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露
(遵義醫(yī)學院 外國語學院,貴州 遵義 563003)
?
三語習得理論視角下英語專業(yè)二外日語教學研究
趙露
(遵義醫(yī)學院 外國語學院,貴州 遵義 563003)
[摘要]本文以語言遷移理論為指導,探討我國高校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在學習第三語言日語的過程中,母語、英語的語言遷移對日語習得的影響,以及在教學中如何利用這些相互影響來有效提高日語教學質量。
[關鍵詞]三語習得;遷移;日語教學
在中國許多高校中,日語是眾多英語專業(yè)學生的首選第二外語。這些學習者具有外語專業(yè)背景學習的特征,即在掌握二語(L2)的情況下,以漢語為母語(L1)開始學習第三語言日語(L3);但在學習第三語言(日語)的同時,學習者也受到了母語(漢語)、二語(英語)的干擾。如何使學習者在已有的母語(漢語)、二語(英語)的基礎上,對三語(日語)的學習進行有效的正遷移,是三語習得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三語習得研究的研究歷程及其定義
三語習得的研究不僅僅是針對學習者對多語種學習語言能力的研究,也延伸到多元文化即跨文化交流為目的的領域。[1]研究第三語言習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63年Vildamen所做的一項研究,他指出某些功能詞產出會發(fā)生在早期階段易遷移于第二語言而非母語的現(xiàn)象。1987年,Ringbom在其《第一語言在外語學習中的作用》中分析了第一語言(芬蘭語)和第二語言(瑞典語)對學習第三語言(英語)的影響,開啟了三語習得的研究歷程。“三語習得”的研究在西方語言研究領域已經產生了巨大推動作用,也引起了國內外語教學研究界的關注與思考。[2]“三語”并不明確學習者學習語言的具體數(shù)目,它只是一個總體概念,主要是指語言學習者除了本身的母語(LI)和已掌握的第一外語(L2)以外,正在學習的一種或多種語言。[3]
二、語言遷移研究和三語習得
語言遷移研究已有上百年的歷史。最早的研究主要沿用了行為主義的觀點,認為語言學習是一個新習慣替代舊習慣的過程。但目前普遍認同的是Odlin在其專著《語言遷移》里作出的準確定義:遷移是指在目標語和其他任何已經習得的(或者沒有完全習得的)語言之間的共性和差異所造成的影響。[4]三語習得研究涉及各種心理、認知和社會等因素。三語習得中的語言遷移則牽涉到母語(L1)對第二語言(L2)和第三語言(L3)或多種語言(Ln)的影響以及相互影響,復雜程度遠甚于二語習得的遷移研究。Odlin(2001) 在三語習得研究中指出:“當學習者已掌握兩門語言時,學習第三門語言時,原來的兩種語言都會對第三種語言的學習產生影響,包括語音、句法、詞匯等的遷移。換而言之,學習者原有的語言知識都有可能成為遷移的對象。而在這多語言環(huán)境下,判斷哪種語言環(huán)境在起作用并不那么容易?!盵5]
從20世紀80年代末三語習得研究的確立到如今,國外的三語習得研究發(fā)展迅速,出現(xiàn)了比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如William & Hammarberg花了兩年時間,做了關于第一語言(英語)和第二語言(德語)在學習第三語言(瑞典語)中作用的研究。他們認為,L1(英語)和L2(德語)在三語習得中的作用并不等同,L1主要起的是糾錯作用, L2起的是工具作用,但日后都會被三語替代。[6]
三、三語習得研究對英語專業(yè)第二外語日語教學的啟示
二外日語教學主要針對英語專業(yè)的學生進行,但這些學生的日語基礎為零。對教師來說,日語教學課時較少,集“聽、說、寫、譯”為一堂課。如何提高二外日語的教學質量,一直以來都是二外日語教師思考的問題。
日語教學的對象是三語(漢語、英語、日語)的學習者。在第三語言習得的過程中,L1、L2對L3的習得有正負遷移。如何利用正遷移,克服負遷移?筆者認為可以多利用漢語和英語,進行漢語、英語、日語三語之間的對比教學。
1.語音方面的對比
在二外日語教學中,可以借用英語語音來學習日語語音。日語與英語相似,都有元音和輔音。我們可以根據(jù)它們的相似之處,進行有利于第三語言(日語)的學習。但同時我們也要意識到語言之間的負遷移給我們帶來的影響。比如:日語發(fā)音相對英語來說,口型不活潑,變化幅度較小,頻率快。如果按照英語的口型和發(fā)音習慣來發(fā)音,就必然失去日語的語音韻味。我們在口型和舌位方面對學生進行指導,學生就能正確發(fā)音。有的學習者會將母語和英語的發(fā)音習慣帶入日語學習中,例如/L/和/r/的區(qū)別。在英語中,這兩個音素都有嚴格的要求,前者不要求卷舌,后者要求卷舌,但日語中都發(fā)成/L/。因此,熟悉英語發(fā)音的英語專業(yè)學生往往會將這種習慣帶入日語發(fā)音中,從而造成失誤。
