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中敏,朱國華
(同濟大學 法學院,上海 200092)
?
電影眾籌的監(jiān)管路徑探析
郭中敏,朱國華
(同濟大學 法學院,上海 200092)
電影眾籌成為目前電影融資的新方式并獲得了極大發(fā)展,但其在快速發(fā)展的同時也伴隨著風險和問題。本文分析電影眾籌發(fā)展的原因和表現(xiàn)形式,針對存在的平臺盡職調查失責、信息披露不到位、融資方票房造假等問題,探究合理的監(jiān)管路徑。
電影眾籌;審核責任;信息披露
2008年經濟危機之后,中國電影產業(yè)逆勢上揚,票房數(shù)字不斷攀升。近年來,隨著互聯(lián)網金融的發(fā)展,電影眾籌應運而生,并革新了電影產業(yè)的傳統(tǒng)融資和運作方式。然而,在電影眾籌發(fā)展的過程中,平臺方和融資方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本文對此進行研究,并探討合理的監(jiān)管路徑。
(一)電影眾籌的概念和發(fā)展的原因
電影眾籌是電影項目融資方通過眾籌平臺進行融資的方式。具體而言,電影項目融資方將項目方案通過眾籌平臺發(fā)布,注冊成為眾籌平臺用戶的投資人根據項目的信息自愿投資。在預定的時限內,投資額如果達到預定的門檻,則眾籌成功。眾籌所得的資金將用于電影項目的拍攝、后期制作和宣傳發(fā)行,投資人的回報有實物回報、股權、票房收益權等多種形式。
電影眾籌能夠快速發(fā)展,主要基于以下原因:首先,從電影行業(yè)看,電影眾籌平臺為電影產業(yè)的融資提供了新途徑。一部電影從立項制作到發(fā)行上映,需要投入巨額資金,在獲得票房分賬之前,制作方面臨巨大的資金壓力。由于資金問題,諸多電影項目難以落地。電影眾籌出現(xiàn)后,電影項目融資有了新的途徑,且該途徑有諸多優(yōu)勢:憑借互聯(lián)網的便捷性,能夠在較短時間內籌到理想的資金;而且參與電影眾籌的投資人容易轉化為日后電影上映后的觀眾。電影項目在網絡上的曝光有利于影片的傳播推廣,融資方“可以通過電影項目參與眾籌后獲得的關注度進行電影上映和銷售的市場預熱”[1]。此外,傳統(tǒng)電影項目融資過于依賴單一投資方,會導致投資方對電影項目的過度干涉,影響電影創(chuàng)作;而電影眾籌過程中投資人只是作為單純的財務投資,不會干預電影的具體創(chuàng)作過程,為電影創(chuàng)作留下足夠的空間。
其次,從投資人角度看,電影眾籌的低門檻滿足了普通投資人的投資需求。以影片《大轟炸》為例,該項目在蘇寧眾籌平臺的投資門檻設定為1000—50000元等共計五檔,回報為預期年化7.8%的收益和海報、首映禮門票等。該項目預計籌資500萬,最終籌資3000萬。與傳統(tǒng)的理財模式動輒幾十萬的門檻相比,該項目1000元起投的門檻使得多數(shù)普通投資人都能夠達到,體現(xiàn)了互聯(lián)網金融普惠性的特征。
(二)電影眾籌的表現(xiàn)形式
根據投資回報的種類,電影眾籌可以分為產品回報型和投資回報型。產品回報型的電影眾籌投資者的回報為與電影相關的實物產品,如電影海報、電影票、道具、首映禮門票、明星見面會門票等。此類“眾籌的最大目標在于完成營銷的效果,并不僅憑眾籌資金完成項目”[2],所以其風險相對較小。
投資回報型的電影眾籌主要有股權眾籌和收益權眾籌兩種,這兩種眾籌往往伴隨高風險。就股權眾籌而言,電影項目融資方通過出讓股權進行融資。以影視股權眾籌的典型平臺——大家投網站為例,電影項目在大家投上線融資后,如果在規(guī)定時間內募資成功,所有投資人會成立一家有限合伙企業(yè),由專業(yè)的領投人作為普通合伙人進行管理,其他跟投的投資人作為有限合伙人參與利潤分配。
就收益權眾籌而言,電影項目融資方將未來電影票房收入等在內的收益權部分轉讓給投資人,以獲得前期電影攝制發(fā)行所需的資金。收益權主要包括固定收益和浮動收益兩種。目前,以固定收益類居多,以預期5%-10%的年化收益為主。浮動收益以影片上映票房區(qū)間來確定。在蘇寧眾籌融資的《葉問3》是固定收益和浮動收益結合的收益權眾籌:8%的年化固定收益以及票房達到5億后與票房收入掛鉤的浮動收益。
(一)電影眾籌平臺問題
1.平臺發(fā)布項目前盡職調查不嚴謹,發(fā)布的項目風險大
