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群英,李新庭
(1.福建師范大學(xué)協(xié)和學(xué)院,福建福州,350007;2.福建師范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福建福州,350007)
美國漢學(xué)家葛浩文與《紅高粱家族》的翻譯及文化誤讀
莊群英1,李新庭2
(1.福建師范大學(xué)協(xié)和學(xué)院,福建福州,350007;2.福建師范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福建福州,350007)
美國漢學(xué)家葛浩文翻譯了九部莫言的小說,其中《紅高粱家族》是葛浩文翻譯的第一部莫言小說,也是在英語世界最廣為接受的莫言小說。在此探討了美國漢學(xué)家葛浩文在翻譯《紅高粱家族》時使用的翻譯手法,以及對某些文化信息詞的誤讀。
葛浩文;《紅高粱家族》;翻譯;文化誤讀
莫言,原名管謨業(yè),出生于1955年,祖籍山東高密。自上世紀(jì)80年代中期,他以一系列鄉(xiāng)土作品崛起,被歸類為“尋根文學(xué)”作家。莫言著有《紅高粱家族》《酒國》《豐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勞》《蛙》等長篇小說十一部,《透明的紅蘿卜》《司令的女人》等中短篇小說一百余部,其中有許多作品已經(jīng)被翻譯成英、法、德、意、日、西、俄、韓、荷蘭、瑞典、挪威、波蘭、阿拉伯、越南等多種語言,在國內(nèi)外文壇上具有廣泛的影響。莫言的作品曾榮獲眾多海內(nèi)外獎項(xiàng),如2008年紐曼華語文學(xué)獎(Newman Prize for Chinese Literature)的首屆獎項(xiàng)、2011年茅盾文學(xué)獎、2012年諾貝爾文學(xué)獎(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for 2012)。
在帶有“魔幻現(xiàn)實(shí)主義”色彩的“鄉(xiāng)土”小說中,莫言很獨(dú)特地把中國現(xiàn)代歷史的宏大敘事和具有地方色彩的鄉(xiāng)村場景結(jié)合起來。他用海闊天空的想象、天馬行空的敘述、陌生化的處理和氣勢磅礴的語言構(gòu)造了獨(dú)特的文學(xué)世界。例如,在《紅高粱家族》中,莫言創(chuàng)造了他的文學(xué)王國——高密東北鄉(xiāng)。小說采用“我爺爺”“我奶奶”這一獨(dú)特的敘述視角,描寫了抗日戰(zhàn)爭期間,“我爺爺”“我奶奶”等在高密東北鄉(xiāng)上演的一幕幕英勇悲壯的舞劇。著名的導(dǎo)演張藝謀把《紅高粱家族》拍成電影《紅高粱》,1988年該影片獲得了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金熊獎,蜚聲海外。美國漢學(xué)家葛浩文的英譯本Red Sorghum從1993年發(fā)行至今多次再版,已經(jīng)成為美國多所大學(xué)中國當(dāng)代文學(xué)課程的必選讀本,其受國外讀者喜愛程度可見一斑。本文將分析葛氏采用的翻譯手法,同時探究葛氏對一些中國特有的文化信息詞誤讀、誤譯的問題。
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美國著名的漢學(xué)家,出生于1939年,20世紀(jì)60年代服役期間在臺灣學(xué)習(xí)漢語,后獲得印第安納大學(xué)中國文學(xué)博士學(xué)位。葛浩文翻譯了包括蕭紅、陳若曦、王朔、莫言等二十多位名家的五十多部作品。美國著名作家約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把葛浩文生動地比喻為中國現(xiàn)當(dāng)代文學(xué)“接生婆”,著名中國文學(xué)評論家夏志清教授稱葛浩文是“公認(rèn)的中國近代、當(dāng)代文學(xué)之首席翻譯家”,英國著名翻譯家戴乃迭(Gladys B.Tayler)稱其“讓中國文學(xué)披上了當(dāng)代英美文學(xué)的色彩”。
