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江岸區(qū)鄱陽街小學
?
情境評價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武漢市江岸區(qū)鄱陽街小學
鄱陽街小學一直致力于探索怎樣在情境體驗中評價學生。經(jīng)過實踐和研究,我們構建了學?!扒榫吃u價模式”,即從問題出發(fā),基于兒童的認知與生活經(jīng)驗,創(chuàng)設鮮活的成長情境,在情境中予以評價,進而激發(fā)學生個體自我成長的內(nèi)驅力。
該模式分為五步實施:問題切入、設置情境、情境評價、多元反饋和澄清改進。
第一步:問題切入
學校從“問題入手”,找準現(xiàn)階段小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
通過觀察、訪談、問卷、調查等多種方式,我校對學生成長的問題有了明晰的定位。
表1 學生在成長存在的問題
第二步:設置情境
針對以上“問題”,學校分別設置了不同的情境,在“團隊精神”不足問題中創(chuàng)設競爭情景,通過班歌大賽、團隊競技、軍姿比拼、平板撐大賽等形式呈現(xiàn)。此外還有合作情境、兩難情境、慎獨情境、交往情境和嘗試消費情境等,來解決相關問題。(圖1)
圖1 鄱陽街小學針對學生問題設置的生活情境
創(chuàng)設這些情境,再現(xiàn)或模擬學校、家庭、社區(qū)及社會等不同生活場景。發(fā)揮這些“生活場”的作用,在不同的“場”中,用情境來治療“問題”!把它們結合起來就是“情境評價”。
第三步:情境評價
每個情境背后都會精心設計出與之相應的情境評價,根據(jù)不同的情境教育,確定評價的目標、內(nèi)容、標準、方式和主體。(表2)
表2 鄱陽街小學情境評價內(nèi)容表
第四步:多元反饋
利用各種反饋形式,如表格反饋,數(shù)據(jù)反饋,獎勵反饋等呈現(xiàn)本次運用情境評價解決問題取得的效果。
第五步:澄清改進
這里面既包含學生問題的改進,也包括對所設置情境以及情境評價過程的改進,從而反思以上運用情境評價解決問題的有效性。
通過以上“五步法”,針對不同群體的教育,學校分別設計有校級、班級的情境評價,從而切實發(fā)揮評價在解決育人過程中的導向、激勵、澄清等教育功能。
以下是學校通過一個班級設計“情理兩難”情境評價全過程案例,具體說明此模式的操作運用。
第一步:問題切入
如何引導高年級學生明確責任與擔當,樹立法規(guī)意識,懂得尊重生命,做一個懂法治、有道德的社會人?
第二步:設置情景
教師:同學們,今天老師請你們評析一件事。
情境敘述:近期,某市某農(nóng)場住戶家中發(fā)生液化氣爆炸,一家三口受重傷,好心人楊某當即開車送傷員前往醫(yī)院搶救……楊某事后回憶,當時情況十分緊急,傷者中有一個4歲的小孩處于休克狀態(tài),大面積燒傷的張某情況也很嚴重,為了爭取搶救時間,他將車開得飛快,一連闖了4次紅燈,以最快的速度到達醫(yī)院。楊某說,自己是一位老司機,知道闖紅燈是違規(guī)行為,很可能造成事故。
對這件事大家有什么看法,小聲討論吧。
老師聽到了兩種聲音,一種認為楊師傅不應該接受處罰,一種認為應該接受處罰。我們今天分成A,B兩組進行辯論,A組認為楊司機應該接受處罰,B組認為不應該接受處罰。請同學們按照自己的觀點,選擇就坐。
中間就坐的是我們今天評審團的同學,對這個問題大家的觀點是什么?同意A組觀點的舉紅牌,同意B組觀點的舉藍牌。舉牌!(四紅兩藍)謝謝!我們的辯論正式開始。
第三步:情景評價
學生1:大家好,我認為:生命高于一切!司機楊師傅不應該受到處罰!
學生2:對!他見義勇為,在緊急情況下采取極端行為是可以理解和原諒的。
學生3:大家好!我的觀點是:這位司機應該接受處罰。古有孟子說: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不能因為情況特殊而目無法紀。
學生4:這就叫:有法必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學生5:當今,“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個人自掃門前雪”的現(xiàn)象比比皆是,魏師傅不惜違規(guī)也要救人的義舉不僅不能罰,我認為還應給予獎勵,以弘揚正氣。
學生6:對方同學,楊師傅救人,的確值得稱頌!可闖紅燈,就是違反了交通法規(guī)!如果不受處罰,法律不就成了擺設?!
學生7:的確如此!如果救人成了闖紅燈的借口,那么還會有更多花樣百出的借口闖紅燈,那紅綠燈不就成了一種擺設,一種……
學生3補充:一種裝飾!那還要紅綠燈干嘛?。窟€要法規(guī)何用?
