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璐璐 魏學文 肖蘇(大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遼寧大連116023)
?
對高校第二課堂建設的探索與思考*
高璐璐*魏學文肖蘇
(大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遼寧大連116023)
摘要:加強第二課堂建設,對于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針對我國高校第二課堂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本文強調應突出內容設計、學生社團、不同群體等幾個重點,同時將第二課堂與學分體系、教學工作量相關聯(lián),建立相對完整統(tǒng)一的考核評價平臺。
關鍵詞:第二課堂;考核評價體系;學分;教學工作量
肖蘇(1977-),男,遼寧本溪,大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團委書記,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Abstract: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second - class activities so as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ˊ integrated quality. Aiming at the problems and disadvantages in Chinaˊs second - class development,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class design, students society and various groups should be focused on. Meanwhile, second -classroom should be associated with credit system and teaching workload to 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platform for evaluation.
Keywords:the second-class 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 academic credit; teaching amount
第二課堂活動是指在課堂教學以外的時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所進行的旨在加深基礎知識,擴大知識領域,開擴視野,發(fā)展科技、文體、藝術等方面的興趣和才能,培養(yǎng)獨立工作和創(chuàng)造能力,提高思想品德和綜合素質的實踐創(chuàng)新活動?;顒禹椖堪ǜ黝悓W科競賽,大學生科研訓練項目,文體競賽、各類科技、學術和文化節(jié)(周)活動,就業(yè)實習或實訓,社會實踐,國(境)內外交流,論文、專利等成果發(fā)表,公益性服務項目,等等。第二課堂活動對于培育學生的思想品質、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素質、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斷推進素質教育,增強國民的就業(yè)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業(yè)能力。在高等教育中,加強第二課堂建設,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入,各高校第二課堂的內容不斷豐富,參與部門不斷增多,活動形式更加多樣。近幾年,隨著學分制的全面推開,一些高校逐步探索制定了第二課堂的學分制管理辦法[1-3],這使得第二課堂建設,從零散無序的管理狀態(tài),向著系統(tǒng)科學的管理方向邁進。
盡管如此,第二課堂建設仍存在著一些不足。例如,在內容方面,缺乏系統(tǒng)全面的規(guī)劃與設計,與第一課堂不能形成有效銜接。在參與方面,很多高校未將第二課堂納入學分系統(tǒng),大部分的第二課堂活動也未計入教師工作量,引導與激勵機制的欠缺,造成師生參與積極性不足。在物質條件方面,第二課堂活動的場地、經費經常不能保證,影響了活動的效果與延續(xù)性。在人員方面,缺乏專業(yè)穩(wěn)定的教師指導隊伍,使得活動專業(yè)性不強,難以上水平、上層次[4-5]。
(一)突出第二課堂建設的幾個重點
1.緊緊圍繞第一課堂的教學內容開展活動
第二課堂是第一課堂的重要補充,要圍繞第一課堂的學習,從專業(yè)、學科背景出發(fā),以提升專業(yè)興趣、夯實專業(yè)基礎、提高實踐動手能力為目標,加強頂層設計,規(guī)劃好第二課堂的內容體系。尤其對于以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為主要目標的高校,應加強實踐、實訓、科技競賽、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技能競賽、科研活動、學術講座等第二課堂的設計與組織,提升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增強學生的專業(yè)興趣,夯實專業(yè)思想,促進學風建設,提升人才培養(yǎng)質量。
2.充分發(fā)揮社團對第二課堂建設的支撐作用
在各種形式的第二課堂活動中,社團在內容、時間、空間上具有靈活性和應變性,以及出于學生興趣和自發(fā)性的特點;從參與難度上,社團活動通常沒有最低門檻,只要是在校注冊學生都有資格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申請加入。在參與廣度上,人員數(shù)量可多可少,少則幾人,多則成百上千,可設立若干分會。以上特點,使社團具有獨特的教育優(yōu)勢。高校應建立一套科學的社團考核與鼓勵機制,加強對社團干部的培訓、社團活動的指導,以及對社團活動資金及場地等硬件條件的支持。