莫言稱“葛浩文教授不但是個才華橫溢的翻譯家,而且還是個作風(fēng)嚴(yán)謹(jǐn)?shù)姆g家。許多既精通英語又精通漢語的朋友對我說葛浩文教授的翻譯與我的原著是一種旗鼓相當(dāng)?shù)拇钆?,但我更愿意相信,他的譯本為我的原著增添了光彩?!庇玫聡麧h學(xué)家顧彬(Wolfgang Kubin)的話來說,“葛浩文對莫言獲得諾貝爾獎有很大的貢獻(xiàn),他創(chuàng)造了‘國外的莫言’?!?/p>
葛浩文與莫言的合作始于1988年,他一共翻譯了莫言九部作品,包括《紅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酒國》等作品。其中《紅高粱家族》是葛浩文翻譯的第一本莫言小說,也是英語世界最廣為接受的小說。葛氏在翻譯《紅高粱家族》的過程中,葛氏靈活運(yùn)用直譯、直譯加注、意譯、替代和省略等多樣化翻譯手法,跨越了文化邊界,在竭力保留源語表達(dá)形式的前提下,又能滿足目的語讀者的閱讀期待,進(jìn)而將中國特質(zhì)文化融入英語文化當(dāng)中,讓原作在英語世界獲得第二次生命。
(一)直譯
為保持源語文化特色,讓目的語讀者領(lǐng)略外國風(fēng)情,葛浩文在翻譯《紅高粱家族》時盡可能使用了直譯的手法。
例1:“別急!”大爺說,“心急吃不了熱粘粥?!?/p>
“Take it easy!Greedy eaters never get the hot gruel.”
例2:雞走雞道,狗走走道,井水不犯河水。
After that,chickens can go their own ways,dogs can go theirs.Well water and river water don’t mix.
例3:丑話說前頭,到時候誰要草雞了,我就崩了他。
I’m warning you guys,I’ll shoot any one of you who turns chicken.
例1中的諺語“心急吃不了熱粘粥”,雖然粥不是西方人的主食之一,但是熱粥燙人這個道理淺顯易懂。例2中的典故“井水不犯河水”,井水屬于地下水,河水屬于地上水,井水與河水互不相通,沒有侵犯的條件,所以這典故的含義也很容易理解。例3中的方言“草雞”是形容詞,比喻懦弱畏縮,而在英語文化中chicken做形容詞時也是懦弱膽小的意思。綜合以上例子,對于淺顯易懂的諺語或典故,或中西文化中寓意相同的詞語,葛氏采用直譯的方法,充分保留了源語中的文化特色。
(二)直譯加注
由于英漢文化存在諸多差異,漢語中許多文化詞語在英語中根本就沒有對等詞。在這種情況下譯者常常要采用直譯加注法來彌補(bǔ)空缺。加注通常可以用來補(bǔ)充諸如背景材料、詞語起源、內(nèi)涵意義等相關(guān)信息,便于讀者理解。
例4:三星正晌,黎明前的黑暗降臨。
The three stars—Rigel,Betelgeuse and Bellatrix— hung directly overhead.A heavy pre-dawn darkness had fallen around him.
例5:后來,他成了“五保戶”,他知道福來了。
Eventually he became a pensioner,protected by the“five guarantees”of food,clothing,medical aid,housing,and burial,and knew that his good fortune had finally arrived.
例6:你簡直是魯班門前掄大斧,關(guān)爺面前耍大刀,孔夫子門前背“三字經(jīng)”,李時珍耳邊念“藥性賦”,給我拿下啦!
...,like someone wielding an axe at the door of master carpenter Lu Ban,or waving his sword at the door of the swordsman Lord Guan,or reciting the Three Character Classic at the door of the wise Confucius,or whispering the“Rhapsody on the Nature of Medicine”in the ear of the physician Li Shizhen.Arrest him!
