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開灤第十中學 岳振華
?
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中發(fā)展學生素質
河北省唐山市開灤第十中學 岳振華
學校教育首先應使教育者成為和諧發(fā)展的人,為受教育者打下終身學習必不可少的基礎。如何才能讓學生的基本素質得到全面提高?“綜合性學習”是實施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
語文 綜合性 學生素質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教材是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最便利的憑借,語文教材為我們提供的是相對獨立的典型課例,在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內容與教材之間建立多方面聯系,使其成為學習某篇課文的前期準備或知識點的拓展,或對某一單元語文知識的深化,或對一段時間內所學課文中某一項知識的延伸。
學完單元教材內容后,學生查找、搜集與本單元主題有關的資料,開展主題探究活動,課堂上交流、展示,既是對本單元內容的延伸升華,又是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的最好途徑。
例如,筆者設計“龍在人間”綜合性學習活動:開展關于龍的傳說和成語比賽;搜集關于龍的工藝品、圖案,調查家鄉(xiāng)關于龍的特產、地名;學唱《龍的傳人》歌曲,組織學生進行演唱交流;開展“我驕傲,我是龍的傳人”活動,組織學生到敬老院慰問老人,到街上幫助清潔工打掃衛(wèi)生,讓他們體會勞動帶來的辛苦與喜悅,寫出自己的感受。學生在“賽”“唱”“說”“寫”等實踐中體會到中華兒女對龍的摯愛、對祖國的深情以及作為龍的傳人的驕傲和自豪。
綜合性活動既可以為學生提供展示、交流學習成果的平臺,還可以增強學生語文實踐機會,使語文學習向課外拓展延伸,培養(yǎng)愛國情懷。
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思考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問題,促使學生產生探究主題,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問題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尋身邊陋習,樹文明新風》綜合性學習活動。活動實踐中,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社會,尋找、調查校園、家庭、公共場所中人們的不良習慣。通過實踐活動,學生學會發(fā)現問題、面對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在活動前制定周密的計劃,在調查過程中隨機應變,鍥而不舍。采訪中,學生從退縮變得主動,從膽怯變得勇敢;從獨自研究到團結合作;從發(fā)動全校到外出宣傳。交流實踐中,學生明白了陋習給社會和自身帶來的危害,培養(yǎng)了抵制陋習、爭做文明少年的行為習慣。看到學生一步一步長大,一點一點成熟起來,我們打心眼里替他們高興。相信這次活動不但鍛煉了學生各方面能力,更激發(fā)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促使其成為時代主人 。
大自然是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有機整體,學生生活在自然中,活動于自然中。盡可能多地讓學生走出課堂,接觸自然、親近自然,在體驗自然中成長,才能引起他們的好奇心,增強他們的想象力,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
例如,“春天在我身邊”綜合實踐活動,不同年級的學生用他們不同的視角找春天、畫春天、唱春天、贊春天,從實踐中感受春天的美好。
又如,下雪的日子開展“說雪”綜合實踐活動,學生走進滿天飛雪中盡情玩耍,盡情感受,說雪的諺語、讀雪的課文,朗讀描寫雪的文章,問雪的問題,查雪的成因, 目標定位在積累寫雪的詩文,培養(yǎng)想象力和探究能力,陶冶高雅情操上。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既提高了學習興趣,鍛煉了能力,又親近了大自然,對大自然產生無比熱愛。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發(fā)現過去不愛思考問題的學生變得深沉起來,平常不喜歡發(fā)言的學生開始將他們的小手高高舉起。不知什么時候開始,不愛說話的學生開始侃侃而談,性格孤僻的學生開始找朋友合作。不知什么時候開始,有些學生彎腰撿地上的紙屑,有些學生幫助別人……
這些潤物細無聲的變化讓我們切實感受到語文綜合性學習帶給我們的驚喜。語文綜合性學習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合作交流等語文綜合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和協(xié)調發(fā)展。語文教師要不斷探索與研究語文綜合性學習,為學生的后續(xù)學習和終身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1]郭根福.中學語文新課程教材教法[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陸志平,薄俊生.中學語文課程標準與教學大綱對比研究[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楊 穎,關文信,趙晶紅.新課程理念與中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施[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4]唐銘波.調動情感因素深化語文課的思想教育功能[N].教育信息報,2005
ISSN2095-6711/Z01-2016-07-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