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孔生 佟曉彤
?
《紅樓夢》的易學意蘊研究
郭孔生佟曉彤
摘要:《紅樓夢》不但擁有精彩的文學形式,而且擁有深廣的哲學意蘊。這部文學經典的哲學視角是《易經》理論中的太極視角,哲學基石是《易經》思想中的心物一元論,所討論的哲學問題是具有普遍意義的珍惜生命、為情而生的存在問題,追求的哲學境界是一種“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的無始無終、無邊無際、無窮無盡、無限自由、無限開闊的無極境界。
關鍵詞:《紅樓夢》;《易經》哲學;太極視角;哲學語言;哲學意蘊
《紅樓夢》是一部不但擁有非常精彩的文學形式,而且擁有非常深廣的哲學意蘊的文學經典。在長期閱讀的過程中,《紅樓夢》這部文學經典已經成為筆者生命中與眾不同、不可或缺的一部文學圣經。
一、《紅樓夢》哲學意蘊研究簡述
以往研究《紅樓夢》的專著與文章多如牛毛,但是基于哲學視角對《紅樓夢》進行深入探討的卻并不多。最早從哲學與美學的角度來研究《紅樓夢》藝術價值并真正使紅學研究脫離舊紅學猜謎式附會的紅學家應是王國維。之后,自1986年起,俞平伯先生多次明確地為我們指明從文學與哲學角度來研究《紅樓夢》的方向。1995年,梅新林的《紅樓夢哲學精神》是第一部從哲學角度解讀《紅樓夢》的專著。2006年,張興德的《文學的哲學:紅樓夢的第三種讀法》問世。到2009年又出現(xiàn)了劉再復的《紅樓四書》(包括《紅樓夢悟》《共悟紅樓》《紅樓人三十種解讀》《紅樓哲學筆記》),這是從悟性哲學的角度較為系統(tǒng)地解讀《紅樓夢》的四本專著。據筆者不完全統(tǒng)計,在學術研究論文方面,梅新林、張興德、劉再復三人的研究論文占了總數(shù)的90%,其他的如王博、宋子俊、余永紅、杜正堂、張曉琦等人都沒有形成系列研究。
在這些研究當中,梅新林和宋子俊研究的理論基礎主要是《易經》哲學中的陰陽理論;杜正堂則偏重對易象與原型的考察;張興德研究的理論基礎是我國古代的樸素辯證法理論;劉再復研究的理論基礎是他的悟性哲學理論,其中涉及了儒、道、釋等中國哲學及基督教、叔本華哲學、尼采哲學、泛神論、馬克思歷史唯物論、海德格爾哲學、荷爾德林哲學等西方哲學。系統(tǒng)地以《易經》哲學理論作為《紅樓夢》研究哲學理論基礎的論文與專著,筆者尚沒有看到。
本文將緊扣《紅樓夢》的文本與《易經》哲理的契合點,基于《易經》哲學的視角,擬對《紅樓夢》的哲學視角、哲學基石、存在論問題、哲學境界、哲學精神等方面的問題進行深入、系統(tǒng)分析。不過,《易經》是華夏五千年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國哲學上的奇峰與高峰;《紅樓夢》是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代表著中國乃至世界文學的最高水準,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奇峰與高峰。這兩座奇峰與高峰都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經典的杰作,堪稱世界文化典籍的“珠穆朗瑪峰”。因此將《紅樓夢》與《易經》結合起來進行研究,是一件較為浩大而艱辛的工程。梅新林曾說:“兩者互觀合釋,更是奇上加奇,難上加難?!盵1]本人學識谫陋,所以其中難免還會存在一些不夠成熟的觀點或看法,敬請各位時賢不吝賜教。
二、《紅樓夢》的哲學視角——太極視角
《紅樓夢》作為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不但具有偉大而深刻的思想性,而且具有豐富而深邃的哲學意蘊,可以說是中國小說史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具有深刻哲學意蘊的小說?!都t樓夢》深刻的哲學意蘊不但經得起普通讀者的仔細咀嚼與把玩,而且經得起哲學家的研究與推敲。筆者認為,與其他小說相比,《紅樓夢》的獨特性就在于《紅樓夢》擁有非常獨特的哲學視角。