例4中的“三星正晌”,若“三星”直譯成“thethree stars”,目的語讀者就無法知道指的是哪三星。但是在其后面用加注的方式說明三星指的是獵戶座的參宿七(Rigel),參宿四(Betelgeuse)和參宿五(Bellatrix),讀者才能夠正確理解“三星正晌”的含義——每年到臘月晚19點(diǎn)從東方就會升起三顆明亮的星星,稱為三星。當(dāng)它慢慢爬到天空中間時,恰好是午夜11-12點(diǎn)。例5中的“五保戶”(five guarantees)指的是保吃、保穿、保醫(yī)、保住、保葬(food,clothing,medical aid,housing,and burial),這和西方國家的社保制度不一樣,所以有必要加注說明。例6中的“魯班”“關(guān)爺”“孔夫子”和“李時珍”雖然是中國人耳熟能詳?shù)娜嗣?,但是這些人名超出了目的語讀者的認(rèn)知范圍。葛氏翻譯時在人名前加上職業(yè)和修飾性語言予以描述,這種直譯加注的方法有助于讀者理解其含義。
(三)意譯
意譯是指根據(jù)原文的大意來翻譯,不作逐字逐句的翻譯。它主要在源語與目的語之間存在巨大文化差異的情況下使用。意譯的使用體現(xiàn)出不同語言民族在生態(tài)文化、語言文化、宗教文化、物質(zhì)文化和社會文化等諸多方面的差異性。
例7:無恩不結(jié)夫妻,無仇不結(jié)夫妻。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Man and wife,for better or for worse.Marry a chicken and share the coop,marry a dog and share the kennel.
例8:哎,唱戲的!你出來,你茂不茂,呂不呂,什么歪腔邪調(diào)!
Hey,there,opera singer,come out!That’s terrible singing!Just awful!
例9:我們八路軍絕對不從朋友碗里搶飯吃,咱們是買賣不成仁義在。
We’d never steal food from a friend’s bowl,just because we can’t make a deal doesn’t mean we’re not on the same side.
例7用“Man and wife,for better or for worse.”很精確地表達(dá)了“無恩不結(jié)夫妻,無仇不結(jié)夫妻”的含義。“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币饧础肮哦Y認(rèn)為女子出嫁后,不論丈夫性格如何,都要順從,恪守婦道?!薄癕arry a chicken and share the coop,marry a dog and share the kennel.”也翻譯得恰到好處。例8中的茂腔和呂劇都是中國地方戲曲,茂腔流行于山東省濰坊、青島、日照等地,呂劇流行于山東和江蘇、安徽、東北三省部分地區(qū)。雖然它們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但是普及率不高,中國人也對它們不甚了解,葛氏采用意譯的手法來翻譯是最佳的選擇。
(四)替代
如果源語表達(dá)的內(nèi)容和形式都不在目的語讀者的文化范圍之內(nèi),譯者就必須盡可能地將源語文化轉(zhuǎn)換成目的語文化,對在目的語文化背景中缺乏的所指或有文化沖突的詞語進(jìn)行替代,使之易于目的語讀者理解。適當(dāng)?shù)剡\(yùn)用替代法,精心挑選替代詞或句,其效果往往是“一詞之易,全句生輝”。
例10:你奶奶年輕時花花事兒多著咧。
When your grandma was young she sowed plenty of wild oats.
例11:你沒送給他點(diǎn)見面禮?
You didn’t give him anything to grease the skids?
例12:父親上了那條土路,沒了高粱的羈絆,跑得像野兔一樣快,沉重的勃朗寧手槍把他的紅布腰帶墜成一牙殘?jiān)隆?/p>
Once he was on the road,and didn’t have to worry about getting tangled up in the sorghum plants,he ran like the wind,his red cotton waistband sagging like a crescentmoon underthe weight of his Browning.
例10中的“花花事兒多著咧”用了習(xí)語“to sow plenty of wild oats”來替代,“to sow wild oats”并不是播種野生的燕麥,它的意思是年輕人到處談情說愛,尋歡作樂。例11中的“送給他點(diǎn)見面禮”用“to grease the skids”來替代,“to grease the skids”意即“給剎車涂潤滑油;為事情的順利進(jìn)行做準(zhǔn)備;賄賂”。例12中的“跑得像野兔一樣快”用“to run like the wind”來替代。由此可見,葛氏選用了更為地道準(zhǔn)確的英語習(xí)語來替代源語中富含中國文化特色的詞語,使文章更生動貼切了。
(五)省略
省略法是指在翻譯中,源語文本中有些詞在譯文中可以被省略,不必翻譯。省略的目的在于使譯文更加通順流暢,更符合目的語的習(xí)慣。
例13:我奶奶一生“大行不拘細(xì)謹(jǐn),大禮不辭小讓”,心比天高,命如紙薄,敢于反抗,敢于斗爭,原是一以貫之。
例14:“余司令,江湖上說,‘識時務(wù)者為俊杰’,‘良禽擇木而棲,英雄擇主而從’,毛澤東是當(dāng)今的蓋世英雄,你不要錯過機(jī)會?。 ?/p>
“Commander Yu,as the saying goes‘A great man understands the times,a smart bird chooses the tree where it roosts,and a clever man chooses the leader he’ll follow.’Don’t pass up this chance.”
