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懷濤 (中原工學院 鄭州 450007)
?
全民閱讀進程中的文化共識*
●張懷濤(中原工學院鄭州450007)
[摘要]在促進全民閱讀的進程中,產生了各種各樣的閱讀推廣理念,形成了許多深邃的社會文化共識,包括“全民閱讀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全民閱讀要繼承和弘揚優(yōu)秀閱讀文化”、“全民閱讀要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政府要承擔全民閱讀的促進與保障責任”、“多元力量參與推進全民閱讀”、“滿足人們不同的閱讀需求”、“構建全民閱讀保障體系”、“全民閱讀需要立法保障”等。參考文獻19。
[關鍵詞]全民閱讀閱讀推廣文化共識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書香社會”日益成為全社會的共同愿景,“全民閱讀”逐步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閱讀推廣”業(yè)已扎扎實實全面展開。思想觀念是人們對事情的主觀與客觀認識的系統(tǒng)化集合體,是事業(yè)成敗的關鍵。在促推全民閱讀的進程中,各級各類閱讀推廣主體根據(jù)自身的閱讀推廣實踐,產生了各種各樣的閱讀推廣理念,這些理念經過碰撞、提煉、融合、升華,形成了許多深邃的社會文化共識?!俺逼絻砂堕?,風正一帆懸”,這些文化共識已經成為人們“建設書香社會”“倡導全民閱讀”“實施閱讀推廣”的思想先導。
1對“全民閱讀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共識
閱讀是人類社會化的最基本行為,是對人類文明成果的主動繼承與自覺發(fā)展。人們認識到,通過閱讀,社會個體會不斷增強生存和發(fā)展的力量,進而增強社會群體生存和發(fā)展的力量,對個人的成長與社會的進步,閱讀的作用都是不容忽視、不可替代的。特別是步入信息社會之后,學習成為每個人的首要任務,并緊密地伴隨人們一生;閱讀也不再只是個人的事而是社會的事,閱讀風尚體現(xiàn)了一個家庭、一個組織、一個地區(qū)、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和文明程度。全民閱讀關系著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而文化對人民精神家園建設有著持續(xù)的推動作用,是拓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引領途徑的重要步驟,與全民素質提升和“贏在明天”的最根本性的戰(zhàn)略舉措相吻合[1]。
關于閱讀價值,人們從不同層面給予了淋漓盡致的歸納。中國閱讀學研究會名譽會長、河南師范大學曾祥芹教授認為:“一方面,閱讀可以哺育學習,蓄積寫作,升騰理想,求取知識,開發(fā)智力,樹立道德,體味美感,保養(yǎng)身體,萌生創(chuàng)意,豐富生活,尋找愛情,建立家庭。這12個角度講的都是閱讀對于讀者個體所具有的方方面面好處。另一方面,閱讀可以導引人類開啟文明歷史,實現(xiàn)文化交流,振興學校教育,推進科學技術,擴大網絡傳播,發(fā)揮生產潛力,提高管理水平,促進經濟繁榮,施展軍事雄才,維護法律尊嚴,學會治理國家,增強民族素質。這12個角度講的是閱讀對于社會群體所具有的種種好處。”[2]
全國政協(xié)常委、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提出:“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于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個書香充盈的城市才能成為美麗的家園;共讀共寫共同生活才能擁有共同語言、共同價值、共同愿景。”[3]
中國臺灣著名出版家、經濟學家高希均針對“教育普及,但是讀書風氣低落”的“畸形現(xiàn)象”提出了“新讀書主義”,他倡導:“讓‘新讀書主義者’來共同提倡,也更要身體力行:自己再忙也要談書;收入再少也要買書;住處再擠也要藏書;交情再淺也要送書。我們也要告訴社會各界:最庸俗的人是不讀書的人;最吝嗇的人是不買書的人;最可憐的人是與書無緣的人?!盵4]
2對“全民閱讀要繼承和弘揚優(yōu)秀閱讀文化”的共識