劉再復先生曾經指出:“沒有視角,就沒有哲學?!盵2]能稱之為哲學,就一定具有某種獨特的視角,這種獨特的視角就是哲學視角,就是某種與眾不同的觀照宇宙、認識世界、審視人生的方法。哲學視角一旦發(fā)生變化,哲學的形態(tài)與內涵就會跟著發(fā)生變化。所以,我們要探究《紅樓夢》的哲學意蘊,首先要弄清楚貫穿于《紅樓夢》這部偉大經典的哲學視角。
我國古代典籍中的很多優(yōu)秀文學作品,如《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金瓶梅》《儒林外史》等,都具有很高的藝術性與很強的思想性,但并不能說這些具有很強思想性的文學作品就一定具有深刻的哲學意蘊。例如,《三國演義》除了開篇的“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很少含有哲學的韻味;《西游記》單憑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就可以討妖降魔,根本不需要蘊含具有理性光輝與哲學光芒的智慧;《金瓶梅》是我國第一部描寫“人欲”、呈現(xiàn)“人性”的長篇小說,它如一面鏡子一樣呈現(xiàn)著人生百態(tài),雖是非常難得的現(xiàn)實主義杰作,卻同樣不具有哲學意蘊;《儒林外史》絕對是一部偉大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品,作者對社會與人生都有非常深刻的洞察力,但這種洞察與理解多是社會倫理方面的,并沒有哲學層面的探索與反思……
一種思想是否具備哲學意蘊,重點要看這種思想有沒有哲學視角,沒有哲學視角的思想不可能具有哲學意蘊。一種帶有哲學性的思想,一定具有獨特的哲學視角。思想與哲學的最大區(qū)別在于:哲學視角往往帶有一種獨立的、永恒的價值,缺乏哲學視角的思想往往只具有時代性、當下性的價值,而不具有永恒的價值。
在哲學視角方面,《紅樓夢》里有一個大觀園,所以劉再復認為《紅樓夢》的哲學視角是“大觀視角”,并認為這種視角與《金剛經》的天眼、佛眼,莊子的道眼、大鵬之眼非常相似,其視野都具有無限開闊的特點。劉再復先生之所以會提出這種“大觀視角”,是因為他認為《紅樓夢》的哲學重心在于釋,特別是禪宗,因而《紅樓夢》的哲學精神是看破紅塵的色空觀念。筆者認為,《紅樓夢》的哲學重心不是釋,也不是禪,而是《易經》。這是因為,如果認為《紅樓夢》的哲學重心是釋,是禪,并通過這個重心看《紅樓夢》,那么只能看到《紅樓夢》哲學精神中看破紅塵的色與空這一面,卻很難看到《紅樓夢》哲學精神中向往紅塵中的美與情的另一面。因此,《紅樓夢》的哲學視角如果用《易經》的“太極視角”來表達,應該更加準確、更加恰當。
《紅樓夢》開篇便在《好了歌》中說:“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引文出自曹雪芹著,周汝昌校訂批點《石頭記:周汝昌校訂批點本》,譯林出版社2011年版,下不一一標注。這里要表達的是權力。在《紅樓夢》四大家族中,權力最大的是王家,正所謂“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來請金陵王”,賈府之內最有實權的是王熙鳳,賈府之外權力最大的是王子騰,可是,無論是王熙鳳,還是王子騰,甚至是古今帝王,如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現(xiàn)在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边@里要表達的是財富。在《紅樓夢》四大家族中,財富最多、最有錢的是薛家,正所謂“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紫薇舍人薛公,領內務府帑銀,是戶部掛名的皇商。但薛家當家的卻是寶釵,寶釵的父親呢?早就不在人世了。無論是薛公,還是寶釵的父親,基本都是在財富最多的時候閉上了眼睛。可見,無論權力也好,財富也罷,嬌妻也好,兒孫也罷,在人們閉眼的那一刻才猛然發(fā)現(xiàn),所有的一切都是一場夢?!逗昧烁琛肪褪恰都t樓夢》的主題歌,其目的在于告訴人們,紅塵中的一切色與相都是空與無。由此可以看出,《紅樓夢》“太極視角”的陰極其實就是對紅塵中色與相的看空與看破。
