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維倫 趙鴻偉
(重慶郵電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重慶 400065)
?
·高教研究·
總體國家安全觀視域下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教育探析*
曾維倫趙鴻偉
(重慶郵電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重慶400065)
當前我國國家安全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際上,都面臨著傳統(tǒng)和非傳統(tǒng)兩類安全隱患;同時,西方國家意識形態(tài)的滲透以及在這些思想影響下的恐暴活動嚴重威脅著我國的國家安全和人民安全;另外,當前我國改革進入深水區(qū),經濟體制與宏觀調控之間關系的調整所引起的人民內部矛盾凸顯,這些問題對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穩(wěn)步發(fā)展產生了消極作用。面對如此復雜多變的國家安全形勢,習總書記提出了總體國家安全觀。這一觀點的提出,要求我們努力保障人民權力的順利實現(xiàn),統(tǒng)籌國內外兩個大局,兼顧整體與部分,轉換處理國家安全問題的思維方式。為此,我們應在高校國家安全意識教育工作中做好國家安全觀的認知教育,講清這其中的道理;更新國家安全意識教育理念,激發(fā)大學生愛國熱情;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方法,增強國家安全意識教育實效性;加強高校國家安全意識教育教學隊伍建設和平臺建設;營造國家安全教育環(huán)境,落實國家安全教育實踐。
國家安全;國家安全觀;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
當前我國國家安全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際上,都面臨著傳統(tǒng)和非傳統(tǒng)的安全隱患,對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穩(wěn)步發(fā)展產生了消極作用,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家安全形勢,我國不僅設立了國家安全委員會,習總書記也提出了總體國家安全觀。這一觀點的提出,無疑為我國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國家安全戰(zhàn)略的制定、國家安全問題的解決提供了理論依據(jù)和指導;對于高校來講,勢必需要在今后的國家安全意識教育工作中做出新的調整和貢獻。
國家安全關乎國家生死存亡,是一個國家追求的最高目標,是全體國民根本利益之所系。鄧小平曾指出:“國家的主權、國家的安全始終要放在第一位?!盵1]從當前我國的國家安全形勢看,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大國,西方國家對我國的敵視和防范并未消除。隨著我國綜合國力以及世界影響力的不斷提升,西方國家意圖弱化我國影響力的行為不枚勝舉,甚至變本加厲。比如近年,他們在南海問題、釣魚島問題、緬甸政局、“亞投行”等問題上橫加干涉。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西方國家也從未放棄對我國的滲透和顛覆,“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中國責任論”甚囂塵上;“新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民粹主義”等思潮不斷變種,馬克思主義一元化指導思想面臨多樣化社會思潮的挑戰(zhàn)。“疆獨”、“藏獨”、“東伊運”勢力興風作浪,嚴重威脅我們的國家安全和人民安全。同時,盡管通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高新技術產業(yè)、人口控制等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發(fā)展中出現(xiàn)的問題被某些別有用心的人肆意放大,這對滿懷期望的人們的思想形成了巨大的沖擊,弱化了人們對主流政治文化的認同[2]。如果對這些矛盾處置不當,人民內部矛盾就會轉化為敵我矛盾,對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社會的安定、政治的穩(wěn)定將產生嚴重影響。面對當前我國如此復雜的國內外安全形勢,黨和政府領導人從維護國家安全利益的戰(zhàn)略高度和務實的角度出發(fā),成立了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它既是總體國家安全觀思想提出的前期準備,也是總體國家安全觀早已萌芽的現(xiàn)實體現(xiàn),是一種“事實型的總體國家安全觀”[3]。這一現(xiàn)實舉措也加速了總體國家安全觀思想的形成、發(fā)展、完善并最終出臺。
2014年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針對正在發(fā)生變化的世情、國情和黨情,首次系統(tǒng)闡述了總體國家安全觀思想。習近平指出:“當前我國國家安全內涵和外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時空領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寬廣,內外因素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復雜,必須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盵4]這一觀點的提出,無疑為我國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國家安全戰(zhàn)略的制定、國家安全問題的解決提供了理論依據(jù)和指導,同時,也意味著對高校國家安全意識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要求和期望。