文化形態(tài)與主體模式的關系密不可分,也就是說,不同的文化形態(tài)作用于不同的主體模式,不同的主體模式又反作用于不同的文化形態(tài)。人們認識到,繼承、弘揚幾千年人類優(yōu)秀的閱讀文化,對培育讀書人口,重視閱讀資源,涵養(yǎng)閱讀風氣,具有重要作用。在閱讀文化的功能與價值層面,中國圖書館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大學教授王余光認為:“這屬于閱讀文化的觀念層面或思想層面,是閱讀文化的精神內核和本質特征。閱讀的終極目的是什么,讀書人的閱讀觀念和價值取向是什么,讀書人深層的文化心態(tài)是什么,宗教信仰、道德修養(yǎng)、民族精神對閱讀的影響,閱讀有哪些功用,閱讀對塑造人們品格和情操、人們的價值觀念、社會生活有何影響等等?!盵5]
“耕讀文化”是中國文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它促進了中國社會的發(fā)展進程,影響了中國從生產力到生產關系、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筑的方方面面。耕讀文化的主要思想是“人有本務,不外耕讀二事。蓋勤耕則可以養(yǎng)身,勤讀則可以榮身。茍或不耕,則倉廩空虛,此乞丐之徒;不讀,則禮義不明,此愚蠢之輩?!泵鎸π畔⒒蜕鐣焖俎D型,“耕讀文化”應該有新的內涵和新的解讀:“耕”就是“物質文明建設”,“讀”就是“精神文明建設”,弘揚“耕讀文化”就是堅持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一起抓?!案x文化”中涵蓋的“耕讀傳家”“詩書繼世”“尊師重教”“讀書修身”“知書達理”“學思結合”“知行合一”等熠熠生輝的閱讀理念,將會具有永久的生命力[6]。中國人曾經憑依深厚的“耕讀文化”建立了輝煌的華夏文明,在未來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的基礎上,也一定可以傳承、創(chuàng)新這一優(yōu)秀傳統(tǒng),從而走向新的輝煌。
在中外歷史上,許多讀有所成者在扎扎實實的閱讀實踐中創(chuàng)造了充滿智慧、啟人心扉的閱讀方略,閱讀文化的傳承也包括對這些優(yōu)秀閱讀方略的學習。例如,中國的孔子的“學問思辨行”閱讀模式、朱熹的“六條”閱讀模式、馮友蘭的“精解知明”閱讀模式、匡亞明的“四性三一”閱讀模式、華羅庚的“薄厚薄”閱讀模式、曾祥芹的“四重視界”閱讀模式等,國外的愛因斯坦的“總分合”閱讀模式、凱勒的“學記寫說用”閱讀模式、艾德勒的“四層次”閱讀模式、歐文的“五過程”閱讀模式、心理學家們的“建構主義”閱讀模式、語言學家們的“信息理解”閱讀模式等,都是值得充分借鑒的[7]。
3對“全民閱讀要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的共識
閱讀對一個國家的創(chuàng)新和國民素質提高非常重要,國民的整體閱讀水平直接影響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人們認識到,“一個人民熱愛閱讀的國家,一定是一個更加充滿活力、安定有序、良善友愛的社會。由于熱愛閱讀,國民在博古通今的基礎上,更加具有創(chuàng)造力;由于熱愛閱讀,國民更注重精神生活,不太容易受到日益膨脹的消費主義的物質化影響;由于熱愛閱讀,國民素質得到提升,人際關系更加和諧”[8]。
經濟“硬實力”和文化“軟實力”共同提升是一個國家由內到外繁榮富強的真正體現(xiàn)。從經濟總量看,中國已經居于全球第二,然而全民文化素養(yǎng)與之并不匹配,“閱讀危機”的存在是其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僅從每年一度的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就可以看出問題所在。全民族的閱讀水平和文明素質的提高將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建設書香社會”“倡導全民閱讀”“實施閱讀推廣”也將是一項長期的、系統(tǒng)的工程。
從國際上看,許多國家都把促進全民閱讀變成國家的行動,這也得到了諸多有識之士的熱切關注。在我們國家一年一度的“兩會”上,“全民閱讀”也成為代表們熱議的話題,例如,2013年第一次參加“兩會”的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鄔書林委員,就提交了一份《關于制定實施國家全民閱讀戰(zhàn)略的提案》,并得到了眾多委員的聯(lián)合簽名,成為該屆大會聯(lián)名人數(shù)最多的提案之一。這份提案的內容包括:一是成立國家全民閱讀指導委員會,二是設立國家全民閱讀節(jié),三是進行全民閱讀立法,四是制定全民閱讀規(guī)劃,五是建立國家閱讀基金[9]。