雖然說《好了歌》就是《紅樓夢》的主題歌,但是,從整部小說來看,《紅樓夢》的重心卻不是“空”,而是“情”。作者在《紅樓夢》開篇第一回就告訴我們說“其中大旨談情”,這已經非常清楚地告訴每一個讀者,這本小說中,只有“情”才是“大旨”。從這個角度看,《紅樓夢》其實就是一部“情書”,所以《紅樓夢》還有另一個名字叫《情僧錄》。如果認真閱讀小說文本,我們就會很清楚地發(fā)現(xiàn),貫穿于《紅樓夢》中的每一個動人故事背后的都是“情”。當然,除了一般的人情世情,就是一群少男少女之間的愛情。賈寶玉與林黛玉之間的愛情,更是整部小說的主線。女媧補天之后,多余的那一塊石頭就棄落在“青埂峰”下,據脂硯齋評點,“青埂”其實就是“情根”的隱喻。第五回寫賈寶玉夢游太虛幻境,寶玉進入太虛幻境看到的第二副對聯(lián)是“厚地高天堪嘆古今情不盡,癡男怨女可憐風月債難償”,這說明《紅樓夢》所關心的是一個充滿“情”的世界。寶玉在太虛幻境中還聽了《紅樓夢》十四支仙曲,第一支一開始唱的就是:“開辟鴻蒙,誰為情種?”《紅樓夢》通篇談情,“都只為風月情濃,趁著這奈何天,傷懷日,寂寥時,試遣愚衷。因此上演出這懷金悼玉的《紅樓夢》”。這完完全全是一個情的世界。無論是寶玉與黛玉的情,與晴雯的情,與寶釵的情,與襲人的情,還是寶玉與大觀園眾姐妹的情,都是各種各樣的互不相同的情?!都t樓夢》“太極視角”的陽極就是對紅塵中美與情的向往與留戀。
三、《紅樓夢》的哲學基石——心物一元
中國傳統(tǒng)哲學中的“心物一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哲學觀點?!靶奈镆辉钡乃枷霚Y源可以追溯到《易經》?!兑捉洝氛軐W最為簡潔、最為凝練的表達方式就是太極圖,這不但是“易道”的出發(fā)點和歸宿,而且是中國哲學“心物一元”的出發(fā)點和歸宿。
《周易·系辭》中說:“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3]255“兩儀”指的就是“陰”與“陽”這兩個符號,陰陽是“同出而異名”,并且都同出一元?!耙辉迸c“一體”是有區(qū)別的,“一體”是從邏輯上說是可以分離的,“一元”是難以分開的?!耙辉钡膶嵸|其實就是《易經》“生兩儀”的“太極”,是儒家“惟精惟一”的“仁”,是道家“抱樸守一”的“道”,是佛教“萬法歸一”的“佛”。在修為與境界上,儒家追求的最高境界為圣賢,道家追求的最高境界為神仙,佛家追求的最高境界為佛菩薩。其實,無論是圣賢、神仙,還是佛菩薩,都是儒道釋三教所要把握的宇宙本質與人生真相,都可以理解為《易經》中的太極,太極即一,一即太極。所以,無論是《易經》中的陰與陽還是儒家的仁與惡,無論是道家的有與無還是佛教的色與空,其實質都是“一”,都是“太極”,都是形而上的“道體”與形而下的“世界”的和合,都是物質與精神的統(tǒng)一,其區(qū)別僅在于人們探究宇宙萬物本原的表達方式不同。
《紅樓夢》中最具哲學意蘊的就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這副掛在太虛幻境牌坊上的對聯(lián),這也是《紅樓夢》“心物一元”哲學思想最重要的標志。因為天下萬物都是從“無”當中產生的,而“無”是無法讓人看得見的,也無法讓人摸得著,更無法用語言去解釋清楚,所以“無”必須借助“有”來表達,“無”也注定要成為一切“有”的開端和根源。任何物質都必須通過心靈的力量才能具有存在的意義和生氣,當然,心靈也必須借助物質的形式才能更好地發(fā)揮作用與實現(xiàn)廣延。這種“心物一元”的力量,最簡潔的表達方式就是“無”,最經典的至高境界就是“無極”,但這個“無”并不是純粹的虛無,其中蘊含著無窮無盡的“有”。