每種語言的語音都有獨自的節(jié)奏感,在聽覺上,各種不同的節(jié)奏會有不同的感覺。二外日語的節(jié)奏(リズム)一般稱為“音拍”,具有“等拍相連”的特點。這種節(jié)拍在聽覺上給人一種“噠噠噠”的節(jié)奏感,感覺像是在打機關槍,所以也被稱為“機關槍式節(jié)奏”。漢語是音節(jié)節(jié)奏,并且有聲調語言這個特性,因此漢語在形成了抑揚頓挫的節(jié)奏感。英語則是重音節(jié)奏,具有以重音計時的語言特點,英語語言體現(xiàn)的是一種輕重、柔軟分明的節(jié)奏感。分辨三種語言的語音語調特點,我們就不會用漢語抑揚頓挫的節(jié)奏或者英語輕重節(jié)奏去說日語。
2.詞匯方面的對比
日語中的漢字大多是從漢語中借用的,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中國學習者的日語學習。教師在日語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shù)貙⑵渑c漢語進行比較。有些日文漢字在形體和意義上和漢字是相同或接近的,所以對于母語是漢語的中國學習者來說,學習第三語言(日語)時占有一定的優(yōu)勢,減輕了大量學習負擔。但教師也必須讓學生明白,雖然日語中有大量文字是從中國傳入的,但日本人已經在此基礎上用他們獨特的方式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語言和標記方法。簡單地把日文漢字和中國漢字進行等同,就會按照漢語思維理解日文漢字的意思,從而給學習帶來負面影響。因此,教師必須讓學生了解日語漢字和中文漢字之間的細微差別,絕不能望文生義。
3.語法方面的對比
日語的句子結構有個明顯的特征是主語+賓語+謂語(SOV)結構,而英語是主語+動詞+賓語(SVO)結構。漢語表示語法意義的手段主要靠詞序,句子結構一般是(定)主+[狀]謂<補>+(定)賓,語序較固定。例如:“導游在前面舉著廣告牌”這句話的語序就不能變動。而日語屬于粘著語,除了謂語在最后不能變動,其它成分比較靈活,在句子的表達上不是靠語序而是靠助詞和助動詞來表示句中的語法關系。例如:純子さんは今年お母さんにプレゼンをあげました。這句話除了謂語在句末不能變動外,其它句子成分可以如以下靈活變動:“今年、純子さんはお母さんにプレゼントをあげました。お母さんに純子さんはプレゼントをあげました。”
漢語和日語的語言差異往往會讓三語學習者在學習早期階段把“ます”和“です”混淆,或將日語助詞漏掉,把日語用言活用形搞錯,這些都是母語(漢語)的負遷移在起作用。所以二外日語學習者應合理地利用雙語的對比,正視負遷移,利用正遷移,以更好地學習日語。
[參考文獻]
[1]艾昕.三語習得理論對英語專業(yè)第二外語(日語)教學影響的探析[J].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
[2]曾麗.國外“三語習得”研究——緣起與進展[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 2014(4).
[3]袁慶玲.三語習得國內外研究綜述[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10(10).
[4]桂明妍.三語習得理論對英語專業(yè)第二外語(西班牙語)教學的影響初探[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7).
[5]Odlin, T. Language Transfer—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J].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67(3).
[6]Williams, S. and Hammarberg,B. Language Switches in L3 Production: Implications for a Polyglot Speaking Model[J].Applied Linguistic ,1998,19(3).
[作者簡介]趙露(1977- ) ,女,講師,碩士,從事語言學研究。
[基金項目]2013年遵義醫(yī)學院遵義醫(yī)學院教改課題“英語專業(yè)二外日語教學新模式的探討與研究”(j-2-9號)。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7602(2016)01-0192-02
[收稿日期]2015-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