我們國家將“全民閱讀”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的步伐是逐步推進的。早在改革開放之初的1983年,中共中央批轉了中華全國總工會黨組《關于在職工中開展讀書活動的報告》;1997年,中宣部、文化部等9個部委共同發(fā)出《關于在全國組織實施“知識工程”的通知》,提出了實施以“倡導讀書、傳播知識、推動社會文明與進步”為目的的“知識工程”;2006年,《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提出把“積極推進閱讀社會的形成”作為文化發(fā)展的主要任務之一,中央文明辦、新聞出版總署等11個部委聯(lián)合發(fā)出了《關于開展全民閱讀活動的倡議書》;2011年,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要“開展全民閱讀活動”;2013年,全民閱讀立法被列入國家立法工作計劃;2014年,明確將“倡導全民閱讀”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進一步提出“提供更多優(yōu)秀文藝作品,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 ”。這些都表明了全國上下對全民閱讀成為國家戰(zhàn)略,以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理性認識。
4對“政府要承擔全民閱讀的促進與保障責任”的共識
在現(xiàn)代社會,閱讀是公民的基本文化權利,無論城鄉(xiāng),無論貧富,無論年齡,無論性別,無論民族,人們都可以通過閱讀增強能力和素質,從而改變命運。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權利自然是政府的責任和義務,政府作為公共利益的代表,在社會公共物品的供給中發(fā)揮著其他各種類型的非政府組織和市場機制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認為:“許多人其實沒有意識到,閱讀是一項公民權利,保障每個公民平等地獲得閱讀資源、開展閱讀行為,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責任。就每個人的閱讀行為來說,的確是個人的事,每個人讀多少,什么時候讀,甚至讀什么,政府很難做出統(tǒng)一的規(guī)定。但是,在全民閱讀問題上,政府不是沒事可干而是大有可為。”[10]
由政府促進全民閱讀在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有成功的經驗。例如,英國于1998 年推出世界首個國民閱讀年活動,宣傳口號是“將閱讀進行到底”,重點將 2 300 萬歐元資助給各個學校,讓每所學校的圖書館可以購置價值 1 000 歐元的圖書,這項活動由于收效良好被美、日等多個國家所學習借鑒。又如,韓國指定文化體育觀光部為國民閱讀推廣的官方機構,成立了讀書振興委員會,于 2008 年推出了第一個讀書文化振興五年計劃,并向閱讀推廣基礎設施、閱讀教育、出版產業(yè)振興、各類閱讀推廣活動、弱勢群體閱讀保障等項目投資 116 億韓元,同時向對推進國民閱讀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頒發(fā)總統(tǒng)勛章[11]。
在推進全民閱讀的過程中,政府的作用可以在多個方面發(fā)揮,例如:做好書香社會建設的頂層設計,明確全民閱讀活動的目標,設計全民閱讀推進方案;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活動標準、實施規(guī)范、保障制度和考核辦法;建立和完善全民閱讀公共服務體系和組織協(xié)調機制,提供良好的閱讀條件、閱讀保障和經費支持,統(tǒng)籌相關閱讀網絡建設;搭建閱讀推廣互動平臺,指導本地區(qū)的全民閱讀活動開展,抓好全民閱讀活動中的典型案例、典型人物、典型場所、典型機構,以發(fā)揮示范帶動作用[12]。
5對“多元力量參與推進全民閱讀”的共識
