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虎
[摘 要]數學課堂是一個生成性的課堂,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情況,教師巧妙利用好動態(tài)生成進行教學,則會讓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促進學生更加全面的發(fā)展。
[關鍵詞]預設 生成 課堂教學 思維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08-084
數學是一門具有很強邏輯思維的學科。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合理處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開展數學探究學習。學生在課堂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情況,教師需要巧妙利用好動態(tài)生成進行教學,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促進學生更加全面的發(fā)展。
一、用心預設,自主生成,充分激發(fā)學生興趣
自古以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學習更是如此。所以,教師必須要在教授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積極創(chuàng)設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地進行探究、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探索的樂趣,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如,我在教學“小明的一天”的新課導入時,說:“同學們,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現在請同學一起來看。(我用多媒體展示機器貓做了個噩夢,夢見了許多鐘表的視頻)你知道鐘表有什么作用嗎?”學生的學習興趣被調動后,紛紛說出他們的想法,“它可以告訴我們時間”“有了時間,我們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這時,我趁機拋出問題:“你們認識鐘表嗎,鐘面上都有些什么呢?”學生在我的引導下,快速地進入到課堂的學習之中,課堂也因此變得生動有趣。這樣,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更充分體會到了學習數學的快樂。
二、巧妙預設,動態(tài)生成,讓數學課堂變得精彩
數學課堂教學應該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生活經歷以及情感體驗。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動態(tài)理念的滲入,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吸引學生自主參與,引發(fā)動態(tài)知識的生成。
例如,在教學“可能性大小”時,我設計如下教學流程:(1)盒子里有9個白球和1個黃球(除了顏色不同之外,其他全相同),這時,讓學生猜想從盒子里任意摸出一個球,會摸到什么顏色的球?(2)讓學生通過摸球游戲來進行驗證(提出要求:安靜、迅速、按步驟操作)。(3)讓學生匯報結果,在總計20次的摸球實驗中,摸出白球多少次,摸出黃球多少次。(4)讓學生根據實驗結果總結規(guī)律。學生通過摸球實驗,總結出規(guī)律:盒子里白球多,黃球少,摸出白球的可能性大,摸出黃球的可能性小。于是我根據學生的實驗結果,讓學生再次進行上述實驗。通過再次實驗,學生對可能性大小理解得更加透徹:可能性小不代表就一定摸不到,可能性大不代表就一定摸得到。由于我在教學中巧妙預設了課中會出現的多種可能,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可能實踐操作并得出結論,引發(fā)動態(tài)資源的有效生成,并結合這些寶貴資源更好地進行教學。
教師巧妙設計教學流程,引發(fā)動態(tài)資源的生成,將其轉換成課堂的亮點,讓數學課堂變得更加精彩,同時促進學生更加全面的發(fā)展。
三、彈性預設,創(chuàng)造生成
一直以來教學活動都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來開展的。因此教師在設計教案時,不但要制定出具有彈性的教學目標,而且還應該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具體反應,有效利用課堂中生成的學習資源合理有效調整教學內容,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分數、約分、通分”后,我設計了一個思考題:在1/5和1/2之間寫一個分數。我預設學生可能會出現三種解法:(1)通分擴大法,通分至同分母的分數,即3/15和5/15,然后得出中間的分數是4/15;(2)直接擴大法,將1/5和1/3同時擴大3倍,得到3/5和3/3,就可以得出一個中間的分數3/4,而要想得到更多的中間分數,只需要將其擴大相同的倍數;(3)折中擴大法,如在1/5和1/3之間寫一個分數1/4,或者是分母為小數的1/4.5,然后把這個分母為小數的分數擴大成整數,就得到2/9。我在掌握學生認知水平的情況下,做好以上三種方法的引導工作,讓學生在課堂中汲取知識,提高了課堂效率。
因此教師應該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在教學的生成點上預設多種可能性,使得教學預設更具靈活性和變通性,保證教學內容完成的同時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數學教學課堂是一個生成的過程,而生成的內容,有的可以引起學生的共鳴,有的則離教學任務很遠。因此教師應該合理預設,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使得課堂預設和生成相得益彰,讓課堂變得更加精彩,從而促使學生更加全面的發(fā)展。
(責編 莫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