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虹
河南省洛陽正骨醫(yī)院河南省骨科醫(yī)院(洛陽 471002)
?
“相反相成”理論在平樂郭氏正骨中的應用*
張虹
河南省洛陽正骨醫(yī)院河南省骨科醫(yī)院(洛陽 471002)
摘要目的:對平樂郭氏正骨的用藥理論進行探討。方法:總結平樂郭氏正骨運用相反相成理論在骨傷科藥物配伍中幾種形式的應用。結果:平樂郭氏正骨藥物相反相成配伍規(guī)律在臨床實踐具有一定價值。
主題詞正骨療法/中醫(yī)藥療法@平樂郭氏正骨@相反相成
平樂郭氏正骨誕生于清代嘉慶元年,歷時200余載,以理論體系完整、學術內(nèi)涵豐富、為醫(yī)清廉而獨樹一幟;以治療方法獨特、藥效神奇而聞名全國[1]。平樂郭氏正骨提出了“破、活、補”的三期用藥原則,即跌打損傷早期,氣血瘀滯,用藥以活血化瘀為主;中期氣血不和、經(jīng)絡不通,用藥以活血通絡為主;后期久病氣血虧損,用藥以補氣血、壯筋骨為主。平樂郭氏正骨三期用藥原則使骨傷科疾病藥物治療有章可循,成為治療的“法”和“綱”[2]?!跋喾聪喑伞币辉~最早出自《漢書·藝文志》:“仁之與義,敬之與和,相反而皆相成也?!彼幬镏g的相反相成是指藥物性味或功效相互對立的兩類藥物的配伍[3]。相反相成理論在臨床上應用相當多,平樂郭氏正骨將相反相成理論運用到骨傷科的藥物治療中,并且探討其配伍規(guī)律,對完善配伍理論和指導骨傷科臨床用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寒熱并用平樂郭氏正骨常用辛溫的活血化瘀藥配伍苦寒清熱涼血藥,一方面苦寒藥的寒涼之性可以制約活血化瘀藥的辛溫偏性;另一方面苦寒藥的涼血止血之功可以防止局部血熱妄行,避免出血、腫脹加重。另外,平樂郭氏正骨常在治風寒濕痹中以溫熱藥配以防己、秦艽、滑石、黃芩、黃柏、地龍、薏苡仁、金銀花、桑枝等寒涼藥;也有在治風濕熱痹中以寒涼藥配以羌活、獨活、細辛、草烏、川烏、附子、干姜、桂枝等溫熱藥。臨床實際應用中,平樂正骨傳統(tǒng)制劑養(yǎng)血止痛丸[豫藥制字Z20120254(洛)]就是用活血化瘀的丹參、雞血藤配伍清熱涼血的生地黃,治療損傷氣血瘀滯證,臨床應用效果顯著,單品種年銷售量達到近12萬盒。
2補瀉同施平樂郭氏正骨對以虛實夾雜為病理特點的損傷后期和骨關節(jié)退行性疾病尤為常用補瀉同施方法,在治療風濕痹痛時,也常用祛風濕藥祛邪配伍補肝腎、益氣血藥以補虛。如平樂正骨傳統(tǒng)制劑桃仁膝康丸[豫藥制字Z20120243(洛)]即是用桑寄生、牛膝配伍熟地黃、白芍,用于治療骨關節(jié)病早期證,平樂郭氏正骨認為,這種一補一瀉的兩種藥物組成,容易產(chǎn)生雙向調(diào)節(jié)作用,從而達到專一的功效,無疑能提高臨床療效。
3升降相因平樂郭氏正骨認為,升降相因體現(xiàn)了中醫(yī)的整體觀念,懷牛膝、桔梗升降相因、氣機升降有常,能使郁結得開,瘀血得化則諸癥皆除。所以,臨床上平樂郭氏正骨常將升降相因理論用于治療胸膈間瘀血等癥,均獲良效。如平樂正骨傳統(tǒng)制劑加味益氣丸[豫藥制字Z20120239(洛)]即是采用升降相因的方式,選擇牛膝與升麻、柴胡相配,同時配伍滋養(yǎng)肝腎,通利關節(jié)的藥物,對損傷后期氣血虧耗所致的身倦乏力、面色萎黃、腰肢酸軟等癥效果顯著。