建設書香社會是關涉全體國民利益和福祉的大事,推進全民閱讀既需要確保政府作用的發(fā)揮,又需要廣泛吸納社會資源,激發(fā)各種行為主體參與和創(chuàng)造的積極性,通過多元驅動,把較為分散的推進閱讀的力量和聲音融匯起來,使全社會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全民閱讀的重要性、緊迫性、全民性,使閱讀推廣活動更加系統(tǒng)化、組織化、科學化,真真正正、實實在在為書香社會建設勾畫藍圖、制定戰(zhàn)略、增磚添瓦。2006年11月,由中國出版工作者協(xié)會、中國圖書館學會、光明日報社、中國青年報社、中國新聞出版報社與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市文化局、深圳市新聞出版局等單位,在深圳聯(lián)合主辦“全國讀書文化研討會”,全體代表討論通過了《關于全民閱讀的深圳宣言》,宣言中提出了多方面的倡議:向公共文化部門倡議,讓我們承擔起滿足公民閱讀權利的責任,通過高水平的圖書館建設等服務,通過舉辦類似“讀書月”等公益活動積極倡導讀書;向廣大作者學者倡議,讓我們更加努力地研究、創(chuàng)作,為讀者提供更多優(yōu)秀的作品;向出版單位發(fā)行機構倡議,讓深刻的思想、優(yōu)美的文字,通過我們的勞動,變成方便人們閱讀的書籍;向廣大讀者提出倡議,大家一起來讀書,讀好書,共同搭建文明的橋梁[13]。
參與推進全民閱讀可以有多種形式,例如,可以鼓勵、支持成立全民閱讀公益基金會,依法接受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捐贈,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全民閱讀公益基金會捐贈的,依法享受有關優(yōu)惠政策;可以探索全媒體宣傳推廣方式,重視新聞媒體的宣傳推廣作用,建立媒體工作小組,組建全民閱讀媒體服務平臺,積極推動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媒體及其欄目,全方位、多角度、大縱深報道全民閱讀活動;成立獨具特色的民間讀書會,創(chuàng)辦民間閱讀推廣報刊,使愛書人自己構建閱讀的自由空間,以便不受任何約束的相互交流書人書事、思想情感,分享各自的讀書活動和經驗。
積極整合閱讀資源,是讓閱讀資源發(fā)揮最大效益的有效途徑。例如,“北京閱讀季”自2011年開辦以來,以政府搭臺、企業(yè)參與、群眾受益的模式推動全民閱讀的開展,搭建起了“六位一體”的平臺:一是由書店、圖書館、益民書屋、大中小學校、市直機關、各類企業(yè)和社區(qū)文化中心等構成的全民閱讀公益活動平臺;二是由50多家媒體和網站參與的全民閱讀媒體平臺;三是由200余家出版和文化機構參與的全民閱讀資源平臺;四是由上百位閱讀推廣人和資深書評人引領的全民閱讀引導平臺;五是由北京閱讀季官網、微信、微博、活動手冊等自媒體組成的全民閱讀服務平臺,六是由數(shù)字閱讀機構、閱讀類新媒體機構、知名閱讀推廣人等微信公眾號、APP組成的全民閱讀新媒體平臺[14]。
建立“閱讀推廣人”制度是凝聚閱讀推廣力量、創(chuàng)新閱讀推廣方式、增強閱讀推廣活力、保障閱讀推廣品質的有效手段?!伴喿x推廣人”是指具備一定資質,能夠開展閱讀推廣活動的專職或業(yè)余人員。他們可以來自各行各業(yè),如圖書館界、發(fā)行界、出版界、新聞界、教育界、科學界、企業(yè)界等;他們必需熱愛閱讀,有志于閱讀推廣事業(yè),具備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并有一定的閱讀學知識、閱讀推廣經驗。中國圖書館學會2014年12月在江蘇常熟啟動的全國“閱讀推廣人”培育行動就是一次有益的嘗試。中國圖書館學會的閱讀推廣人培訓課程分為基礎級、提高級、研究級三個級別,培訓方向包括兒童閱讀推廣、經典閱讀推廣、時尚閱讀推廣、數(shù)字閱讀推廣等,參加培訓的學員需要在特定的時間內完成課程、報告、實習、考核等多個環(huán)節(jié)。
6對“滿足人們不同的閱讀需求”的共識
社會是豐富多彩的,人們的閱讀需求就是豐富多彩的,年齡、性別、生理、民族、文化、職業(yè)、家庭、地域等特征,都可能成為人們選擇讀物的依據(jù)。“每個讀者有其書”,要最大限度地將“自然人口”轉變?yōu)椤白x書人口”,就是要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保障每個公民都享有閱讀的權利,社會閱讀資源無論在內容上、形式上都需要有普遍的覆蓋面和保障率,每個人都需要方便獲得自己需要的讀物。中國圖書館學會閱讀推廣委員會主任、深圳市圖書情報學會理事長吳晞曾表述過這樣的職業(yè)夢:“讓普天下所有的人都有書讀,讓普天下所有的人都愛上讀書?!覀円龑切┎粣圩x書、沒有閱讀愿望的人們,讓他們走進書籍的殿堂,感受讀書的魅力,享受閱讀的樂趣,從而加入讀書人的行列;要幫助那些閱讀有困難的人們,包括少年兒童和閱讀障礙者,引領他們順利走上讀書的康莊大道;同時也要向那些原本就熱愛讀書、熱心讀書的人們送去指引和服務,使他們多讀書、會讀書、讀好書。”[15]
