果我們能夠切實抓好了以上幾個方面的問題,那么,前述現(xiàn)代文教學的種種弊端就可以在較大程度上得以革除。
[1][5]周慶元,黎利云.中學語文教育要“返璞歸真”[J].中國教育學刊,2014(1):71-72.
[2]胡立根.試論中學語文教學的“智能差”困境及其出路[J].課程·教材·教法,2013(6):84.
[3]張志公.語文學科的現(xiàn)代化問題[J].課程·教材·教法,1981(3):14-21.
[4]鄒小千.中學現(xiàn)代文閱讀能力淺談[J].現(xiàn)代語文,2014(4):36.
[6][8]顧之川.論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J].中學語文教學,2016(3):16.
[7]魏邦良,梁漱溟.自學是一片向上心[J].高中生,2015(25):45.
(作者:重慶市開州區(qū)實驗中學語文高級教師)
[責任編輯:孫燕蘭]
G424
B
1673-9949(2016)12-004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