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立
摘 要:通過觀察獨立學院大學英語教學現(xiàn)狀及學生表現(xiàn),發(fā)現(xiàn)學生的翻譯能力普遍較差,不能達到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因此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引入課堂教學,設計各種翻譯實踐活動,用于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
關鍵詞:獨立學院;大學英語課堂;小組合作;翻譯能力
一、獨立學院大學生翻譯能力現(xiàn)狀
獨立學院是多年來中國高等教育辦學體制改革創(chuàng)新的重要成果,是保證我國高等教育今后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的一項重大舉措,是中國高等教育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獨立學院不同于一般的普通高校,具有其特殊性,即其生源質(zhì)量參差不齊,這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提出了很大的挑戰(zhàn),大學英語課也不例外。
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形式的高漲及國際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翻譯的橋梁作用日益凸顯,社會對復合型翻譯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在2004年1月教育部正式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中,明確翻譯能力的一般要求為:“能借助詞典對題材熟悉的文章進行英漢互譯,英漢譯速為每小時300個英語單詞,漢英譯速為每小時250個漢字,譯文基本流暢,能在翻譯時使用適當?shù)姆g技巧?!钡湍壳坝⒄Z課堂教學來看,以湖北三峽大學科技學院為例,現(xiàn)在使用的教材為《大學英語精讀》,課本中沒有涉及翻譯基礎理論知識,也并沒有對常用的翻譯方法和技巧進行講解。只是在每個單元后的課后練習中有幾個漢譯英的句子翻譯,但都是針對課文中的詞匯、短語等知識點進行的復習和鞏固,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種練習并不算是翻譯。對于閱讀理解或選詞填空的篇章,基礎中上等的學生能看懂意思,但要求其用漢語準確地翻譯出來就不容易了,翻譯時非常拘泥于原句的句型及語序。如果要求學生將漢語篇章翻譯為英語就更是困難重重,錯誤百出。學生的翻譯水平極大地制約了其他綜合能力,如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因此,必須加強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
二、利用小組合作模式提高大學生的翻譯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于20世紀70年代率先興起于美國,現(xiàn)在已被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它的產(chǎn)生主要用于克服傳統(tǒng)教學存在的弊端,改革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鑒于獨立學院學生的英語水平普遍不高,大部分學生在詞匯、語法、聽說、寫作等各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難,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對于提高他們的翻譯能力無疑是最有效的方式。在獨立學院的大學英語課堂上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參與的積極性,也有利于提高他們的語言應用能力。
由于大學英語課堂時間有限,用于提高學生翻譯能力的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可分別安排在課前、課中和課后進行,并盡量與課堂內(nèi)容相結合,有的放矢。希望在這些活動中,通過學生的參與、合作與展示,改變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盡量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兩個學期的翻譯實踐和知識積累,提高學生的英語和漢語素養(yǎng),最終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
1.課前準備
(1)可布置各小組收集與課文主題相關的詞匯、文化知識背景等,并在課堂上給予一定的時間展示。如,在上《大學英語》第三冊Unit 4 A Fans Note之前,筆者讓各組準備了一些關于殘疾人話題的PPT,大家準備的內(nèi)容不僅有介紹殘疾人自強不息的事跡和精神的,也有介紹有關世界助殘日的知識的,在大家的PPT上這些內(nèi)容都用英語和漢語做了詳細說明。再如,上《大學英語》第四冊Unit 7 The Luncheon 一文前,筆者布置各小組收集了與中西方飲食及習慣相關的詞匯和表達。通過這種活動來提高學生的詞匯量,加強學生對英美國家文化背景知識的了解。
(2)教師可將一些翻譯的基礎知識分配給各小組進行課前學習準備,并在課堂上展示其成果,如什么叫直譯和意譯,什么叫增譯和減譯,分別舉例說明,教師可給予適當補充。
2.課中活動
課堂上可針對某些段落、句子或詞匯進行英譯漢或漢譯英的練習,并對學生在翻譯時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簡單講解,提醒他們在翻譯時該注意的問題。如每單元課后有幾道習題本是關于詞匯的練習,我將其拓展為英譯漢的翻譯。
3.課后實踐
(1)翻譯實踐。教師可選取難度適中的段落或篇章,讓小組利用課余時間翻譯。翻譯完后可對照參考譯文,比較得失,分析英漢差異,并做出總結,于期中和期末時給予展示。如,上完《大學英語》第三冊Unit 4 The Day Mother Cried 一文后,筆者布置了兩篇與母愛親情相關的英語短文讓各小組翻譯,以深化他們對親情的感受,并要求學生以PPT的形式寫出簡單譯后感,在課堂上抽出一定時間來讓學生展示。
(2)可推薦學生閱讀幾本較為簡單的英文書籍,習慣英文的表達方式,并積累精彩的英文表達,為更好地做漢譯英打好基礎。
經(jīng)過一學年的實踐,筆者認為利用小組合作模式來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是可行的。許多學生表示喜歡這樣的活動,對翻譯也不再有恐懼心理,甚至有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對翻譯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但也有一些問題需要想辦法改進。例如,班級人數(shù)多,一個班至少是四十人以上,如果每組成員太多則勢必有些人會沒事干,而每組成員少分組就多,課堂展示時間則不夠等。再者,教師必須精心設計任務,既要考慮到學生的英語水平、興趣和需要,又要靈活地將任務與教材相結合。
總之,通過小組合作模式,讓學生在已掌握的英語基礎上,運用文化知識和技巧來做翻譯實踐,有利于提高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翻譯能力。
參考文獻:
[1]左健.論翻譯教學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必要性[J].高教視窗,2010(09):174-175.
[2]范靜.淺析獨立學院大學英語課堂中的翻譯教學[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1(03):112-115.
[3]周杏莉.“小組合作課堂展示”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實踐與反思[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3):108-112.
編輯 薛直艷