開展全民閱讀活動要特別關注弱勢群體的閱讀需求。所謂弱勢群體是指那些由于某些障礙及缺乏經濟、政治和社會機會而在社會上處于不利地位的人群,例如:農民工、殘疾人、失業(yè)者、貧困和偏遠地區(qū)人群等。這一群體在文化與信息上處于劣勢,如何保障他們的文化權利,不僅是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問題,更是關乎社會公正的實現(xiàn)。知識信息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知識信息不對稱”是形成社會“知識信息鴻溝”的重要原因。倡導全民閱讀活動,實施對 弱勢群體的“閱讀關懷”是解決“知識信息鴻溝”問題的有效途徑,有利于幫助弱勢群體實現(xiàn)自身文化、教育方面的權益,有利于促進社會穩(wěn)定。
“推動搖籃的手就是推動世界的手”,關心少年兒童閱讀就是關心民族與國家的未來,從家庭、社區(qū)、學校,到出版社、書店、圖書館,再到政府、社會各界都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閱讀的確是人生最基本的技能,要重視培養(yǎng)少年兒童的閱讀習慣,把培養(yǎng)少年兒童閱讀作為培養(yǎng)新公民的主要任務;要改革教育理念,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讓少年兒童體會到閱讀的樂趣;要營造閱讀環(huán)境,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推廣活動,根據(jù)少年兒童不同年齡段的智力和心理發(fā)育程度為不同孩子提供不同的讀物。
社會對領導干部有更高的期待和要求,如果說關心少年兒童閱讀就是關心民族與國家的未來,那么關注領導干部閱讀就是關注民族與國家的現(xiàn)在,領導干部在建設書香社會的過程中應起到表率作用?!度嗣袢請蟆吩l(fā)表評論,要求領導干部應“少些煙酒味,多點書卷氣”:“知識更新不斷加快,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領導干部不抓緊學習、抓好學習,很難完成肩負的職責和使命。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把學習作為終生追求,融入工作,融入生活,通過合理安排,少一些應酬,多一些閱讀,少一些娛樂,多一些思考,少一些空談,多一些調研,擠時間,下苦功,在閱讀學習中不斷提高知識水平和工作能力?!盵16]
企業(yè)家是社會財富的主要創(chuàng)造者,其素質影響著社會經濟生活的走向。在市場經濟發(fā)展還不充分,民主與法制社會還未完全建成的情況下,膽量、勇氣、關系等因素對企業(yè)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隨著市場經濟的進步和民主、法制的完善,企業(yè)必須從經驗型轉變?yōu)橹R型、制度型,企業(yè)家就必須具有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的理論與知識,就必須懂一些歷史、文學、政治、藝術、法律等方面的知識。“小富靠聰明和膽量,大富靠智慧和德行”,智慧和德行必須靠閱讀來熔煉和涵養(yǎng)。有人將企業(yè)家分為草商(目光不長遠但富有冒險精神和實干主義)、儒商(不斷以知識武裝自己)、哲商(用智慧統(tǒng)率知識而且有社會責任感)等不同層次。如果企業(yè)家書讀得多了,知識就豐厚了,眼界就開闊了,胸懷就寬廣了,人生境界就提升了,就可以更好地科學決策、把握大局,就會自覺不自覺地向更高層次邁進。
7對“構建全民閱讀保障體系”的共識
隨著全民閱讀的深入,社會大眾更加需要制度化、立體化、普惠化的全民閱讀保障體系。構建全民閱讀保障體系需要以社會閱讀需求為出發(fā)點和立足點,以系統(tǒng)化的理念進行指引,強化和優(yōu)化頂層設計,完善全民閱讀資源的配置,具備資金、設備等硬件和運營模式、機制等軟件的支撐。
