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麗娟
(遼寧工業(yè)大學 外國語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1)
淺談《21世紀大學新英語讀寫譯教程(修訂版)2》中的幾點誤譯
韓麗娟
(遼寧工業(yè)大學 外國語學院,遼寧 錦州121001)
作為不同語言之間的一種轉換活動,翻譯的重要性不言自明,而譯文是否正確會直接影響讀者對原文內容的理解的深入與否,高校英語教材編寫者提供的參考譯文的正確性同樣對學生的英語學習產生重要的影響。作者通過多年的大學英語教學實踐,發(fā)現并指出在《21世紀大學新英語讀寫譯教程(修訂版)2》中存在的幾處比較嚴重的誤譯,希望能對同行和教材編寫者有所啟示。
翻譯誤譯譯者
不同語言和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必須通過翻譯才能實現。可以說,沒有翻譯就沒有文化交流。因此,作為兩種文化之間的中介者——譯者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翻譯活動中,譯者對原文的理解程度直接關系到譯文的正確與否,誤譯常常隨之產生。不管有意還是無意,“造成譯者誤譯的原因都是因為譯者對原文的語言內涵或文化背景缺乏足夠的了解”(謝天振,1999:153)。
在高校英語教材中,誤譯并不鮮見?!?1世紀大學新英語讀寫譯教程(修訂版)2》(以下簡稱《(修訂版)2》)是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國家級重點規(guī)劃教材,編者分別來自各大高校,“具備深厚的語言學、二語習得及外語教學理論功底,同時長期在大學英語教學一線工作,有著豐富的教學經歷”(見總序P.4)。即便如此,《(修訂版)2》給出的參考譯文中,也存在著一些誤譯與疏漏之處。現將幾處較嚴重的誤譯總結如下:
1.原文:(He could godown thisroadblind,and tellyouwhat was on either side,)and with his headlights not working,that came in handy.(P.3)
譯文:(他閉著眼都能沿這條路駛下去,還能說出路兩旁的情況,)甚至連車燈都不用開,雖然車燈派得上用場。
此句譯文錯誤有二:(1)with結構在句子中做伴隨狀語(也可理解為原因狀語),其中“work”一詞的意思是“工作,運轉,起作用”,所以該結構所表達的意思是“他的車燈壞了”,這正好與文章第一段中對他的車的描繪相吻合:“his beatup Pontiac(他那輛破舊的龐蒂亞克)”;(2)該句中的代詞“that”所指代的并非車燈,而是and之前的整個句子的內容。正是因為他對這條路及道路兩旁事物的熟悉程度,才得以在車燈壞了的情況下,照常開車。因此,能派得上用場的并非車燈。
綜上,此句應譯為:(他閉著眼都能沿這條路駛下去,還能說出路兩旁的情況,)正趕上他的車燈壞了,這一點恰好派得上用場。
2.原文:(Sheaskedhim howmuchsheowedhim.Anyamount would have been all rightwith her.)She had already imagined all the awful things that could have happened had he not stopped.(P.4)
譯文:(她問該付給他多少錢,多大數目她都愿意接受。)她能想象出有可能發(fā)生的一切可怕的事情,他要是沒有停下車的話。
這是一個含有虛擬語氣的過去完成時態(tài)的句子。過去完成時,顧名思義,指的是“一個動作或狀態(tài)在過去某時之前已經完成或結束”(章振邦,1999:215)。由此,譯文“能想象出”并不能準確表達“had done”所包含的“過去的過去”之意。
因此,該句應譯為:她早就想象過有可能發(fā)生的一切可怕的事情,要是他沒有停下車幫忙的話。
3.原文:(Added to the frequenthouse-widehunts forglasses and car keyswere the groceries left behind on the counter,notices of bills left unpaid...)These cries would have at one time set them ateach other's throats,but now they acted as a team,helping each otherwith searches...(P.23)
譯文:(他們不僅經常滿屋子地找眼鏡、找車鑰匙,而且去雜貨店買東西時把物品忘在柜臺上,忘記付賬單……)以前,這些喊叫會使他們爭得臉紅脖子粗的,然而現在,他倆反倒成了一個團隊,幫助對方找東西……