《紅樓夢》的故事是從大荒山、無稽崖開始的,而“大荒”“無稽”都是“無極”狀態(tài)下的“無”?!逗昧烁琛犯嬖V人們:紅塵中的一切色與相,包括財富、功名、嬌妻、兒孫,都是空與無。但是對于沒有擁有過財富、功名、嬌妻、兒孫的人,你與他說這一切都是“空”,都是“無”,他很難理解,也很難接受。《紅樓夢》一開篇中寫到的那塊石頭,因為動了凡心,所以一定要到人間富貴場和溫柔鄉(xiāng)中享受一下榮華富貴,無論一僧一道怎么跟他解釋說紅塵中“有些樂事,但不能永遠依恃”,并且所有一切都是“到頭一夢,萬境歸空”,但都沒有用,無論怎么說,這塊石頭都聽不進去,非要下凡不可。這就是《紅樓夢》的開篇。作者非常清楚,也非常明白,只有讓石頭親自去富貴場、溫柔鄉(xiāng)中經歷一番,才可以讓其明白什么叫“空”,什么叫“無”,什么叫“色即是空”,什么叫“空即是色”,什么是“無為有處有還無”。此外,《紅樓夢》在介紹“冷香丸”[4]時所透露出的語言密碼也證明了同樣的哲學意蘊。這些細節(jié)都是《紅樓夢》非常深刻、非常了不起的在文學經典中自覺運用《易經》“心物一元”哲學思想的地方。
《紅樓夢》中湘云與翠柳談陰陽的一節(jié),一直被認為是《紅樓夢》運用了《易經》哲學思想最重要的依據。特別是湘云說的:“‘陰’‘陽’兩個字還只是一個字,陽盡了就成陰,陰盡了就成陽,不是陰盡了又有一個陽生出來,陽盡了就有一個陰生出來?!痹谶@里,作者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把《易經》“陰陽一元”的思想表達得非常清楚。這就是《易經》哲學中的“太極視角”觀,就是《易經》哲學中的“心物一元”論??v觀整部《紅樓夢》文本中的細節(jié)與描述,作者不但是優(yōu)秀的文學高手,而且是非常有思想的哲學高手,他把《易經》哲學中的“心物一元”論在文學經典中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大觀園中的每一個女子,特別是金陵十二釵,都是在太虛幻境中入了冊的,這是“天人合一”的最好體現(xiàn)。雖然夢都是假的,但無論是寶玉做的夢,還是王熙鳳做的夢,其夢里的內容卻都是真之又真的,這是對“真假合一”的絕妙詮釋。金陵十二釵正冊秦可卿的判詞說“情既相逢必主淫”,這是“情淫合一”的最好回答。林黛玉表達的是莊禪自然美,薛寶釵表達的是儒家教化美,兩種美很難兼得,但是兩人的判詞是“玉帶林中掛,金釵雪里埋”,林黛玉與薛寶釵是一起出現(xiàn)的,這是“釵黛合一”的最好見證……整部《紅樓夢》對諸如此類的極具哲學意蘊的絕妙細節(jié)有各種各樣的解釋與解讀,但是,如果基于《易經》哲學視角來看,這些都是《紅樓夢》非常獨特的“太極視角”,都是《易經》哲學“心物一元”論在《紅樓夢》中非常經典的文學體現(xiàn)。
四、《紅樓夢》的哲學問題——活著的理由
任何一種哲學,都具有自己獨特的視角。同樣,任何一種哲學,一定都會提出自己的基本哲學問題?!都t樓夢》只是一部偉大的文學經典,它不同于一般的哲學論著擁有明確的哲學框架。不過,《紅樓夢》深刻的哲學意蘊是誰也否認不了的。所以,王國維先生早在100多年前就說:“《紅樓夢》,哲學的也,宇宙的也,文學的也?!盵5]11到1980年,俞平伯先生也表達了從哲學角度研究《紅樓夢》的觀點。所以,我們只要深切地領悟《紅樓夢》的哲學意蘊,就可以發(fā)現(xiàn),這部偉大的文學經典所提出的基本哲學問題仍是“為誰活著”“如何活著”“活著的意義何在”“活著的理由是什么”這些問題,這也正是“存在論”的根本問題。
甲戌本《紅樓夢》旨義中有一首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詩:“浮生著甚苦奔忙?盛席華筵終散場。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夢盡荒唐。漫言紅袖啼痕重,更有情癡抱恨長。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边@是理解《紅樓夢》旨義非常重要的一首詩。“浮生著甚苦奔忙”說的是蕓蕓眾生辛辛苦苦奔忙一生到底為了什么?!笆⑾A筵終散場”帶出來的是一種非常深沉的空無悲寂之感,這句話非常明確地告訴人們,所有的豪華筵席一定都要散場,所有的團圓盛會一定會成為過眼云煙。曹雪芹在這里提出了一個非常獨特、非常重要的哲學問題,既然盛筵必散,盛會必分,浮生們?yōu)槭裁催€是那樣苦苦奔忙,這到底是為了什么?這個問題其實就是“人為什么活著”“為誰活著”“如何活著”“活著的意義何在”“活著的理由是什么”等一系列的追問,說的就是哲學中“存在論”這個根本問題。
