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劍虹
(武漢交通職業(yè)學院 思想政治理論課部,湖北 武漢 430065)
?
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情緒管理團體輔導中的應用研究
鄧劍虹
(武漢交通職業(yè)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部,湖北武漢430065)
摘要:積極心理學關注人類積極的力量與美德,倡導積極的心理價值取向。在大學生情緒管理團體輔導中,教師應嘗試將積極心理學中積極情緒與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等相關理論引入情緒管理團體輔導中,并注意結合學生的情緒特點,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情緒,促進其身心健康發(fā)展,進而提升大學生情緒管理團體輔導活動的效果。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大學生;情緒管理;團體輔導
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是利用心理學理論目前已具有實效的測量手段,采取完善的實驗方法來研究人類積極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的一個心理學領域[1]。積極心理學以探索人類的積極情緒與情感體驗為主要導向,如愛、寬恕、感激、智慧和樂觀。積極心理暗示、積極心理情緒以及積極的行為表現對于大學生積極道德人格的建立、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積極心理學的理論豐富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注入了新的理念。
1積極心理學關于積極情緒與健康關系的理論分析
1.1積極情緒與生理健康
積極心理學研究者Barbara Fredrickson博士和專業(yè)研究人類認知能力的北卡羅來納州大腦科學的研究生Bethany Kok經過實驗發(fā)現:人自發(fā)的積極的情緒更能促進生理健康。Fredrickson 發(fā)現人們比較傾向于將自身的情緒比作天氣變幻很難以掌控,但實驗研究表明情緒是可以控制的,每個人都能掌控自己的情緒從而促進自己身體的健康發(fā)展[2]。特別是人們在社會活動交往的過程中與人或者事情產生聯系,這些聯系猶如發(fā)動機一樣可以促進積極情緒以及生理健康的良性循環(huán)發(fā)展。
積極心理學相關研究還表明,情緒可以充實人的體力和精力,使人精神煥發(fā)、干勁倍增從而提高個人的活動效率和能力。處于積極情緒中的人不僅思維敏捷,體力充沛,精力旺盛,而且能使人體的各個系統處于平衡狀態(tài),增強免疫力。
1.2積極情緒與心理健康
積極情緒誘導對個體心理健康起作用的核心在于這種方式能增加個體的心理資源。心理資源主要用來支撐個體成長和發(fā)展的過程中各種有意識的心理活動以及外在行為,是一種很必要的心理精神能量。心理精神能量與情緒有著密切的關系。例如:明天要考試了,對于有把握的學生情緒反應是平靜,心理暗示是“我一定能行”,這樣的積極情緒不消耗其心理精神能量;對于沒有把握的學生情緒反應是焦慮、擔心,心理暗示是“明天考砸了怎么辦”,這種消極的情緒消耗了其心理精神能量。久而久之,如果學生的心理精神能量補充不及時就會導致心理精神能量的失衡,從而引發(fā)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因此,當代積極心理學研究為我們尋找到了一條有效的方法——誘導積極情緒,獲得心理精神能量,通過樹立堅定的理想和信念,運用積極的自我心理暗示,改善對挫折、失敗等消極情緒的影響,從而培養(yǎng)積極情緒。
積極的情緒有助于消除焦慮、抑郁、悲傷等消極的情緒,使人格達到一種積極、健康、和諧的境界。由于積極情感匱乏才會使得個體無法建構起持續(xù)的發(fā)展心理資源,從而導致抑郁等心理疾病。
1.3積極情緒與社會適應
社會適應主要指個體與周圍環(huán)境和諧發(fā)展的能力,其中社會交往是社會適應的一個重要表現。情緒的表達會影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從而影響人的社會適應。積極心理學家Fischer等人認為在社會交往中人們通過互相溝通來達到“社會化”,人們在互動中會形成一些情緒,在交往中的性格與態(tài)度決定著給對方的映像。情緒調節(jié)發(fā)生在特定的社交情境中,人們如何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會影響到他們的人際關系和幸福感。
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集中在新環(huán)境的適應、人際關系的處理以及情感和就業(yè)問題的處理上。而這些心理活動往往表現在情緒上。因此,大學生們的情緒調節(jié)方式與社會適應有著密切的關系。受歡迎的學生常常采取積極的情緒進行有效的調節(jié),人際關系不好的學生則常常因情緒調節(jié)不良而出現消極的情緒體驗。因此,在人際交往中要善于利用積極心理所倡導的良好情緒調節(jié)策略,這樣才能用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眼前的困難,有效地調節(jié)情緒,以更好地適應社會。
2積極心理學對團體心理輔導的作用分析
2.1積極心理學為情緒管理團體輔導提供理論依據
積極心理學理論強調積極心理因素是人們賴以生存與發(fā)展的內驅力,因此,積極心理因素也就成為施行積極心理教育的心理依據。不同形式的心理教育依照積極心理理論其主要原則是:發(fā)揚正能量,播撒陽光,分享快樂,傳遞幸福[3]。情緒管理團體輔導采取的方法也是依據積極心理學理論提到的幾個主要方法:心理探索、心理輔導、心理暗示、行為訓練、心理激勵。通過情景創(chuàng)建、參與互動、親身體驗等方式對學生進行積極情緒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自我調整中找到管理情緒、調整情緒的好方法。
2.2積極心理學為開展情緒管理團體輔導提供科學模式
團體輔導的模式要體現某種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和目標,并且根據教育對象特點來設置。積極心理學正是以積極心理機能為培養(yǎng)目的,以積極心理品質為研究內容,挖掘人的潛力,激發(fā)人的活力。在情緒管理團體輔導中融入積極的心理體驗為主要方法,以積極的途徑培養(yǎng)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心理品質。輔導模式的確立進一步促進了情緒管理團體輔導的實效性。在團體輔導中注重引導學生積極情緒的發(fā)揮,以積極的解釋為關鍵所在,以學生的幸福感為奮斗方向,促使學生用積極的態(tài)度去塑造積極的人生。
2.3積極心理學為開展情緒管理團體輔導提供新的教學目標
積極心理學的教育目標是要求人們用一種積極精神,以開放的、充滿樂觀的、欣賞的目光去看待人類的潛力,希望人們更加具有幸福感、滿足感,如:積極的思維品質、良好的情緒體驗、意志品質的磨練、積極心態(tài)的調整等。在情緒管理團體輔導中讓學生感受生命中的幸福與快樂,與人分享生活中的幸福與快樂,使學生自身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發(fā)揮,保持生命最佳狀態(tài)。