3.針對不同階段的不同學生群體,第二課堂活動的側重點應有所不同
高校應加強對第二課堂的頂層設計,使其百花齊放的同時,又能服務并遵循學校的教育理念,符合教育的發(fā)展規(guī)律。例如,在大一階段,應圍繞新生的適應能力、思想道德教育、通識教育等內容開展活動。對大二大三的學生,應通過寒、暑假社會實踐、大學生志愿服務、科技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等活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在大四階段,應以培養(yǎng)專業(yè)實踐能力,以及根據職業(yè)崗位面向,使學生形成熟練的職業(yè)技能和職業(yè)素養(yǎng)為目的開展活動,切實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和就業(yè)競爭力,使學生真正成為理論夠用、實踐突出的受企業(yè)歡迎的人才。
(二)建立科學完善的考核評價體系
1.學生參與情況納入學分體系
將學生的第二課堂參與情況納入學分體系,能夠同時促進學生的積極性和學院課外活動的蓬勃發(fā)展。在納入學分體系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方面問題,第一是第二課堂的學分設置問題。學分的設置可以參照第一課堂,根據第二課堂活動的持續(xù)時間及難度系數(shù)設置總學分,同時從學生的全面成長的德、智、體、美多方面對第二課堂活動的性質進行劃分,將學分設置為德育學分、智育學分、體育學分和美育學分4個板塊。第二是學生如何修習學分的問題。每學期或每學年要求學生從上述4個板塊中選擇部分進行修習,根據學生修習第二課堂中的綜合表現(xiàn)、修習后能力的提高及獲得獎勵等方面的情況給予相應的分數(shù),分數(shù)達到及格者獲得相應的學分,準備評分登記手冊等對學分修習情況進行登記[6]。同時對學生每學期獲得的第二課堂總學分數(shù)下限進行規(guī)定(比如某學期要求學生須修滿0.5個第二課堂體育學分,同時修滿1個第二課堂德育學分)。第三是如何將第二課堂的學分體系與其他體系接軌的問題,第二課堂各項活動的學分確立后,為了保證這些活動順利開展,還應當探索將學分修習與評選先進或獎學金的部分內容聯(lián)系在一起,使第二課堂學分體系能夠真正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
2.教師參與情況納入教學工作量
在注重提高學生參與度的同時,也應當注意吸取以往的經驗,將第二課堂全面地納入到教師的教學工作量當中,以此來提高教師參與第二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在第一課堂中,授課教師的職稱、課程類型、新課、重復班和學生人數(shù)等都會影響教學工作量的核算[7]。第二課堂中教師工作量的核算可以參考第一課堂進行。根據教師實際參與第二課堂的教育教學時間、完成效果[8]、學生反饋等情況酌情進行工作量的核算。
3.整合資源,建立相對完整統(tǒng)一的考核評價平臺
由于第二課堂活動的舉辦者涉及教學處、學生處、團委、科技處、宣傳部以及各院系等多個部門,要建立科學完善的考核評價體系,必須明確職責與考核評價程序,將不同部門的活動或項目納入到一個整體之中,這樣才能形成第二課堂的教育合力,增強指導性和依據性。在這一體系的構建中,應引入先進的信息技術,開發(fā)兼具記載與審核功能的信息平臺,記錄學生在校期間第二課堂的參與情況,并形成寫實性檔案。第一課堂的成績與第二課堂的表現(xiàn)共同構成學生在校期間的完整檔案,這將指引學生更加主動的、有計劃的參與第二課堂,也更加有利于全面客觀地評估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高京.應用型本科院校第二課堂教學建設[J].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1(3):122-126.
[2]浙江大學本科生第二課堂學分管理辦法(2008年12月修訂)[EB/OL].http://mse.zju.edu.cn/chinese/redir.php?catalog_id = 4739&object_id=35865,2012-4-9.
[3]廣州大學本科生第二課堂學分實施辦法(試行)(廣大[2010] 108號)[EB/OL]. http://wenku.baidu.com/view/91fbd23e5727a5e9 856a61bc.html,2011-3-23.
[4]王友剛.對高校第二課堂育人的新認識[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11(5):133-134.
[5]嚴毛新.我國高校第二課堂活動的現(xiàn)狀及對策[J].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06(1):81-85.
[6]黃永康,馬坤.以知識、能力、素質為核心的第二課堂評價體系:以山西大學商務學院為例[J].山西科技,2011,26(1):18-20.
[7]葉青,韓映雄.大學教師教學工作量研究進展與應用[J].教師教育研究,2014,26(5):50-55.
[8]許明春,張君誠,曾玲.第二課堂重構與實踐教學改革[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31(12):177-181.
作者簡介:魏學文(1985-),男,吉林通化,大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輔導員,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通訊作者:高璐璐(1972-),女,遼寧阜新,大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黨總支書記,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黨建與行政管理。
*基金項目:本文是大連海洋大學2015年學生工作研究委托項目《第二課堂建設的研究與探索》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6)04-02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