在這里,我們就以曹雪芹在《紅樓夢》這部小說中所塑造的男主角——賈寶玉的思想為例,去了解《紅樓夢》中提出來的“人為什么活著”“為誰活著”“如何活著”“活著的意義何在”“活著的理由是什么”等關于存在的哲學根本問題。
首先,從賈寶玉的生命目的看人為什么活著。賈寶玉這個生命是非常普通又非常特殊的。說他普通是因為他的前世是女媧為了補天而準備的那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石頭中的一塊,就像蕓蕓眾生中非常普通的一個人。但是,他又是不普通的,因為不巧的是女媧補天只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石頭,單單剩下一塊沒有用上。于是這塊特殊的“無才補天”的靈石,就萌生了遠涉洪荒、跨越天界來到“昌明隆盛之邦,詩禮簪纓之族,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xiāng)”體驗塵世人生,一享榮華富貴的熱切愿望。曹雪芹在小說中特意安排了這樣的生命歷程,充分地展示了作者悲切古今從仙界到塵世的生命思考。
其次,從賈寶玉的人生理想看人活著的意義。這塊“無才補天”“幻形入世”的靈石,本來只是想體驗一下塵世人生,享受一下榮華富貴的,但是來到人間之后,他發(fā)現(xiàn)了現(xiàn)世人生有很多很多的問題,其中最嚴重就是延續(xù)了幾千年的“男尊女卑”的傳統(tǒng)觀念。于是,這塊靈石萌生了他的人生理想,那就是希望自己能在現(xiàn)世人間補一補“男尊女卑”這片天。例如,他提出:“女兒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這‘女兒’兩個字,極尊貴,極清凈的,比那‘阿彌陀佛’‘元始天尊’的這兩個寶號還更尊榮無對的呢!”這些觀點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了其驚世駭俗的女兒觀,其反映的是曹雪芹對中國幾千年來“男尊女卑”傳統(tǒng)觀念的直接挑戰(zhàn)。
再次,從賈寶玉的“情不情”看其為“情”而活的理由。在太虛幻境之中,警幻仙姑所制的《紅樓夢曲》開首就說“開辟鴻蒙,誰為情種”,這里告訴我們,《紅樓夢》開天辟地第一件事就是談情,“趁著這奈何天,傷懷日,寂寥時上演出這懷金悼玉的《紅樓夢》”。另據脂批透露,《紅樓夢》這部偉大經典最后有一個“情榜”,怎樣的人才能排到“情榜”上?當然是有感情、有深情的人,賈寶玉就是靠“情不情”這三個字而排在榜首的。如果從賈寶玉的整個生命歷程來說,其實就是從“情”到“不情”的過程。從“賢襲人嬌嗔箴寶玉”、藕官“杏子陰假鳳泣虛凰”、晴雯“撕扇子作千金一笑”、“齡官畫薔癡及局外”、“喜出望外平兒理妝”、“呆香菱情解石榴裙”,一直到“不了情暫撮土為香”偷奠金釧、“俏丫環(huán)抱屈夭風流”、私探晴雯等眾多環(huán)節(jié),都說明寶玉對身邊丫頭所用的都是真情,對清凈女兒所付出的都是關愛。從“情切切良宵花解語”“癡女兒遺帕惹相思”“埋香冢飛燕泣殘紅”,一直到“多情女情重愈斟情”“情中情因情感妹妹”等眾多環(huán)節(jié),都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賈寶玉在林黛玉身上所用的情之深,其表現(xiàn)就是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賈寶玉心中的“女神”——林黛玉就是他活著的最大的理由,在林黛玉死后,他不但可以丟下嬌妻美妾,而且可以丟下父母親人,連手都不揮一揮就走了。這是多么決絕、多么無情。不過,只有一個經歷過真情、深情的人,才能走向無情,他愛過、恨過,他糾結過、無奈過,并且他不知道怎么解決這樣的糾結與無奈,最重要的是他意識到這種糾結與無奈也許永遠無法解決,所以他選擇了離開。用賈寶玉自己的話來說就是“隨風化了,自此再不要托生為人”。其棄世的決絕,以及其所表現(xiàn)出來的無情,不僅包括今生,也包括來世;不僅包括仙界,也包括塵世。在“無才補天”的悲號之后,他又發(fā)出“枉入紅塵”的悲嘆,最后甚至表現(xiàn)出“再不托生為人”的決絕。其中隱含著曹雪芹對活著的理由與生存的矛盾的多少糾結、多少無奈、多少痛苦、多少掙扎!