4散收同用即是辛散宣發(fā)藥物與收斂固澀藥配伍并用。平樂郭氏正骨認為,辛散旨在祛邪,但有疏散腠理、走散正氣、溫燥傷陰之弊。若配伍收斂酸澀藥物,既能借收斂之性,制約其走散之力,又能益陰斂液,防止溫燥傷陰。如臨床中常將巴戟天配伍五味子,用于治療筋骨關節(jié)疾病腎虛日久者。巴戟天甘潤不燥,其性微溫,能補腎助陽,為補腎要劑。五味子酸溫質(zhì)潤,補中寓澀,能溫斂肺氣,下納腎氣。二者相配,既能解散外邪,又能起到散收同用之功,散邪有度,藥力緩續(xù)[4]。
5剛柔相濟乃是藥性柔順與藥性剛燥藥物配伍同用。平樂郭氏正骨主張,理傷續(xù)斷要剛柔相濟,以和為貴,緩圖其功。正如《濟生方》補益門對剛柔相濟的理解是:“既欲用一剛劑專而易效,須當用一柔劑以制其剛,則庶幾剛柔相濟,不特取效之速,亦可使無后患也?!盟幵诤醴€(wěn)重故也。”臨床中,平樂郭氏正骨在治療風寒濕痹的關節(jié)疼痛、腫脹時,常選用羌活、獨活二味辛溫剛藥,祛風散寒,伍以甘甜的熟地黃、當歸,既能制約羌活、獨活的溫燥,又能養(yǎng)血活血,使滋而不膩,溫而不燥,剛柔相濟。如平樂正骨傳統(tǒng)制劑頑痹通丸[豫藥制字Z20120246(洛)],便是剛柔相濟的具體體現(xiàn),臨床中深受風濕痹癥患者的歡迎。
6通澀并行即將通利之藥與固澀之藥配伍同用。如平樂郭氏正骨在治療瘀血閉阻等癥時,常用收澀止血的五倍子配伍活血散瘀的降香以化瘀止血,且無止血留瘀之弊。在治療惡性骨腫瘤時,平樂正骨常采用白芍配伍薏苡仁,即是取通澀并行之意,效果顯著,代表性藥物是傳統(tǒng)制劑化巖膠囊[豫藥制字Z20120260(洛)]。
總之,平樂郭氏正骨臨床應用強調(diào)辨證施治,通過對平樂郭氏正骨經(jīng)方的研究分析,發(fā)現(xiàn)藥物相反相成配伍規(guī)律在臨床實踐中的重要價值,相反相成理論所體現(xiàn)的是對中醫(yī)藥理論與實踐的靈活應用。運用配伍間的性味、功能等作用趨向上的對立,在一定條件下的組合運用,從而發(fā)揮配伍藥物間既相互制約又相互促進,相反相成之功用,以應對骨傷科疾病中錯綜復雜、互相對立的傷科疾病。
參考文獻
[1]張虹,杜志軍,馮衛(wèi)華.洛陽正骨傳統(tǒng)用藥精粹[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0.
[2]張虹.平樂郭氏正骨傳統(tǒng)藥物簡介[N]. 中國中醫(yī)藥報,2007.
[3]趙琰,張青勉,王慶國.論經(jīng)方的配伍特點[J].國醫(yī)論壇,2004,3(19):7
[4]張虹.骨傷科巴戟天常用藥對[N]. 中國中醫(yī)藥報,2010.
(收稿2015-12-16;修回2016-02-15)
【中圖分類號】R68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6.06.033
*河南省中醫(yī)藥科學研究專項課題(2014ZY02072)
·學術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