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黃陂區(qū)實驗中學 胡新文 程 斌
?
“兩案并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武漢市黃陂區(qū)實驗中學胡新文程斌
武漢市黃陂區(qū)實驗中學近年來大力實施“科研興?!睉?zhàn)略,循序漸進地開展了湖北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課題《新課程理念下高效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和“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新課程理念下高效課堂教學評價策略的研究》的實驗研究。在兩個省級課題的研究過程中,全體教師不斷更新教育思想觀念,逐步樹立了富有時代內涵的人才觀、以提高綜合素質為核心的多樣化的質量觀、以學生為中心的現代教學觀,以學生全面發(fā)展為導向的科學的業(yè)績觀。同時隨著標準化學校建設、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推進,我校進一步完善了班班通工程,校園局域網、電子白板、電子錄播室、教師手提電腦等硬件設施一應俱全,滿足了信息化教學的需要。在教育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深入以及課程設置與內容不斷更新的背景下,我校不斷探索信息化條件下小組合作學習與新課程整合的新思路、新特點及新問題,以高效課堂工程建設和“一師一優(yōu)課、一課一名師”活動為抓手,開展了信息技術下“兩案并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教學模式具有系統(tǒng)性、可操作性和中介性,它上秉抽象理論、下承具體實踐,既可將教學理論范型化,又可將具體實踐概括化,是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的紐帶和橋梁。
(一)尋找模式構建的理論依據
1.認知——發(fā)現學習理論
美國當代著名認知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布魯納認為任何一門學科知識都有一定的認知結構,學習就是掌握學科的知識結構,獲得一套概況的基本思想和原理。學習知識的最佳方式是發(fā)現學習,學習是通過獲得、轉化和評價三個過程,將學科知識轉化學習者自己的知識的過程。
2.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人本主義學習論主要代表人物羅杰斯提出:教育要以學習者為中心,在學習上要給他們以自己選擇方式的機會。他提倡“有意義的自由學習觀”和“學生中心的教學觀”,認為學習的實質就是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和發(fā)展智力,探究自己情感,學會與教師及班集體成員的交往,闡明自己的價值觀和態(tài)度,實現自己的潛能,以達到最佳學習境界的過程。
(二)對課改先進學校教學模式的學習和借鑒
借鑒先進學校教學模式是我們構建教學模式的基點和常態(tài),因為只有在借鑒的基礎上才能活用、整合、創(chuàng)新和超越。學校先后多批次選派教學領導和業(yè)務骨干去南京東廬中學、江蘇洋思中學和山東杜郎口中學學習。
1.東廬中學的“講學稿”是一份融教師的教案、學生的學案、分層次的評價練習為一體的師生共用、探究活動的載體,內容包括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學法指導,主題部分包括預習導學、學習研討、延伸拓展三大類。其教學特點體現在對預習的重視和運用,對學習小組角色轉換的靈活運用和對講學稿的落實與檢查上。
2.洋思中學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課堂的主要活動形式為:學生自學——學生獨立思考——學生之間討論——學生交流經驗,其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環(huán)節(jié)為介紹學習目標、自學指導、學生自學、學生練習、引導學生更正指導學生運用、當堂完成作業(yè)。
3.杜郎口中學的“三三六”教學模式體現在課堂自主學習立體式、大容量、快節(jié)奏三特點;自主學習預習、展示、反饋三模塊;課堂展示預習交流、明確目標、分組合作、展現提升、穿插鞏固、達標則評六環(huán)節(jié)。
我們通過參觀學習和對比研究發(fā)現,以上三所課改先進校的教學模式變革呈現出幾個基本趨勢:一是由教師的教為主轉變?yōu)閷W生的學為主,重視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主體性,倡導小組合作學習、討論式學習;二是從單一的教學模式向多樣化的教學模式發(fā)展;三是重視利用信息技術和先進的教學條件設計教學模式,推進教學模式的現代化。