(一)強調人民安全的宗旨性地位,這就要求國家安全教育必須突出權利與權力意識的培養(yǎng)
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權力。任何階級要實現(xiàn)自己的目的,都必須掌握對國家或社會的最高統(tǒng)治權。無論是剝削階級占統(tǒng)治地位的社會,還是人民掌握政權的社會,政治關系的確定與存在,都需要通過政治權力來實現(xiàn)[5]。在我國封建社會長期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政治安全是核心和目的,人民或國民的安全是從屬的,甚至是邊緣化的。歷史上很多思想家都提出了“重民”的思想和觀點,比如《禮記·緇衣》中“民以君為心,君以民為體……心以體全,亦以體傷,君以民存,亦以民亡”[6],《尚書·五子之歌》中“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思想[7],唐太宗“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思想[8]。這些閃爍著古代人們治國理政思想光芒的治國理念或不為所用,或不受重視,即使是為統(tǒng)治者所采納,也很少被統(tǒng)治者在國家治理和國家安全實踐中貫徹始終。而且,這些思想多是為封建統(tǒng)治階級維護其統(tǒng)治所服務的,封建的統(tǒng)治是維護皇家一家一姓的統(tǒng)治,“重民”只是調和君臣、君民關系的一種手段、一種工具,其根本目的是維護皇家的統(tǒng)治地位而不是人民的權利和安全[9]。而今“以人民安全為宗旨”成為國家安全觀一個鮮明的口號和標志。它將人民安全放在了我國國家安全最重要的位置,使之成為國家安全活動的宗旨和根本目標。這與我國的國家性質和黨的性質是分不開的。我國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黨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始終代表著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除了工人階級和人民群眾的利益外,沒有自己的私利。在人民掌握政權的條件下,國家政治權力的源泉是人民,政治安全必然要為人民安全服務。我們國家所掌握的政治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因此鞏固人民民主專政的地位,保障和維護人民當家做主的權利和權力的安全就是重中之重。將人民安全作為國家安全觀的宗旨就是為了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維護人民的安全。只有使人民民主專政地位得以徹底鞏固,人民當家做主的權利和權力得以根本維護,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好政治安全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在國家安全意識教育工作中,始終堅持并宣傳好“依法治國、依憲治國”理念,提高公民法律意識,堅決打擊貪腐和權力的濫用,保障憲法中規(guī)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切權力屬于人民”順利實現(xiàn)。只有如此,才能使人民進一步增強“三個自信”,進而將國家安全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強調內外兼顧和國家秩序、生存方式安全,這就要求國家安全教育必須突出戰(zhàn)略思維的養(yǎng)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必須既重視外部安全,又重視內部安全,對內求發(fā)展、求變革、求穩(wěn)定、建設平安中國,對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贏、建設和諧世界[10]。它兼顧了國際國內兩個大局,進一步強調了國家的生存和發(fā)展利益,使國家內部的安全、穩(wěn)定得到了應有的重視,這無疑是對傳統(tǒng)國家安全觀偏重國家領土和主權安全的揚棄和升華。我們認為,國家安全是國家客觀存在的生存狀態(tài),也是特定的社會關系。這種生存狀態(tài)體現(xiàn)于國家之間、國家與整個國際社會之間的關系互動之中;這種社會關系就是國際關系,它是國際政治最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F(xiàn)實國際關系狀況的決定因素是國家力量,也就是國家綜合國力,這種綜合國力又集中反映和體現(xiàn)著一國國內的政治狀況。首先,國內政治的制度力量、政府效能等等都是綜合國力的重要因素,直接決定著綜合國力強弱;其次,國內政治狀況又決定著綜合國力中其他要素能否以及多大程度上得到開發(fā)。因此,我們認為國內政治狀況從根本上決定了國家安全等國家生存與發(fā)展利益的實現(xiàn)。從偏重對外安全到兼顧內外兩個大局,這一轉變要求我們在教育大學生的時候,不僅要強調國防和軍事理論教育,而且要將國家的內部發(fā)展與國防安全融合起來,做到內外兼顧,協(xié)調合一。
(三)強調安全層次與安全領域多元化,這就要求國家安全教育必須突出系統(tǒng)觀念的樹立
總體國家安全觀思想順應國家安全形勢趨勢需要,將國家安全領域拓展為:政治、國土、軍事、經濟、文化、社會、科技、信息、生態(tài)、資源、核安全11個領域,同時強調要處理好外部與內部安全、國土與國民安全、傳統(tǒng)與非傳統(tǒng)安全、發(fā)展與安全、自身與共同安全五對關系。在安全領域上將信息安全、生態(tài)安全等吸納進來,較之傳統(tǒng)安全觀有了新的拓展,使國家安全外延合理放大;在安全層次上,強調共同安全、自身安全和人民安全的融合,是一種兼顧系統(tǒng)整體與部分個體的綜合安全觀。這就要求我們的國家安全意識教育工作要有全球意識和整體思維,從全球和整體上把握國家安全問題,并有針對性地對不同安全威脅進行區(qū)分處理和防治,同時處理好不同安全威脅之間的關系,在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教育工作中做到“分中有合,合中有分”,使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得到全面提升,最終落實到維護國家安全的實踐中來。