3積極心理學在情緒管理團體輔導活動中的應用對策分析
3.1根據積極情緒相關理論設計團體輔導活動方案
在充分了解積極心理學關于積極情緒與健康關系的基本內容基礎上,輔導者從活動的預期目標擬定,參與學生情緒特點的了解,活動實施方案的設定、調整、實施和評估等,每一環(huán)節(jié)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以突出學生積極心理培養(yǎng)的目的性為原則,學習簡潔、準確的表達以確保信息準確地傳遞給學生,從而達到團體輔導的最佳效果。設計的活動、建構積極情感方案應體現科學性、前瞻性、實效性、針對性和指導性,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fā)揮積極心理學教育的作用,引導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積極心理學中關于積極情緒與社會適應關系的相關研究表明,情緒管理設計人際交往活動可以有效促進大學生情緒狀態(tài)的改善。團體輔導本身在其他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獨特的教育優(yōu)勢,團體輔導活動的情境設置為大學生提供一個安全放松的環(huán)境[4]。群體中,輔導者對大學生進行測試后,將具有共性的學生組織在一起,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動,促使他們在交往中通過觀察他人、自我體驗,認識、探討和接納自我,調節(jié)和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tài)度與行為方式,激發(fā)個體潛能。學生在這個“小社會”的氛圍里找到被人接納的感覺,找到彼此關切的共同點,通過分享發(fā)現“與我類似”的平衡點,從而使學生放松自己的情緒。
3.2團體輔導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積極情緒
活動開展要緊貼活動目標,否則團體輔導將淪為活動課程,除了在活動中感受積極的心理體驗還要有積極的心理認識,以達到更好地培育學生積極心理素質的目標。由于班級團體輔導過程中個體成員的能動性變化復雜,每個大學生由于自身的特點對團體的投入程度不同,在團體中的角色也各不相同,輔導者運用的心理學技巧也應有所不同。對于不同情緒表達的學生要給予關注,設計下一環(huán)節(jié)的活動方案。
活動的輔導者首先要進行積極心理學情緒理論的專業(yè)學習與培訓,學習積極心理學情緒調節(jié)的相關理論,學習在團輔中的引導技巧,了解如何在團輔中挖掘學生的積極情緒,如何讓其感受到自身的優(yōu)點與價值,怎樣采取更加可行方法來發(fā)掘其潛力。從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方面描述與評價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從而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
3.3團體輔導應注意結合學生的情緒特點
團體心理輔導對于大學生心理的干預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同,運用說教等方式來調整學生的情緒管理機制可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阻抗而導致團體動力不足,因此在班級團體心理輔導中,輔導者首先要尊重和接納團體成員已有的情緒管理機制。例如在情緒管理活動中某些大學生在團體交談中互相談到就業(yè)時有焦慮的情緒,輔導者應了解這種就業(yè)焦慮情緒產生的原因是什么,給予有效的引導。最后,大多數學生都能自主地、客觀地分析自我的優(yōu)勢、劣勢和成長潛力,了解焦慮心理的實質,接受積極心理的有關幸福、樂觀等理念,從而把關注點投射到加強就業(yè)能力,確立合理的就業(yè)目標上,進而減少就業(yè)焦慮。因此,組織者在此過程中除了和學生共享觀點外,更多的是熟練引導學生分享過程中正確的觀點,達到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修濤.基于積極心理學的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19):20.
[2][美]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積極情緒的力量[M].王珺,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76.
[3]何瑾,樊富珉.團體輔導提高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研究——基于積極心理學的理論[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0,18(3):399.
[4]臧凱,李英.心理健康教育之幸福干預研究綜述[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2):67.
(責任編輯:吳之)
收稿日期:2015—03—10
基金項目:湖北省教育廳課題“基于積極心理學的高校心理團體活動課實證研究”(15Y181)
作者簡介:鄧劍虹(1974—),女,廣東大埔人,武漢交通職業(yè)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B84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536(2016)02—0078—03
Abstract:Positive psychology focuses on human′s positive force and virtue,advocating positive directions of psychology research.In the group guidance on college students′ emotion management,the teacher should try to bring in some related theory about positive psychology′s influence on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as well as social adaptation,and pay attention to cultivate students′ positive emotion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body and mind so as to raise the effect of the group guidance on college students′ emotion management.
Key words:positive psychology; college students; emotion management; group guid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