例15:你在會里效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爭取同情和聲望。
When you are one of us,if you can sleep on firewood and drink gall,like the famous king of Yue,you’ll gain everyone’s sympathy and respect.
例13中雖然整句省去不譯,“我奶奶”的性格特點(diǎn)在前文敘述中已經(jīng)躍然紙上了。例14中的“毛澤東”和例15中的“勾踐”也被省去不譯,因?yàn)槲闹邢氡磉_(dá)的不是這兩個人物,而是所涉及的事件,省去不譯反而更容易理解。
由于各國的物質(zhì)生活、歷史傳統(tǒng)、政治文化、社會制度等各方面的文化差異,在跨文化交際中可能會出現(xiàn)信息誤讀的現(xiàn)象。翻譯離不開對源語文本的理解及使用目的語進(jìn)行表達(dá)。對源語文本理解有誤,翻譯便成為誤譯,葛氏在《紅高粱家族》譯本中也有多處因誤讀而產(chǎn)生的誤譯。
例16:他在大門外等了足有半個時辰,心中煩躁不安,欲要闖進(jìn)去與那女子理論,又止腳躊躇。
He waited for about half an hour,growing more restless by the minute,and was barely able to keep from rushing inside and settling accounts with the woman.
例17:一根裹腳布,長一丈余,外曾祖母用它,勒斷了奶奶的腳骨,把八個腳趾折斷在腳底,真慘!
A yard in length,the cloth bindings were wound around all but the big toes until the bones cracked and the toes turned under.The pain was excruciating.
例16中的“半個時辰”等于“an hour”,并不是“half an hour”,所以這里是誤讀、誤譯。例17中的“一丈”等于“3.645 yards”不是“a yard”。這兩個例子都屬于計(jì)量單位的誤讀、誤譯,因?yàn)橹形鞯挠?jì)量單位設(shè)置不同,從而增加了翻譯的難度。
例18:爺爺?shù)难劬νt,頭發(fā)幾乎全部變白,他駝著背,兩只腫脹的大手局促不安地垂到膝上。
Granddad’s eyes were bloodshot,his hair seemed to have turned completely white,his back was hunched,and his large,swollen hands rested uneasily on his knees.
例18中,葛氏把“頭發(fā)幾乎全部變白”翻譯成“his hair seemed to have turned completely white”。其實(shí)頭發(fā)變白準(zhǔn)確翻譯是“turn grey”。
例19:雖然我奶奶與他已經(jīng)在高粱地里鳳凰和諧,在那個半是痛苦半是幸福的莊嚴(yán)過程中懷上了我的父親。
Even though by then he and Grandma had already done the phoenix dance in the sorghum field,and even though,in the solemn course of suffering and joy,she had conceived my father.
例19中“鳳凰和諧”是一個委婉語,用來表達(dá)性愛的信息,而葛氏把它直譯成“to do the phoenix dance”,與原文的意思完全不同,因?yàn)樵谀康恼Z中沒有此聯(lián)想意義。所以翻譯時應(yīng)該用“to make love”的委婉語“to sleep with”或“to play with”更為準(zhǔn)確。
例20:爺爺感動地看著這婦人慈善的面容,叫了一聲:“嫂子……”眼淚幾乎滾出來。
He looked up at her kind face and tears beganto fill his eyes.“Sister-in-law,”he moaned.