(四)強調維護國家安全的方式和思維的非傳統(tǒng)性,這就要求國家安全教育必須突出思維方式的創(chuàng)新
我們之所以認為總體國家安全觀是非傳統(tǒng)的,是因為它涉及的很多國家安全問題是非傳統(tǒng)的;同時,在提及維護安全的手段和途徑時,無論是傳統(tǒng)的國家安全問題還是非傳統(tǒng)的國家安全問題,都對它進行了非傳統(tǒng)性的分析、研究和思考。是否屬于非傳統(tǒng)國家安全范疇,主要是從安全威脅的來源和威脅的承受者來判斷的。我們將非國家行為體對國家主權和領土等構成的威脅以及承受者為人或人類整個群體的安全威脅稱為非傳統(tǒng)國家安全問題。從當前我國所處的安全環(huán)境來講,我們面臨的非傳統(tǒng)國家安全問題主要有:恐怖主義、經濟金融風險、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信息網(wǎng)絡安全問題、大規(guī)模流行性疾病、跨國犯罪等。這一系列的非傳統(tǒng)國家安全問題和軍事安全、政治安全、社會安全、國土安全等傳統(tǒng)國家安全問題已不是過往軍事斗爭、武力威脅等傳統(tǒng)手段所能解決得了,更需要互信、互利、平等、協(xié)作、共享、共贏、可持續(xù)的非傳統(tǒng)安全思維或措施發(fā)揮其作用和活力。以網(wǎng)絡信息安全為例,互聯(lián)網(wǎng)進入我國已經21年,其普及程度和速度都相當快,使我國迅速成為網(wǎng)絡大國,互聯(lián)網(wǎng)本身所具有的媒體屬性也因此而得到強化,影響力日益增強。網(wǎng)絡上危及我國國家安全的因素也不斷增多,習近平強調,“網(wǎng)絡和信息安全牽涉到國家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是我們面臨的新的綜合性挑戰(zhàn)……確保網(wǎng)絡信息傳播秩序和國家安全、社會穩(wěn)定,已經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現(xiàn)實突出問題?!盵11]與此同時,國外敵對分子和反華勢力也不斷試圖攻擊我國黨政軍等重要機關網(wǎng)站,竊取關系我國國家安全的重要機密和情報。2013年,CIA前雇員斯諾登出逃,披露大批美國的秘密監(jiān)視文件,曝光了包括“棱鏡”項目在內的多個美國政府監(jiān)視項目,甚至包括監(jiān)聽部分國國家領導人的通話,這一陰暗行為的受害者也包括我國國家領導人在內。美國在網(wǎng)絡技術上占據(jù)著絕對的優(yōu)勢地位,而現(xiàn)任奧巴馬政府在國家安全戰(zhàn)略上主張“重振領導地位”,其網(wǎng)絡空間戰(zhàn)略具有很強的“進攻性”。綜合國內外安全形勢以及網(wǎng)絡安全的重要程度,網(wǎng)絡信息安全儼然已經成為國家安全問題的一個重要新變量。非傳統(tǒng)安全問題對國家安全的威脅不斷增加,這一現(xiàn)實要求我們在國家安全意識教育工作中,關注傳統(tǒng)安全的同時,要重視非傳統(tǒng)安全問題;在國家安全的維護中,要轉換思維方式,重視非傳統(tǒng)方式方法的使用,切實維護我國的安全利益。
大學生群體是使用網(wǎng)絡最多、思維最活躍的人群,也是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和未來的建設者,是國家的希望和祖國的未來,也是敵對勢力爭奪的重點對象。恩格斯說:“誰贏得了青年,誰就贏得了未來?!盵12]因此,增強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提升其國家安全素養(yǎng),使其成為國家安全理論學習和實踐的宣傳者、推動者和踐行者是當前高校國家安全意識教育工作所要承擔的重要任務。結合大學生自身的心理特點,我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提升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一)深入學習總體國家安全觀,做好國家安全觀的認知教育工作
總體國家安全觀思想從政治、國土、軍事、經濟、文化、社會、科技、信息、生態(tài)、資源、核安全11個領域,外部與內部安全、國土與國民安全、傳統(tǒng)與非傳統(tǒng)安全、發(fā)展與安全的關系、自身與共同安全五個方面對我國國家安全作出了全局性的分析,是我國關于國家安全方面的新成果,這一思想將指導著我國未來一段時間內國家安全戰(zhàn)略和安全政策的制定與實施,深刻領會這一觀點具有重大的意義。做好總體國家安全觀思想的認知教育是高校國家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環(huán),是提升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落實國家安全教育實踐的必要前提。我們認為,必須從傳統(tǒng)安全與非傳統(tǒng)安全的新特點與危害、國家安全與個人安全的關系、國家安全目標與維護手段等方面理清大學生對這一問題的認識,使其認識到國家安全與其自身實踐息息相關,努力使其成為維護國家安全的踐行者。同時,總體國家安全觀重視人的安全,強調用非傳統(tǒng)的方式方法去分析處理國家安全問題,我們的國家安全教育自然要體現(xiàn)人文關懷,摒棄以往以軍事斗爭為手段、以國家安全為最終目標的思想。簡而言之,我們要將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新思維、新方法、新理念貫穿到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的全過程。
(二)更新教育理念,激發(fā)愛國熱情