學生8:對方同學,這可不能一棒子全打死了,法律作為過敏的道德底線,它不僅無情,也常常會對行善之人網(wǎng)開一面。特殊情況特殊處理。
教師:A組認為情有可原,B組認為有法必依。接下來進行自由辯論。
學生2:不管是黑貓還是白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楊師傅救人就是好人!不應該受罰!
學生3:對方同學請注意:我方一直強調的是——楊師傅受罰是因為闖紅燈,而不是救人。當然,救人也不能成為他違法的借口。下面我來舉個例子:假如A為了救B,危害了CBD……等若干人的生命安全,那他們的生命由誰來負責?
評審1:(舉手)樹是死的,人是活的,人命關天呀!
學生8:假如救人闖紅燈被罰,那全國各地的交警就不用上班了,遇到這樣的事例,我們要考慮的不是溫暖的行善,而是冰冷的規(guī)則了。
學生1:如果救人的時候有那么多顧慮,錯失了救人的最佳時機,我想當事人會后悔一輩子的!
學生4:請聽一組數(shù)據(jù):全國每年發(fā)生道路交通事故190270起,共造成41933人死亡,受傷221838人,直接經(jīng)濟損失7.1億,其中因為闖紅燈造成的死亡事故占1/10。所以不管給違規(guī)穿上什么樣的外衣,違規(guī)就該罰!
評審2:如果我在車上,我當然希望他飛速把我送到醫(yī)院,他不該罰!
學生6:請問這位同學,你有沒有想過正在過馬路的我呢?
學生7:假如楊師傅在闖紅燈是撞到另一個人,那這個人的生命由誰來負責?難道在這千鈞一發(fā)的時刻,我們還等著蜘蛛俠、超人來拯救大家嗎?規(guī)則是為所有人的生命提供保障!你們就等著煎餅俠來拯救吧!
教師:同學們,自由辯論時間到,經(jīng)過這一輪后,你們之中有沒有想改變原有觀點的呢?請調整座位。(A組學生5調整到B組)
教師學生5:XX同學,能談談你改變座位的原因嗎?
學生5:我想:如果因為某一個理由讓規(guī)則發(fā)生改變,后面就會有更多的理由出現(xiàn),變動更多的規(guī)則,那還要規(guī)則干什么呢?我認為反方的思考比我們更全面。
教師采訪:所以你改變了自己的觀點是嗎?(是的)
教師:謝謝你的反思陳述。聽了同學們精彩的辯論,我想評審團的同學也有了重新的思考和想法,請舉牌。(四藍兩紅)
評審3:我非常贊同反方同學的觀點,這位司機救人的行為應該受到表揚和認可,但他闖了6個紅燈,違反了交通法規(guī)也一定要受到處罰。
評審4:“救人”不是我們違法的借口,該承擔的責任就一定要承擔。
評審5:我認為,一碼歸一碼。他的善行必須要點贊,但,違規(guī)了就要受罰!
評審6:只講規(guī)則不要善行是假法治,只講善行不講規(guī)則是無法治,又講規(guī)則又要善行是真法治!
教師:接下來請評審團評選出本場辯論的最佳辯手。
評審6:經(jīng)過討論,本場辯論的最佳辯手是A組:XXX同學B組:XXX同學評審團:XXX同學
第四步:教師評價反饋
謝謝同學們!這是一場情與理的爭辯!做了好事還要被罰,我們于心不忍,可是因為一個“不忍”而變通執(zhí)行法規(guī),就會引起有無數(shù)的理由不去遵守法規(guī),那大家就失去了對“法”的信任,后果就是有法不依。這就是著名的法學理論“毒果樹”原理。值得高興的是,司機楊師傅救人后主動到交管部門接受了處罰。讓我們既為楊師傅樂于救人的高尚品德點贊,更為他敢于承擔違規(guī)責任,主動接受處罰的行為熱烈鼓掌!這也是一場精彩的辯論,之所以精彩是因為每個同學都認真傾聽,主動表達,積極思辨,及時修正。老師為你們點贊,也為你們熱烈鼓掌!
第五步:教師澄清改進
學校在整個六年級開展了這次辯論活動。活動前,通過調查我們發(fā)現(xiàn)有78%的同學認為司機不該接受處罰。孩子們對問題的認識是情大于理,己高于眾。因此我們通過辯論創(chuàng)設了情理兩難情境。(表3)學生在話語評價中主動表達,大膽思辨,不斷調整,提高認知?;顒又形覀冇^察、記錄學生的變化,及時對學生的道德認知過程給予評價,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情與理既矛盾又統(tǒng)一的辯證關系,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表4)我想,我們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就能激發(fā)學生個體在情境評價中成長的內(nèi)驅力,從而實現(xiàn)德育的有效。
表3 鄱陽街小學六(4)班情理兩難情境評價內(nèi)容
表4 鄱陽街小學情理兩難情境評價觀察表
通過系列類似上述兩難情境評價活動,使學生在小學階段,對他律道德或其外在他力的內(nèi)化逐漸轉化為內(nèi)在的心靈準則,進而產(chǎn)生自我成長的內(nèi)驅力。
責任編輯鄭占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