閱讀設施建設是全民閱讀保障體系構建的重要一環(huán),出版社、書店、公共圖書館、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農家書屋、社區(qū)書屋、職工書屋等公共文化服務場所是推進全民閱讀的前沿陣地,應當有權威的建設標準。特別要大力推進公共圖書館服務網絡建設,實現(xiàn)資源共享、服務互動、城鄉(xiāng)聯(lián)動的公共閱讀服務網絡。
數(shù)字化、網絡化、信息化在迅速改變人類社會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同時,更改變著人們的閱讀方式,紙質圖書與數(shù)字圖書在人們的閱讀生活中各有天地,相互補充,這也需要出版界、發(fā)行界、圖書館界盡快更新觀念,掌握新技術,推出新模式,做好新服務。
全民閱讀保障體系應該為大眾提供豐富的優(yōu)質的讀物,要加強出版物的精品生產,在激發(fā)閱讀熱情的基礎上加以引導,形成良好的閱讀風尚和互動機制。北京市新聞出版局黨組書記、局長馮俊科介紹到:“北京市新聞出版局和北京地區(qū)出版發(fā)行單位至少有兩項共同的責任和義務:一是服務功能,就是服務讀者、服務社會、服務群眾;二是引導功能,引導群眾閱讀內容健康向上的好書,引導群眾形成健康的閱讀方式與習慣?!盵17]
廣東省于2014年8月推出的專題報告《構建廣東省全民閱讀體系對策研究》受到廣泛關注。該報告調查顯示,超七成的民眾認為有必要進一步加強閱讀方面的政策支持和引導,超半數(shù)的民眾則認為有必要組建“廣東省全民閱讀指導委員會”,以便在更高層面推進全民閱讀工作。今后全民閱讀工作的著力點應該是,搭建資源配置、資金投入、政策支持、法律保障、組織運營、活動推廣全面支撐,“五化”(系統(tǒng)化、普惠化、全民化、信息化、可持續(xù)化)融合的全民閱讀建設體系[18]。
8對“全民閱讀需要立法保障”的共識
為了保障公民的閱讀權利和自由,人們認識到,必須將全民閱讀作為一項重要的事業(yè)加以提倡和促進,并且上升到法律法規(guī)層面。2013年3月底,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專門成立了全民閱讀立法起草工作小組,將全民閱讀列入國家立法計劃;此后,江蘇、湖北、深圳、遼寧等地先后完成了全民閱讀的地方立法工作。
“閱讀立法”的概念一經提出,便在社會上引起巨大反響。關于閱讀立法的意義,中國閱讀學研究會會長、中國圖書館學會閱讀推廣委員會副主任徐雁形象地說:“我國有《全民健身法》,這是涉及身體的,當然也應該有‘全民健腦法’,這是涉及智力的。復興中華文化,不但要四肢發(fā)達,而且要頭腦發(fā)達。”[19]
閱讀立法可以從國家層面建立全民閱讀的頂層設計。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可以看到國家對于“全民閱讀”的理解和解讀,可以出臺各種標準規(guī)范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的指標,可以全面設計制度安排、設施投入、財力投入、人力投入、時間投入等。
閱讀立法是一種典型的促進型立法。促進型立法是對管理型立法的重要補充,其意義在于提倡、促進一項事業(yè)的發(fā)展,我國已有類似的立法,如《民辦教育促進法》(2002年)、《就業(yè)促進法》(2007年)等。作為促進型立法的閱讀立法將會更加明確和強調政府在全民閱讀事業(yè)中的公共責任,倡導政府主導下的社會參與,例如,強調政府應該如何解決國民公共閱讀資源(例如公共圖書館)不足、不均衡的問題,如何解決閱讀內容良莠不齊的問題等。
閱讀立法過程應充分借鑒國外閱讀立法的成功經驗。許多國家以立法的形式來保障國民閱讀能力提高與積累,值得我們學習。例如,美國有《卓越閱讀法》(1998年)、《不讓一個孩子落后法案》(2002年),日本有《關于推進兒童讀書活動的法律》(2001年),韓國有《讀書振興法》(1994年)、《讀書文化振興法》(2009年),俄羅斯有《民族閱讀大綱》(2012年)。
當然,閱讀立法并非是終點,它需要全民的理解與參與。閱讀文化建設需要全民自覺自愿的參加,否則就是舍本求末的事。閱讀立法并不會直接干涉、介入到社會個體的閱讀生活,但對于閱讀文化傳播必然是一件里程碑式的大事情,對于培養(yǎng)全體公民的閱讀意識,加強閱讀設施建設,豐富閱讀資源,開展閱讀活動等,都有極大的推進作用。
參考文獻
[1]章紅雨.業(yè)界期待全民閱讀再入政府工作報告[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5-03-02(01).