例20中,葛浩文把“嫂子”譯為了“sister-inlaw”。事實(shí)上,爺爺使用這個稱呼是一種尊稱,因?yàn)闋敔敽瓦@位婦人沒有親戚關(guān)系。所以應(yīng)該翻譯成“Ms”即可。
例21:這是“圍魏救趙之計(jì)”吧,江隊(duì)長?
You could call that the classic“Encircle the Wei to rescue the Zhao”ploy,wouldn’t you say,Commander Jiang?
例21中成語“圍魏救趙”說的是戰(zhàn)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duì)而使趙國得救。葛氏把它直譯成“to encircle the Wei to rescue the Zhao”讓目的語讀者摸不著頭腦,其實(shí)采取意譯的手法更為適合,如“to relieve the besieged by besieging the base of the besiegers”。
例22:我們的狗都年近十五周歲,這對人來說還是少年,但對狗來說,已是不惑之年。
Our dogs were nearly fifteen years old,a time of youth for humans,but an advanced age for dogs,an age of confidence.[2](P177)
例22中的“不惑之年”出自《論語·為政》,通常是指中年人的年紀(jì)。意思是,人到中年,經(jīng)歷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不會像青年那樣困惑了。而在該句中的狗到了“不惑之年”指的是狗到了中年的意思,并沒有困不困惑那層含義。所以“an age of confidence”是多余的,可以省去。
例23:這天也是我奶奶的好日子。
It was also a good day for my Grandma。
例23中“好日子”指的是為奶奶的葬禮而擇的吉日。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好日子”是指根據(jù)古代黃歷或者為人們生活中重要的事情選定的吉日,比如出行、搬遷、埋葬等等。雖然帶有一定封建迷信性質(zhì),卻也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遺留。因此,此處的“好日子”指的是奶奶下葬的日子,奶奶可以在死后升入天堂,“a good day”顯然沒有將原文意象表達(dá)出來,可以翻譯成“a lucky day for her funeral”。
在文學(xué)譯介時,尤其是在兩種存在顯著差異的語言和文化之間進(jìn)行文學(xué)譯介時,讀者的接受是翻譯過程中譯者必須要考慮的首要問題。在翻譯《紅高粱家族》過程中,葛浩文根據(jù)翻譯目的、讀者對象等選擇了恰當(dāng)?shù)奈幕g策略。他秉承忠實(shí)的原則,用直譯的手法保留源文語言和文化特色,使讀者感受到斑斕的異域風(fēng)情。同時,他還用直譯加注、意譯、替代或省略等手法對源語文本進(jìn)行了合理的“重寫”,體現(xiàn)了翻譯的跨文化交流本質(zhì)。雖然譯作中存在一些文化誤讀和誤譯的現(xiàn)象,但是葛浩文對莫言作品的譯介無疑是出色的。葛氏的《紅高粱家族》英譯本在英語世界的文化行旅再現(xiàn)了原文的文學(xué)魅力和藝術(shù)水準(zhǔn),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莫言獲得了重要的國際聲譽(yù),也使中國文學(xué)在其世界化進(jìn)程中邁出了關(guān)鍵的一步。
[1]莫言.紅高粱家族[M].上海文藝出版社,2012.
[2]Mo Yan.Red Sorghum[M].translated by Howard Goldblatt.New York City:Viking Penguin,USA,1993.
[3]劉云虹,許鈞.文學(xué)翻譯模式與中國文學(xué)對外譯介[J].外國語,2014(5):6-17.
[4]辛紅娟,張?jiān)?,陸宣鳴.從葛浩文英譯看中國文化的海外傳播[J].當(dāng)代外語研究,2014(2):53-57.
[5]陳偉.中國文學(xué)外譯的濾寫策略思考:世界主義視角[J].外語研究,2014(6):67-72.
[6]孫宜學(xué).從葛浩文看漢學(xué)家中華文化觀的矛盾性[J].同濟(jì)大學(xué)學(xué)報,2015(2):95-99.
H315.9
A
福建省教育廳A類社科項(xiàng)目“文化負(fù)載詞的翻譯策略研究”(JA12401S)
莊群英(1972-),女,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yàn)榭缥幕浑H學(xué)、比較文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