五、《紅樓夢》的哲學境界——無極境界
王國維先生說:“《紅樓夢》,哲學的也,宇宙的也,文學的也。”[5]11王國維先生最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他發(fā)現(xiàn)了《紅樓夢》的語境是沒有邊界的宇宙語境,這就是《紅樓夢》的“無極語境”。
什么是“無極”?無極就是指派生萬物的本體,是比太極更加原始、更加終極的狀態(tài)。其特點就是無臭、無聲、無色、無始、無終、無邊際、無窮盡,無可指名。其關鍵點是“無”?!吨芤住分姓f:“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3]255無極而太極,無極是0,太極是1。莊子在《逍遙游》中說:“無極之外,復無極也?!盵6]10世界無邊無際,所以無窮之外,還是無窮。老子在《道德經》中也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于無極”。[7]145
什么是“無極語境”?其實就是無始無終、無邊無際、無窮無盡、無限開闊、無限自由的時空框架下的沒有邊界、沒有窮盡的宇宙語境,相當于王國維先生所說的宇宙語境。
站在佛教的立場看,無極語境就是《金剛經》中佛眼所見之境界;站在道家的立場看,無極語境就是《莊子》中道觀所見的境界;站在莊子的立場看,無極語境就是從九萬里高空俯瞰人間的大鵬之眼所看到的境界;用愛因斯坦的眼睛看,無極語境就是宇宙極境之眼所看到的境界。佛眼、道眼所見之境界,其實都是無極語境。
在《紅樓夢》第二十二回,賈寶玉寫了一首禪偈:“你證我證,心證意證。是無有證,斯可云證。無可云證,是立足境。”寶玉在禪偈后還附了一首《寄生草》詞注:“無我原非你,從他不解伊。肆行無疑憑來去。茫??瓷醣钕?,紛紛說甚親疏密。從前碌碌卻因何,到如今回頭試想真無趣!”寶玉認為,如果總是想獲得對方的情感印證,那么只會得到更多煩惱。真情自在心里,根本無須驗證。只有不作驗證,才是徹悟。只有放下一切驗證的念頭,回到萬境歸空的境界,才是真正的立足之境。寶玉已經看透了常人對于情感的疏密是非糾纏,拒絕被世俗的思想和情感主宰,達到了一定程度的空境,即“太極境界”。
林黛玉讀了賈寶玉的禪偈與詞注,覺得境界不夠高,便補了八個字:無立足境,是方干凈。這可以說是《紅樓夢》中畫龍點睛的大手筆。這八個字才真正是《紅樓夢》最重要的精神內核和最高的哲學境界?!盁o立足境,是方干凈”,正如六祖惠能所說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其實就是把賈寶玉所提到的空境徹底化,連空境都不執(zhí)著,連空境與不空境都不去分別,根本不去糾纏情感的有無,已然達到了“空空”境界,即“無極境界”。所以,黛玉才會說:“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從《易經》的無極之境來看,賈寶玉只達了一定程度的空境,林黛玉則達到了惠能的空空之境、《易經》的無極之境??帐欠穸?,空空是否定之否定。無是否定,無無是否定之否定。無無是無的徹底化,又是經過無的洗禮之后的存在。莊子講無,又講“無無才是至境”。
所以,《紅樓夢》所呈現(xiàn)的重心不是“有”的哲學,而是“無”的哲學,是“無無”的哲學,體現(xiàn)的是無極之至境。讀《紅樓夢》只讀到了是非,讀到了善惡,讀到了好壞,讀到了因果,那是遠遠不夠的。因為《紅樓夢》是一部無是無非、無善無惡、無好無壞、無因無果的文學圣經,是一種超越了“無”的至境或存在。
六、《紅樓夢》的哲學精神
《紅樓夢》以《易經》為核心的哲學理論,包含著“紅樓太極”“美的太極”“情的太極”“否極泰來”“盛筵必散”“登高必跌重”等《易經》哲學理論。這種以《易經》為核心的哲學智慧與儒家的中庸、莊子的齊物論、大乘佛教的中論、六祖惠能的不二法門、西方康德的二律背反(即悖論)等哲學理論完全相通。
《紅樓夢》不是“有”的哲學,而是“無”的哲學,是“情”的哲學,其中包含著“無”“空”“無無”“空空”“情情”“情不情”“無有無”“無極語境”“無極至境”等內涵豐富的哲學精神?!都t樓夢》所體現(xiàn)的是一種不但超越了“有”,而且超越了“無”的至境或存在。莊子在《外篇·天地》中說:“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6]107“機心”即機巧功利之心,這是一種會讓人產生異化的心。在兩千多年前,莊子就有這樣的發(fā)現(xiàn),這是戰(zhàn)國時代思想的制高點,也是哲學史上的重大發(fā)現(xiàn)。
《紅樓夢》從《好了歌》開始,就全面展現(xiàn)了人們對“色”的瘋狂追求,不僅包括權力、功名、財富、美色等,還包括莊子指出的人被物役異化的各種現(xiàn)象。曹雪芹在小說中非常具體地展現(xiàn)了人們被權力、功名、財富、美色、兒孫、書本、道統(tǒng)、科場,甚至被自我所役等各種各樣的異化現(xiàn)象。賈寶玉身上所體現(xiàn)出來的最為可貴的精神就是不為物役的精神,守持和回歸生命本真狀態(tài)的精神。《好了歌》對人生體驗的了悟,就是一種超越物質、超越色相、超越感情的哲學精神。它告誡人們要從現(xiàn)實的色相觀念、實用觀念的種種束縛中解放出來,不以社會的價值判斷作為自己的判斷,進而實現(xiàn)“無己”“喪我”,進入“心齋”“坐忘”“不爭”“無為”的意境,實現(xiàn)“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境界。
