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靜 倪梅紅 蔡 蔚
?
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權能的思考
■王靜倪梅紅蔡蔚
2014年,閔行區(qū)獲批為第二批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qū),承擔著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權能的改革試驗任務。目前已全面開展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占有權、收益權試點工作,積極探索股份有償退出權、繼承權,研究股權抵押擔保的思路?,F在學習寧波、北京、廈門等地經驗的基礎上,提出完善股份權能的對策建議。
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是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將不同類型的集體資產折股量化給成員形成的股份。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占有、收益、有償退出及抵押擔保、繼承等各項權能尚不完善。
一是收益權方面。改革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不需繳納個人所得稅。改革后股份合作制企業(yè)的入股農民需比照分紅所得應繳納20%的個人所得稅。入股農民在理解和支持上均存在一定的困難。
二是有償退出權方面。目前,閔行區(qū)有29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變成股民,持有集體資產股份75億元。這些股份有償退出的范圍、條件和程序沒有相關的政策指導,也沒有其他成熟的經驗可借鑒。
三是繼承權方面。需要探索具備法定繼承人資格但不是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人員繼承集體資產股份的規(guī)則,以及繼承人與集體的關系和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社區(qū)性的影響。
四是抵押權、擔保權方面。閔行區(qū)已完成133個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存在著農民以其所占的集體資產股份作為抵押擔保物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的可能性、可行性。由于農民持有的集體資產股份不是《物權法》、《擔保法》規(guī)定的抵押擔保物,抵押擔保存在著制度障礙。
寧波市:一是股權管理實行“生不增、死不減,可繼承與內部轉讓”。二是探索股權轉讓和退出機制。在資產評估基礎上,通過拍賣、轉讓等手段,在股東內部進行公開競價,實施股權重組,建成一個或若干個具有市場主體地位的公司制法人實體。對無力實施公司化改革的股份社,經股東代表提議,全體股東投票決定,經鄉(xiāng)鎮(zhèn)(街道)同意,并履行清算、公告手續(xù)后,合作社實行終止退出。目前,全市已有6個股份合作制全部退出。三是股權可抵押、擔保融資。2009年起,寧波市江東、江北等區(qū)先行試點股權抵押擔保,把股份經濟合作社股權納入農村有效擔保物范圍,依托轄區(qū)農村金融機構,建立股權融資平臺,制定具體操作辦法,建立風險防范機制,允許農民利用股權開展抵押貸款融資,切實解決農民生產生活資金需求。據了解,寧波市2015年底共有1283戶農戶獲得貸款,貸款總額6914萬元,有效激發(fā)了農民群眾的自主創(chuàng)業(yè)熱情。
北京市:在占有權方面,一是承認歷史貢獻,開展勞齡統計。勞齡的確認首先在《北京日報》進行勞齡登記公告。勞齡確認不僅包括現成員,還包括原成員。對這兩類成員勞齡計算方法相同,但處理結果不同?,F成員核算后記入股份,作為個人勞齡股;原成員以現金形式一次性兌現,與新型經濟組織徹底切斷聯系。二是量化資產份額,明晰產權歸屬。在妥善處理合作社初期的原始入社股金及原成員留置資產的基礎上,改制村按照比例要求設置集體股、個人股。個人股設置類型有:基本(成員)股、勞齡股和家庭承包經營權股等。在收益權方面,遵循國家財務制度要求,合理確定收益分配方式。收益分配方式以實物分配為主向股份分紅為主實物分配為輔轉變,以增加成員股東財產性收入。
廈門市:在占有權方面,主要特點為成員資格界定不考慮勞動積累因素,只強調戶口在本地,否則不予考慮。這種分類方式有效防止了城市化進程不同成員差異化較大問題,受到了農民群眾的普遍認同。
農村集體資產屬于全體成員所有,具有合作性、區(qū)域性和排他性等基本屬性。鑒此,深化農村集體產權股份合作制度改革,既要維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合法權益,防止集體經濟被侵占支配,防止農村集體經濟被外部資本吞并控制,又要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占用、收益、有償退出及抵押擔保、繼承的權利。總的思路為全面落實股份占有權、收益權,有條件地開展股份有償退出權、繼承權,慎重開展股權抵押權、擔保權。
一是股份占用權。建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只能在本村集體經濟組織持有股權。股權應確權到人,并以戶(人)為單位發(fā)放股權證書,作為成員占有集體資產股份、參與管理決策、享有收益分配的有效憑證。股權證書應詳細記載成員信息(姓名、身份證號碼、家庭住址)、股份初始登記、變更及收益分配等情況。
二是股份收益權。要建立健全經成員認可并符合國家財務會計制度的收益分配制度,堅持效益決定分配、不得舉債分配、實行“以豐補歉”的原則,合理確定收益分配比例,制定收益分配方案。收益分配方案報上級農村集體資產監(jiān)督管理部門審核后,經成員代表會議討論、應到會成員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通過方可實施。
三是股份有償退出權。建議經批準后,股權可有償退出。成員如遇大病、火災、車禍或其它不可預見災難等特殊情況,經本人提出申請,成員代表會議討論通過,其所持股份由本集體經濟組織按上年度末審計的賬面凈資產回購。所收購的股份可追加到集體股中或轉讓給其他成員,也可用于核減相應的總股份數。因上述特殊情況退出股份的成員應享有回購權。
股權一般不得自行轉讓。確需轉讓的,現階段應嚴格限制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轉讓給本集體經濟組織其他成員,但理(董)事會、監(jiān)事會成員在任職期間不能轉讓股權。要對受讓方占有的股權比重合理設置上限。建議轉讓價格可按上年度末審計的賬面凈資產為依據,由轉讓雙方當事人協商確定。轉讓需要通過申請、審核、提交材料、變更登記等相關程序。
四是股份抵押權與擔保權。建議經上級農村集體資產監(jiān)督管理部門批準后,在集體經濟組織章程允許的情況下,成員因個人創(chuàng)業(yè)等有急需融資需求的,可以其持有的集體資產股份向金融機構申請抵押、擔保貸款。農村集體資產管理部門要與金融機構在深入調研、充分協商的基礎上,探索股份抵押擔保的具體辦法,建立較為完善的風險防范機制。
五是股份繼承權。目前,現行法律對農村集體資產股份繼承權沒有明確規(guī)定,各地實踐中也存在一定差異。鑒于農村集體資產具有合作性、區(qū)域性和排他性,其股權為“按份共有”,建議股權繼承,在現階段應嚴格限制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
在完善股份權能的基礎上,應做好股權監(jiān)督管理工作。一要建立健全股權臺賬管理制度,將股權登記、變更、交易以及成員名冊納入市、區(qū)農村集體“三資”信息化管理系統。二要及時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年度經營情況、分配情況等錄入市、區(qū)農村集體“三資”信息化管理系統,做到各級監(jiān)管部門實時查詢、實時指導。同時,應將有關信息在“農民一點通”上公示。□
(作者單位:閔行區(qū)農業(yè)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