從2011年9月起,我校結合本校實際開展了信息技術下“兩案并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構建。所謂“兩案”一是指教師根據學情和教學內容通過集體備課編寫符合學生特點的教師用的導學案;二是指具有教師原創(chuàng)思想和有針對性引導學生有序、高效地進行學習的學生用的學案。兩案重在導,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自己閱讀思考,最終帶著“學會了什么?”“還有什么問題”走進課堂。所謂“小組合作”,是指課堂取消“插秧式”課堂擺放形式,變?yōu)橐孕〗M為單位對桌而坐或團團坐的方陣形式。按學生綜合素質合理搭配6人一組。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組長的帶領下開展自學、對學、小組內學,解決學案中預設的學生自學、互學后沒有解決的問題和新生成的問題,達到交流合作、互幫互助,以優(yōu)帶差,共同提升的目的。信息技術下“兩案并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目的是把課堂還給學生,共同發(fā)展,讓學生在明標、預習、質疑、討論、答疑中享受快樂,在導學、訓練、歸納、小結、反思中體驗成功,實現小組合作、你幫我爭、人人參與,自主發(fā)展、你好我優(yōu)、個個展示的學習氛圍。
我校信息技術下“兩案并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實施步驟分以下五步:
1.課前學案導學,教師二次備課
教師提前一天在微信平臺中下發(fā)學案,學生根據學案進行自學并在微信平臺完成第一次交流練習和任務。第二天課前由教師批改再由各小組長交叉檢查學案完成情況并在小組評價表中打分。這樣長期訓練促使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和獨立思考形成自己的知識網絡。同時教師也可根據學生學案完成情況進行了第一次學情調查,為學生課堂上有話可說、有疑可問、有據可辯,為生成豐富多彩的課堂展示做好充分準備。教師在自己的導學案上進行二次備課,對原先的教學預設進行相應的補充和調整。
2.課中組內展示,小組合作交流
上課開始教師明示學習目標,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有方向、有目的、有秩序地學習。全體組員依次展示自己的學習所得,如有不同答案就進行全組討論,還不能解決的問題由組長記錄下來。此時教師深入各個小組,主要是監(jiān)督、答疑、發(fā)現亮點。組內每個學生都有發(fā)言的機會,都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根據深入各組的展示情況完成第二次學情調查。對于各組存在的不同問題可通過組際交叉解決,對于共性問題則是這一節(jié)課的難點,教師就調整教學方案,通過鋪墊、啟發(fā),使問題呈現一定的梯度,讓學生循序漸進。
3.全班集中展示,突破學習難點
各小組選派代表在全班微信平臺上展示本組學習成果,按學科及課型選擇板演、演講或者搶答等形式,其他小組進行點評、補充、質疑、辯論。在學生展示的基礎上,將發(fā)現的重點、難點、疑點問題,通過教師提問點撥,強化重點、排除疑難問題,引領學生對知識深化理解或拓展提高,統(tǒng)一解決問題的方法、思路、步驟與結果。教師時刻關注學生討論的話題走向,做好學生話語范圍的有序調控,做到只講重點、易混易錯點,學生學會的、自己能學會的、講了也不會的內容不講。
4.限時當堂訓練,鞏固學習內容
集中點評后學生限時獨立完成學案上的鞏固練習,檢測學生本節(jié)課知識的理解、掌握情況,同時發(fā)現問題及時點撥矯正。題目的設計圍繞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并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分成不同的難度,讓絕大多學生感受到“學有價值”、“學以致用”,體驗學習的快樂、成功的喜悅,當堂訓練當堂完成、當堂核對。讓學生及時地通過有針對性的訓練,對其鞏固所學、加深理解、提升能力、查漏補缺十分有效的。同時教師完成了第三次學情調查,并根據學生練習的正確率高低及錯誤集中點進行課后反思,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設置補差訓練和補償訓練,再對導學案進行修改、完善。
5.課堂重點小結,提煉感悟升華
下課前5分鐘將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進行梳理,反思目標達成情況,對重點內容進一步提煉、突出、強調,引導學生把握各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系。
經過三年多的探索與實踐,我校信息技術下“兩案并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一大批教師已成為高效課堂教學的行家里手。在2014 年12月至2015年6月,國家教育部、省教育廳及市、區(qū)教育局開展的“一師一優(yōu)課、一課一名師”活動中,我校教師人人上“優(yōu)課”、網上曬“優(yōu)課”、層層評“優(yōu)課”,其中獲國家級“優(yōu)課”1節(jié),省級“優(yōu)課”5節(jié)、市級“優(yōu)課”11節(jié)。在為教師打造成長平臺的同時學校的綜合辦學效益屢上臺階,先后榮獲省“課內比教學、課外訪萬家”先進學校、省依法治校示范學校、市高效課堂建設工程先進單位、市減負增效先進單位、市基礎教育信息化先進單位等榮譽。
責任編輯鄭占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