以電影《葉問3》為例,制片方快鹿集團曾在蘇寧眾籌融資,電影上映后因票房造假被曝光。快鹿集團資金出現(xiàn)問題使參與眾籌的投資人的收益遭受風險。蘇寧眾籌與快鹿集團協(xié)調未果后,決定采取項目到期時先自行兌付投資人,后向法院申請對快鹿財產凍結、向快鹿追償?shù)姆绞?,最終使投資人如約獲得收益。反思事件經過,盡管蘇寧眾籌為保證投資人按期兌付做出重要貢獻,但投資人遭受風險與蘇寧眾籌在項目發(fā)布前未能進行審慎的盡職調查脫不開關系。
除了在蘇寧眾籌平臺,《葉問3》項目的融資平臺還涉及菜苗金融、玖玖金服等十多家p2p平臺。葉問3融資方存在多平臺融資、重復抵押的問題,并且多個融資平臺的擔保方均為東虹橋融資擔保公司,而東虹橋存在超額擔保問題。蘇寧眾籌本著對投資人負責的原則,在《葉問3》項目上線前,應當對這些事實進行詳盡調查,評估快鹿集團的償付能力和項目運行風險,禁止高風險項目上線。在《葉問3》項目中,蘇寧眾籌后續(xù)補救的被動局面正是前期盡調不慎所致。
2.信息披露不到位,投資人的知情權得不到保障
投資人雖不參與電影拍攝,但對融資方的項目進度以及財務狀況有知情權,有權要求披露項目信息。由于投資人與融資方之間直接接觸較少,作為橋梁的電影眾籌平臺應當積極督促融資方提供信息,做好信息披露工作。但現(xiàn)實存在著信息披露不到位、不能保證投資人知情權的情況。
以影片《女漢子真愛公式》為例,該影片在股權眾籌平臺原始會上進行眾籌,融資方光影工廠出讓18%股權,籌到504萬元。電影上映后票房6300萬元,融資方稱影片虧損,但投資人未收到任何虧損證明資料且估算影片已盈利,由此引發(fā)矛盾,原始會對比難辭其咎。因為平臺只在籌集階段披露了有限的信息,合同簽署后就再沒有信息披露,甚至電影名稱由《女漢子完美戀人》變更為《女漢子真愛公式》,投資人都是事后知曉。平臺在該項目中未能盡責跟進和及時督促融資方提供相關信息進行披露,損害了投資人的利益。
(二)融資方問題:進行票房造假
票房造假問題產生的原因在于投資某一電影的上市公司的股價與該電影的票房之間具有聯(lián)動性。如果電影票房好,就能夠快速拉升上市公司股價。在股價高位適當減持,即能夠獲得高收益,并能夠彌補掉票房造假甚至是電影投資制作的成本。電影《葉問3》的運作初衷即是如此。制片方快鹿集團通過子公司合禾影視和大銀幕發(fā)行公司在蘇寧眾籌平臺進行融資。投資制作完成后,希望通過制造高票房的假象,拉升其關聯(lián)上市公司十方控股和神開股份的股價,以期在二級市場套現(xiàn),彌補前期成本。但其票房造假的事實被曝光后,關聯(lián)上市公司的股價暴跌,此后票房受影響而未能達到預期,集團旗下理財產品陷入兌付危機,最終資金鏈斷裂?!度~問3》眾籌項目到期后,蘇寧通過墊付資金完成向投資人的兌付,保證了投資人的利益和平臺信譽。
票房造假行為擾亂正常的市場秩序、涉嫌不正當競爭,導致制片方遭受處罰,導致電影眾籌投資人的利益損失。票房造假被曝光會引發(fā)大眾排斥心理,影響后續(xù)觀影人次和票房收入,投資人因此無法獲得正常收益。投資人在電影眾籌項目中處于被動和弱勢地位,不管是從規(guī)范電影市場秩序還是從保護投資人的角度都應當對票房造假行為進行規(guī)制。
(一)從平臺來看,應完善監(jiān)管
1.做好籌前盡調,嚴格審核項目上線,明確平臺審核責任
從投資者角度看,電影眾籌作為一個“管道”,聯(lián)結了資金端和資產端。通過這個“管道”,具有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人的資金投向融資方代表的優(yōu)質資產,融資方獲得資金促進資產增值,投資人分享資產增值的收益。除了強調從資金端加強對投資人的審核,保證風險承受能力低的投資者不得從事高風險的投資,還應當注意,資產端的劣質資產帶來的風險更大,所以平臺應當對資產端即電影項目進行嚴格篩選。目前,眾籌平臺對電影項目的審核主要通過線上審核,融資方提供的材料包括項目簡介、團隊成員和商業(yè)計劃等?!皬囊筇峁┑馁Y料來看,平臺目前項目的審核主要是形式審查而不涉及實質審查?!盵3]對電影融資方的審核,只憑借簡單的線上形式審查是不夠的,需要提高平臺的審核標準,但完全的實質審核成本太高,是不現(xiàn)實的。為此,筆者建議采取“線上初審+線下復審”的方式,并且應明確平臺的審核責任。線上對材料進行初審,并且做好初步盡調,待初步篩選過后進行線下復審。電影融資方須提供進一步的信息如財務狀況等供平臺方團隊審核;平臺方憑借所得信息合理評估風險,并決定是否發(fā)布項目。如果由于平臺的故意或重大過失導致不滿足條件的電影融資方項目發(fā)布,并給投資人帶來損失,平臺應當承擔一定的責任。