《紅樓夢》所呈現(xiàn)的問題是相當復雜的,除了深刻反映了道家、儒家、佛教等哲學思想之外,還體現(xiàn)了悲觀主義、貴族主義與死亡哲學等。
從悲觀主義角度來看,《紅樓夢》是一部徹頭徹尾的悲劇。從哲學角度上說,《紅樓夢》與叔本華的悲觀主義有很多相通之處。在《紅樓夢》第三十六回中,賈寶玉說:“我此時果有造化,趁著你們都在眼前,我就死了,再能夠你們哭我的眼淚,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來,送到那鴉雀不到的幽僻去處,隨風化了,自此再不托生為人,這就是我死的得時了?!焙髞?,他又說:“我想這個人,生他做什么?人地間沒有了我,倒也干凈?!泵鎸@個問題叔本華則說:“人最大的錯誤是被生下來了?!盵8]486曹雪芹說:“悲苦千般同幻渺,古今一夢盡荒唐?!笔灞救A則說:“人生和夢都是同一本書的頁子,依次連貫閱讀就叫做現(xiàn)實生活?!盵8]44-45他們都認為:人來到這個世界是錯誤的,并且人生就是一場夢。
從貴族主義角度來看,尼采的貴族主義哲學體系認為,貴族制是造就超人的必經途徑,宇宙和世界是超人駕馭的,歷史的列車是強者開動的,那些上等人(貴族精英)便是強者。民主“這個依人數(shù)多少來作決定的狂熱癥”[9]350必須盡早予以連根拔除。世界這部大車如果要繼續(xù)開動下去,就得向弱者、向下等人開戰(zhàn),拒絕一切為弱者、為下等人說話的哲學,包括基督的哲學,因為基督道德是奴隸道德,基督哲學是下等人哲學。在貴族社會里,貴族與平民尊卑貴賤的界線是非常嚴格的。曹雪芹與尼采最大的不同,就是尼采想要守持住這條界線,而曹雪芹卻要打破這條界線。曹雪芹反對貴族特權,他把“中道智慧”“齊物論”“不二法門”貫徹到作品精神的內涵之中,讓主人公的價值標尺完全超階級、超等級、超性別、超尊卑,這與尼采的“超人”理念完全相反。
從死亡哲學角度來看,孔子認為“未知生,焉知死”,海德格爾認為“未知死,焉知生”,《紅樓夢》則說:“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需一個土饅頭?!焙5赂駹柵c曹雪芹都強調:生命只有在死亡面前才能充分敞開,在死神威逼下的生命最為真實。中國古話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都t樓夢》中秦可卿、晴雯等臨終前說的都是最真實的話,句句都是肺腑之言。但是,海德格爾哲學是赴死的哲學,鼓動人們積極赴死,認為赴死是一種非常悲壯的事情。其哲學精神的中心是禮贊毀滅、鼓動毀滅,在毀滅中實現(xiàn)存在意義。[10]193《紅樓夢》中曹雪芹所呈現(xiàn)的是對死的感傷,主人公賈寶玉看到生命的死亡,他非常感傷,對于青春生命的死亡,他更是悲痛不已。晴雯、尤三姐、鴛鴦等均有赴死的勇敢,在赴死時全然沒有畏懼,但她們也滿腔悲憤,而看到她們死亡的大愛者更是悲傷欲絕。賈寶玉為晴雯之死撰寫了《芙蓉女兒誄》,為鴛鴦之死痛哭了一場。賈寶玉面對死亡的痛惜,背后是對生命的極端珍惜。雖然《紅樓夢》的哲學重心是無是空,但并不會讓人消沉、赴死,因為蘊藏于《紅樓夢》的核心精神是對生命的珍惜,是對生與愛的眷念,這是一種積極的、難得的、珍惜生命的思想。
《紅樓夢》除了說“假作真時真亦假”,還說“無為有處有還無”,進入了最深層的、最純粹的哲學問題:看透一切都是虛幻之后,人是不是應該自殺?人活著還有沒有意義?《紅樓夢》的回答是非常明確的:人要活著,并且要活得有意義。因為《紅樓夢》擁有一種對“情誼”的大執(zhí)著?!都t樓夢》之所以感人,正是因為他看破色相之后仍有大緬懷、大憂傷、大眼淚。即使放棄一切身外的追求,仍有“情誼”的大執(zhí)著,不僅有對愛情的執(zhí)著,還有對親情的執(zhí)著。不僅有對生命的珍惜,還有對生與愛的眷念。這就是在把一切假相都看穿看透之后,并沒有陷入虛無,因為他發(fā)現(xiàn)了一種最干凈、最美麗的“有”,這是無中有,無后有,或許這也正是另一意義的空空。
德國古典浪漫派詩人荷爾德林的詩歌《人,詩意地棲居》,引發(fā)了人們數(shù)百年的思考?!叭嗽娨獾貤印痹诖蟮刂?,正是我們追求的生活方式,詩意棲居就是“天人合一”地棲居。[11]28整部《紅樓夢》所追求的“夢”,就是詩意戀情、詩意棲居和詩意生命永存永在的夢?!都t樓夢》看到的是每一個“女兒”身上都蘊含著詩意生命,都擁有詩意源泉,她們不是天使,但勝似天使,并且在太虛幻境中都入了“冊”?!都t樓夢》中的賈寶玉見到“女兒”便覺得清爽,在“女兒”的國度他的生命才充分敞亮,在“女兒”詩意生命面前,存在才覺得有光彩。這些青春少女所提供的愛,不是基督般的圣愛,但是她們用眼淚與微笑所象征的愛,不但讓靈魂獲得了詩意的居所,而且讓時間化作了實在的虛無。
《紅樓夢》不但有豐富的人性寶藏和文學寶藏,而且有豐富的哲學寶藏、思想寶藏以及精神寶藏?!耙捉饧t樓”的主要目的就是基于《易經》的視角,深挖《紅樓夢》中所蘊含的無限深廣的哲學精神,以及《紅樓夢》中所蘊含的中國文學、中國文化、中國哲學、中國精神最精彩的元素、最精華的東西,從而找到蘊藏其中的現(xiàn)代價值。