在此句譯文中,cries被譯成“喊叫”,乍一看沒毛??;可是當我們把上下文聯系起來就會發(fā)現,前文那些表現記憶力衰退的事件和“喊叫”并沒有任何關系。經過仔細對比查證,筆者發(fā)現,在未經修訂的版本中,此處原文用的詞是crises,而非cries,一個字母之差,結果卻謬以千里。令人遺憾的是,原版本的編者就把crises譯成了“喊叫”,是無知還是疏忽,我們不得而知;但更可氣的是,修訂版的編者非但沒有修訂這個誤譯,反而將錯就錯,為了對應上“喊叫”這一誤譯而把原文中crises擅自改成了cries。為了自圓其說,竟然可以這么做,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其實,crises就是一個簡單的名詞復數形式,其原形是crisis,意為“危機,危險,緊要關頭”,原文用這個詞來指代上文“生活中出現的那些事故”也就可以理解了。
4.原文:(Over and over,Iwould listen to the dangerous adventures of Little Red Riding Hood,Goldilocks,The Gingerbread Manand Cinderella.)They came to life inmymind,along with the kindly Mother Goose,with her wire-rimmed eyeglasses.(P.67)
譯文:我就一遍遍地聽《小紅帽》,《金發(fā)姑娘》,《姜餅小人兒》和《灰姑娘》那些充滿危險的歷險故事。那些故事,還有那戴著金絲邊眼鏡、和善的鵝媽媽在我的腦海中栩栩如生。
這段譯文的錯誤之處在于沒有弄清代詞they所指代的對象,它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聯系上下文可知,此處它應指人,參考依據有二:其一,come to life(蘇醒,活躍起來,栩栩如生)一詞通常用來修飾人物形象;其二,后面的“along with...”這個插入成分中也說的是“鵝媽媽”這個人物形象,那么,“和鵝媽媽一起”的當然應該指的是前面那些故事中的人物,而非故事。所以,只需把they譯為“這些故事中的人物”即可。
5.原文:Ineeded time togetmy lifeback in orderso Itook a gamble on some cheap real estate in an old Queensland goldmining town thathad seen better times.(P.109)
譯文:我需要一些時間來理順我的人生,于是我冒險在昆士蘭一個部落的老金礦小鎮(zhèn)買下了便宜的房產。
這段譯文乍一看會讓人心生疑惑?!耙粋€部落”指的是哪個部落?更何況句子中并沒有能表示“部落”之意的tribe或其他同義詞出現;再一看,似乎had seen better times被漏譯了。經查證,have/has seen better times/days這個表達法意為“曾經風光過,也有過好時候”等。聯系此意,如果把“部落”改為“沒落”,似乎正與句意吻合?;蛟S這是一個印刷錯誤也未可知,但不管怎樣,這至少是審閱校對上的疏忽而導致的錯誤。
在《(修訂版)2》中,除了上述這些主要的誤譯之外,還有幾個不妥之處,比如:to take the chill off(P.4)與其譯為“暖暖身”,不如譯成“去去寒氣”,更貼近原文;atone time or another(P.68)意為“曾經,在這樣或那樣的時間”而非“不止一次地”;don’tnecessarilymean(P.68)應譯為“未必指的是”而非“不僅僅指”;it’spaid for(P.110)應譯為“花錢買來的”而非“賺來的”。
談論別人誤譯“是一件危險的差事:一不留神自己也說錯了,當眾出丑。何況談論誤譯容易得罪人,非同小可。但是,誤譯問題很有討論的價值”(郭建中,1999:159-160)。上文所述的種種誤譯之處都屬于語言層面,無關乎文化。如果連最基本的語言層面都能出現誤譯,這是不是能說明教材編寫者們的業(yè)務水平良莠不齊或者說治學態(tài)度還有欠嚴謹呢?不管何種原因,我們都希望,教材的修訂者能夠真正做到查缺補漏、精益求精,把一套可以讓人放心使用的教材呈獻給廣大師生。
[1]鄒申,陳永捷.21世紀大學新英語讀寫譯教程(修訂版)2[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
[2]謝天振.譯介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3]章振邦.新編英語語法教程(第三版)[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4]鄒申,陳永捷.21世紀大學新英語讀寫譯教程.第2冊[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
[5]郭建中.文化與翻譯[C].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