當前我國對大學生進行國家安全意識教育的價值理念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觀念,強調個人利益和價值對集體利益的服從。這種理念勢必導致過分強調國家安全,忽視人民個人安全,會造成對人民個人安全的損害。我們需要擺正人民安全的宗旨性地位,在傳統(tǒng)與非傳統(tǒng)安全威脅交織、非傳統(tǒng)安全日漸凸顯的今天,國家安全是人民安全的工具和手段,維護國家安全是維護人民自身安全的特殊形式,維護人民安全有利于更好地維護國家安全。因此,使人民群眾為國家長治久安勇于獻身,讓國家為人民安全服好務,應該成為當代我國國家安全教育的最高價值追求。
(三)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方法,增強國家安全意識教育實效性
要增強國家安全意識教育的實效性,就必須體現(xiàn)出時代性,把握住規(guī)律性,轉變思維,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當今我國對大學生進行國家安全教育的方式主要是軍事訓練和課堂教育,輔以各類宣傳活動。針對當代大學生求新、求異、求特的心理需求,追求個性獨特的行為方式,參與意識、民主意識、平等意識強烈的特點,我們認為,創(chuàng)新引導方式和教育方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以學生為學習主體,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做好思想引導工作,加強師生互動交流,使學生參與到問題的討論與解決中來,多采用熱點問題分組討論,專題匯報模式。2.將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結合起來。在教學過程中,不拘泥于課堂教學,引導學生走出校門,建立起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實踐中深化對課堂所學的理解。3.重視網(wǎng)絡媒體的宣傳、渲染作用,加強校園文化建設。4.摒棄以往重視“軍訓”輕視“理論”的模式。
(四)加強高校國家安全意識教育教學隊伍建設和高校網(wǎng)絡平臺建設
當前高校在這一領域的教育工作平臺相對混亂,專業(yè)隊伍建設力度相對較弱,很少有學校將其作為一個獨立的教學單位,大多數(shù)高校將其掛靠在體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或者劃歸學生處、保衛(wèi)處等相關部門,使得國家安全意識教育工作難以獲得足夠的“話語權”[13]。盡快建立起一支既具備軍事技能素養(yǎng)又有扎實政治思想素質和理論功底的教學隊伍迫在眉睫。在不具備這些條件的地方,高??梢試L試建立與地方軍事院校合作的方式,選聘軍事院校優(yōu)秀人才加入到普通高校的教學隊伍中來,為深入推進高校國家安全意識教育提供新思路和新平臺。
(五)營造國家安全教育環(huán)境,落實國家安全教育實踐
國家安全意識教育是實實在在的,是在現(xiàn)實的環(huán)境中進行的。教育環(huán)境對其工作的成效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我們認為,建設好宏觀大環(huán)境和校園小環(huán)境對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的提升是非常必要的。宏觀環(huán)境方面:首先,國家立法部門需要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以其內容為要求,健全與國家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來應對不斷變化的國際國內安全形勢和完善安全教育內容,在規(guī)范高校國家安全意識教育工作的同時,為其提供法律依據(jù)。其次,黨和政府要切實維護人民安全,使國家穩(wěn)定、社會和諧,讓人民享受到國家安全、穩(wěn)定、和諧發(fā)展所帶來的利益,使人民將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穩(wěn)定、人民和諧內化為個人的自覺行為。校園環(huán)境方面:我們要繼續(xù)發(fā)揮高校國家安全意識教育主陣地的作用,要利用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這個主要渠道,把國家安全意識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在潛移默化中使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得到培育和提升。除了課堂教育以外,我們還可以利用網(wǎng)絡資源進行網(wǎng)上宣傳,建立相關論壇、聊天室、微信群、公眾號、網(wǎng)站等,組織學生成立相關的社團、協(xié)會、興趣小組,組織學生開展國家安全知識宣傳周(月)、相關軍事圖片(影片)展、國家安全知識歌詠(演講)比賽、國家安全知識問答比賽等形式多樣的活動來宣傳國家安全相關知識,增強大學生對國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喚起他們維護國家安全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1]鄧小平.鄧小平文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王增收.從公民政治認同的缺失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與出路[J].湖北社會科學,2005(9):128-130.
[3][9]劉躍進.總體國家安全觀視野下的傳統(tǒng)國家安全問題[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4(6):10-15.
[4]習近平.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N].人民日報,2014-04-16(1).
[5]王惠巖.政治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6.
[6]楊天宇.禮記譯注(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2):49.
