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松
一、幼兒園戶外游戲活動現狀
(一)活動形式過于單一
在戶外游戲活動過程中,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景象,教師將幼兒帶到戶外,幼兒在為數不多的、吸引力不足的器械上自由玩耍,或是玩有限陳舊的游戲材料,教師在一旁觀看,有的幼兒不厭其煩,但是多數幼兒在不斷重復中已然對那些陳舊的器具失去興趣,寧愿在一旁與幼兒嬉戲打鬧或是交談,致使戶外活動失去其真正價值。
(二)過分注重安全,限制幼兒自由
毋庸置疑,安全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無論在飲食、睡眠還是教學、游戲中,安全都是家長和老師考慮的首要因素。重視幼兒的安全和生命固然重要,但在游戲活動,尤其是戶外活動中,尤其是戶外游戲活動中,教師為了將安全風險降至最低,往往扼殺了冒險性和創(chuàng)造性,限制了幼兒的自由。
二、完善幼兒園戶外體育游戲活動展開的對策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成為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更為強烈?!?教師是幼兒的引路人、點撥者,教師沒有直接教給孩子一些玩的方法,只是拋出幾個關鍵性問題,但是每個問題,都調動了幼兒繼續(xù)主動參與活動的動力。激發(fā)了幼兒的強烈的探索欲望,培養(yǎng)了幼兒的探索精神和探索能力。
三、一物多玩對幼兒戶外活動的積極意義
《綱要》中明確指出:“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huán)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的發(fā)展需求”。幼兒園戶外活動對發(fā)展幼兒健康身體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有著極大影響。
(一)一物多玩引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活動場地上,教師時常會讓孩子們拿著一筐跳繩,讓孩子們練習,剛開始孩子們還能“一、二、三、四”的邊做邊數,超不過五分鐘,大多數的孩子就會拿著跳繩站在一邊,要不看著別人玩,或者兩個人拿著繩子兩端,玩拔河游戲,更有的索性不玩,換新玩具了。當發(fā)現幼兒對跳繩興趣不強烈時,教師要及時為跳繩賦予新的玩法,將所有跳繩有規(guī)律的擺在地上,擺出相互連接的規(guī)則圖形,孩子們好奇的圍了過來,無需過多語言,老師第一個雙腳跳進一個擺好的三角形里,接著又單腳跳進前面的圓形里,一直跳到最后一個用跳繩擺好的規(guī)則圖形,回頭看時,孩子們正興致勃勃的一個接著一個的跳進每一個圖形里?!霸瓉硖K這樣好玩!”這是一句無聲卻有型的共鳴,升騰在每一個孩子心里。
(二)一物多玩引發(fā)幼兒的探索精神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只有創(chuàng)造的教育,才是真教育。”孩子自身不僅有創(chuàng)造的潛能,而且也有創(chuàng)造的需要。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發(fā)現問題通過自己動手實踐與探索,將同一種器械的同一類玩法開發(fā)的更好玩更新奇,這里面有一種成功的喜悅感和自豪感加入到游戲當中,讓玩變的更豐富生動,不但充滿著奇思妙想,也帶著自己內心的小小成就,這無疑會讓孩子愛上戶外活動,愛上自己發(fā)明的戶外活動。此時的玩不但有了鍛煉的意義,有了探究的意義,更有可情感上的意義。
(三)一物多玩引發(fā)團體合作
幾個皮球,孩子保持站好四條隊,中間兩隊趴在地上保持俯臥撐狀,另一側幼兒將皮球推出,穿過大橋洞,滾向最后一隊,皮球不能碰到大橋洞,要求兩側的隊員把球按直線推出,中間隊員要把身體抬得高高的。游戲剛開始的一兩次教師指導幼兒游戲的方法及要領,但之后的每次輪換都井然有序,團結合作的概念潛移默化,這樣的一物多玩即使一次玩的經歷,也是一次合作的經驗。
四、戶外游戲活動中一物多玩的組織原則
無論什么游戲,都必須具備幼兒、場地、器材、規(guī)則等條件。如何合理的使用游戲,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如何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去體驗游戲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所以組織游戲教學要注意以下原則。
(一)創(chuàng)設游戲應適合幼兒心理和生理的特點
一般來說,幼兒的年齡在3—6歲之間,這時期的他們身體的各個器官、系統(tǒng)處于不斷發(fā)育的過程中,其機體組織比較柔嫩,發(fā)育不夠成熟,;又加上生長發(fā)育十分迅速和旺盛,但是肌肉的力量較弱、耐力較差,動作不夠平穩(wěn)、準確、靈敏和協(xié)調,并存在較明顯的個體差異。對于這些特點,我們在上戶外活動時,我們要把教學內容轉變成游戲方式去傳授給幼兒,也就是說用游戲的方式達到教學的目標。
(二)創(chuàng)設游戲應與教學內容緊密聯系
游戲是為戶外活動服務的,特別是在幼兒時期,不能為了活躍課堂氣氛,隨便使用戶外游戲,而置教學內容不顧,要根據具體的需要,有目的地選擇。
(三)創(chuàng)設游戲要結合實際,便于教學
有些時候,幼兒的上課的主動性不強,只知道一味的去玩,我們在創(chuàng)編游戲時,應該注意到幼兒的年齡特點的同時,還要考慮這一游戲是否結合實際,便于教學。如果要快速跑時,讓他們毫無范圍的亂跑,要發(fā)號施令時就非常的困難,甚至教學的效果也就體現不出了。我們要讓他們在不亂的情況下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就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五、戶外活動中組織一物多玩需注意事項
(一)及時干預,確保安全
運動器械和材料是豐富多樣的,對于運動器械和材料本身隱含的或操作中可能出現的不安全因素,教師要進行干預和化解。一物多玩能使幼兒在運動中有更多自主探索、自由發(fā)揮的空間,而當幼兒的運動方式或探索行為出現不安全的因素時,教師就應該及時加以阻止,也可以根據現場的狀況,和幼兒一起討論既玩得開心又安全的方法。
(二)重交流分享,讓創(chuàng)意更精彩
在一物多玩之后,我們通過記錄對孩子的玩法進行交流,讓孩子和自己的伙伴分享各自不同的玩法,以促進他們再次創(chuàng)新,為下一次活動打好基礎。在這種相互探討的過程中,我們尊重了幼兒的認知特點和創(chuàng)新能力,因為孩子在學習中,有他們各自不同的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他們展露自己的智慧和個性的契機也有所不同,只有領悟到幼兒的這一點,給予孩子充分展示的機會,擴大幼兒相互探討的空間,才能求得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學習,當一個孩子的玩法和另一個孩子的玩法相比較時,孩子們會發(fā)現“原來還可以這么玩??!”這不僅讓幼兒突破原有的思維束縛,更促進了孩子之間的相互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