[2]曾祥芹.閱讀與你、我、他:“校園書香閱讀文庫”總序[J].山東圖書館學刊,2015(4):105-106.
[3]朱永新.書香,也醉人[M],深圳:海天出版社,2013:1-13.
[4]高希均.閱讀救自己:50年學習的腳印[M],臺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9:76-78.
[5]王余光,汪琴.關于閱讀文化研究的幾個問題[J].圖書情報知識,2004(5):3-7.
[6]張懷濤.耕讀傳家有義方[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5(5):5-8.
[7]劉巧英.讀書增知探方略[J].山東圖書館學刊,2015(5):108-110.
[8]劉英. 幸福密碼叢書:芬蘭教育強國強民[M]. 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11:134-136.
[9]吳娜.全民閱讀:我們期待的國家戰(zhàn)略[N].光明日報,2013-03-09(08).
[10]張賀.全民閱讀,政府當比個人“上心”[N].人民日報,2015-04-09(17).
[11]吳新莉.閱讀是一項國家戰(zhàn)略:國外政府推動全民閱讀措施簡述[J].科教導刊,2011(4):18-19.
[12]鄧香蓮,張衛(wèi).論政府在協(xié)同引導國民閱讀中的重要作用[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4(4):72-78.
[13]鄧詠秋,李天英.愛上閱讀[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181-184.
[14]王亦君.全民閱讀,政府做什么?[N].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15-11-27(08).
[15]吳晞.斯文在茲[M].深圳:海天出版社,2014:146-148.
[16]沈小平.少些煙酒味,多點書卷氣[N].人民日報,2007-07-20(04).
[17]王坤寧.推進全民閱讀,政府擔綱主導[N].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13-08-12(05).
[18]周豫.南國書香節(jié)公眾滿意度超80分[N].南方日報,2014-08-20(A04).
[19]王雪霞.閱讀立法尚存爭議,草案文本仍欠成熟[N].藏書報,2013-08-12(01).
(劉平編發(fā))
Cultural Consensus under the Process of National Reading
Zhang Huaitao
(Zhong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Henan 450007, China)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national reading, various of reading promotion concepts were produced and many profound sociocultural consensus were formed, including "National Reading Enhances National Cultural Soft Power", "National Reading should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Excellent Reading Culture", "National Reading should be a National Strategy", "The Government should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to Promote and Protect National Reading", "Multiple Forces should be Involved in Promoting National Reading", "To Meet the Reading Needs of Different Peopl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Reading Security System", "National Reading needs Legislative Guarantees".19 refs.
KeywordsNational reading. Reading promotion. Cultural consensus.
[收稿日期]2015-12-15
[作者簡介]張懷濤,研究館員,現(xiàn)在中原工學院圖書館工作。
[中圖法分類號]G252.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7845(2016)01-0007-06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基于讀者需求的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與服務創(chuàng)新研究(項目編號:14ATQ002)系列研究成果之一;2015年閱讀推廣峰會(秋季)暨中國圖書館學會閱讀推廣委員會成立十周年學術研討會專家報告《促進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閱讀文化的共識與閱讀推廣的合力》中的主體部分。
【閱讀推廣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