2.做好項目跟蹤,確保投資人知情權的實現(xiàn)
平臺應積極跟進融資方動態(tài),做好信息同步更新。影片從攝制到上映包含多個環(huán)節(jié),部分融資方只為單一環(huán)節(jié)融資,但更多的是為所有環(huán)節(jié)融資,往往周期較長?,F(xiàn)實中,“很多電影項目的紕漏時間嚴重滯后,不是按電影實時拍攝進度進行信息紕漏,而是以季度或者月末為時間點”[4]。因此,平臺應當持續(xù)跟蹤,避免信息披露不及時或者遺漏導致投資人利益受損。此外,平臺方的披露應當詳細,對投資者普遍關注的重點信息如財務和資金運作狀況應重點關注,并根據融資方的情況為投資者及時答疑。在融資方與投資人之間因項目信息存在矛盾時,平臺作為中間方應當積極促成雙方的交流,發(fā)揮橋梁作用。
(二)從融資方來看,針對票房造假問題,應明確立法予以規(guī)制
“作為一種小額公開發(fā)行行為,相較于傳統(tǒng)的公開發(fā)行而言,監(jiān)管者對于股權眾籌融資企業(yè)無論是信息披露還是財務審查等方面的要求都大大降低”[5],由此極易引發(fā)融資方的道德風險,如票房造假就是電影融資方融資后違規(guī)的體現(xiàn)。針對融資方票房造假問題,目前的手段和懲處力度有限,應當通過完善立法予以規(guī)制?!度~問3》票房造假后,全國電影市場專項治理辦公室的處理只是對相關責任方進行暫停業(yè)務、通報批評、誡勉談話等,懲罰力度較輕,威懾力不足。由于法規(guī)的不完善,“專項治理辦公室也無法像其他職權部門那樣,進行罰款、凍結資產等類似處罰”[6]。處罰太輕導致票房造假成本非常低,造假現(xiàn)象屢禁不止?!峨娪爱a業(yè)促進法(草案)》規(guī)定,未如實統(tǒng)計銷售收入的,可處5萬以上50萬以下罰款,但目前制造上億票房也只需要百萬資金,而且《電影產業(yè)促進法(草案)》還處于征集意見的階段,尚未生效施行??梢娖狈吭旒偈找婧艽?,違法成本卻很低,融資方因此恣意造假。為此,筆者建議加大造假處罰力度,《電影產業(yè)促進法(草案)》在處罰金額上可規(guī)定更嚴苛的標準;可嘗試建立行業(yè)黑名單制度,對參與造假的影院、片方實行市場禁入;同時,發(fā)揮輿論監(jiān)督和行業(yè)協(xié)會的自律機制,共同打擊票房造假,維護市場秩序和投資人的利益。
盡管電影眾籌在快速發(fā)展,也有《大圣歸來》和《十萬個冷笑話》等眾籌成功的案例,但電影眾籌的風險和存在的問題不應被忽視。只有平臺審慎對待自己的責任,融資方合法合規(guī)運作電影,投資人理性投資目標項目,電影眾籌的市場才能夠持續(xù)向前發(fā)展。
[1]陳潔.中國電影眾籌的商業(yè)模式與生態(tài)化發(fā)展[J].中國電影市場,2015(11):15-17.
[2]陳潔,王廣振.文化產業(yè)眾籌融資模式分析[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2016(2):33-37.
[3]楊東,蘇倫嘎.股權眾籌平臺的運營模式及風險防范[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4(4):157-168.
[4]劉帥.我國電影產業(yè)投融資模式現(xiàn)狀問題與對策研究[D].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5.
[5]李愛君.互聯(lián)網金融法律與實務[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5:79.
[6]謝若琳.電影行業(yè)治理亟待法治完善[N].中國商報,2016-03-29(A02).
2016-04-28
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資助項目“中國產業(yè)聯(lián)盟建設研究:‘一帶一路視角’”(20152223)。
郭中敏(1991- ),男,碩士研究生,從事經濟法研究;朱國華(1967-),男,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經濟法、金融法、知識產權法研究。
D922.28
A
2095-7602(2016)09-006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