[7]李民,王健撰.尚書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8]裴汝誠,王義耀.貞觀政要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10]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11]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N].人民日報,2013-11-16(4).
[1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13]李科,張正明,問鴻濱.“總體國家安全觀”視域下普通高校國防教育模式的創(chuàng)新路徑[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5(2):63-66.
(實習編輯:鄭舒)
An Exploration of National Security Awareness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Overall National Security Concept
ZENG WeilunZHAO Hongwei
(School of Marxism,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hongqing, 400065)
At present,China's national security,both at home and abroad,are facing the traditional and non-traditional security risks.At the same time,the infiltration of ideology of the western countries and the terrorist activitie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it seriously threaten China's national security and people's security.In addition,China's current reform has entered a critical period, the internal contradictions among the people caused by the adjust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conomic systems and the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control are prominent,which have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modernization.In the face of such a complex and changeable national security situation,General Secretary Xi proposed the overall national security concept.This viewpoint requires us to work hard to ensure the smooth realization of the people's power,balance the two overall situations at home and abroad, take into account the whole and part and change the way of thinking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of national security.Therefore,we should do well in the work of national security awareness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by clarifying the truth,updating national security awareness education philosophy, stimulating the patriotic enthusiasm of university students;innovating education methods to enhance the actual effect of national security awareness education;strengthening the university national security awareness education teaching team and platform construction;creating a 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 environment and implementing 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 practice.
national security;national security concept;college students;national security awareness
2015-11-18
重慶市社會科學規(guī)劃青年項目“網(wǎng)絡傳播視域下高校意識形態(tài)工作研究”(項目編號:2015QNMK43),重慶郵電大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巧用網(wǎng)絡語言開展‘95’后大學生意識形態(tài)工作新探”(項目編號:K2015-13)。
曾維倫(1966-),男,重慶郵電大學教授,重慶市委黨校副校長;趙鴻偉(1988-),男,重慶郵電大學碩士研究生。
G641;G414
A
1004-342(2016)01-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