參考文獻:
[1]梅新林.舊題新解:《紅樓夢》與《周易》[J].東方叢刊,1995:1-10.
[2]劉再復.《紅樓夢》哲學論綱[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4):5-16.
[3]李鼎祚.周易集解[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1.
[4]郭孔生.《紅樓夢》“冷香丸”中的語言密碼[J].語文建設,2015(1):64-65.
[5]王國維.王國維文學論著三種[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6]莊周.莊子[M].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0.
[7]林語堂.老子的智慧[M].北京:萬卷出版公司,2013.
[8]叔本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M].石沖白,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9]袁鳴.簡明西方哲學史[M].北京:北京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13.
[10]劉再復.紅樓哲學筆記[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9.
[11]陳立基.碩人含章[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3.
(責任編輯范富安)
The Philosophical Thought ofIChinginADreamofRedMansions
GUO Kongshenga,b, TONG Xiaotongb
(a.Departmentof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JinanUniversity,Guangzhou510632,China;b.BasicCourseDepartment,GuangzhouNanyangPolytechnic,Guangzhou510925,China)
Abstract:A Dream of Red Mansions not only includes various literary forms, but also contains very profound philosophical thoughts. The perspective of philosophy of the masterpiece originated from Tai Chi theory that based on the thoughts of I Ching. The theory of Monism from I Ching forms the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 of the great book. In this book, all the philosophical problems are related to the subjects such as cherishing life, living for love, etc. Also, the thought of pursuing the realm of self is obviously expressed in this book, i.e. the thought of unlimited freedom and unlimited open to self.
Key words:A Dream of Red Mansions; philosophy of I Ching; the perspective of Tai Chi; philosophical language;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
基金項目:2015年廣東省學校德育創(chuàng)新項目“中國夢視域下高職語文教學的德育功能”(2015DYYB116);2015年廣東省高職院校文化素質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高職文化素質教育教學改革項目“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研究——以《紅樓夢》的德育研究為例”(WHSZ15YB006)。
作者簡介:郭孔生,暨南大學中文系訪問學者(廣州 510632),廣州南洋理工職業(yè)學院基礎部講師(廣州 510925);佟曉彤,廣州南洋理工職業(yè)學院基礎部講師(廣州 510925)。
doi:10.13892/j.cnki.cn41-1093/i.2016.02.002
文章編號:1006-2920(2016)02-0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